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人父母 Q&A (唐崇榮博士)

(2011-07-18 17:55:54) 下一個

問:對目前吞吃我們孩子的物質主義,我們該有什麽樣的抗衡程序?

答:物質化的世界不能吞吃你的孩子,在沒有辦法平衡物質化的世界的錯誤化教育才會吞吃你的孩子。所以應當用屬靈的生命,屬靈的原則,去平衡那外在的環境所帶來的危機,使你的兒女在兩方麵之間清楚看見是有分別的,而他在越年輕的時候懂得辨別善和惡的兩方麵,他越早懂得自己決定要怎樣行事的時候,就越早成熟做一個有人格的人。所以不要懼怕,在最黑暗的時代中,就產生偉大的心靈;因為這些人透過黑暗,看見永恒的光。所以,教育達到一個更超然,更成就的地步。耶穌活在很黑暗的時代,而耶穌基督說我是世界的光,我們不應當消極,不應當悲觀,我們應當是積極的,因為我們蒙召不是做一個領受挑戰的人,而是一個向世界挑戰的積極份子。

問:怎樣平衡正在爆炸的知識世界,使我們的信仰和道德能夠被建立起來?

答:實實在在說,就是當世界有不平衡的現象的時候才是特別的機會,當世界知識和道德不平衡的時候,正是基督徒為主發光很好的機會。今天的年輕人,懂得的東西多得不得了,但他也有很多應該懂的都不懂了。因為他在能懂的範圍中,把當懂的丟掉,不當懂的,卻知道了,有許多的遺漏他沒有注意。人是按著神的形像樣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三句話的意思是什麽?人是有理性、有法性、有德性、這叫神的形像。人按照神的形像被造,所以人與動物不一樣,人是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所以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有頭腦會思想的,這叫理性;人有正義,或者不正義的分別,這個叫法性;人應當過一個聖潔正直的生活,這叫做德性。這三樣的東西,隻有一樣是可被填的,今日的知識爆炸、教育普遍,人的理性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分別善惡的本性、律法的本性和道德的本性又如何?這幾樣都遠遠在後頭。許多孩子讀了很多書,他有很多知識,但當他麵對某一些困難的時候,突然間不知方向的時候,他可從你的身上看出,你做人的原則是什麽?不要忘記這三個平衡的時候,人才是人,不然人就不大像人了,像一個科學活物。人之所以是人,人要有理性、有法性、有德性。

問:有人說孩子一歲到三歲的階段很重要,三歲以後就定性,很難教導,如果是這樣,有沒有根據?

答:中國人早就看出三歲以前很重要,所以中國人有一句成語:三歲定八十。我現在告訴你不是三歲,是兩歲定八十。為什麽?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營養學的研究和營養學的發展,使現在兩歲的孩子領受力、思想、記憶和可能智力的發展,等於過去的三歲。我對孩子的教導怎樣呢?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是特別嚴格,以後慢慢放鬆;而許多錯誤的教導是說,小時候要特別鬆,大了才來嚴格,為什麽呢?小孩子不懂事嘛,當然亂來,這種教育是放縱的教育法,小孩子,不管他,他不懂事,大了慢慢就懂。所以孩童一歲到三歲很重要,是真的,如果三歲以後就定性很難教導,我不應該接受這句話,我們要相信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太遲的,不管你的孩子幾歲,還是可以教的。不過,應當趁著小的時候好好教他,那是真的。
問:有人認為基督教的教導不易與現實社會配合,如教導孩子正直誠實,而這社會上正直誠實的往往吃虧,請問基督徒應當如何在這方麵取得平衡?

答:最好又誠實又不吃虧,叫做平衡,最好不騙人又發大財,叫做平衡。先清楚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價值在哪裏?然後再考慮教導的原則和平衡的問題。如果人生真正的成功是用多少錢來衡量它的標準,那麽就沒有比這更大的悲哀了。在雅加達有個財主,一生不坐名貴的汽車,他死後第二天他的孩子就買最貴的汽車;他不舍得用留下的錢,死的第二天孩子就相告相殺。所以他賺大錢,成為他家中災禍的源頭;他發大財,成為他兒女相爭的原因;他留下的遺產,成為子女相殺手中的武器。每一個父母都叫孩子不要打架,但每一個國家的英雄紀念碑都是拿武器打人的。許多父母說要誠實、不要騙人,他根本不懂所謂誠實,不要騙人是什麽意思?就是說你不要騙我,免得我老人家很麻煩,但是等到長大的時候,你要像我一樣騙人才會賺錢。所以教育裏麵有一個不恒常性的規律。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很注重教育,但是,教育又脫離不了假冒為善的情形。老師說,我們做人不要虛假,不要欺騙,但是同樣一個老師,每一次有人要來參觀的時候,叫我們特別乖。我還記得他怎麽講:"蒼蠅來你不必打毗,用眼睛捏死毗。"

所以教育不是知識的傳遞,教育是人格的影響,因為你這樣做孩子就這樣學。我這一生抱定一個宗旨,做人真誠,誰跟我不真誠,不必做我的朋友。教育建立在誠實上,那麽如果說誠實就沒有飯吃,那是因為社會太黑暗了才有這樣的現象,但如果一代過一代慢慢的修正過來的話,可能犧牲兩三代,以後會好也不一定。

但是誠實不等於傻裏傻氣。什麽都告訴人家。誠實是美德,但是聖經所教導的誠實是要有智慧的靈巧的。所以,耶穌說:"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詭詐和靈巧不同的地方在哪裏?詭詐有罪的成份,靈巧沒有罪的成份,詭詐有害人的目的,靈巧有明哲保身的動機,所以靈巧和詭詐是不一樣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第一就是你要做一個良善的人,第二你要做一個明智的人,善加上智,叫做基督徒。有善而不智叫做糊塗,有智而不善叫做歹徒。怎麽樣平衡這個事情?很簡單,你若害我,我一定要知道你是怎麽害我的。基督徒應當是很聰明,否則做基督徒就沒有用了,怎麽信耶穌越信越笨呢?因為我的上帝是智慧的源頭,基督是神為我們預備的智慧,他成為智慧、公義、救贖和聖潔。基督是智者,我是智慧的兒女,當然我是愛智慧的,我是智慧的人,我懂得。但是我不用同樣的辦法、詭詐待你。我不做,我的人格比你更高尚。我才不自我淪落、自暴自棄,用手段對付你,但是你用手段對付我,我知道。那知道後怎麽辦?我就閃你、避你,使你沒有辦法害到我,那我用同樣的辦法害你嗎?不,我愛你。你卻沒有辦法對付我。

