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瞎瞎說:忽悠財產保護Assets Protection

(2014-04-15 20:08:10) 下一個

老瞎瞎à忽悠財產Assets Protection

 

得以前寫一個話題的帖子。本想找出來編輯一下,翻了半天也沒找到,得重新字。

 

如我貼說說是一個巨大的話題,至少我的知和表述能力來是個巨大而且複話題。重複這話的目的在於重申本內容屬不懂裝懂,往好也就是個拋引玉。本帖涉及的方麵是很嚴肅認真的。如果您任何一個方麵感趣,並想采取行,敬請自己去認真學習弄懂,然後請教有執照有資格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老瞎恕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

 

進入具體內容之前,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一個這方麵學習後覺得最有價值的一個說法:在美國考慮財產Assets Protection的理想境界是什麽?就是能自己在個人資產賬目上一二白,同又能夠保持對自己的財產有最大限度的控製和支配。以鳥語說就是:”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 之所以是理想境界,就是個境界屬理想。完全做到是很的。一般而言,越少越容易做到,越多越做到。

 

舉例說明:

1、極端例子:普通人,連銀行賬號都沒有,自己的口袋就是自己的銀行。就算你有個幾千幾萬美元、乃至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的net worth。隻要都是可流動的(liquidable assets )也很容易做到 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因為你可以輕易地把財產變成現金或高價值的什麽實物,比如說昂貴的裸鑽,體積小、重量輕,容易貯存,不容易減值。隨便往哪裏一塞,隻要您懂得 “財不露白”的道理,不滿世界告訴人家你多有錢。不會有人知道你有多少錢。至少你是個賬麵上的窮人。而所有的錢你都可以理論上自由支配。

2、上麵的例子太極端,還是說說符合大多數小地主,掙W2的人的例子。

資產形式通常為幾類:銀行賬號裏的錢,現金,家裏的車,自住房(市值減去欠銀行的按揭本金),投資房(市值減去欠銀行的按揭本金),家裏的金銀細軟,家俱、衣物、電器、藝術品古董、七七八八的有價值的各種器物(personal properties); 各種持有的證券,退休賬戶等等等等。盡管其中退休賬戶受到聯邦法某種保護,不容易被別人(債主、原告)追討,但是其他財產除了你家裏的個人財產不對公眾公開以外,你的其他財產幾乎都是對別人(債主、原告)公開的。很難不經過一番努力就做到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

3、特有錢的人是什麽情況呢:例子2裏麵提到的資產形式他們都有,隻是數額大得得多。還會有很值錢的公司的股份,持有各種房地產,擁有各種不斷帶來財富的其他形式的財產。這些人因為有足夠多的錢,通常由專業的法律人士,理財人士為他們提供整套的財產保護和理財以及稅務服務。通常這些家庭一旦有孩子誕生,都會有認為他們設立必要的某種信托基金(trust)。一旦有家裏人經曆任何婚姻變化,也都會有相應的信托調整,以最大限度地在財產繼承分配上反映財產擁有人的意願。通俗些說,有錢人家的財產都會被置於某種信托之下。理想狀態下,美國有錢人的名下是沒有什麽錢的。不是說他們連銀行賬號都沒有,或者是說把自己的私人開銷跟公司開銷混在一起(這是違法的,最低限度在IRS眼裏是不可以的)。有錢人的私人賬號裏恐怕錢並不很多,大量的可流動平時可花的錢會置於信托名下的銀行賬號中,銀行賬號的持有人可能是XYZ Trust。所以他們用這些賬號裏的錢時跟我們用私人支票沒什麽不同。

(聲明:老瞎是窮人,理財上跟這裏的大多數人沒啥不同,有錢人的狀況都是道聽途說。說的不對您一樂就算了,別抬杠。:)

投壇常能見到某些所謂成功人士BSO,希望給別人留下自己多麽多麽成功,多麽多麽有錢的印象。其實你有多少錢跟別人有啥關係,你也不拿出來給別人花,讓別人爽。No one cares for sure. 其實您是否真算有錢人很容易檢驗。關起門來審視一下您的財產還有多少仍然還在您的個人名下,就知道了。如果您還有大量財產仍然在自己或者家人的個人名下,很遺憾,您在美國還不能算有錢人。真進入了有錢人行列,就算您沒聽過老瞎忽悠的這些,也早就有人主動衝上來為您提供這類服務了。如果您有很多錢,並且基本做到了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恭喜您,您是某種意義上的美國的有錢人了。LOL

 

忽悠了這麽久,咋還沒進入主題呢?原因是老瞎來美國二十多年的自認為最有價值的學習體會是理解了美國最能掙錢的人是那些真明白了錢的流動規律的人們,掙錢理財的第一要訣是要明白錢是從哪來怎麽來的,怎麽來的,最後錢到哪去了,如何去的。不明白這些,就很難理解美國的經濟體係和法律體係以及稅務體係。這也是為啥我覺得華人第一代移民以其推孩子爬藤做大科學家不如誘導孩子進好的商學院來得實惠。(這是老瞎的鼠目寸光見解,不值得參考)

 

老瞎愚鈍,從來沒真正弄清楚錢的來龍,不過大致弄清去脈也挺有價值的。每個人一生一世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都到哪兒去了呢?

