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兄最近引起反響的好文中有這麽一段話:“在一篇名為《追龍》的小說中,倪匡甚至提出了一個可怕的預言,他在書中寫到,“東方將有一個大城市要毀滅,而毀滅一個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他這裏說的東方大城市就是香港,他是在預言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毀滅。記得當時我看這篇小說的時候,離九七回歸還有好幾年,這個預言讓我大為震驚,並深深地為香港將來的命運擔憂。結果沒想到的是,這才短短的過去了三十來年,那個自由而充滿活力的香港,真的毀滅了。”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從上海赴美前轉機時停留了一個星期,那時是為了探望在香港工作的父親,並與他告別。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在今年四月回國時我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距離上次造訪竟已隔了二十多年。再度走在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頭,目睹她在歲月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日子。香港當局慶祝香港“恢複了秩序”,慶祝香港“由亂到治”的勝利。但對於曾經那些走上街頭的千萬市民來說,則是對尚未愈合傷口的紀念。
自《國安法》實施以來,震懾作用十分明顯,港人現在大都不敢開口,保持沉默,對政治參與的意願下降。這次在香港,也是深有體會。
除了去原來老爸帶我去的一些地方,我們這次還特意去參觀了香港曆史博物館。
博物館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離我們住的酒店也不是很遠。1998年開放,耗資3億9千萬港元興建。這座現代化大樓的外型、色調和旁邊的香港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在香港追尋曆史,既是一種文化探索,也是一種對這座城市多元身份的深入理解。香港曆史悠久,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融合了西方殖民時期的特色。曆史博物館可以說是了解香港曆史的首選之地,館內通過豐富的展覽展示了香港從遠古時期、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到鴉片戰爭、英國殖民時期以及戰後的轉變和現代化發展。
不過到了博物館我們才驚訝地發現,一進門居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香港曆史博物館的永久展品,而是一個名叫“國家安全展覽廳”的特殊展覽,場麵極大。
展廳主要是關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等各種政治宣傳, 其中包括2019年反修例運動, 敘事角度當然是官方的口徑,將事件責任歸於“黑暴”和“外國勢力介入”。曾經在香港經曆了那段時間的朋友告訴我,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麽回事。出租車司機也說博物館的描述不是曆史,不是事實,而是中央政府的評論,普通香港市民並不相信和認同。
展廳企圖對香港人進行洗腦教育,那天看到許多香港的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在參觀,想必這也是他們課程的重要部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1997年回歸中國統治的早期,香港在“一國兩製”框架下長期享有比大陸更寬鬆的言論空間與政治自由。曾經有自由媒體、反對派政黨、公開集會權利等。保留了英國式普通法製度,法院相對獨立,被廣泛信任。有言論多樣性、審查較少、書店自由。被視為“東西方橋梁”“中國的窗口”,有強烈的本地身份認同感。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獨立的司法製度逐漸開始不可逆轉的變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直接導火索是《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該草案允許香港將涉嫌犯罪人士引渡至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司法轄區。許多香港市民擔心,這將削弱香港的司法獨立性,甚至可能被用作打壓政治異見的工具。