墨子的非攻那一篇裏麵提到和公輸班圍城的事情,公輸班沒有辦法,他都知道了,他很有智慧。聖經不是叫我們做又好又笨的好笨蛋,聖經也不是叫我們做很聰明但是又犯罪的大壞蛋,我們又不是笨蛋,又不是壞蛋,我們應當做一個真正榮耀主,正直幫助人的好基督徒,所以基督徒要馴良加上靈巧。如果我有馴良沒有靈巧,這叫好,怎麽好呢?好欺負的人。有人說:"那個人很好!"他心裏其實是說:"好欺負!這個人也很好,好利用!"所以不是好欺負,也不是好利用,那不是基督徒,基督徒要不要有愛心?要。什麽叫愛心?給人利用也不要緊,那不叫愛心,那叫害心,害他一直利用你。

雅加達有一條高架橋,十英哩長,是全東南亞最長的,兩個星期前,我要去神學院教書,我開車從高架橋下來;來到橋下的時候,有很多車,我慢慢放慢速度,後麵一輛車的煞車壞了,'碰'就撞上去了。他的扁了,而我的燈破了、保險杆有點壞、還有一條東西掉下來了。我下來,說:"你要做什麽?"我是基督徒,我是牧師,我是神學院的院長,那一定更有愛心,對不對呢?"你平安回去吧,主與你同在,不要緊,基督徒任你一直撞的,因為我們是很有愛心的。"這樣就盼望感動他信耶穌。你以為會感動他信耶穌?他嚇死了,以為信耶穌要任人家撞死。他說:"對不起,我的煞車壞了還沒有修理,衝下來的時候,下雨太滑了,我要停車,不能夠,就撞上了。"我說:"你沒有修好就開到路上來,現在我要追討你。"他說:"先生,請你不要追討我。""那麽你的意思是放過你是嗎?""也不是放過我。""那你要我怎麽樣?""你就在這裏殺我好了。""我不殺你。"我說,"現在跟我到我的辦公室去,你如果逃走,小心我捉你。"所以他就跟在我後麵,跟到辦公室停下來。我說,"這個大概是六百塊美金,才夠修理。"他說"我知道Volvo很貴的。""那你要不要賠?""我沒有錢。""你薪水多少錢?""我一天薪水大概新加坡錢七塊。"他說。"你現在有多少?""我現在有三十五塊新加坡錢""好,你先付三十五塊,總數一共差不多等於新加坡九百到一千塊左右。"我請我的書記寫下了起因與結果。他說:"你不要告訴警察,不要上公堂,不要去法院。""好,我罰你一百五十塊。你每個月會儲蓄多少?""我每個月另外儲蓄十六塊。""你每個月交十六塊直到交清。"我要他每個月來還,到全部還清了,我才全部交回給他,那個時候我才告訴他我是牧師,請你信耶穌,請你到禮拜堂聽道,他就很容易聽了。你教導孩子,不要打了他以後,他哭得很曆害,你便說:"媽媽錯了,你原諒我吧!我求你赦免。"你告訴他,你再壞,我打得更曆害,等到他悔改以後才得到赦免。

問:請問九歲的男孩子常常打六歲的弟弟,要怎樣處理他?九歲的孩子脾氣很壞,不聽話,如何教養他?

答:你說,你打他,我打你,這個叫以毒攻毒。以後,就永遠變成惡性循環。孩子不能常常打,但是,需要的時候要大打一次,要找對的地方打,上帝造小孩子屁股肉這麽多,就是要給你打,如果打慣孩子,連打也不能再改他的話,那打就沒有用了。所以有多大的需要,就有多大的管教;沒有多大需要,就沒有多大的管教。

九歲的孩子,脾氣很壞,不大聽話,怎麽教導他?我想你現在有一個毛病,就是怪你的孩子脾氣壞,你要知道是九年以來你把他弄成這個樣子,你先思想你自己。  

問:唐牧師,我正麵你所說的,宗教故事的傳授,而沒有宗教觀念的建立。我的主日學學生知道耶穌的故事,但卻好像是跟自己沒有關係,不能把信仰溶入生活,請你教導我怎樣處理?

答:這是很好的問題。如果宗教隻停留在故事的了解,或者事跡的知識上,而不把故事的裏麵意義化成實際的信仰,宗教教育是失敗的。你要把信仰放在生命的裏麵,而不是單單放在知識的裏麵。一個講故事的人,或者一個講道的人,對講的東西的信念,和表達信念的心誌是有非常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把你的意誌,你的生命投入講的時候是把信念帶出來。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耶穌釘十字架。小朋友,他們就用很長的釘子,就釘進去,從這裏透到那邊,就到木頭那邊,那麽這頭就掛了。另外一個釘子再來,又掛了。後來腳也是拿起來,他就掛在那邊了。這怎麽會產生宗教信仰呢?你說這個無罪的手,這個醫病的手,人就這樣丟棄他,把他釘在那邊,他的手有什麽錯呢?孩子們,他的手犯過什麽罪呢?沒有偷過東西,隻有幫助人的手,現在為你,為我掛在木頭上。就像詩篇那一千年以前,大衛受聖靈感動講的,他們砸了我的手,他們砸了我的腳,為什麽?為什麽耶穌要這樣死呢?因為他愛你,他愛我。當你講的時候,不是平麵敘述一個故事,是把你所受的恩典表達出來,所以宗教教育進到人格建立的層次,建立信仰的層次,最後發生他個人與聖父、聖子、聖靈之間的個別關係的層次,那才是宗教教育。我想你們一定有足夠的聰明智慧去咀嚼我剛才舉的例子。舉一反三,所以對人格的描寫,請你不要用表麵的詞句。馬利亞很溫柔、很乖、很好,不必,你就用故事中的暗示來表達,什麽叫人格的描寫?怎麽用放在故事中的暗示表達?這就是常講當天使向她顯現的時候,她說我的心尊主為大,我靈以我救主為樂,那就是溫柔的表達,暗示她的個性就是這樣的。如果你這樣說,當天使向她顯現,嘩,她嚇了一跳,就說我心尊主為大。他怎樣也不明白馬利亞是何等的溫柔。當你說,她就謙卑的說,我心尊主為大,因為他是我的主,我要尊重他。那她的個性就從暗示性的行動表現出來。你想一個人很剛強,你可以用他的口氣來表達、描寫人格。你說這個很堅強,強得不得了,好像鋼筆,好像鋼鐵那麽強。鋼鐵強不強?強。他就像鋼鐵那樣強。不需要,你用對話式的,"你們去吧,"他說"我絕對不去。""為什麽你不去","不必講,我不去就是不去。"他馬上知道他的個性很硬,比木頭更硬,無論你怎麽描寫都不如你直接把那個人暗示在裏麵。

