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由honglu[熏衣草廚房]提供,特此鳴謝。
老是寫人家的私房菜,感覺有點那個。寫婆婆的,總還可以說是繼承家風。現在,連閨中密友的都拿來寫,盜名欺世的嫌疑很重啊。
其實大家早就看出來了,我隻會吃不會做。婆婆本來為了將自己的秘方傳下去,還耐心地教了媳婦一陣子。後來發現這個媳婦實在是朽木不可雕,連那麽幾個簡單的家常菜反反複複都學不來,也灰了心,再不想費力了。
我小時候,讀書很讓爸爸媽媽操了些心。好不容易長大了,嫁人又著實讓媽媽頭痛了幾年:怎麽辦啊?上不得廳堂,又下不得廚房。。。爸爸年輕的時候做菜很有一手的,而媽媽平時雖不管做飯,偶爾露一下,來個江南小菜肉末釀黃瓜,搞得我不顧有親戚在場,奮不顧身,猛撈猛吃,差點把盤子掀翻了。當然,那時我還是個小娃娃,受到的禮儀教育還不夠根深蒂固。家風不振啊。爸爸有信心:奶奶說的,這世界,最難的是讀書,最簡單的是做飯。書都讀到這個程度了,做飯還能學不會嗎?於是,拉開大教授教小學生算術的架勢,言傳身教,總算教會了幾個香腸炒飯,西紅柿炒雞蛋,紫菜醬油湯之類的菜肴,然後傾家所有,連姐姐姐夫都拉來幫忙添妝,才算把這個老麽送出了國門,為得是遠離了烹飪大國,同胞見同胞,算是老鄉見老鄉,淚眼模糊之下,對上廳堂和下廚房的標準也許會降低。(果然!)
唉,奶奶的觀點大謬也。讀書固然不易,做飯更難啊。聖人孔子都說:“食不厭精。”大才子袁枚才寫得出<<隨園食單>>。象我們為混到學位,在小雜誌上發表個小論文,那能比嗎?所以,做菜難,做出受歡迎的菜更難,而做出能上私房小菜的菜,難上加難啊。
書歸正傳,其實我也不是不求上進,也投資買了很多流行菜譜。再其實,我也不是不會做菜,就是不管什麽樣的方子,到了我手裏老變味兒。麻婆豆腐變成水煮豆腐,酸菜魚變成水煮魚,幹煸牛肉,那當然不能變成水煮牛肉了,那水平也太差啦--我把它變成“焦”溜牛肉。。。所以,我的閨中密友老笑我笨。再所以,她把我投資的菜譜拿去研習的時間往往比我長。又所以,我們在一起做新菜的時候,總是我來舉著圖,或者我讀給她聽,她照著做。如果我從什麽地方學點什麽新東西,--俗語說,頭大吃四方。我雖什麽也不會,可是嘴甜。嘴甜可以吃八方。吃來吃去,常能吃回新法子,--也總是我學給她聽,由她來實踐。我和她真正是“魚水關係”:她是水,我是魚。水離開魚還是水,魚離開水,就沒東西吃了。以下的這個“無錫”烤排骨就是”小魚兒”和”小水兒”親密合作的典範。要說明哦,我對這個方子是有重大貢獻的,可不僅僅是吃唷。
“無錫”烤排骨:
冠以“無錫”兩字,是因為烤出的排骨味兒偏甜。如果不拿去和那些加了紅麴的肉骨頭相比,也稱得上是紅油油,亮敦敦的。加上我的密友又是來自姑蘇的江南女兒,借用了人家的地名,雖然誇張了,也不能算太過分吧?
排骨:BBQ rib, spare rib, baby rib 都可以. 當然是baby rib而比較嫩些.沿 骨棒劈成一根一根,或兩根,三根骨棒為一片,隨意.
將排骨投入沸水中,加適量鹽與黑胡椒粉,蔥薑,大火煮熟.—這一步是我”小魚兒”在一位洋朋友燒烤時學來講給”小水兒”,她認為這一招用於烤排骨,與北京吊爐烤鴨內煮外烤,異曲同工.不過洋人過後把湯丟了, ”小水兒”又做了個冬瓜湯.
排骨煮到九成熟撈出。其實,我也不知這“九成”是多少。這麽寫上去,看起來專業一點是不是?細說起來,就是排骨要煮到可以就那麽吃的程度,但是又不可肉爛骨酥不成型。萬一你一不小心看書看得忘乎所以,過了!哎,隻要還能吃沒成焦炭狀,向我學習,撈出來吃了算了。或者,繼續以下步驟,變出一道“脫骨無錫烤排骨”有何不可?賣相差點,也許吃起來更香呢。
將煮好的排骨,刷上”Yoshida’s”甜醬油,依次在烤盤裏碼好。烤箱預熱375-400華氏度,將排骨放入,烤到上麵的醬汁幹凝,呈現出你所想要的效果,就可以裝盤上菜啦。
我的密友,做得一手好菜,我當然一定要讓女兒認她為幹媽媽啦, 長大了好學一手嘛。小娃娃雖然隻有七個月,象足了媽媽,看到吃食就要搶,一個小貪吃佬兒。可惜她還隻能吃糊糊。寶寶你別急,幹媽媽這麽香的烤排骨,你吃不到不要緊,親媽媽替你多吃它兩塊!
注:”Yoshida’s”甜醬油,又是“小魚兒”在“嘴甜吃八方”的活動中獲得的秘方之一。Costco有賣,有些粘稠稠的,不很鹹而甜味較重。日本名字但味道中國。“小水兒”將之發揚光大,轉於她的私房中,又創造出許多誘人口水的好菜。你想了解更多的嗎?還是等我先吃完了這盤烤排骨再說吧。
本文圖片均由honglu[熏衣草廚房]提供,特此鳴謝。
依依我心原創,轉載請注明並通知原作者。
哈哈哈哈哈......真幽默
還是中餐館買的?嘻嘻!口水都看出來了!
是是是,偶也發現錯了...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