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土耳其Bodrum: 古希臘文明與中世紀騎士文化的碰撞

(2015-09-16 14:09:53) 下一個

Bodrum: 古希臘羅馬文明與中世紀騎士文化的碰撞

顧劍

(本文發表於2015年8月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最 初決定專程前往博德魯姆Bodrum,是為了追尋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的遺址。作為一個“好事者”,經常為了一個書裏傳說中的古代遺跡,不遠千裏萬裏地跑去, 隻為了在那一堆黃土,殘垣斷壁前懷古。古典時代七大奇景,除了金字塔,都已灰飛煙滅,但隻要有一絲一毫的廢墟存世,我又怎會輕易錯過?2014年6月的希 臘-土耳其之旅,就是為此,所以行程也就順理成章地確定下來:我將飛到希臘首都雅典,北上阿波羅神的主祭壇,德爾斐神廟,之後到號稱“天石修道院”的 Meteora,懸崖修道院群。再經希臘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Thessaloniki,坐飛機到羅德島,Rhodes。七大奇跡之一的羅得島港口巨像,曾 經矗立在那裏。羅得島還擁有十字軍時代,醫院騎士團大團長宮,城堡等一係列宏偉建築。從羅得島,隻需要坐1小時快船輪渡,就能登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海 岸,租車自駕3小時北上來到第二處七大奇跡的遺址,哈利卡納索斯陵墓Halicarnassus。它所在的土耳其小城叫作博德魯姆Bodrum。這是個非 常美麗的海濱度假小鎮,除了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跡,在港口還有一座醫院騎士團建造的宏偉城堡,拱衛著海港入口。從博德魯姆繼續駕車北上3個小時,就到以 弗所Ephesus,這裏是羅馬帝國時期小亞細亞行省的首府,羅馬人建造的塞爾休斯Celsius圖書館正立麵至今看去,仍然美輪美奐。更重要的是,以弗 所附近有古代七大奇跡中阿忒彌斯神廟,遺存下來的最後一根石柱。從以弗所北上2個半小時,來到另一處聯合國文化遺產,柏加蒙衛城,Pergamon,土耳 其地名叫作Bergama。一路繼續北上,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邊,參觀特洛伊戰爭的古跡,還有一次大戰中加裏波利登陸戰的戰場,從這裏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回到歐洲,以伊斯坦布爾作為此次古代文化遺產之旅的終點。

地中海東岸6月的天氣,幹爽而明媚,路況出奇地好,小亞細亞半島的西南角,沒有北麵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伊茲密爾那麽嘈雜的一路喧囂,高速公路上車非常少,我想,甚至應該租一輛敞篷車,盡情地享受一路豔陽下海風的吹拂。

1。世界奇跡又如何?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博 德魯姆是座海邊小鎮,背靠大山,麵對地中海,有個停滿遊艇的漂亮港灣。所以,從內陸來的大路,首先要從附近一處較低的山口翻山,從鎮子背後繞進來,然後再 從海岸最低處的鎮中心,之字形爬上半山腰。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跡,就在半山腰的老街上,一處非常不起眼的入口,夾在連排的水果店跟紀念品店之間,以至於 我在入口之前之後,兩次停車問當地人,還是錯過了兩次。

買票進入遺址,主體是一個低於地麵的大坑,到處堆疊著橫七豎八的石柱,柱頭,整塊 的白色大理石料。這個大坑的地麵,估計是沉降之後的古代地平麵,所以比現在的地麵差不多要低2米的樣子。所有的廢墟石料散落於四周,甚至看不出這裏原本是 個建築遺跡,倒更象是采石場。就連被燒毀的圓明園,後來還留下直立的拱門立柱殘跡,而這座曾經的世界建築奇觀,卻被推平得如此徹底。