問:我怎樣知道實實在在的聖靈在引導我?

答:第一,聖靈引導一定是把你引進聖經的真理,不是引出聖經的真理。第二,聖靈引導的時候一定光照你的心,也使你覺悟到已經被啟示的真理,和你的關係。他把真理的光照出來的時候,你心被光照,你就發現真理這麽重要,而且真理和我有這麽大的關係,所以你就順服了,聖靈是這樣做工。第三,聖靈引導的時候,他會給你良心有基督為主的平安,你順服的時候,平安就很顯明;你不要順服的時候,他就叫你心中不平安。所以上帝不叫人混亂,上帝是叫人安靜。所以聖靈叫一個人悔改以前先叫人自己責備自己,這是聖靈引導的原則。

問:請問怎樣向五歲以下的孩子分析三位一體?

答:我講三位一體很簡單。孩子們這是幾條線?一條。那麽我在其上再加上一條,幾條?還是一條。第三條再畫上去,一共幾條?一條。我再畫幾次?三次。這裏我是提到平麵上的線,你很難再找出是三條,但你剛才看我畫三次,你知道這是三條,但是事實看這是一條,就這樣簡單。基督教有幾本聖經?一本。那麽你那一本,是我那一本嗎?不是。我那一本是他那一本嗎?也不是。那麽我們三個有三本,基督教的聖經隻有一本。哪一本?就是新舊約那一本。那一本是那一本,那本也不是你那本,也不是我這本,也不是他那本,我們這三本都是那一本,很簡單。這比太陽、太陽熱、太陽能;水變成冰、變成氣體,好得多了,因為如果水變成氣體的話,聖父也變成聖子,聖子會變成聖靈了。那不是三位一體。那是一個人的三種工作,叫做撒伯流主義。

問:敬愛的牧師,在新加坡社會提倡婦女在工商界上有非常大的潛在力量,可以使社會更進步,所以政府很鼓勵開托兒所(Child Care Centre),一歲半就可以報名,請問父母把孩子送到全天或半天的幼兒中心,這種教育是不可以兩全其美?請問你,在晚間短短的幾個小時和兒子的相處可否塑造成你所講的一個美好人格的人呢?謝謝。

答:如果可以的話,孩子們小的時候常常陪他們,到少年的時候,更需要常常陪他在一起,使他感覺到在世界上是被照顧、被關懷、被體恤、被了解的。一個常常沒有父母同在的孩子,很可能比較早爛。第二方麵,如果你實實在在沒有辦法常常跟孩子們在一起,請你注意兩件事:第一,權威的培養是不可以隨便被侵犯的,第二,能在與不能在的雙方要產生一致的看法,一致同心的教導方式,否則的話,你會受到很大的虧損。我從前一年有七、八個月在外國,不在家,那我的孩子對我怎麽看呢?我與他之間的關係怎麽建立呢?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無論如何我做父親的權威不能受損。他們尊重我,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關懷和愛,雖然不能天天接觸,但是心心相係。我與我太太教導孩子們尊重她,因為在教育中間無論師長與師長之間,或者父親與母親之間,或者父母與老師之間,教導輩和被教導輩之間,如果被發現有教導之間不同方式的破裂,整個教導權威的形像就會損失,所以同心的教導很要緊。

有一個孩子打破一片玻璃,不久以後他媽媽看見了大發脾氣:"我等一下告訴你爸爸,你才知道你爸爸多麽厲害。"這孩子說:"爸爸知道了。""爸爸知道了,爸爸說什麽?""爸爸說我等下告訴你媽媽,你才知道你媽媽何等厲害。"後來他發現兩個都不厲害,還是他厲害。所以做父母的要同心。新加坡有一對父母,教孩子的時候,有時候爸爸教得太嚴格,媽媽就站在孩子的後麵說,這個不對的,太嚴格了。爸爸就一方麵慢慢收,一方麵說是的是的,所以教導這很成功了。有許多做老師的犯了一個錯誤,為了爭取孩子對自我肯定,和對你自己一個人的擁護,不惜在孩童麵前大大批評其他的老師,出賣其他的老師,這是很笨的行動。盡量給他們尊重別人,當他們到處輕看別人的時候,結果你自食其果,他們也不尊重你,因為你不過是他生命中間的一個別人。

問:請問你對鞭打孩子有什麽看法?什麽時候?什麽事情?什麽地方?會造成孩子恨母親的不正常的心態嗎?

