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清楚地記得我到瑞典第一天地情景。那是一個六月的下午,剛過完瑞典仲夏節。天下過雨,是濕潤涼爽的瑞典夏天。
說到傳統瑞典菜,從一個中國人的眼睛來看,實在是很單調的。因為瑞典地處北歐,氣候寒冷,冬天幾乎不產蔬菜,很多瑞典人也就習慣了不吃蔬菜,即使吃也很少----雖然今天交通發達,瑞典超市裏一年四季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品種。有一次看到一個絕妙的電視廣告,四個西裝革履的瑞典紳士坐在餐廳吃飯,菜剛一上桌,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後一縮,倒吸了一口氣,好像發生了嚴重非常事件----原來盤中的牛排邊上竟然放了幾葉綠色沙拉!!!紳士們及其鄭重嚴肅地,把沙拉小心翼翼移到一邊,棄掉,這才突然間冰雪消融,餐桌上恢複了歡聲笑語。這是一個男士服裝廣告,品牌叫兄弟。----同時輕輕的嘲諷了瑞典人,尤其是傳統瑞典男士不吃蔬菜,並以此為男子漢風度的表現。
好在瑞典國家雖小,卻是個開放和包容的國度,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大量移民的湧入,和瑞典國民在世界各地旅遊和生活的經曆,使得瑞典的飲食文化並不單一。在斯德哥爾摩,你很難下結論,是傳統瑞典菜,意大利菜,法國菜,希臘菜還是中國菜,泰國菜,印度菜最受歡迎,日本壽司是飲食界的新寵,近幾年來壽司吧如雨後春筍,逐漸由大城市向小城鎮蔓延。漫步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Hötorget,街道和廣場邊散落著各種咖啡店,英式快餐吧,中國飯店,必勝客,麥當勞,有一家十分受歡迎的泰國飯店Sawadee,在Hötorget不到
雖然瑞典飲食文化受外來衝擊很大,瑞典人對保存自己的文化傳統一點也不含糊,什麽時候吃什麽東西都有個定俗,八月是吃小龍蝦的季節,龍蝦過後便是螃蟹。臭鯡魚也是八月吃,過了季節,超市的貨架上就不容易找。十二月初露西亞節,少不了的是一種胡椒餅幹(Pepparkaka),另一種甜麵包也是這時露麵(Saffranbulle)。聖誕大餐是瑞典菜一年中的盛宴,插上丁香的聖誕火腿(Julskinka),王子小香腸(Prinskorv),醃牛舌(Oxtunga),鯡魚沙拉(Sillsalad)等都是不可缺的菜品,聖誕啤酒(Julöl)和聖誕汽水(Julmust)也在此時出來應景,過了節就大跌價處理了。四五月瑞典本土產的新土豆上市時,第一批土豆每公斤可賣到幾千元人民幣,常常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幾乎每年的仲夏節,我們都去海島Ingmarsö,和
現捕的鯡魚最好吃是用文火煎,調料隻用鹽和黑胡椒碎,裹上麵包屑,在加了黃油的煎鍋裏一煎,魚尾就翹起來了---這是魚新鮮的標誌----滿屋的黃油香和魚香。鯡魚的醃法有多種,
鯡魚還有一種吃法,直譯叫酸鯡魚(Surströmming),意譯的話應叫臭鯡魚。瑞典北方大規模生產,普通家庭裏自己通常不做。這是把整條的鯡魚去頭,但不去刺和內髒,放入加了鹽水的大木桶發酵而成。臭鯡魚是瑞典北方一大特色,可惜很多瑞典人都不敢嚐試,因為實在是太臭了。在島上,把吃剩的臭鯡魚放在戶外,鳥兒和野鹿都不吃。吃臭鯡魚有一定季節,八月的一天,你會看到報上有廣告,通知臭鯡魚愛好者前去某餐廳赴臭鯡魚宴,你便知道,臭鯡魚季節開始了。這道菜極少數餐廳有售,隻限於那一天,並且隻限於晚上。我第一年到瑞典便買了一罐圓柱形的臭鯡魚罐頭,朋友聽說了,趕緊打電話給我,提醒我政府有規定,不準在陽台上吃臭鯡魚,因為氣味會打擾鄰居。要吃隻能在自家廚房裏,把抽風機打開了吃。我當時因和別人合住公寓,這罐臭鯡魚一直留到了第二年,拿到島上才吃到了嘴。那時臭鯡魚經過了又一年的發酵,罐頭鐵盒都往外凸出來了。又一年,斯德哥爾摩的Solna區搞了一個臭鯡魚派對,專門在一條街上設鯡魚宴,記者采訪了不少吃客,其中有一位是來自中國的遊客,她說臭鯡魚很好吃,我猜想她有可能是北京人,因為臭鯡魚無論聞起來或吃起來都和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有異曲同工之處。
離開瑞典近兩年了,時不時想起瑞典的鯡魚,黃油煎的新捕的鯡魚,各種口味的醃鯡魚,還有臭鯡魚,我都喜歡。當然,除了鯡魚,瑞典還有其他很多東西,我也喜歡。
以前對瑞典菜式,就隻試過Ikea裏的肉丸子了。我住在Benelux區,也從未見過瑞典飯館。我們都是好吃愛喝之人,所以瑞典對於我們,就成了幹巴巴的國家,不象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這些,總在旅遊計劃裏上竄下跳。
自從看了一係列鯨湖村的故事後,瑞典對於我們就親切了許多,所以就決定先去首都看看。吃肉丸子,遙望鯨湖村,聽海南姐姐講那過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