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3)
2016 (141)
2017 (106)
2018 (72)
2020 (45)
俗話說:“曆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是驚人相似。”人類曆史往往呈現出驚人的相似之處,政治,國際,軍事等方麵是,經濟也是。特定狀況下的曆史會是簡單重複,還是會有完全想不到的轉折?
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國經濟的驅動力主要來源於投資、出口和消費,投資又分為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 政府的投資中,基建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企業投資中,擴建和房地產開發占了相當比例。 現在出口增長的幅度難以顯著提升,而基建由於地方債務的增加,增速也在放緩。最關鍵的是消費,房產消費出現斷崖式下滑,基本生活品的消費甚至進入了通縮狀態,這三條經濟支柱都受阻,前景暗淡,
當下實體經濟麵臨的突出問題並非供給不足,而是供給過剩。資金並不稀缺,但消費需求明顯不足,導致已生產出的產品難以消化。盡管如此,企業和地方仍在考慮擴大生產,繼續製造更多產品,從而加劇了矛盾。房屋、汽車和各類工業品的產能過剩,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的實際需求,問題的根源不在於生產能力不足,而在於有效需求的匱乏。
經過二十年的快速擴張,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停滯不前。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已經大幅放緩,而不是像中國官方的數字那樣地在增長。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房市下行、消費疲軟、青年失業、地方債務等等。
這些問題,讓我們想起了1990年代的日本。
我們去年去了日本,今年也路過了一下,有些自己的感想。最近遇到一位從日本搬到美國的經濟學家,和他又聊了聊日本和中國經濟狀況的比較。
作為一個深受國際遊客歡迎的國家,日本的街頭幾乎隨處可見外國遊客,尤其在東京,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喧賓奪主”。
日本有許多優點:治安不錯,遊客普遍感到非常安全,即使深夜獨自出行也無需擔憂,個人認為這是我去過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日本人禮貌、講究禮儀,商家服務態度良好,“顧客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種交通工具準時高效,傳統文化如和服、茶道、神社與現代流行文化如動漫、遊戲、潮流和諧共存。街道幹淨整潔,即便垃圾桶稀少,也幾乎看不到垃圾,公共衛生間幹淨程度常令外國遊客驚訝。食物美味且擺盤講究,壽司、刺身、拉麵等食材新鮮豐富,即便是便利店食品也令人印象深刻,各類商店、餐廳和旅館的服務水準被認為世界一流。
日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部分遊客覺得日本人“過於拘謹”“保持距離感”,嚴格遵守規則和秩序,有時會讓人感到“不夠自由”,死板。東京、京都等城市的住宿和餐飲價格較高,尤其在旅遊旺季更為明顯。春天賞櫻的時候東京酒店真是“天價”。熱門景點如京都、富士山常年人流密集,賞櫻和觀紅葉的季節尤其擁擠。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曆了曆史上罕見的資產泡沫。股市、房市狂飆,東京地價甚至一度被戲稱為“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但好景不長,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日本股市從頂峰暴跌超過60%,房地產價格腰斬。隨之而來的,是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低增長、通縮、消費信心崩潰和銀行壞賬潮,被稱為“失去的十年",導致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停滯。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90年至2007年期間,年均增速僅0.9%。這一經濟困境最顯著的表現是持續的超低通脹,並在28年裏有13年出現了通貨緊縮。“日本化”造成了一係列令人沮喪的社會經濟現象。 包括高儲蓄率,而消費支出相應疲軟;接近零的利率;公共債務飆升;失業率上升,特別是年輕人失業;人口下降了;資產價格下跌,股票市場停滯不前,房地產價值崩潰; 公司負債累累等等,導致經濟進入惡性循環。1960年至1990年間,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是美國的三倍,而隨著“日本化”的到來,從1991年到2019年,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僅為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四分之一。
現在不少人開始問,中國會不會像當年日本一樣,陷入“失去的十年”?
有些熟悉的場景正在上演: 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恒大、碧桂園等巨頭爆雷;地方債務高企,土地財政麵臨斷流;年輕人找工作難,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居民不敢花錢,消費明顯收縮;人口負增長、老齡化提前到來。
中國的金融市場正閃爍著危險信號。依賴國有銀行購買未售出的房屋來支持房地產市場也沒有起到作用。中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與日本的經驗幾乎完全一致。投資者正在逃離中國市場。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飆升,生育率下降,通貨緊縮正在形成。
很多人說,這不就是“中國版的日本危機”嗎?
