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在夏威夷租輛車,每天進出度假村會方便很多,沒想到第一天就受到挑戰。感覺像到了拉斯維加斯似的,酒店有好幾個building,停車場巨大,編號雜亂無章,根本找不到規律。我們在停車場來來回回,上上下下,一層層、一趟趟地搜,糟糕的是LD還沒有照相,記的號碼也不對。最後隻能去停車場的辦公室求助,連打掃停車場的清潔工都熱心過來幫忙,還是找不到。整整花了一個小時,才終於在某個角落裏找回了車,艾瑪。
每天去車庫,都會經過這個小鋪子,總是會停下來看一樣,買了夏威夷的花裙和各種小禮品。
這也不知道在看啥呢,就被LD給偷拍了下來。
原以為夏威夷就如這湛藍如洗的天空,與碧海連成一線。金色沙灘,椰子飲料,夕陽餘暉中是飛躍浪尖的衝浪少年。。。。。
差點就錯過了一個特別安靜、特別“出戲”的地方。沒想到,在瓦胡島(O‘ahu ),居然藏著一座仿日本古寺風格的寺廟——Byodo-In Temple(平等院)?(跟信仰佛教的“平等性博主”有關係嗎?哈哈,開個玩笑。)這裏是日本京都著名的“宇治平等院”的複製版。突然置身其中,有種莫名的穿越感——從太平洋跳到了京都郊外。
平等院位於瓦胡島的“神廟山穀紀念公園”(V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從火奴魯魯市區出發,大約40分鍾的路程。
一路綠意盎然,群山漸入眼簾,雲霧繚繞之間仿佛進入了一幅水墨畫。當我們駛入標有“Valley of the Temples”的入口時,仿佛踏進了一個充滿東方禪意的靜謐天地。
可以說這裏,是我們整個旅程中最寧靜、最治愈的片刻。
寺廟本身藏在山穀深處,不大張旗鼓,但環境超棒,真的像走進電影裏的日式庭園。
走到寺門口的那一刻,我有點驚訝:這不是日本?紅色的主殿、彎彎的石橋、滿池的錦鯉,整個構圖、色調、氛圍,都太像我在日本看到的那些寺廟了。
查了下資料,平等院建於1968年,是為了紀念日本移民到夏威夷100周年。雖然不是真正的佛教活動場所,但它的建築和布局都非常講究,完全按照日本傳統工藝打造,連一根釘子都沒用。
一進門就看見一口巨大的青銅鍾(Bonshō)。幾乎每位來訪者都會排隊敲上一下,我自然也沒能免俗。輪到我時,雙手用力,一拉一推,鍾聲“嗡——”地在山穀間久久回蕩。那一刻,仿佛一切都安靜了下來。據說這是一種“淨心去念”的儀式,也有人說是為了祈福。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真的被保佑,但那一瞬間,心確實靜了下來,氛圍真的太重要了。
寺前有個池塘,水裏錦鯉成群,個頭都挺大,而且超級活潑。你可以買一包魚食喂。
幾隻孔雀優雅地走來走去,有點像在拍宮崎駿的動畫片。:)
整個庭園布置得極為用心:石燈、拱橋、鬆樹、蓮花池……無論哪個角度拍照,都仿佛置身一幅畫中。
有人在阿彌陀佛像前靜坐,有人焚香、默禱,也有小孩在一旁喂魚,笑聲清脆。
我選了一個偏僻的角落,在池邊獨坐發呆。享受“時間慢下來”的感覺。
如同京都的原寺,這裏的平等院同樣供奉阿彌陀如來坐像,象征“極樂淨土”的理念。雖是一座非活躍寺廟,沒有常駐僧侶或定期佛事,但它卻悄然成為不同背景人群的冥想地與心靈寄托之所。
平等院讓我想到“淨土”一詞。不單是宗教意義上的極樂世界,而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安寧、澄明、無擾。
* * *
來時,我們就聽說這裏有張學良的墓地。墓地超大,我們找了寺廟裏的工作人員打聽。她告訴我們就在對麵的山坡上。那天恰巧就讀到如斯寫平等院的好文,提到張學良的墓地,我還去她家留了個言。:)
張學良,大名鼎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逼迫其“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事變持續了13天,最終以蔣介石“被迫接受”抗日主張、張學良送蔣回南京後被軟禁而告終。上篇博文中有提到他,阿留,二郎,侃兄,藍山兄和眾博友都有一些關於他的討論和分享:
張學良作為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年少即位,接掌東三省,後麵對“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加上西安事變,被譽為“少帥”的他飽受爭議。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發動西安事變的抉擇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
台灣海峽兩岸對張學良的評價完全相反:中國大陸把他譽為“民族英雄”,台灣定他為“曆史罪人”。 到底如何呢?