當時發生了多次大規模遊行和集會,運動被視為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捍衛民主自由權利的重要體現。衝突逐漸升級,出現了警民對峙、大學占領、交通癱瘓等局麵。香港政府最終在9月正式撤回修例草案,但未滿足其它訴求。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對香港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及未來走向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9年反修例運動之後,中國中央政府采取了更嚴格的措施,加強對香港的政治和社會控製。中央政府出手,對香港的治理模式大幅度轉變,不經過香港立法會就頒布了《國安法》。
隨著中國的影響日益加深,香港的教育體係和媒體環境等等逐步融入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人們越來越感覺“香港不再是以前的香港”,與深圳、廣州等中國大城市在製度意義上“差不多了”。“在香港,我們必須麵對現實,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
雖然目前香港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經濟在亞洲也仍有一定影響力,但昔日所強調的“一國兩製”已不複當初的完整模樣。今天的香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自由,失去了許多曾為其繁榮作出貢獻、在近三十年間陸續移居海外的港人。認識的香港朋友就有好幾個移民去了英國。
經濟也是一片蕭條。原本熱鬧非凡、燈火通明的“不夜城”,如今到了晚上顯得格外冷清,許多商店早早關門,我們想找家吃飯的餐館都不容易。這個曾被無數人向往、代表亞洲繁華的國際都市,如今仿佛褪去了它那曾經耀眼的光芒。
我們接著又參觀了博物館的主展覽《香港故事》,它占了整整兩層樓,展區麵積超大,展覽順著時間線,把從4億年前的地質變遷講到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跨度驚人。
香港開埠時期 & 殖民影響是展覽的重頭戲之一,講述香港如何在鴉片戰爭後淪為殖民地,如何一步步發展成貿易港。有複原的老香港街景,比如中藥鋪、茶樓、照相館,甚至可以坐在仿製的老式電車車廂裏。你還能看到舊時代的身份證、商標、雜誌封麵,非常有懷舊感。
博物館的參觀,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隻是在“學習曆史”,而是見證一座城市的生命軌跡。香港從小漁村變成國際都會,每一步都充滿挑戰與變革。。。。
這篇文算是交給二郎交作業。也希望曾經在那裏工作了好多年的在意分享她眼中的香港。
* * * *
後來我們又去了離酒店不遠的九龍公園。
尖沙咀在人們印象中,就是人多、樓多、小吃多、廣告牌也多的那種“城市開掛區”。但在香港這座節奏飛快的城市裏,我驚喜的發現,鬧市之中還有這樣一處門票免費的“綠肺”——九龍公園。
走進九龍公園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也太大了吧!”誰能想到在彌敦道旁邊、滿是購物商場和車流的尖沙咀核心地段,竟然隱藏著一個占地13公頃的巨大公園,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一進門就是綠意盎然的大草坪、悠然散步的人群,還有偶爾傳來鳥叫聲。香港人真的很懂生活,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也要給自然留下空間。
坐在長椅上,看老人練劍,小孩吹泡泡。鴿子在你腳邊踱步,一杯港式奶茶,就能坐上一下午。
這裏還有著名的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它是世界上首條以漫畫為主題的星光大道。大道上有漫畫家的手印,和24座巨型的香港漫畫經典角色的彩繪雕塑,很有趣味,和我原來寫的星光大道有一拚,哈哈哈。
“老少女”
“老夫子”
“白熊與男孩”
公園像香港的一處隱形綠洲,外表低調,卻內藏乾坤。如果你逛累了尖沙咀的商場,不妨來這裏走走,感受一下香港人自己的生活節奏,嗬嗬。
中午又隨便在一家潮州連鎖店吃了頓簡單的午飯,味道還不錯。
小炒
經典的脆皮燒鵝,好吃!
煲的例湯
廣東人喜歡的芥蘭,我是跟著香港的好朋友才慢慢比較喜歡吃的。
合影
路上不經意撞上了米其林推薦的熱門甜品店,排了隊,滿足了甜齒。
芝麻核桃露,蓮子紅豆沙,確實名不虛傳。
俺不止一次地說過,當一個國家沒有一本至高無上的憲法,沒有旗鼓相當的各種政黨,沒有真正獨立的國會立法和各種法院等司法機構,去牽製和製衡政府,一黨獨大的中共,承諾的五十年不變的“民主法治”香港,隻是一個騙局而已。
現在的中共,對台灣許諾更多,台灣會相信嗎?你相信嗎?
-----------------------
沒有獨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機關有一定的製衡的製度是無法真正達到民主共和的目標的。 丘吉爾有一句名言:除了人類嚐試過的其它一切政府形式,民主的確是最壞的政府形式。
一個曾經充滿活力,明星璀璨的自由包容的港灣,如今變得死水一潭,萬馬齊喑,實在是大不幸!
為什麽那些曾經瀟灑創作,針砭時弊的人們現在三緘其口,一個個低頭走路,眼裏失去了光芒?