雖有相似,但我覺得中國和當年的日本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下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體製不同,政策執行力不同: 日本是民主體製,政策決策和執行緩慢;中國是集權體製,雖然也有誤判的風險,但政策調整和響應速度更快。日本當年也有和美國歐洲的貿易戰。但當年日本麵對的地緣政治問題不嚴重,日本畢竟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民主盟友。而現在的美中,歐中在政治、科技、經濟、貿易、貨幣等方麵的關係遠遠不如日本當年的國際關係。
發展階段的差異:1990年代的日本已是高收入國家,進入“後工業社會”。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日本的產業結構、技術研發依然世界領先,社會保障製度和基礎設施也保持一流水平,人民生活水準位居世界前列。當時日本的人均GDP已躋身全球最高之列。
相比之下,中國目前人均GDP僅約1.2萬美元,仍處於中等收入水平,經濟發展階段明顯落後於當年的日本。中國的城市化率約為60%,遠低於日本的80%左右,這意味著中國仍有較大的城市化潛力和產業升級空間。同時,在教育質量、製度建設、法治環境、科技創新與企業治理等方麵,日本也比當下的中國更加完善和成熟。
產業結構與技術周期: 今天中國在新能源、數字經濟、AI、新材料等領域有新突破;當年日本雖製造業強大,但在互聯網浪潮中“缺位”。
中國還麵臨另一個問題,可能比“日本化”類比所暗示的更為嚴重。在1990年代的日本,隨著日本通貨膨脹的下降並轉為實際的通貨緊縮,日元的價值幾乎翻了一番。通貨膨脹會推動貶值,而通貨緊縮則增加了貨幣的價值,貨幣貶值可作為一種反通貨緊縮的政策。而中國現在處於通貨緊縮狀態。消費者價格通貨膨脹接近零,而生產者價格則處於深度通貨緊縮狀態之中。但中國的貨幣並未如應有的那樣升值。相反人民幣正在貶值。因此,中國正同時遭受通貨緊縮和貶值的困境。它很可能表明中國經濟形勢的穩定性加劇了不確定性。這種通貨緊縮和貨幣貶值的組合是日本所未曾麵對的經濟停滯情景,它標誌著中國經濟可能麵臨更高的風險。
總之,經濟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條直線上升的軌跡,短期的陣痛並不必然預示著長期的衰退。隻是中國當前麵臨的挑戰或許比當年日本在90年代遭遇的困境更為嚴峻。如果說日本的“失去的十年”是一記警鍾,那麽中國能否真正“穿越周期”,答案或許將在未來幾年逐漸顯現。。。。。
--確實,都找不到垃圾桶,由此可見日本的環保吧。
今天中國在新能源、數字經濟、AI、新材料等領域有新突破;當年日本雖製造業強大,但在互聯網浪潮中“缺位”。
--讚同菲兒的觀點!中國經濟雖然下滑的厲害,但是好在新興產業沒有拉下。
菲兒百通啊!
日本政治很奇葩,換首相比換衣服還勤,這不又要換了。不管誰領頭,日本基本都能保持國泰民安的社會景象。去年拖家帶口故地重遊,感慨日本是一如既往的歲月靜好。俺師兄說最近幾年治安差了,主要是‘gaijin(外人)‘犯罪率飆升。哎瑪,聽著咋這麽耳熟,趕緊來俺這嘎達取經吧,把不法gaijin統統押送出境,先。
中日一衣帶水,製度和文化卻大不相同,所以經濟盛衰的曆史和未來趨勢也不一樣。 美菲兒犀利,分析深刻,還收集了這麽多數據,敬佩儂的學識!美菲兒深度好文,必須讚!
現在美國帶頭撤資中共國,西方發達國家,台灣跟著撤資,外商將供應鏈搬離中共國,這是當年日本所沒經曆的,沒有外資的湧入中共國會重新回到70年代,沒有外資的中共會更加劇割韭菜,不論大小直到割得根也不剩。老百姓隻有返貧才有利於中共的繼續統治。
王朝順風小南國也都在關停並轉,擠在自媒體賽道的不少博主回憶起以往在外企的幸福時光依然是意猶未盡,前後算起來也就沒幾年,當然日腳好過的也不少,都在丫丫叫未雨綢繆。
----------------------
多謝藍山兄分享!“過去大量投資建房到如今的人口增長的萎縮,導致國內房地產價格明顯下跌,而家庭資產價值的負增長,更進一步抑製消費需求,通縮嚴重。” 這就是中國經濟目前的狀況,而不是一些人認為的那種“從勝利走向勝利”,“曆史上的盛世崛起”等。新周快樂!
