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浴血長平(四):並不都是年輕的代價

(2007-07-09 17:55:23) 下一個

浴血長平(四) :並不都是年輕的代價

當聽說趙孝成王要用趙括替換廉頗時,趙國很多元老都出來勸阻。重病在身的藺相如知道消息後,以為此舉非同小可,慌忙帶病上朝,對趙孝成王說: “ 大王以虛名任用趙括,就像把一把琴瑟上的調弦柱膠固死,琴弦無法調節變化,這把琴便徒有琴名而無法演奏了。趙括的確是讀兵書的高手,但他不懂得靈活運用兵法,會讀兵書和會打仗是兩回事,大王千萬不可用趙括代替廉將軍 ” 。

但是那時趙孝成王已經聽不進去了,實際上他在做這一決斷的時候就預料到會有這些阻力。這時候他隻有一個期望,那就是趙括能像他父親一樣到前線重創秦軍,用事實來堵住這些人的嘴。

公元前 260 年,取代廉頗為趙軍主將的趙括走馬上任後,立即對廉頗的戰略戰術進行了改革和調整。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從趙括接任的那天起,防守戰略就從他的腦海裏給清除了。因為,趙孝成王讓他接替廉頗為將的唯一理由就是不滿意廉頗的防守戰略。你想這時候趙括還能有理由延用廉頗的戰略嗎?

趙括的改革自然受到了來自於趙軍高級將領的巨大阻力。可以說,趙括每次改革行動都遇到了下麵的反抗。最後,趙括隻好使用非常手段。史書中記載他 “ 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 。等到他把反抗他的將領們都撤職掉,提拔了新人,他才可以在軍中一言九鼎。

就在趙括使用非常手段在趙軍中建立權威的時候,秦軍的秘密主將白起就在運作釣大魚行動了。白起命令王齕假裝向趙軍發起攻擊。趙括一看大喜,我正愁著怎樣找機會打你們呢,你們倒好,自己來了,這還能猶豫,打!帶領趙軍就衝出去了。

幾戰過去後,趙軍發現秦軍的戰鬥力也就一般般。趙軍中一些老兵還納悶呢,怪了,前年他們還那麽厲害,怎麽休息了兩年,這勁頭就生鏽了。還有人說,這就叫做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別看秦軍多厲害,也有專門製他的。咱們趙括將軍父子倆就是他們的天然克星。

趙括自然也沾沾自喜,更加堅定了自己貫徹進攻戰略的決心。過了幾天,有人報告說秦軍開始撤退了。趙括很高興,立刻命令趙軍全數西渡丹河,全線追擊。隻留極少數趙軍在原地防守。

有人說趙括這一行動極為愚蠢,如果當時他稍加謹慎一點,隻派一半軍隊渡河追擊,這樣如果秦軍派奇兵抄趙軍後路,趙君完全可以兩麵夾擊。即使前麵中了敵人包圍,後麵的援軍和被包圍的趙軍一起發力,突圍也不成問題。可是趙括為啥要把所有部隊都用來追擊呢?

這中間有個軍事常識的問題。按照孫子兵法中的說法, “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 也就是說,你要想包圍人家,你得要有十倍的兵力。估計孫子比較保守,但無論如何,你要把別人圍住,三倍的兵力是需要的。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但對於長平的特殊地形,秦軍依照西邊的高山,可以減少一些軍力。但要把趙君包圍起來,兩倍的兵力是再也不能少了。

趙括考慮的是,如果派一半兵力即 20 多萬人去追擊,找軍就有可能被秦軍近 50 萬大軍包圍住。今管自己可以兩麵夾擊讓被包圍的軍隊突圍出來,但敗局是肯定的,因為你慌忙潰逃的時候,秦軍一定會掩殺過來。這樣一來,自己剛剛建立起來的進攻戰略就會鮮花一樣猝死在春天裏最後一次寒流中。不僅如此,這樣的失敗肯定會讓和廉頗一樣持防守思想的人以反撲的機會,說不定,自己的將位也要交還給廉頗了。

基於這種思考,趙括做了一個看似荒唐實則有道理的抉擇,那就是把所有的 46 萬大軍都渡過河去追殺秦軍。如果秦軍是真的潰逃,那就殺個痛快,以趙軍大勝作為自己帶軍打仗的首項戰功。如果秦軍想讓趙軍上當,那也不怕,我看你 50 萬兵力如何包圍得住我 46 萬大軍。另外,長平寬也就 40 公裏,我就不信衝不垮你那單薄的包圍圈?