西安事變這一惡果其實是來自九一八事變。我上次就寫過那個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石原莞爾。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秘密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並製造中國軍隊破壞鐵路的證據。日本關東軍以此為借口,在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等人的勸說下,當年擔任關東軍司令僅1個月的本莊繁中將命令關東軍攻擊沈陽北大營,九一八事變因此爆發。
事變發生當夜,張學良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他多次反複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張學良曾經事後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 “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 ,在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得到了一個“不抵抗將軍”的稱號,而蔣介石也被迫辭職。
1930年代,日本侵略步步緊逼,蔣介石堅持主張“攘外必先安內”,也就是“先剿共,後抗日”的戰略,集中兵力圍剿紅軍。
其實早在1933年5月,楊虎城與紅四方麵軍商談訂立“巴山為界,互不侵犯,共同反蔣抗日”之密約;雙方根據這一密約,互不侵犯達兩年之久。
1935年,蔣介石調動東北軍到西北,張學良到「剿共」第一線,擔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代行蔣之總司令職務。張學良和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等人前線壓力巨大,對蔣的政策愈加不滿。
早在1936年初,中共就通過秘密渠道與張學良接觸,提出聯共抗日主張。3月,張學良同意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抗日聯軍和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之主張。 中共實際上鼓勵張“以非常手段”推動抗日轉變,但沒有明確主張“扣押蔣介石”。在與張學良交流過程中,中共隱瞞了共產國際“聯蔣抗日”的指示。
11月27日,張學良給蔣介石一份“請纓抗敵書”,遭到蔣拒絕,張學良逐漸喪失耐心,最終主導兵諫行動。
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軍隊在12月12日淩晨包圍臨潼華清池,扣押蔣介石。
當蔣介石被扣押的消息傳到南京後,民國政府高層震驚、憤怒,認為這是一次重大軍事叛亂和政治謀逆。國民政府迅速調集中央軍,準備對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進攻,內戰一觸即發。
中共最初想造成除蔣的既成事實,但迫於中國國內輿論,和蘇聯強烈譴責西安事變(避免事態擴大為內戰,使日軍從中漁利)等事實,被迫受命以和平方式解決事變。
周恩來親赴西安,參與談判、保護蔣介石人身安全。在張學良、楊虎城、中共、宋美齡等多方壓力下,蔣最終口頭承諾“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從此,國共實現抗日統一戰線,為全民抗戰奠定基礎。
盡管極為不滿西安事變的方式,蔣在現實壓力下做出策略調整:停止對陝北紅軍的軍事進攻;準備與共產黨“共赴國難”,開啟第二次國共合作;啟動全麵抗戰(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西安事變後的蔣介石在社會的地位和威望十分空前。當時中國媒體都聲討“張楊”二個叛逆,一致擁護蔣介石為抗戰領袖。
“西安事變”影響了中國曆史的進程,也改變了張學良的命運。 為了避免蔣秋後算賬、保護抗日大局,張決定親自護送蔣回南京。蔣介石認為張學良的做法雖有民族動機,但方式過於激進,破壞了國家的法統與軍紀,不能容忍。蔣介石回到南京後,對外維持“寬大為懷”的姿態,但實際對張學良長期軟禁,長達54年,直至1990年初才獲自由。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評價張學良是“小事精明,大事糊塗”。 在南京軍事法庭上,張學良將西安事變比作“二次革命”, 張學良說,“我對於我們違反紀律之行動,損害領袖之尊嚴,我是承認的,也願領罪的。我們的主張,我不覺得是錯誤的。”
50年代在台灣被軟禁期間,張學良說,“當時自用自專,為他人所利用而不自覺,一往迷惑,空虛幻想,反躬思來,羞愧自憾無已”。“良本一狂熱愛國者,痛恨被人侵略,不願受日人之壓迫,與不願受俄人之壓迫同”。“立誌救國,反而誤國,想救民,反而害民,自身千方百計圖謀抗日,而自己之血反而未灑至中日戰場上一點一滴;誤長官,害朋友,毀部屬莫此為甚……致良釀成巨禍,百身莫贖,中國今日之浩劫,不悉禍延何日。其罪固在良之一身,然小小的張學良,安能造此?此其天乎!此其天乎!”