答:如果你打得得體,打得適當,他不但不會反抗你,他會很感激你。真正的愛已經建立,你打的時候,越打他越抱你;沒有建立真正的愛,你不必打他都已經想離開你。我的孩子曾經打得很重,但個個都很愛我,真的。我最後一次打我的孩子他已經十幾歲了,他氣得要命,我也很生氣,打完了以後我才慢慢的向他解釋,他知道是他錯,不是我錯。照我的記憶,我從有孩子到現在,這十九年中間沒有一次打孩子是為了發泄我的怒氣,沒有一次。每一次我打他們的時候都為了要把公義的權威顯明出來。為了自己發泄而亂打一場,那不是教,那是獸性發作;為了彰顯公義的權威需要打的時候,那個是教導。

什麽時候可以打?什麽時候不可以打?是技術和時間的問題。有一個合理的範圍,在範圍之外的你應當嚴格的管束,在範圍之內的應當容許他調皮。調皮是中性的,調皮的本身不是邪惡。如果合理的調皮是很可愛的,你聽我講道人發現我一定很調皮,對不對?但當他越過某一個界線的時候,就應當嚴格的對付。界線你怎樣去定它,才會知道你怎樣處理;打,而孩子們根本不知道他錯在哪裏,這是他以後恨你的原因。你懂這兩句話嗎?該打不打,他會輕看你;不該打而打,他會恨你。很簡單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神的形像,所以小小的孩子也有公義的衡量的潛在能。我小的時候,課室裏有人丟了東西,我的老師就捉我說,你為什麽偷東西?我很自卑,一給他喊就大哭。不必哭,下一次不準。我今天還氣死他,因為我根本沒有偷。所以公義的製裁在孩童的心靈裏麵也慢慢長大,他是受影響的。一個人受稱讚的時候,是很容易記得的;哪一個人稱讚他?什麽時候?但是還不如一個人受羞辱,什麽時候?哪一個人羞辱他?他常常記得。在這一方麵,人有一點像大笨象,前不久有一個馬戲團,有一個,馴獸師,他已經退休了,有一天,就坐在觀眾席上,忽然有一隻大象不聽指揮,一直走到觀眾席前,將他捉了下來用毗的大腳把他踩死。因為這隻大象二十年前給他毒打過,連大象都有記性,何況你的孩子!所以你教導孩子時要注意公義不公義。

孩子不要求爸爸英俊,媽媽漂亮;孩子不要求你一定有錢才在資格做他的父母,孩子隻要求在眾兄弟中,請你公義對待,在我有錯的事情上,請你按照公義原則處理我。我母親隻受中學教育,但我的母親有過人的智慧。所以當我們有錯的時候,她要我們先認錯,記起你有什麽錯?我錯一點點。那一點點是什麽?弄到你不得不承認你有錯。好,現在你知道你有錯,我要打你。要打幾次?一次。每次從一開始,所以一是萬有之根源,對不對?一次。她說不,不夠,你這麽多的錯誤,應當不是打一次,幾次?你自己說。兩次,三次,就變成討價還價,到最後兩方麵同意了才開始打,打完了以後不恨她。我的媽媽是這樣把我們教大的,她做母親很辛苦,因為三十三歲做寡婦,要自己親手養大八個孩子,七個很調皮的男孩,一個女的。

問:主日學老師可否鞭打那些屢教不聽,故意犯錯的孩子?而困難的是孩子都是一些基督徒父母送來的,這使做主日學老師特別難用公義去教孩子,也不曉得怎樣處罰故意搗蛋的孩子?

答:如果可能的話,你去找他的父母,把孩子的情形告訴他。當你很嚴肅的邀請他與你一同合作,使家長和老師站在同一陣線上,甚至如果必要你很嚴格的刑罰他的孩子,他也同意。如果你以為鞭打裏麵會產生權威,那是不一定的。因為等孩子們體格比你大的時候,同你反抗的時候,你就走投無路了。教育旨要建立起真理形像中的權威,而不是建立我的威嚴和可怕程度。

最難教的孩子可能是牧師的孩子,你得罪他就是褻瀆上帝的仆人;你打他的孩子,就是不敬重神家中的仆人,怎麽辦呢?我在教會裏麵清楚說,我的孩子如果不好你先打他,以後告訴我。我要稱讚你,謝謝你,再打給你看。那牧師傳道的孩子就不敢太壞蛋。

我的孩子參加聚會,他常常很注意聽道,很聰明,也在後麵幫忙錄音的工作。有一次他不參加聚會跑到樓不去,在樓下賣書就不聽道了。我發現了,我說好啦,我現在不打你,那我告訴你,你年紀也不小了,那時他已經快十五歲了,我說本來我要教你如何開車,在附近走走,不是開出去,也不能拿執照。我要幫助他,他很興奮,一直在等,我說你要等到十五歲那天,我才教你學開車。他一犯錯,我罰他延長三個月。他等得半死的那一天,還要加上九十天。所以,有時在教導的時候,不是用你的威嚴來嚇他,乃是使他所盼望,所愛的東西受虧損。

我每一個孩子都要穿拖鞋,不準他赤腳走來走去。他們不愛穿拖鞋,我的教法怎麽樣?打?不是。再買更好的拖鞋?也不是。我買很簡單的日本拖鞋。他不穿有什麽辦法?穿啊,穿啊,越喊越大聲,變成擴音機,沒有意思。你要不要穿?我忘記穿。你愛不愛你的拖鞋?愛。為什麽不穿?因為怕壞了是不是?不是,因為忘記。好,拖鞋拿來。他很愛他的拖鞋,我就偏偏對付它,每一個孩子的拖鞋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是他的拖鞋,我把這隻剪一角,那隻剪一角,剪了,唉,他大哭了,他的拖鞋難看死了。好,你要不要穿?不穿,我再剪。從那天開始每天穿,不但穿,人家問他的時候還要解釋,為什麽拖鞋會這樣?因為忘記穿。每次自己解釋就記得清楚。過幾個月,我給他換一雙新的拖鞋時,不必剪就穿了。為什麽要換新的?因為不換新的,到他弟弟剪的時候,他說一樣的嘛?所以換新的,剪它時他才會心痛。

