文革中的北京軸承飛車派
(2006-07-02 10:57:54)
下一個
文革中的北京軸承飛車派
文革的時候,人們喜歡到處貼大字報,就像現在的人們喜歡在網上寫貼子一樣。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於是人們就把大字報貼在路邊的牆上。除了大字報,還有大標語,什麽“炮轟劉鄧陶”“油炸楊餘傅”,有空的牆麵,都貼滿了大字報大標語。最嚴重的時候,中南海靠府右街這邊的紅牆上,也貼上了大標語。
貼的東西多了,牆麵不夠用,於是後來的人就把自己的大字報,糊蓋在前麵別人的大字報上。一層壓一層,越貼越厚,太陽一曬,就幹燥裂皮,再來貼大字報的人,就撕掉這些裂皮的舊大字報。撕下來的紙片,就被撿破爛的檢走了。
那時候北京很少有外來人口,撿破爛的還都是北京本地人。北京有不少城市貧民,男的上班,女的當家庭婦女,四五個孩子,再加上有個老人什麽的,生活還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每個胡同裏都能見到有撿破爛的,這一點都不稀奇。家裏有老人的,老人出去撿,沒有老人的,當家庭婦女的老婆出去撿。那時候垃圾都堆在地麵上,一三五爐灰,二四六髒土。所以撿破爛也跟著日程表,一三五撿煤核[發音huer, 胡兒],二四六撿爛紙和其他破爛。
文革一開始,爛紙就多了起來。這對撿爛紙的城市貧民到不是壞事。但是垃圾堆一般不是貼大字報的地方,因此胡同裏撿破爛的老太太,家庭婦女,都到大街上去撿爛紙。後來變成小孩子去撿。為什麽呢?
文革的初期,66年和67年,學校都癱瘓了,根本不上課。中學生懂事,自發的組織起來,鬧紅衛兵。小學生當時還沒有紅小兵,也沒有組織,就在家裏呆著。困難家庭的小學生,就跟著老奶奶,或者老媽撿爛紙,幫助家裏多掙點收入。
在小孩子上街撿爛紙那兩年,不知道是誰發明了一種軸承車,並且很快風行起來。一塊船型的木板,前麵尖,下麵安裝一個軸承,便於轉向,後麵平的,安裝兩個軸承。三點立麵。木板上放著一個藤條筐。雙手扶框,一腳塌住木板,一腳蹬地,來回交替,推動軸承車飛速前進。也可以雙腳塌住木板,任憑軸承車自由滑行。
小孩子們愛紮堆兒玩,一般都是少則兩三個,多則十幾個小孩子,嘩啦呼拉地在大街上踏著軸承破爛車飛奔,飛到貼大字報的地方,撿地上的爛紙,撿完以後,再飛奔到下一個地方。於是在北京,除了造反派和保皇派之外,形成了獨特的軸承派。
軸承車好玩,踏車撿爛紙的孩子就多了起來。我家不困難,但是我看著好玩,也跟著我的一個撿爛紙的同學,撿過爛紙。開始這些孩子撿地上撕下來的廢大字報。後來從牆上揭已經破損裂皮的舊大字報。後來索性就揭新大字報。新大字報最好揭,漿糊還沒有幹,一揭就是整個一張。貼大字報的人離開沒有多遠,回頭再看看,就發現大字報被軸承派給撕了。氣得那些革命造反派,跳著腳地罵那些小孩子是反革命。他們騎上自行車,追逐軸承派。軸承派小孩子靈活,破爛小車瞪的飛快,很快就逃走了。
68年複課鬧革命,學生們都上了學,從此軸承派推出了文化大革命的曆史舞台。[200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