1990年,張學良逐漸恢複自由,開始接受采訪,有關西安事變的言論和以前大不一樣!
1990年,張學良說,“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變)沒有私人利益在裏頭,我沒混過與我自己地位、利益有關的東西,我沒有!假設我自個要地位、利益,我就沒有西安事變。我跟你說,我大權在握,富貴在手,我什麽都不要,所以蔣先生也能原諒我。我是管蔣先生要錢,還是管他要過地盤?我沒有!”他說“我犧牲我自己,為什麽?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打了!”
1990年6月,張學良說:“ 古人說虛度,我真是虛度了90,對國家社會人民毫無建樹,正如聖經上所講,保羅所說的‘我是罪人中的罪魁’,我張學良自己感覺是萬分的慚愧。” “我幾十年失去自由是應該的。如果我是蔣介石,我會槍斃了張學良,因為這是背叛啊!但蔣先生讓我活下來,這是蔣先生的寬大。我一生最痛苦的事是蔣先生殺了楊虎城,因為應該殺的是我。”
他獲得自由來到美國定居後,盡管中國大陸政府多次邀請張學良回訪家鄉,但他一直沒有回到過大陸,直至在夏威夷去世。他說:依我本願,很想回大陸去看看,主要是想看看東北鄉親,給父親掃掃墓;但我最怕卷入爭執糾纏之中。我已遠離政治,唯一的願望是大家把我的名字忘卻,隻當一個普通的小小百姓,從此不再有政治糾纏,不再有記者踏破門坎,不再有任何采訪,求閑雲之清靜,達野鶴之超脫。
大陸廣泛肯定張學良為民族英雄。但據稱張學良讀了蔣的日記了解到,蔣介石要抗日並有戰略計劃。西安事變把原來計劃的爭取時間和壯大力量的部署損害,將全麵抗日的時間表提前。
在台灣官方史觀中,長期將西安事變視為張學良背叛中央,受共產黨煽動的“兵變”。 一個評價說:“西安事變是中國政治史上一次嚴重的政變行為,其後果雖暫時緩解內戰,但破壞法統,為共產黨坐大埋下隱患。” “張學良受中共煽動,發動兵變,劫持領袖,破壞國家統一與軍紀法統。”
也許這位曆史學家鬆本一男的話語最客觀:“在西安事變裏,獲益最多者是中國共產黨,蔣介石失去了身為國家元首的麵子,張學良種下了被監禁半個世紀以上的禍端,楊虎城也招致了被慘殺的命運,但是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拜西安事變之賜,紅軍得以新生、發展而取得天下。”
“中國通”費正清在他的書《中國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中對此寫到:“若不是日本全力侵略,南京政府本來可以逐步引導中國走向現代化。事實卻不然,抗日戰爭給了毛澤東和共產黨機會,他們在鄉間奠定了新的獨裁勢力,卻排除了國民政府剛剛開始發展的都市文明社會的影響,在戰爭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一個準備好打階級戰的新形態的中國。”
張學良晚年信仰基督教,生活樸素,極少涉政。他說:“我活在耶穌基督之中,與世隔絕,不了解政情,也不管世事。我將一切交給主,其他無所求。”
2000年6月22日, 趙一荻離世,享年88歲。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他安葬於這裏神殿穀紀念公園公墓(V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山風清冽,植被繁茂,四季常綠,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天地間唯有靜謐與肅穆。年複一年,溫暖的海風拂過,草木生生不息,綠意盎然,宛如生者與亡靈共棲的淨土。
墓碑刻著他們兩人的中英文名字。四周是石圍牆,後方樹立著一個白色十字架。圍牆的大理石上刻著聖經《約翰福音》11:25“複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複活。”
據稱這個墓地和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有關。 他早年在夏威夷購買的這塊墓地,而1992年流亡夏威夷的馬科斯遺體運回國下葬,這塊墓地就空置下來,馬科斯夫人要賣掉。 華裔國會參議員鄺友良獲悉消息後告知張學良,張學良看後滿意就用重金買下了。
離開墓地時,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墓碑上。我不禁想到,張學良一生行於風口浪尖,最終歸於平淡。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但張學良選擇不再踏足中國大陸,而最後選擇海外的安息之地,他既遠離了故土,也與紛爭隔絕。某種意義上,這座簡單的墓碑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提醒後人:個人命運終將被納入宏大敘事中被審視,被重構,被反思。