我從前聽古典音樂,用鑽石針,很貴。好的鑽石針要好幾百塊錢,我有時儲蓄很久,才買一支。小孩子'的'就把它弄斷了!我的孩子從來沒有弄斷我的鑽石針。我怎樣教他?你想想?這個很貴。他管你去貴,和我沒有關係。真要他付,他也付不起;要他賠,他也賠不起。我把他們帶到唱機前,然後我把擴音機開到最大聲,我的手摸著針的時候,像打雷一樣的聲音。平常沒有開的那麽大聲摸著針的時候。他嚇死了,以為一抓就是觸電。就這樣每一個孩子隻教一次,從來不去摸我的針。

所以教導孩子要有智慧,你一直講,一直罵沒有用的。許多做媽媽的有一個毛病,從早到晚念,你一直講、一直講,他每天聽都一樣:氣死、氣死,總是沒死。我氣死啦!氣死啦!最後他學你的樣子,他感到好笑。所以做媽媽的,不要一直講、一直講、一直念、一直念,必要的時候教訓一次,教訓的時候要夠份量,但是平常不多講話。所以我在,我不在,我的孩子都懂得自愛。這個要培養權威,培養他對你的尊重,對你的愛。

問:怎樣的教導才能避免個人權威的危機,好叫人跟隨的是神而不是自己?

答:孩子小的時候,他看不見神,你要代表神。到他慢慢大了,你告訴他你不是神,有真正的神。所以權威的轉移是一條自然的程序,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必須表達這個轉移。小的時候,你跟他說有一個上帝,我就是上帝派來管你的,個人的權威起先是很需要的。

問:可否分享你怎樣裝備自己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老師,你的閱讀生活是怎樣形成的?

答:買書,開起來,戴上眼鏡好好看,就是這樣。要怎樣讀呢?要常常把書放在你的床邊,你的行李裏,到處去。開卷有益,是沒有書選擇的時候才可以,如果有選擇的餘地,不能任何一本書都看的,你就選那些有份量的,有真價值的書去看,這樣你可以花很少的時間,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否則的話,你就跟那些糊塗的作者,他想不通的你也跟他一起讀,讀一些他思想裏的糊塗賬,許多冤枉路。所以我做了傳道人以後,我也是如此,我講出來的東西都是真正想過的,而且好好想過的;多想少講,份量就重;少想多講份量就輕;不想亂講,份量就沒有。所以你讀書也是如此,讀書有選擇,講話有選擇;多思想,而精華講出來的時候,你沒有辦法不吸引一些的人注意聽,思想這些話語。

問:你曾教導耶穌十二歲就想到他與天父的關係,怎樣幫助孩子在功課的壓力下,能常常想到他與神的關係?

答:功課壓力正好是好機會,叫他想到他與天父的關係。有困難的時候你禱告,主啊,幫助我, 給我力量勝過。所以壓力一來,他就想到上帝一次。我很盼望基督徒的生活是全麵性的、整體性的、結合一體的生活。

問: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發問題,要他做某件事,他要問為什麽?直到他心服口服才肯做,現在十一歲常常和我頂嘴,或者辯論,不知是我的教導方式有錯誤嗎?

答:大概是你很有啟發性,每次你講一句,他馬上被啟發,就用更多題目跟你辯論。可能上帝要他做傳道人,所以需要這樣,以後他的口才會很好。對孩子的忍耐,不是浪費時間,對孩子的忍耐正在預備美好的將來。他需要解釋,你給他解釋;但是不懂的人不要亂解釋。因為越解釋第五隻腳就爬出來了。什麽是第五隻腳呢?你的尾巴就跑出來了,所以要小心。有一次我的孩子和老師說:老師,你教錯了。你說某某行星它的衛星一共有十個,其實是十一個?我的孩子才十一歲。老師說我從書裏看來的,我的孩子回答,我也從書裏看來的。老師說把你的書拿來給我看,原來他去查我的百科全書,後來就把書帶到學校給老師看。老師說你的書比我的更新,那他對那個老師就不是太尊重。最近有一些從美國來的極端靈恩派在印尼鬧了一些事情,他們說耶穌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再來。我在台上說:"耶穌基督十二月絕對不來,耶穌如果來可能九月來,可能十月來,十二月一定不來。"後來我的孩子問我:"爸爸你怎麽可以這樣講道。"我說:"我講錯什麽?"他說:"他們說一定來,是不對的,你說一定不來,也是不對的,因為沒有人知道嘛,你怎麽知道一定不來?"嘩!很曆害,十六歲的孩子有神學頭腦,因為如果你把他一定化就不對了。我怎麽回答呢?還好這個老子想過才講,不然給小子吞掉。我說:"他們先說耶穌十二月一定來,如果耶穌真的來了,耶穌就自甘示弱,聽他們的話,那樣的耶穌不是主。"他說:"好,這個我接受。"

其實教導真理的人,一生一世是真理的學生。你對真理沒有受教的心,你就沒有資格代表真理來教導別人。

問:怎樣看待性教育的問題,是不是合乎聖經?

答:時間還沒有到不必羅羅嗦嗦講一大堆,但時間到了,可能他也已經知道了。所以不必太早灌輸性教育,太早給他知道,對他沒有幫助,使他莫名其妙。當他發育的時候,你給他一些知識和引導,這是很正常的。但我反對做父母脫光衣服跟孩子一同洗澡,你說給他看了他就不奇怪了,從來沒有看以後很奇怪的。這個對他沒有什麽幫助,讓他感到奇怪一點也好,他才會愛惜,太不奇怪的東西是不會愛惜。人為什麽會穿衣服呢?這個表明罪已經存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小孩子問媽媽:"媽媽我到底從那裏來的?"媽媽給他一問,臉就紅起來了。不知道怎麽回答?五歲的孩子問哪裏來的?就把他帶到房間裏麵,開始講到他的爸爸跟媽媽結婚,過了九個月怎樣生出來。他的孩子好像沒有興趣,一直聽,一直聽。後來叫他去玩。玩到一半,叫他回來問:"為什麽你剛才問那個問題?"他說:"隔壁的孩子是從加利福尼亞來的,我不知道我是哪裏來的。"這個叫小題大做,答非所問。

問:我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凡事上教導他,他好像喜歡跟你作對,你說東,他說西,總與你相反,勸他也不聽,我被激怒,有時也受控告,你有遇過這樣的孩子嗎?當怎麽引導他?