趙括率大軍追擊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提醒他這是秦軍的計謀。趙括心想,這點事情你們都看出來了,難道我看不出來?我要是因為這點顧慮就止步不前了,我和那個丟掉飯碗的廉頗叔叔有什麽區別?再說,我已經有了應付被包圍的準備了。

在勸阻趙括的人中,還有下麵這個感人的故事。當時長平地區有個深通謀略、文武全才的老人叫史正,他看出趙括輕舉妄動,搞軍事冒險,心裏萬分焦急,便把自己的意見寫在簡冊上,帶著七個徒弟到趙軍大帳向趙括進諫。趙括看完簡冊,扔在地上,滿目驕色,一腔傲氣,把他們轟了出去。

後來找括率部出發,準備與秦軍決戰。隊伍到了一個村口,忽然被一群百姓攔住去路,趙括一看,正是史正和他的七個徒弟,趙括問史正: “ 你是來餞行的嗎? ” 老人大聲說: “ 不是餞行,而是送葬 ” 。趙括立馬大怒, “ 嗖 ” 地拔出寶劍,親自揮劍將八人盡皆殺死。後來趙軍兵敗,當地百姓將史正師徒合葬,立起石碑,碑上刻著 “ 八義士諫趙處 ” ,並將村子改名為八義,此村名一直延用之今。 


長平決戰戰局




秦軍奇兵示意

可是趙括這次低估了白起的智慧。白起在一邊誘套趙括上當的時候,已經作好了圍殲趙軍的準備。秦將白起見趙括上鉤,立即令早已準備就緒的兩支奇兵迅速出擊。

第一支奇兵兩萬五千人,由東北方向直插到趙軍後頭,目的是切斷趙軍退還的後路。

第二支奇兵為秦軍騎兵部隊 5 千人,從兩翼出發,旨在 “ 絕趙壁間 ” ,完成將 “ 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 的作戰計劃。當時趙括的指揮部和趙軍主力在此線以北的韓王山一帶,秦軍這一突如其來的穿插切割,不僅斷絕了北線趙軍主力部隊的糧道 ,同時斷絕南線趙軍部隊與北線主將的聯係。

正當突破丹河西麵秦軍防線的趙軍長驅直進,而大部隊雲集於丹河待渡突擊的時候,趙括發現趙軍前鋒受挫,後路被包抄,糧道被斷絕,上下失去聯係,這才知道了秦軍不是潰逃,而是要包圍自己。不過那時候他還沒有慌張,因為他知道秦軍兵力不足。對自己的包圍是可以打開的。

不過這時候他不知道白起和秦莊襄王已經著手準備了另一支幾十萬的大軍。其實,當趙括進入包圍圈前,秦莊襄王就已經離開國都鹹陽來到太行山南的河內(今河南沁陽)。他下令賜民爵一級,並征發 15 歲以上的所有男子入伍,大軍由太行道北上經碗子城、天井關一線奔赴長平,以人海戰術實施對趙軍的總包圍。秦國河內大軍在秦王親臨的督促下,配合長平秦軍,將趙軍重重包圍在以韓王山為中心的泫氏 —— 長平 —— 故關約五六十公裏範圍的三角地帶。趙軍南線部隊亦被秦兵包圍於大狼山地區。這樣,趙軍戰鬥力迅速削弱,無論北線、南線均不能有所作為。