對於張學良,我們應持審慎態度。他既非無辜的犧牲者,也非完美的英雄。他是一個曆史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其塑造的產物。而曆史學的意義,正在於厘清這些模糊之處,還原一個更為複雜、真實的張學良。
回想我們自己三十郎當的年紀時,是不是也是依舊單純、理想,容易被別人煽動而且自以為真理在手,恨不能全世界都按照自己的心願發展?比較之下,上過山、下過鄉的前輩大哥大姐們就相對要成熟穩重、精明老練得多。
尼泊爾的年輕人們推翻了濫權的統治者後,並沒有想著借機把國家權力搶到自己的手裏,而是創造性地通過Discord進行虛擬議會投票,推舉推舉德高望重的前最高法院院長蘇希拉·卡爾基為臨時總理來推動國家政治的改變。相比之下,當初年輕幼稚、腦袋被洗得紅彤彤的紅衛兵小將們卻是被人當槍使,盲目地要砸爛一個舊世界,建設他們被灌輸的共產主義烏托邦。
張學良的不作為(九一八)和瞎折騰(西安)顯示了一個人的權力大於能力所能造成的社會性損害。
知乎上“張學良殺楊宇霆是對還是錯?”ttps://zhuanlan.zhihu.com/p/19550722707 條目後麵網友評論說:“老蔣有時候也是個糊塗人,楊宇霆這個事情他是知道的,也應該明白張學良難堪大任,而且滿身二世祖的病,他居然孤身跑到西安去督促張學良,看到張學良如此廢物忍不住扇一巴掌,這些就徹底改變了國家的曆史走向了。”其中“蔣介石扇張學良一巴掌”是沒影子的事,但是老蔣料人不周也是顯然。“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蔣受宋美齡的西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影響,為人理政就不如土包子們流氓,這也是後來丟失大陸的原因之一。
在一個民主製度不完善或者民主製度被玩壞的國家裏,流氓往往能夠通過不擇手段來擊敗不那麽流氓的對手。校閱八旗家丁的城門樓子上那三家就是現成的典型。
菲兒好!好久不見!文如其人,也是美!
謝謝菲兒公正客觀地還原張學良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無論雙方如何評價他的曆史地位,不得不承認"西安事變"徹底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這一事實。晚年他的"求閑雲之清靜,達野鶴之超脫"比任何人的體會都要深刻。菲兒寫得好!受益匪淺。還有菲兒那翩若驚鴻的倩影,超讚!
兩次禍國,置國家於災難深淵。
以我粗淺曆史知識,認定過去一個世紀禍害中華民族最甚的五個人:
(1)毛澤東; (2)慈禧; (3)袁世凱; (4)張學良; (5)六四柴玲。
菲兒說大停車場找不到車,情有可原,我在Costco都會找不著車的。
還有就是菲兒什麽時候才能上高清照呀?那兩張美人照,看著還不過癮似的。那張敲鍾照,給我們看背影的,是LD嗎?看著像teenager, LOL
謝謝菲兒的好文章,周一上班忙,匆匆掃過,我晚上再細讀!
他既非無辜的犧牲者,也非完美的英雄。他是一個曆史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其塑造的產物。而曆史學的意義,正在於厘清這些模糊之處,還原一個更為複雜、真實的張學良。
菲兒大作開篇美照上來,在水一方,白衣勝雪,亭亭玉立,美得冒泡,哈哈,我不得不承認,我詞窮!;)
從菲兒“trademark”活潑精靈般錦鯉動圖展示,到“充滿東方禪意的靜謐天地“,菲兒帶我們人在畫中遊。。。在平等院的“淨土”上,尋找“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安寧、澄明、無擾。“
從日式寺院的寧靜悠遠到“畫風突變“的張將軍充滿爭議的生平,看似兩個極端,實則“對立統一“到殊途同歸:曆史的銷煙逝去,懺悔的靈魂“遠離了故土,也與紛爭隔絕“,“求閑雲之清靜,達野鶴之超脫“,在這片“淨土“得到治愈,達到靈魂的安寧與超脫。。。
讚菲兒以曆史學家的冷靜和嚴謹在一片混沌模糊中聚焦真相,又以慈悲和溫柔的人文關懷描繪夏威夷平等院這片神秘美好的靈魂安息治愈地,發人深省,令人感懷,值得一讀再讀。
夏威夷去過幾次,但是這個日本寺廟和張學良的墓地都沒有去過。張晚年信了基督,這般醒悟也是情理之中。
謝謝菲兒分享!
曆史不能重來,爭議也好、躺平也罷,誰也改變不了曆史。
還是夏威夷的菲兒最美,絕無爭議!
菲兒的倩影飄飄欲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