答:可能那個孩子就是你,你從前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因為我們現在的困難,忘記過去撒過什麽種?如果因為你和你太太,或者你和你丈夫,常常在眾孩子麵前吵得很厲害,引起他學你的樣子,那你不要怪他。我的孩子在三歲以前,每一個我都曾經趕走過他一次;到六歲的時候,我的嚴格就剩下一半;到十二歲的時候,我的嚴格就剩下差不多一點點;十二歲以後我就看待他像朋友一樣。有很多人是反過來,孩子不懂事,讓他野一點,等他大了自己會懂。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但也不是沒有危險。因為很多時候,隻有很誠實、很殷勤、很安靜謙卑的父母,孩子越大自己越懂。如果父母是樣樣求勝,什麽都要爭、什麽都要辯、很詭詐的,孩子越大越壞。你不要以為有一種教育方法,放諸四海皆準,教育法是沒有絕對的,但教育的原則有普世的原則在裏麵。所以你教孩子要很注意。因為教導不是用權威來製人,乃是引發他們自己自愛、不好意思;孩子裏麵有一個自發性,我這樣做是不對的,能夠揭發他的天良,你的教導是成功的,如果你隻壓製他,你的教導是失敗的。一方麵需要權威來把你教的原則實行出來;另外一方麵,你還需要揭發他的天良,讓他自己發現我不應當這樣,那才能達到果效。

我教書的時候,遇見一個孩子,大概六歲。我對他說:"乖乖啊,"他不說"阿"。他說什麽?"乖乖啊"。我說:"你這麽勇敢"、"唉,你這麽勇敢"。每一句教他的,他都跟你重複,"我告訴你,你不可以這麽沒有道理。"每一句教他的,他都跟你重複,"我告訴你,你不可以這麽沒有道理"。"我告訴你不可以沒有道理"。我就一巴掌打過去,打在麵上,不太重,他就大哭了。哭了以後我走嗎?不。我說:"你知道我為什麽要打你?"他現在不敢說你知道我為什麽打你?他知道真的聲色俱厲,不是開玩笑的,他就慢慢思想為什麽,然後慢慢告訴他。所以教導孩子不是簡單的,你為什麽弄到你的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變成這樣的孩子,你自己想想看,而不是說,這以後沒有辦法,或者太遲;從來沒有太遲的事情。有許多時候我們教導失敗,是因為我們假用別人的權威,失去自己的權威。什麽是假用別人的權威呢?你壞蛋我告訴你的媽媽,你如果再壞我就告訴別人;你看某某人來了,你把別人當作鬼來嚇他;結果產生了臨時的果效,沒有產生長久的果效。因為上帝給你做父母,你自己就有責任以權威的教導和愛心調和,如果你自己不用這個名份,你要把自己的名份出賣掉,你就是出賣長子的名份;"你壞蛋我告訴你老師,你壞蛋我告訴某某牧師。"所以你承認說你的牧師有資格教導他,你是沒有資格教導他的,他就不聽你的話。還有一些時候,孩子們用試驗方式來看看你到底有什麽辦法,等到你給他試驗結果,你沒有他所想像的厲害,或者他用欺騙的手段來把你製服的時候,以後你就很難教他。所以越聰明的孩子需要付越大的代價,越有潛力的孩子需要你交出更大更大的犧牲,或是要用很大的心血才能教出來。我們要很注意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正在試驗你的權威?是不是試驗你教導的能力?當他正在試驗你的時候,你一定要發現;當他在用詭詐的時候,你一定知道;你比他更知道他的詭詐,你更早發現他的詭計多端,就更容易可以影響他。有一次,我的孩子跟我們去加拿大佐道五個半月,那個時候她五歲了,一個月之後,她就吵著要回家,她說,"爸爸,我要回家,爸爸,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一直吵著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很想念我的婆婆。"我捉住這一句話了,"你很想念你的婆婆?""是,我很想念我的婆婆。"根據我平常的觀察她不喜歡她婆婆,所以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其中有詭詐的成份。你不要以為孩子都很可愛,孩子是還沒有教導的流氓,是小小的野蠻人,是很甜蜜的重擔。過不久她又講了,"爸爸我要回家,我想念婆婆,我要回家。""你真的想念婆婆是嗎?你除了想念婆婆,還有想念什麽嗎?你告訴爸爸。"我就很親切的和她談。她說:"我還想念一本筆記簿,很漂亮的,那個筆記簿的前麵有玫瑰花,還有幾個小娃娃的像,很美麗的。"原來她怕回家的時候那本書不見了,她想來想去還要等五個月,她不能,她要回去看她那本書還在不在。人在加拿大,孩子們也不知道加拿大多大?她以為回印尼是很簡單的事,不知道路費那麽貴,這不可能的事情。我講道一半怎麽可以帶她回去?媽媽也不能帶她回去,我說"好,我告訴你,我們回去的時候,找到那本書後,爸爸馬上把它撕破,爸爸不要那本書了。""爸爸不要撕我的書,"她說。"撕了以後,我馬上帶你去買三更漂亮的,你懂嗎?她知道我講的話都要去做的,我不是空口講空話的,每一次我講什麽我都去做。所以她知道這個不能討價還價,我說,回家以後拿到那本書,那本很漂亮的書,我第一件事就是撕破它,然後就帶你去買三本更漂亮的書,她就皺著眉頭苦苦想一下,從那天開始不再想念婆婆了。所以你教孩子你要看穿他心裏的動機是什麽。許多做父母的太過溺愛孩子、太順孩子,以後他爬到你頭上去大便的時候,你不要說空氣汙染。"