隨著星光的逐漸暗淡,那些充滿人間煙火氣的食肆,衣香鬢影觥斛交錯的高樓大廈仿佛失去了獨特的魅力,令人難過,窒息。。。
看著菲兒貼出的香港美食,聯想到自己曾經那麽喜歡的正宗港式燒鵝和楊枝甘露,現在,於我而言,美味隻能存在記憶中了。。。
--------------------------------
多謝XYZ悉心點評,問得好!非常有情懷、有畫麵感,有深度的文字,香港由盛而衰的過程,真是讓人歎息。。。。。
我原來還山寨過楊枝甘露,同喜歡,握手XYZ!:)
至今去過香港一次,隻是在那裏轉機。從達拉斯到香港,好象是下午一兩點鍾到的香港,晚上七八點鍾起飛去青島,在機場用美元換了第一次見到的港幣,吃了香港的麵條和包子,感覺和浦東機場的小吃還要貴。:)那是2015年夏天,本來有足夠的時間到香港的街上看看,但轉念一想:自己去看,還不如以後去讀菲兒的香港遊記。:)
------------------------------------
哈哈哈,多謝Armweak分享!香港的東西真是不便宜。
-------------------------
以前的香港和上海確實特別的有緣分。這次主要是去看一下老爸原來上班的地方。估計以後我也不會再去了。澳洲我倒是想來的,哈哈哈。多謝藍山兄,周一快樂!:)
-----------------------
多謝。香港還沒有100%地和中國內地的城市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也相差無幾了。。。。
------------
哈哈哈,調皮:)
-------------------------
握手海邊紅樹。相比大陸,香港確實外國遊客不少。多謝鼓勵,平安喜樂!:)
--------------------
多謝雲台兄!確實有點不可思議!
-----------------------------
97年之後的香港變遷是曆史的重要變化之一。現在大家都講普通話,不像我二十多年前去的時候要擔心自己廣東話不會講。:)
----------------------------
國際上的承諾就是承諾。 一旦信用不好,就沒有下一次了。。。。。
香港我路過幾次,不太喜歡那地方。人也不咋地,我在美國洗碗時,一香港女企枱競夠膽故意給我潑髒水,我恨到想把她塞洗碗機裏走一遍。反倒是一越南女孩好心來幫我擦幹淨。
香港以前是小漁村,後來好是靠了英國的殖民經營和它在大陸對外經濟中的地位,回歸後就將慢慢變成大陸的二線城市了,它比不上北上廣。
不過,講真心話,我挺喜歡它的餐飲,和老電視劇裏師奶的廣州話。
------------------------
哈哈哈,謝謝遛個彎鼓勵。啊,這樣啊。英國的殖民經營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它在大陸對外經濟的特殊地位,人均GDP當年可是亞洲領先的。
-----------------------
哇塞,握手鹿蔥。我們好像也沒付錢,忘記是禮拜幾了。
-----------------
一點沒錯。我有親戚和朋友就是97年左右移民溫哥華的,現在溫哥華華人有相當部分是原先的香港人。
多謝分享!“那時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貿易樞紐的地位正在被上海所取代,不過那些街頭巷尾的茶餐廳、甜品店還是充滿濃濃的煙火氣。不知道現在那些老店還剩下多少?香港的境遇真令人唏噓!”,現在老店還是有不少,但昔日的繁華景象已不複存在。
------------------
多謝平等兄。確實是這麽回事,管控得很嚴,和大陸沒啥區別,一聲歎息。。。。
-------------------
是的,原來可是購物天堂呢,現在沒啥優勢了。香港好吃的不少,就是不便宜。我舅舅原來也住在九龍。後來移民了。”幾十年沒有見麵的我外婆和姨婆抱頭痛哭!因為她在香港國內的運動中家人受牽連,我外公被吊打。。。“,天哪,真是悲慘,抱抱領導,往事不堪回首。。。
懷念曾經的東方明珠-老香港,尤其是上世紀末的。。。
建議看看江峰20180828日的油管 - 有關香港“風波”
------------------
嗬嗬,不敢,隨便寫寫,發點感慨。
同懷念。
回頭去看看,多謝推薦。
---------------------------
多謝寒芯鼓勵!我算是有了個比較,說實話現在沒啥好看的,真是一聲歎息。。。。
-----------------------
謝謝水星兄好分享,你去得很早。是啊,特別是晚上,還不如內地,沒上海熱鬧。同感慨。。。。。
至今去過香港一次,隻是在那裏轉機。從達拉斯到香港,好象是下午一兩點鍾到的香港,晚上七八點鍾起飛去青島,在機場用美元換了第一次見到的港幣,吃了香港的麵條和包子,感覺和浦東機場的小吃還要貴。:)那是2015年夏天,本來有足夠的時間到香港的街上看看,但轉念一想:自己去看,還不如以後去讀菲兒的香港遊記。:)
中共政權的擁護者和批評者關於香港的爭論,永遠是在“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上徘徊,打轉轉。批評者說中共破壞了那裏“五十年不變”的民主自由政治,擁共者辯護,因為暴力抗議在先,引發香港社會動亂,破壞了香港的穩定。......