日本能做別人沒能力做的東西,東大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這就是不同。「走向共和」裏滿清王爺:“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遇上了自我反思,脫亞入歐的日本精英,結果已經擺在那裏。
-------------------
其實經濟的基本規則都實際存在,有些人企圖用人為的方式來操作市場,最終的結果都不樂觀。
謝謝侃兄分享。
日本不需要天文數字的維穩經費,就可以釋放大量資源用於經濟發展和紓解人民困苦。強國人要自豪、自信,等到國人普遍活得有日本人式的現代公民待遇那一天不遲。
--------------------
日本人的壽命也是現在世界的先進水平。:)
--------------------------
XYZ觀察,總結到位!
剛剛查到:“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31位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日本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上世界排名第六,是亞洲地區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雖說是“失去30年”,日本在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麵並沒有落後30年。那是為什麽呢?
---------------------
多謝XYZ總是鼓勵謬讚。:)日本注重教育,科研,工業,是它能從二戰後一貧如洗的地步重新致富的法寶,當然美國人民幫助他們建立的憲法製度對日本也尤為重要。
同祈禱!
-------------------
多謝老鄉。“日本是藏富於民,中國情況恰恰相反,國富民窮”, 經典評論,從最近的閱兵可以看出,政府不缺錢花。
------------------
同意疫苗專家的分析。
-------------------
謝謝分享。日本的電子工業高潮可能已經過去了。 手機美國的蘋果和韓國的三星都有不少的市場份額。
-----------------
多謝老虎分享。各種不計成本的基建工程確實將GDP拉上去不少。
-------------------
謝謝分享。現在中國的產能過剩是個大問題。
在外麵陪閨女玩呢,剛好看到菲兒發帖,趕緊過來胡謅+問候。。。閨女在等俺,這就下去瘋了:)
---------------------
哈哈哈,謝謝采心冒泡,我們去過這裏,原來還做過帖。我也挺喜歡這裏的。采心好好享受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光。等你回來更新。:)
-------------
多謝水星兄分享。很多和你同感。現在日本產品少多了。日本雖然經濟問題嚴重,但製度上還有一定的約束,因為不是“人治”。
日本和現在的中國問題不會完全一樣,但有一定的相似度。
日本能做別人沒能力做的東西,東大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這就是不同。「走向共和」裏滿清王爺:“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遇上了自我反思,脫亞入歐的日本精英,結果已經擺在那裏。
日本不需要天文數字的維穩經費,就可以釋放大量資源用於經濟發展和紓解人民困苦。強國人要自豪、自信,等到國人普遍活得有日本人式的現代公民待遇那一天不遲。
未富先衰,一聲歎息,為那多災多難的民眾禱告吧!
剛剛查到:“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31位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日本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上世界排名第六,是亞洲地區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雖說是“失去30年”,日本在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麵並沒有落後30年。那是為什麽呢?
菲兒提到日本人的死板拘謹,嚴格遵守規則和秩序,這是硬幣的一麵。正是這樣的perseverance and stubbornness, 使得日本精工製造和科學研究,產生很多隱形冠軍和偉大科研成果,贏得世界的尊重。
的確,“當年日本麵對的地緣政治問題不嚴重“,那塊土地上自由民主,人權民生保障,樣樣都沒有“失落“。
反觀東邊的大陸,現在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那塊土壤上,能開出什麽樣的花來?
嗯,菲兒談日本的那一段,讓我想到了我們這塊兒有一爿非常漂亮的日本園林(Japanese Garden),坐落在早期的鐵路大亨所造的、後來被後代捐出的私家大莊園Huntington Library 裏麵。跟相鄰的中國園(流芳園)裏舒展大氣的亭台樓閣相比,日本園更強調橋身低伏,曲徑通幽,茶屋孤落。。。因而風格內斂,神秘,禪意感很強。。。同時也有“你愛來就來,愛走就走”的疏離感。。。 有時間可以來體會體會,順便打坐冥想很不錯:)
在外麵陪閨女玩呢,剛好看到菲兒發帖,趕緊過來胡謅+問候。。。閨女在等俺,這就下去瘋了:)
個人認為中國有中國的問題,但不會像日本的“失去的十年”,理由很簡單,日本是個非常守舊和懷舊的國家,幾年前去日本,店裏居然還在熱賣CD片和MP3 player,這些在歐美國家和中國早就淘汰了,這種懷舊造成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經濟。
至於說到治安,總體上是好的,但因為它的奇葩性文化,也有很多變態,我和女兒(她中學畢業那年)在東京就遭遇中年大叔盯梢,好不容易才甩掉。我女兒說,她在百貨大樓的電梯裏就發現中年大叔看她的眼神不對。不知道這種變態是不是日本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