問:當別人的保姆責任範圍到什麽地方?真的能打嗎?從小要他們學禱告、愛人等等會有多大的果效?尤其小孩子脾氣壞,在自己家中做小皇後,他病痛也很多。

答:做人的保姆,和做人的父母是不一樣。你能不能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呢?如果你能愛別人的孩子如同愛自己的孩子,你是偉大的。我就用這樣的心情到世界各地去。摩西的母親是真母親,卻做了保姆,而她很痛苦的一件事,是她已經自認是保姆了,沒有辦法永遠把他留在身邊影響他。所以在不到五歲以前可能就要送回皇宮了,這個母親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因為她竟然在這麽簡短的時刻中間,抓住自己應當有的權力,把最重要的真理教導給她的孩子,讓她的孩子在三歲以後與她似乎斷決關係以前,已經有整個信仰的架構,聖經真理的觀念。所以當摩西被送回去的時候,他就在一個異教國家,在富貴的皇宮,在無所不做的可能性中間,保持了信仰的原理。到他長大的時候,他知道這些神與他無關,他的上帝是耶和華,他一生一世要敬畏上帝,他不能放棄他的信仰,而且以後摩西寧願為神受苦,不願在埃及享樂,他這些信仰什麽時候建立的?就是他母親以保姆的身份來教導他的時候,那幾年的時間建立起來的,所以我盼望你做一個這樣明智、這樣有愛心的保姆。如果你自己說,我不過是保姆嘛,我不過是他的仆人嘛,人家的孩子管他啦,壞也不是我的事;要做小皇帝,不讓他做小皇後,就做小皇後,而且他多病,打了病也不會好,以後薪水扣掉更麻煩。你先把自己當作是次等的人,你就沒有辦法好好的教導他。我不是如此,我每一次看到任何一個孩子都以長者的身份,很嚴肅的處理教導的問題。

問:有的父母,從懷他,抱他,到放他,還一直跟他,如何預防?

答:這對父母沒有生人,隻生一個孩子。我們到底是生一個人?還是生一個孩子?如果你生的是一個孩子,你永遠把他當作孩子看,你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長大。孩子長大的開始,是離開父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開始長大。從來不肯放孩子的人,是輕看孩子的人,絕對不肯放孩子的人,是讓孩子不可能長大的人。所以你要謹慎,否則當孩子身體真地長大了,心靈無法長大的時候,他就對你有一個非常可怕的心理隱疾,和你搗蛋、常常報複,因為你不尊重他,他是一個人。有時我們去旅行,我故意把錢放在我孩子的手裏。他才十二、三歲,讓他付門票,交餐館的費用,那麽他就有很大的責任感,怕錢丟了,所以他很謹慎。結果他變成會替我節省,"爸,不必吃太貴的",因為用錢他會痛了,算來算去他才知道一天用多少錢?那麽他就感激說我們付那麽多錢帶大家去玩。我們做父母的常常不肯放,結果他永遠做孩童、永遠站在不成熟的地步。你一麵教導,一麵不要誇你的教導,一麵放,一麵等於不放,因為又要放又要不放,所以你要信任他。

我的孩子兩歲的時候,自己爬、爬、爬到一個梯的上麵去,竹梯差不多兩公尺半高,一到最上麵的時候,沒有地方爬了,就開始看下麵,一看的時候,開始怕,也開始要哭了。不能下、不能上,上下不得,怎麽辦呢?我嶽母在那裏很緊張,我的太太就很怕了,怎麽辦呢?如果我上去以前他跌下怎麽辦?我說我來處理。我就跑到梯的下麵去,我做什麽呢?我搖他。我不喊他,不是叫他,不是罵他,不是拉他下來,我去搖他。搖的時候他就抓得很緊,這個可以了,因為一搖他要懂得抓,他懂得顧自己,他懂得在困難中站立起來,而不是你怎樣保護他,多保護都沒有用。當他抓緊了,他就不容易跌。當你說抓得緊緊,腳放開,現在下一步;他下了一步,再抓、再抓,就自己下來了,教導就成功了。所以教是什麽?這個定義不簡單,什麽叫做教?你既然有資格,有生理上做父母的機會,你心理上要預備怎樣為人之父,為人之母,我們不能隨隨便便讓這些機會隨便過去,等到你的兒女長大他會很感激你。

問:請問怎樣帶領孩子做家庭禮拜?

答:家庭禮拜不要變成孩子們很討厭的一個重擔,如果到了那樣的地步,寧可沒有家庭禮拜。每天一定要有家庭禮拜的,孩子以後最反對基督教,這樣的情形多得不得了。因為你把迷信當作信仰,以為有了家庭禮拜孩子就會愛主,這是迷信。他懂得主可愛,他才會愛主,那個叫做信仰。每天吃飯以前,每一個人讀兩節聖經,以後禱告吃飯,那時候兩節是很容易過的。禱告就今天紀念傳道、明天紀念教會、後天紀念大陸、就變成習慣,他不會感到太重,就不要緊。如果你每一次,特別是他功課特別多的時候,你要他來家庭禮拜,先敬畏上帝,他根本還沒有那個感受,先感覺到壓力,那以後又從小不是培養習慣,慢慢他就恨你,以後他就變成對基督教很反感。所以不要使家庭禮拜變成一個重擔,煩悶、反感,要他們主動的感覺到這是一個恩典,而且他不感到太重,所以這方麵求主給你智慧懂得伸縮,不要硬性的把一些東西壓在他們的身上。

問:一粒種子沒有生命無法發芽成長,一個孩子沒有屬靈生命,即使有更多的聖經知識也沒有辦法成長,所以讓小孩子先得著救恩,然後栽培是次序。往往教會主日學老師會忽略這一點,甚至有些家長或主日學老師不懂得怎樣去向小孩子布道帶領歸主,請問你有什麽意見?