但廢 墟終歸有廢墟的獨特魅力,6月的地中海沿岸,九重葛,三角梅都在熱熱鬧鬧地開放著,這些熱帶才有的花,茂盛而繁複,讓人覺得生命力就在這古代已死的廢墟上 蓬勃地延續。天藍得透徹,廢墟的大理石料純白,草坪碧綠,罌粟花和九重葛殷紅。這麽多純粹的顏色強烈地對比著,大撞色,喧鬧,一切都和這座五百年前就已廢 棄的遺址和諧地共存。此時此刻,我想到劉禹錫的這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當 然,遺跡並非隻有這些廢棄的石料。在遺址的側麵,有座簡單的博物館,裏麵介紹了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來由,有個很漂亮的模型,來幫助訪客想象它當年完整的樣 子,這裏有一些稍為完整的建築構件,小型裝飾性石雕。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當年是一座高高墊坐在矩形石台上的柱廊建築,頂上冠以駟馬戰車雕塑。如果這個 形製讓許多人看上去眼熟,那是因為世界建築史上,從古到今,很多紀念性建築,都采用這種高台上建造矩形主樓,周圍立柱拱廊的形式,其中大多數是陵墓,但也 有些現代派建築高樓的屋頂,用這種方式處理。這座陵墓的墓主是波斯帝國駐此地的總督,名叫莫索拉斯Mausollos,於是他的陵叫做 Mausoleum,後世就借用這個詞,來指代所有的大型紀念碑式墓葬建築。



形製類似的例子,我們可以信手拈來。2011年3月,我在伊朗的古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看到的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大帝陵墓。它的基本輪廓,今天尚保持完整,外形極似這座陵墓。



現代建築中,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大街26號,標準石油公司大廈,是經典的1920年代摩天大樓,頂部處理完全仿照哈納卡利索斯陵墓。我這張照片拍攝的地點,就在去自由女神像島的南炮台碼頭,華爾街大銅牛雕塑附近。



參觀古代廢墟,最能考校觀者的曆史功底:對於不了解背景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堆亂石,最多拍一張照片,半分鍾之內可以掉頭就走,但是如果你懂得這座遺跡的曆史背景,而且懂得要遠遠多過牆上說明牌那些簡短的介紹,那就能細細琢磨出不少有意思的東西來。

這 是6月上旬一個晴朗的午後,在陵墓遺址內,隻有我一個參觀者,我在廢墟側麵小博物館的敞開門廊裏坐下來,舒舒服服地呆在蔭涼中,麵對著耀眼陽光下的古代廢 墟,靜靜地想些事情,把之前有關的片段,全都串聯起來:首先,仔細想想這座陵墓的曆史和位置,它由一位波斯帝國的總督遺孀,雇用希臘設計師督造,今天卻坐 落在穆斯林的土耳其居民區當中。今天土耳其絕大多數古跡都是這樣:至少跨越了曆史上互相衝突,曾經強盛的兩到三個帝國文明,大碰撞,無限混搭。這也是土耳 其古跡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這片土地上,其實是非常晚的後來者和占領者。土耳其人屬於突厥種族,是亞洲草原上的遊牧部 落,故鄉在中亞,今天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山脈裏,在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專門為北亞柔然帝國打鐵的小部落。柔然人和後來的蒙古人是近親。當時突厥部被柔然蔑稱 為“鍛奴”。到南北朝晚期,突厥突然強大起來,滅亡了柔然,控製中原以北的整個草原地帶,對同樣是剛剛勃興的中原王朝,隋與唐,都構成重大安全威脅,直到 唐太宗,高宗,和武周三朝決定性地擊敗突厥。西突厥各部西遷,進入當時已經征服西亞的阿拉伯帝國,為阿拉伯哈裏發服兵役。這些突厥人是草原上的雄鷹,武勇 善戰,逐漸掌握了阿拉伯帝國的軍權,其中一個強大的突厥部落,塞爾柱人,在名義上承認巴格達的阿拉伯哈裏發這個前提下,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西亞帝國,帝國的 首腦稱蘇丹,是帝國的世俗領袖,而同時期,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哈裏發仍然存在,是整個伊斯蘭世界名義上的共主。所以,塞爾柱突厥帝國蘇丹,跟阿拉伯哈裏發 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中國曆史上,春秋五霸跟周天子的關係。

就是塞爾柱突厥帝國,在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東羅馬/拜 占庭帝國,幾乎占領整個小亞細亞半島。這是突厥人擁有小亞細亞的肇始。但是不久,塞爾柱突厥帝國分裂,被契丹人西遷建立的西遼帝國所滅。西遼被中亞的花剌 子模帝國所滅,而剛剛興盛起來的花剌子模帝國,還有阿拉伯的阿裏發,在成吉思汗的蒙古西征中,被統統推平。