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中共順著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獨裁思維,從坐江山的第一天看是,就習慣了一言堂,絕不容許不同的聲音。繼毛太祖1976年以後,中共經曆了執政最開明的八、九十年代,終於迎來了習近平這個最大的獨裁者,毛太祖第二。他不懂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內涵和真諦,更不懂得,言論自由是包括撒謊作假的自由,美國的中文媒體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謠言出現。當銅鑼灣書局出版發行了“習近平和他的女人們”的以後,習再也不能容忍了,但他不是去file a lawsuit 去告銅鑼灣書局,而是令人發指地,用中共習慣的流氓土匪手段,派中共警察做綁匪,將書局老板和夥計綁架到大陸,同時,在泰國還綁架了該書局的其他人員。
香港人不能容忍這種赤裸裸反民主反言論自由的流氓手段,隨後便有了接二連三的民主運動。先有“雨傘運動”,後來發展到一波又一波和警察嚴重對峙的抗議,最後,習順利地名正言順地拋出了“國安法”。
俺不止一次地說過,當一個國家沒有一本至高無上的憲法,沒有旗鼓相當的各種政黨,沒有真正獨立的國會立法和各種法院等司法機構,去牽製和製衡政府,一黨獨大的中共,承諾的五十年不變的“民主法治”香港,隻是一個騙局而已。
現在的中共,對台灣許諾更多,台灣會相信嗎?你相信嗎?
中興的阿Q依然是阿Q,進了城的阿Q也依然身背著末莊的土井,而且最終還是要回到末莊去。
一個曾經充滿活力,明星璀璨的自由包容的港灣,如今變得死水一潭,萬馬齊喑,實在是大不幸!
為什麽那些曾經瀟灑創作,針砭時弊的人們現在三緘其口,一個個低頭走路,眼裏失去了光芒?
隨著星光的逐漸暗淡,那些充滿人間煙火氣的食肆,衣香鬢影觥斛交錯的高樓大廈仿佛失去了獨特的魅力,令人難過,窒息。。。
看著菲兒貼出的香港美食,聯想到自己曾經那麽喜歡的正宗港式燒鵝和楊枝甘露,現在,於我而言,美味隻能存在記憶中了。。。
讚,又一篇雄文!菲兒好福氣,體驗過曾經自由繁華的香港,俺一直心向神往卻沒得機會,錯過了終成永遠的遺憾~
=========================
同感。
香港我路過幾次,不太喜歡那地方。人也不咋地,我在美國洗碗時,一香港女企枱競夠膽故意給我潑髒水,我恨到想把她塞洗碗機裏走一遍。反倒是一越南女孩好心來幫我擦幹淨。
香港以前是小漁村,後來好是靠了英國的殖民經營和它在大陸對外經濟中的地位,回歸後就將慢慢變成大陸的二線城市了,它比不上北上廣。
不過,講真心話,我挺喜歡它的餐飲,和老電視劇裏師奶的廣州話。
政治這咚咚,談不出輕鬆愉快來,沒辦法。
我是逍遙派,吃喝玩樂,開心要緊。去年3月份去新西蘭玩了一個月。在新西蘭的朋友(阿立嫂的閨蜜招待),吃喝玩樂不亦樂乎。
去一家《娘惹酒家》兩次,兩次都吃了香炒四寶(四季豆、小魚幹、花生米、蘿卜幹)。跟菲兒的潮州小炒蠻像的。雅蜜 :-)))
我是逍遙派,吃喝玩樂,開心要緊。去年3月份去新西蘭玩了一個月。在新西蘭的朋友(阿立嫂的閨蜜招待),吃喝玩樂不亦樂乎。
去一家《娘惹酒家》兩次,兩次都吃了香炒四寶(四季豆、小魚幹、花生米、蘿卜幹)。跟菲兒的潮州小炒蠻像的。雅蜜 :-)))
香港的今日,對於香港泛民主派來說,應該屬於典型的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泛民主派勢力在19年香港大亂之前其實挺強大的。
未來香港市在中國的定位,大概介於準一線和二線城市之間吧。
本來泛民主派們挺強大的,一個二十三條立法香港主權回歸20多年了愣是無法推行。這還不行,還要折騰,借著個香港人在台灣涉嫌殺害女友後逃港無法引渡受審鬧出的"反修列風波",越鬧越大,暴徒把立法會都砸了燒了,那陣勢比美國川普支持者16衝擊國會山都熱鬧。最後結果,嗬嗬,
懷念曾經的東方明珠-老香港,尤其是上世紀末的。。。
建議看看江峰20180828日的油管 - 有關香港“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