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隻有無知和無恥的人才會說傅冬菊晚年淒涼

(2022-06-05 11:54:22) 下一個

無知限製了你的想象力,無恥和邪惡卻無限放大了你的胡編亂造能力,自私自利的你根本無法理解什麽叫高尚。

離休的待遇知道嗎?除了工資照發,每年還增發1~2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作為生活補貼;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補貼,總數加起來是一筆相當大的數字;而且醫療、衣食住行幾乎全額報銷。

  就拿傅冬菊來說,傅冬菊是1995年在人民日報社離休,離休前為行政13級,每個月能夠拿到多少錢?傅冬菊離休後沒有多久就生病住院了。她在醫院裏接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治療。有很多誌願者經常前來看望她,還有兩個保姆照顧她的日常生活,她的醫藥費全部由國家報銷。如果把這樣的晚年說成是淒涼,那麽,不僅僅是中國人,就是美國人,恐怕99.9%的人都比這要淒涼百倍。

有人說傅冬菊買不起三萬塊錢的房子。要知道,傅冬菊的丈夫曾經是陳賡的秘書,後來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而傅冬菊本人,從1982年到1995年,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了12年,香港的工資待遇遠比國內高很多,怎麽可能沒有積蓄?所以說,傅冬菊如果要買當時的房子,根本不可能拿不出這3萬塊人民幣;實際上,即使她拿不出錢去買,傅作義曾經在60年代把自己名下的很多房產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在74年左右,把自己的40多萬存款也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傅冬菊如果需要錢,完全可以向國家申請,政府也絕對會給她補貼。另外,在胡亂幫平反的時候,也可能把這些財產已經給了傅冬菊,隻是可能傅冬菊沒有接受而已。因為有新聞說,鄧寶珊將軍在蘭州的房子是一處園林,被稱為鄧園,被胡亂幫還給了鄧將軍的子女,而鄧將軍的子女又捐獻給了國家。如果傅冬菊實在不想麻煩政府,??她的三個女兒都在美國多年,拿出來3萬塊人民幣來買房子,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唯一的解釋就是她不想買這個房子,不想占國家的任何便宜。

客觀地來講,以傅冬菊老人為北平和平解放所作出過的貢獻,再加上傅作義將軍建國後的實際地位,傅冬菊要想為個人謀取一些利益,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她卻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為什麽呢?因為傅冬菊和當時的大多數參加共產黨的人都一樣,有著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之所以放棄曾經的優厚的家庭生活,參加共產黨,目的就是讓全中國人都過上沒有戰亂,和平富足的生活。

  傅冬菊老人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家風,生活儉樸,作風低調,從來都不會炫耀自己以前的功績,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她晚年儉樸的生活,正是她優良品質,高尚品德的真實寫照。唯其如此,傅冬菊老人才更值得我們尊敬!

傅冬菊的這些優良品德,也從那些和她一起工作和生活過的同事和好友們的回憶中得到了驗證。他們都說傅冬菊是一個淡泊而純淨的人,沒有太多私心雜念和處心積慮。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刻在骨子裏的善良和熱血。

改開以後,她看到居然會有很多兒童失學,心痛不已,所以經常和弟弟一起把攢下來的錢捐給希望工程,資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並且聯係各方麵人士捐款,在山西省建設了兩所希望學校。這比那些紅二代們,把國家的錢拿來,浪費在給自己的父母輩立碑建墓,不知道要高尚多少倍。

晚年的傅冬菊曾被問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當年聽從父親的話,出國深造,會怎麽樣呢?”傅冬菊說,如果有重新選擇機會,也會選擇留在國內。

下麵是wiki對傅冬菊的描寫(注意是繁體字):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傅冬並未受到衝擊[2]。1982年至1995年,她被借調到新華社香港分社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同時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聯絡了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後代,向他們介紹大陸改革開放後的新變化。1995年,她在人民日報社離休[4]。傅冬是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冬到天津《進步日報》副刊當編輯,筆名一直用「傅冬」。《進步日報》停刊後,1949年8月傅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從湖南起隨部隊徒步至雲南昆明,後來在昆明工作。1949年8月參與創辦《雲南日報》[1]。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時,陳賡帶她回北京準備到朝鮮戰場擔任翻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帥孟奇見她身體不太好,便把她留在人民日報社[4]。1951年3月,傅冬調入人民日報社,先後在人民日報社記者部、文藝部工作[1]。

傅冬的家位於北京崇文門,是國家按司局級幹部標準分給她的一套住房,麵積一百餘平方米,由她和終生未婚的弟弟傅瑞元居住。這套房子由公家裝修。傅冬晚年患多種疾病,但因她是中央機關司局級離休幹部,所以醫藥費按國家規定全額報銷[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