在整個中世紀這段兩三百年的西 亞混亂中,有一個小小的突厥部落,叫做奧斯曼部,遷徙到小亞細亞半島東部,在那裏悄悄地繁衍生息,即便在同族的塞爾柱部建立帝國最得意的時候,奧斯曼部也 不顯山露水。直到13世紀,奧斯曼突厥部突然強大起來,首先征服小亞細亞半島,向東平定西亞,向西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繼 續西進,占領東南歐,甚至三次圍攻維也納。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人,血統上屬於中國南北朝和唐 史上的突厥,他們最早控製小亞細亞半島是在塞爾柱突厥時期,差不多相當於中國曆史上的北宋,算是相當晚近的事情了。而今天土耳其的直接祖先,奧斯曼土耳其 帝國的興盛則更晚,大致相當於中國元末明初。在突厥人到來之前,小亞細亞這片土地的曆史和文明更為複雜:土耳其征服之前,小亞細亞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 核心地帶,再往前,東羅馬帝國脫胎於羅馬帝國,羅馬人在這裏,留下了行省首府以弗所的圓形競技場,Celsus圖書館這些偉大的建築遺跡。羅馬人征服之 前,這裏屬於希臘馬其頓帝國的領土。馬其頓帝國是亞曆山大大帝東征,滅亡了波斯的成果,所以在馬其頓之前,小亞細亞在希臘波斯戰爭期間,由波斯帝國占領。 但波斯帝國的占領時期是短暫的,之前,整個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有很多希臘殖民地,所以小亞細亞半島在古希臘的黃金時期甚至更早,主體文化是希臘化的,那些小 亞細亞半島上的希臘城邦,統稱“愛奧尼亞”地區。今天我們知道,希臘古典建築中的三種柱式之一,“愛奧尼亞柱式”,就來源於此。有一個愛奧尼亞的古代希臘 城邦非常著名,那就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特洛伊戰爭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國史上的殷商晚期。甚至在希臘文化在小亞細亞半島占統治地位之前,這裏最早的文 明,是由一個本土帝國,赫梯帝國創造的。赫梯帝國曾經南下滅亡兩河流域的古代亞述和早期巴比倫,進而在黎巴嫩以色列一帶,跟古埃及帝國拉美西斯大帝打了個 不分勝負。它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發明煉鐵的文明。赫梯時代,大致相當於中國史籍中的夏代。

所以,小亞細亞這塊土地上的文明和帝國,先後經曆 過赫梯--希臘文化愛奧尼亞時代--波斯占領時期--希臘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塞爾柱突厥帝國--蒙古統治--奧斯曼土耳其 帝國。以上都是人類曆史上,地中海世界煊赫一時的帝國文明,難怪今天的土耳其古跡,呈現如此多姿多彩,層次豐富的狀態----而且似乎大多數古跡,都不屬 於土耳其伊斯蘭文明的範疇。

我在哈利卡納索斯陵墓旁邊冥想古代文明,呆坐了大約半個小時,最終也沒有想出,它究竟算波斯文明,還是希臘文 明的產物。這座陵墓的主人莫索拉斯,是波斯占領時期的總督,他死後,他的遺孀下令建造了這座紀念性建築。而所用的設計師,是兩個希臘人。當時是公元前 350年前後,波斯皇帝薛西斯遠征希臘,早已失敗,撤回亞洲。希臘本土諸城邦仍然四分五裂,伯羅奔尼撒戰爭讓希臘本土幾大強權兩敗俱傷,此時也已經偃旗息 鼓。希臘北部的馬其頓正在冉冉升起,還沒有統一希臘,千古一帝的亞曆山大大帝此時尚在童年,他的父親菲利普二世當朝,虎視眈眈地計劃著統一希臘。亞曆山大 東征波斯,還是20多年之後的事情。考慮到波斯占領小亞細亞的時間不算太長,在這之前,整個半島西部的愛奧尼亞各城邦,都屬於希臘文化圈,陵墓本身,從建 築的和諧比例,柱廊,三角門楣這些重要元素來看,我覺得象雅典衛城巴台農神廟,遠多過象同時期正在興建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宮殿,而且似乎看不到雙頭鷹獅 之類波斯帝國的象征性雕塑。那麽這座陵墓應該算是希臘古典式建築。

