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筆屋

軍旅生涯是我永遠揮之不去的夢 這不僅僅因為我是軍隊大院裏長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經是軍營裏的兵!當兵苦,當兵甚至要犧牲生命、親情、愛情。
個人資料
少壯軍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係列:聊聊59老夥計 (7) 初創揭秘

(2024-06-07 05:09:44) 下一個

(7)

 初創企業

 

  前文提到的那個司令員摒棄了從步兵到裝甲兵學習的習慣,他明白這種學習會把一些步兵習慣帶過來,傳統帶過來很好,工作帶過來不錯,但是把一些步兵習慣和思維帶過來,對於部門技術兵來說就是一個十分簡單的事情。 許司令官看透了,從組建初期就以蘇軍蘇軍教官來訓練裝甲兵部隊,大到訓練保養,小到吃飯睡覺,甚至連房都是按坦克兵的需求而建。

  蘇聯紅軍派出10個坦克團的全員官兵,共7000餘名,作為教官赴中國傳授坦克操作和裝甲兵技戰術,這些蘇軍官兵與我坦克團官兵一比一配屬,共同生活學習,一對一把手教授,僅用2個月時間就傳幫帶出了10個合格的坦克團。

  五十年代,隊屬裝甲部隊是坦克和自行火炮混編,比如我坐在坦克11師42團前身是1軍2師207坦克自行火炮團:若幹T-34/85坦克營(3個7車連),一個SU-76自行火炮營(4個4車自行火炮連)營部配屬一T-34/85坦克,同時團部和指揮連編1輛T-34/85坦克,加上維修連、運輸排。全團共有T-34/85坦克24輛,SU-76自行火炮16輛,這種編製與蘇軍步兵師坦克自行火炮團編製不同,是蘇軍為中國裝甲兵“量身定做”的小團編製。

  大課:即各專業大家一起學習,比如駕駛專業,我文中說到初建坦克部隊是小團,全團加起來T-34-85部隊共有24人,把24名部隊集中由一名蘇軍教官講解理論,一名翻譯現場翻譯,再通過部隊記筆記,課後不懂地相互討論相互幫助,問題就可以解決。五個專業加上修理分隊分隊一個團最多10名翻譯即可。10個團也就是100人,當時找一百個翻譯應該成不了問題。


  中國人的軍事才能很強,軍事技術水平很高,所以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軍事技術水平的提高,軍隊的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是軍隊提高軍事水平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是軍隊提高軍事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軍事技術水平的提高,軍隊的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是軍隊提高軍事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軍事上能夠取得很大的進步,

剛當兵穿坦克冬季工作服在連隊宿舍前練習坦克駕駛椅操作

  現在坦克部隊一直延續這種學習方式。隨著59坦克的出現,小團變大團,24輛蘇式T-34-85坦克變成80輛59坦克,遂改以營、連為基本單位分專業理論教學。我當兵的後期,我們原來的武漢軍區坦克11師42團6連變成烏魯木齊軍區第4師坦克團3營坦克7連,編製為10輛坦克,其中加了一個營指揮排。即1營1連,2營4連,3營7連包括一個營指揮排,營指揮排為2車製,每位營長教導員車。駕駛和通信專業10人而射擊專業為20人。因為射擊專業通常是長和二炮手一起上理論課。而主要出現的96、99、15式坦克,由於有了自動裝彈,取消了二炮手這個編製,一輛車變為3人製。三大專業人數相等。


我們團營區


  到了六十年代末,我們團由隊屬坦克部隊變成坦克師,轉而又成為裝甲兵11個坦克師中4個甲種師之一(即坦克1、2、3、11師,其餘為坦克乙種師),人員編製歐洲坦克乙種師人數增加許多。坦克團坦克也由T-34/85變成59中型坦克,SU-76自行火炮營推遲,從而變成三個坦克營,每個營三個坦克連,每個連8輛坦克。加上每個營一個營指揮排,在加上一個團指揮排,坦克數量大量增加,加上數個直屬分隊,運輸連、特務連、裝甲步兵連、通信連、修理連和衛生隊,坦克團一個團猛增到一千多人,但是坦克分隊人數反而減少。因為原來T-34/85是5人製,而59坦克是4人製。

我們42團幹淨的營地


  從軍房建設,就充分體現了坦克兵的素質,坦克兵宿舍4個人為一個房間,車和工兵班相同,(車長等同班長,副班長,驅逐、二把手),條件非常不錯,79年到了新疆,每個排兵單位都擠在浴室裏洗澡。 而步兵老大哥的宿舍就完全不同了,我父親的部隊是以排兵為主,一個排長官和幾個人在一起,互相打鬧,整個房間晚上十分熱鬧。 宿舍不同與坦克兵訓練有關,各個專業隊訓練的時間不同,一個隊分工也不同,這樣就很少打擾到他們。 尤其睡覺前每個人必須都在自己床上睡覺,車長下達命令睡覺,每個人迅速上床睡覺。

 

我們團窯洞式坦克分隊宿舍


  再次是連級單位,坦克連隊人數比步兵連隊人少許多,坦克一個連42人,其中幹部有9人。而步兵一個連為一百左右,如果是加強連,可以達到160甚至200人。在夥食調劑方麵,坦克兵每人每天是9錢油,一個月加起來就是2斤7兩油,同時每人每月3斤白糖。除了部分用於夥食,剩下的分會發給本人,許多兵就把白糖寄回家。在當時步兵每天0.45元的條件下,坦克兵是0.77元,79年在新疆是1.27元。當時一個二級工一個月工資是37元要養活一家人,坦克兵夥食標準是夠高的。吃飯前除了唱歌,排隊進飯堂後,每個人必須站立在飯桌自己位置上,值班員下達吃飯命令,迅速坐下拿碗吃飯。這一切都是按條令,按蘇軍的傳授。

 

我們團購區右側是大禮堂


  下一次我會重點談論坦克兵的場地日和車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