此時的趙括已經沒有辦法了,但趙國此時還有一招能挽救敗局。假如那時趙孝成王也在邯鄲下令,征集15歲以上的趙國男子組成另一隻大軍,讓廉頗率領西進,由長平東麵高山而下,擊潰秦軍的防守,以救應前線的趙軍慢慢回撤,雖然要吃點虧,但還是能保持以前的相持態勢。可是,不知道趙孝成王對趙括太信任了,還是他一聽趙軍被圍就嚇破膽了,竟然沒有任何動作。或者趙括在這次行動前就根本沒有向他匯報,所以他對前方戰事一無所知。

如此一來,趙括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這時候秦軍不慌不忙地築起營壘防守了。他們雖然沒有有利地形可依靠,但他們牢牢地把趙軍包圍在中間。他們清楚地知道,等到趙軍把隨帶的軍糧都吃完後,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其全殲。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趙軍將士作了艱苦卓絕的抵抗,頑強地堅持了 46 天,終因斷糧而 “ 陰相殺食 ” ,自相殘殺自家兄弟,以人肉為軍糧,結果,相當數量的趙軍將或戰死,或餓死,或被自家兄弟吃掉,剩下來的則是饑寒交迫,求生無門。最後時刻,趙括將主力部隊分為四隊,組織輪番突圍,秦將白起來到戰鬥最為慘烈的武訖嶺上,指揮秦軍阻截趙軍向北突圍,武訖嶺前殺聲震天,箭如雨下,趙軍無法突破重圍,趙括親率精兵發起猛烈衝擊,不幸中 箭身亡,數十萬趙軍隻得向秦軍投降。麵對數十萬趙軍降卒,秦將白起先用詐偽手段,將其分散隔離,然後乘其不備,全部坑而殺之;隻是為了震懾趙國,有意將其中傷、病、殘者240人釋放歸趙,長平之戰遂告結束。

在這場決戰中,秦軍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由於後繼的軍隊都沒接受過訓練,所以傷亡非常嚴重。另外,他們在包圍趙軍的地方,沒有任何地形可利用。據有關研究,秦軍損失也有40多萬人。如果將秦趙兩國損失的兵力加在一起,死去的兵士將近百萬人。光此項紀錄就讓此戰毫無疑問地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第一慘烈之戰。

有人把趙國的失利完全歸結於趙括年輕和無經驗上,說如果讓廉頗來組織這場追擊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我認為,趙括之所以上當不是他年輕好勝,而是將他捧上將位的進攻戰略讓他沒有別的戰略選擇了。假如,兩年前不是廉頗而是他帶領趙軍到長平去迎敵,也許他也會找到廉頗那樣的防禦戰策。當然這都是我的胡亂推論了。

由此我想到了2004年中國女足在雅典奧運會上首戰以0比8負於德國的那場比賽。在這場比賽前,雖然中國女足已經久違了 “ 鏗鏘玫瑰 ” 的風采,但還是在世界一流球隊俱樂部裏挑著華爾茲。可肩負著全國人民期望衝擊冠軍的女足為何就讓德國灌了八球呢?問題也出在戰術安排上。如果你沒看過那場球,你肯定不會相信比賽剛開始時中國采用的是攻勢而德國采用的是守勢。(詳細見 http://2004.sina.com.cn/cn/ft/2004-08-12/58797.html

後來很多人對那次帶隊的年輕女足主教練張海濤進行了抨擊。可是又有誰知道,在張海濤上任當教練的時候,除了進攻,其他戰術如防守反擊等都讓足協高層給槍斃了。

另外,並不是年輕的將領或者沒有經驗的將軍都是不怕老虎的初生牛犢,不知道謹慎為將。當初劉備大軍順江而下,東吳城池連連失守。無奈之下,孫權拜一介書生陸遜為東吳大都督。陸遜上任以後,一改反擊態勢,高舉免戰牌,依地而守。最後,主導了一場 “ 火燒連營 ” 將劉備趕到了白帝。對此,人們又如何討論過初劉備和陸遜的年齡和經驗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ibiaoking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