但是且慢:我在伊朗設拉子附近,看到的波斯居魯士大帝墓,比這裏早了 180年,形製卻幾乎一模一樣,隻是規模較小,少了一圈柱廊。那麽,誰能說,哈利卡納索斯陵墓,不是上承古代波斯的陵墓建築而來的呢?也許,真實的答案, 在兩者之間,就像今天土耳其土地上大多數古跡一樣,哈利卡納索斯陵墓,也是兩種甚至更多古代文明,碰撞融合的產物吧。

這座陵墓之祖,至少 從複原模型上看起來,結構下大上小,敦敦實實地坐落在地,極為穩固,地震的損害,恐怕隻能是頂部和邊角掉些石料而已,不容易整個垮塌。盡管維基百科上說它 毀於多次地震,我並不全信:看看擁有類似穩定結構,時代更古,而規模小得多的波斯居魯士大帝墓,至今基本麵貌猶存,伊朗的地震未必就比土耳其少,為什麽哈 利卡納索斯陵墓到今天,所有磚石全都散落在地,連一個站住的構件都找不到呢?

直到我看見景點的解釋牌才知道:其實,哈利卡納索斯陵的確如我所料,它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除了金字塔之外存世最久,直到一千八百年後的15世紀,雖經多次地震,基本麵貌依然完整。

----直到十字軍騎士團來這裏,為了修築防禦工事,把這座陵墓當作采石場,拆了陵墓,用現成的石材,在海邊港口建築城堡,這座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建築,才消失得如此徹底。

2。經典涅槃,海邊古堡

15 世紀,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勃興的時期。三百年間,十字軍在聖地建立的基督教諸侯國,一個接一個地被消滅,十字軍三大騎士團,亦被迫節節後撤。其中條頓騎士 團撤往東歐,跟波羅的海各族,和波蘭立陶宛作戰。而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也最富有的聖殿騎士團,因富招忌,撤回法國之後,被法國國王勾結教皇,宣布為異 端,一夜之間全數剿滅,財產被沒收,大團長被燒死。最後隻剩下醫院騎士團(又稱聖約翰騎士團),還在小亞細亞半島上苦苦支撐,繼續與土耳其大軍作戰。當 時,博德魯姆這裏是醫院騎士團在亞洲大陸,最後的據點之一。在這種背景下,騎士團出於軍事需要,徹底拆毀古代陵墓,用它的石料,建築海邊城堡,防衛港灣。

原 本,我對這種毀壞古文明遺跡,無異於焚琴煮鶴的行為,是痛心疾首的。我甚至認為,當年的醫院騎士團,幹這件事的時候,跟今天的伊斯蘭國邪教沒有什麽區別。 後來,當我驅車下山,到鎮中心港口區,真正登臨這座城堡的時候,居然發現,這是我在整個歐洲和中東,看過的風景最美的中世紀城堡----沒有之一!

博 德魯姆港口的正麵,是繁榮的商業街,密集排布著商店和餐館酒吧。白天豔陽當空的時候遊人稍少,夜幕降臨,這裏成為最熱鬧的夜生活場所。而港灣裏,密密麻麻 停滿地中海周邊各國開過來的豪華遊艇,帆檣如林,比之當年港口裏戰船密布的森嚴壁壘,自是另一番繁華氣象。而十字軍城堡,就坐落在港灣入口處側翼的小山 上。



今 天的土耳其當地政府,對城堡景觀進行過精心維護,所有的高塔都可以登臨,整個城牆防禦體係都能步行到達。城堡裏還種了很多花,空中飄揚著土耳其大紅色的星 月國旗,而地中海的水,一向是那種深湛的藍色。站在城牆垛口,放眼四望,周圍的風景,很難讓我聯想起當年這裏曾經是火與劍交織,血與肉橫飛的古戰場。





我 見過萊茵河畔的德國城堡,幾乎全都是廢墟,而蘇格蘭北部湖區的城堡,在陰沉的北方天空下,也有類似的肅殺。應該說,那才是古城堡應有的本來氣象。在博德魯 姆,土耳其人用花團錦簇來裝飾古堡,看上去過於柔媚,很難讓人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戰爭聯想。但是,這裏是地中海。陽光太明媚,美食太誘人,天 好得過分,海藍得驚豔。這樣花團錦簇的古堡,也就是在這山明海媚的地中海邊,才顯得如此搭調,融合得如此完美。