答:當然你如果先給他一些教導,然後再使他得救的話,好像是顛倒過來,但是其實也不盡然,不盡如此,因為聖經說你們是因真道生的。所以我問你,先悔改以後,然後才得救呢?或者先得救,以後才悔改呢?一個人先悔改才被稱義得救,或者是先得救以後才悔改?先悔改,你先認罪,離開罪惡,以後上帝才把新的生命賜給你,是不是這樣,不是這樣?嚴格的說起來,如果神沒有把新的生命給你,你根本不可能照著神的聖潔為罪憂傷,你就不能悔改,所以重生的工作,是真道繼續不斷在你心裏所做的工作,到最後到了一個時刻,你就因為真道在你工作成熟了你就被生出來。所以孩子們是先在母腹中九個月,懷胎成熟才生出來,照樣上帝的道在你生命中做工,做到一段時候你就會有新的生命。所以先教導後麵得救,也沒有錯。不過這個教導,不是用勉強的辦法,乃是用開導的辦法,把他們帶到對真理的覺悟、明白,悟性的地步裏麵去。

問:請講述怎樣教導你所講的四種的人格?

答:你先了解他是哪一種。然後你不要看錯他是哪一種。第二,你不能認定他是純粹哪一種,因為沒有一種人是百分之百的其中一種,每一種都有百分比的攙雜構成的一個人格。教導時不要依靠方式,你要依靠上帝,因為人是活的,你教導一個動性的孩子你要怎樣?我最小的孩子今年七歲半,她是超級動性,很活動、很壞蛋,但是心裏很純潔的一個很像男孩子的女孩子,我常常說她的身體是女的,她的心靈是男的。這個孩子很調皮,但是她會坐下來聽道一個半鍾頭,很注意聽,以後就懇切禱告,她禱告是懇切到你會流淚,這個孩子很特別。她從來不摸洋娃娃,天天玩手槍,四歲的時候玩手槍,我說不像樣,怎麽辦?誰要娶這樣的女孩子呢?但我有一個經驗,我的大女兒也很活動,很調皮,到了八、九歲自己開始收斂而變成女性,所以我想不要緊,隻要我們把一個原則告訴她。

有一次我回家,她看見我馬上說,"爸爸,我很不喜歡手槍。"你看這麽假冒偽善,她知道我不喜歡她玩手槍。"我幫你收起來好不好?"你知道她怎麽回答,"我自己會好好收的,"很壞蛋。還有一次她的姐姐打她,因為她很調皮,她說,"你敢打這裏,這裏麵有耶穌,你一打你的罪很重的。"另外一次呢,我說"為什麽你不做這個事情。""我忘了。"我說"你故意忘記。"她說什麽,"忘記不是能故意的",那個時候她四歲半。五歲的時候呢,我們一同去看歌劇"蝴蝶夫人",到最後蝴蝶夫人自殺了,大家很難過、很傷心,還有一個德國的女高音也很傷心,大家看得很感動,她忽然講一句話:"這個人很笨,為什麽要自殺,老了自己也會死的。"那個時候她才五歲,所以她的頭腦是比平常的人更靈巧、會想的。那麽這樣的孩子,教導當然是不容易的,她的個性和她哥哥姐姐不一樣,那麽她長得不大美麗,頭腦過人,靈動的不得了,她自己知道她不大美麗,所以很可憐。其實也不會太醜,她感到不夠美麗。

有一次校車的司機對她說:"你很難看。"她說:"你說什麽。"那個司機說:"你很難看。"她說:"我告訴爸爸。""告訴爸爸以後還是難看。"她氣死了,她回來對我說:"爸爸,這個司機沒有道理。"我說:"你不要罵他,你明天對他說,雖然難看是神造的,如果你輕看上帝所造的,你是有罪的。"第二天,她就坐在校車那邊,那司機又對他說:"你很難看。"她說:"難看不要緊。""不要緊還是難看。"她說:"我告訴你,我是上帝造的,所以你不可以隨便講上帝造的難看。"司機說:"你還是難看。"她沒有辦法,下車時,把門大力的關上,"你犯大罪。"她說後就下來了。我說:"你是真的難看嗎?"她說:"差不多啦!"大概六歲的時候"你跟大姐比?""當然大姐好看。""那你呢,你要不要越大越好看?""要,我要越大越好看。""你一方麵禱告上帝,一方麵你不要太活動,你記得你是女孩子,你有另外一種美,就是柔和的美。"慢慢啟導她。所以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你要知道,但我告訴你,教導孩子一定先替孩子著想,不是替自己著想。許多教導孩子的人失敗,是因為他在教導中間是先想自己會不會成功?我這樣教是不是有果效?就把孩子當作這個試驗的兔子,孩子們很聰明的,哪個人真關心他,哪一個人真正愛他,他會知道,而他發現有人真關心他,有人真愛他的時候,他是很感激你的。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用虛假、不真誠的教導法來親近孩子,因為他在最需要的時候,會找那些真正愛他的人。如果不是的話,他早把你除名了,所以你要很謹慎,孩子個個天性不一樣,所以你教導的時候,不可能用同樣的辦法,對每一個人。有的人隻能硬,不能軟;有的隻能軟,不能硬;所以因材施教,你要真正認識他是怎樣的。如果你發現教導沒有發生太大的果效時,你要改變,當你教錯的時候,你要表示你有錯;你不能夠犯錯時,硬著嘴巴一直替自己辯護,為著自己的麵子,孩子以後就更不尊重你。所以教導不是簡單的事情,求主給你們智慧懂得怎麽去做。

問:上帝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他的計劃,請問父母親買人壽保險給孩子,以備不時之需,這是不是違背上帝的旨意,或者聖經裏麵的預定論呢?

答:你把預定論亂講一場,預定論是關係到在基督裏神揀選人得救的問題,和那人到底是不是撞車,要不要買保險無關。其實,所有的保險叫生命保險對不對呢?是保什麽?保生?一定不是,是保你一定死!所以保險是你付了錢還是死的。不付錢也是死,付了還是死。而不同的地方是如果發生了意外,你比較有一些保障。所以我不要說可以不可以,我是說如果你感到需要,你要保,你盡可去保;但是你真正盡力做人,好好靠信心養育兒女,你感到沒有辦法,也沒有錢保,當然也不必保。真正從保險得到最大益處的是保險的老板。美國有一間保險公司算出來,美國人付保險給保險公司賺去的錢一共一百三十三億的美金,這個問題是相對的不在絕對界的範圍,所以我們不要給你命定是有信心,或者是沒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