1、維持再生產,消費掉了;

2、不幸遇到啥萬一,賠掉了(可能是投資失敗,可能是吃了官司,被判決巨額賠償)

3、交稅交掉了,被殺貧濟富了,被殺貧濟貧了。

4、一輩子沒舍得花,最後遺產稅被痛斬一刀,交了遺產稅。

第一條屬於不得不花,一日三餐,一頓不吃就餓得慌。第三條經過合理規劃可能能被限製在可接受的公平範圍。第二條的投資失敗我不知道能說什麽,後一半是我們今天麵對的問題。第四條也可稍微涉及。

 

瞎猜:這裏的小地主們腦子裏轉得最多的,最擔心的是這萬一吃了官司咋辦。

 

畢竟在美國生活過的華人移民都理解在法治社會生活就要遵紀守法,問題是那個萬一呢。尤其是幾乎人人都聽說過世界上超過50%的律師都住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據說是“Everyone sues everyone”。不論你多麽遵紀守法,誰也保不住一輩子不吃官司,特別是專門跟窮人打交道的小地主會不會成為窮房客、刁民、訟棍眼裏的待宰肥羊?就算小心守法一輩子,萬一某件事情疏忽了吃了官司怎麽辦?

 

先說遇到官司可怕嗎?據老瞎有限常識,美國的法官在法庭上還是很依法辦事兒的。有朋友抬杠:那歐傑辛普森案怎麽說,那個麥當勞被熱咖啡燙了的老太太被賠巨款案子怎麽說?那個RV駕駛員設定了自動巡航到後麵倒咖啡出車禍獲賠案子怎麽說?(不了解這些著名案例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網上狗出來自己欣賞。)注意:這幾個著名案例都是一群大牛著名律師的傑作。沒有一個這樣的律師是免費主持公平正義的。歐傑辛普森案據說是他自己掏腰包支付了巨額律師費,後兩案都是涉案大公司購買的保險支付了法律費用和賠償。

 

美國的法律訴訟,特別是民事賠償訴訟通常都是衝著錢去的,很少有國內那種僅僅索賠一人民幣的所謂出口氣官司。那種官司如果在美國是沒得打的。第一法庭法官是公共資源,都是納稅人稅款支付的。法官絕對不會輕易陪著無理取鬧的訴訟人逗悶子玩兒的。一旦被認定如此,法官常會選擇取消此案,並對當事人警告!!另外,隻要不是法庭為窮人指定的免費公益律師,律師一定會收費的。律師收費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事先約定按時耗收費,就是一個小時多少錢,有時會是先交多少,後續的再寄賬單。另一類是穩贏的賠償官司,律師也許選擇事後收取賠償金的一定百分比。律師執業通常以牟利養家糊口為基本原則,很少會選擇冒風險白出力,最後收不到錢。再牛的律師遇到付不出錢的窮光蛋也常常會束手無策,所以當對地主提起訴訟的原告有意願找律師告地主時,律師通常了解案情後會先問原告打算如何支付律師費。如果原告無錢支付,律師就需要評估案情勝算概率,以及被告資產情況如何。一旦發現被告名下幾乎一文不名(own nothing or almost nothing),律師往往會選擇勸告原告另請高明,下一個律師極可能又是同樣程序和結果。總不能指望律師做活雷鋒吧:)

 

萬一!萬一有免費公益律師或者有那麽一個活雷鋒律師接了案子咋辦?兩種情況:一種是地主勝訴,這樣萬事皆休,該幹嘛幹嘛去。一種是敗訴賠償,這就複雜了。如果被訴主體是LLC加地主本人。由於LLC的有限責任,賠償金額將被限於該LLC的資產範圍內。如果LLC資不抵債,那也就隻能如此了,由美國的公司法決定的是不會被某個法官輕易推翻的。追訴到本人敗訴了的話,據說就是無限責任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資不抵債宣告破產。不過、、、

 

小地主入門第一課恐怕就是入行先買保險,先是地主險(landlord insurance),然後是考慮買雨傘險(Umbrella Insurance);超出地主險覆蓋的部分,雨傘險就開始起作用了。小問題:雨傘險該買多少?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你要先問自己第一你自己有多少財產有被別人追訴的風險,第二是你打算花多少錢,經曆多大的多麻煩來取得自己需要的保險額度。雨傘險多少有些再保險(Re-insurance)的意味,購買費用(insurance premium)相對較低,通常一百萬的保險額僅耗費兩百美刀左右。有朋友會問,這麽便宜還不使勁兒往高買?問題是相當多的雨傘險公司當你要求把傘險加到兩百萬以上後,賣給你之前,會要求你提供極為詳盡的個人資產明細表。通常小地主也許沒有意願這樣做。

 

接著上麵的官司繼續說。如果地主買了地主險和雨傘險。一旦被訴訟,可能涉及保險公司賠付,保險公司就先坐不住了。注意: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是牟利經濟體。一旦麵臨官司賠付,保險公司的法律團隊就會自動卷入,在法庭上打他個七葷八素。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都是有超深口袋的大佬,雇傭的律師通常不會是無資曆經驗的菜鳥。保險公司不論有多深的口袋也不會輕易不戰放棄,主動認輸賠付的,除非他發現,接受庭外和解對他最合算。

 

萬一!萬一保險公司這道防線也沒頂住咋辦?

 

太長了,又臭又長,到現在還沒談及信托,別急,下麵就說了。先貼這些,下麵繼續寫,再貼。板磚太多就閉嘴了,哇哈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