那 麽,以拆毀古代文明燦爛結晶為代價,建造的這座海邊城堡,後來究竟有沒有為騎士團起到應有的作用,阻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步步緊逼呢?很遺憾,醫院騎士團 最終還是沒有守住博德魯姆,1522年,奧斯曼帝國大軍經過半年激戰,迫使騎士團放棄羅德島上的總部城堡,撤往馬耳他。這樣,亞洲大陸上的博德魯姆城堡後 路被包抄,孤懸海外,騎士團被迫未經一戰,就放棄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所有據點。

3.海外遺蹤

哈那卡利索斯陵墓的石料,除 了方方正正的石頭被用作城堡建築材料之外,還有很多的希臘古典雕塑,無法作為建材,有很多被保存在騎士團城堡的地下室裏。19世紀中期,英國駐土耳其大使 經土耳其政府同意,買下了城堡裏原屬於陵墓的一批石雕運往英國。4年以後,大英博物館的考古工作隊來發掘陵墓遺跡,又挖出一批被遺棄的石雕。這兩批石雕在 英國會合,構成了今天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第21展廳中的哈那卡利索斯陵墓雕塑收藏。

所以,其實我初次見到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物,遠早於今天。2007年1月,我第一次造訪倫敦大英博物館,在那裏看到大英館藏的哈利卡納索斯陵墓雕塑,當年高踞陵墓屋頂上,駟馬戰車的馬頭,今日仍在。





就 這樣,希臘古典時期,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奇跡,完全湮滅了,但是構成它的材料,並沒有消失,而是化身為中世紀十字軍騎士團的古堡,直到今天。這兩座博德魯姆 著名古跡的命運,也暗合了土耳其這塊土地上,古往今來各種燦爛文明的命運:古老的文明會消失,強大的民族會滅亡,但是其實它們從來不曾完全死亡,隻是漸漸 隱沒。它們會換一個麵貌,變一種方式,融合進後來的民族和文明中,存在於今天我們的身邊。

這正如我們自己的曆史:消亡的的鮮卑人,契丹人,湮滅的三星堆文明,西夏文明,也許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它們隻是融合進了今天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小小的,不易覺察的部分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滄浪叟 回複 悄悄話 Mausoleum複製的較好的: House of the Temple in DC and Civil Courts in St. Louis.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伊斯蘭本質:我們因何而恐懼: 一個一千四百年的秘密【視頻】》

視頻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uj30X_NugU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伊斯蘭欺騙藝術和聖戰文化》

網址:http://t.cn/RzzCCcS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希臘警方在檢查難民托運貨物的集裝箱裏發現武器.這些集裝箱名義是人道援助,品名標注為家具.共計14個集裝箱.其中有兩個集裝箱裏並未裝家具,而是491950發子彈,超過5000支槍.這什麽節奏啊…

Ship with “Aid” for Refugees Arrives in Greece Full of Weapons and Ammunition

http://www.thegatewaypundit.com/2015/09/ship-with-aid-for-refugees-arrives-in-greece-full-of-weapons-and-ammunition-video/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臉書網民“Zeinab Aidid”痛斥西方人和西方文化

First day of class and my professor already got me fucked up:

“I worked in Ethiopia from 2001-2010 until we had to leave because of conflict. We were close to the Somali border and things became unstable. We had a huge refugee problem. Somalis refugees were coming to where we were excavating, and refugees are not good. Refugees are not productive."

So this white man who makes his entire career off of digging up and stealing things from Africa has the audacity to complain about the Africans, the rightful owners of the land he’s on and exploiting, because they are making his job difficult by moving around their own land so they can survive. Let’s not even get into how the “refugee problem” is a result of his fellow white men colonizing us or how African anthropologists are hardly ever recognized in the field. I think I’ll issue an apology on behalf of all Somali people that our desperation for safety and food got in the way of his digging for monkey bones.

He ended the lecture by showing a slideshow of his travels, complete with Somalis carrying AK-47s and sweaty white men trying to be Indiana Jones. ?#?CadaanStudies?
wendy1015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good to read.
鴿哨 回複 悄悄話 佩服,幾千年曆史,上下縱橫,大俠堪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