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錫純論腦充血及其防治

(2010-06-19 21:53:15) 下一個
張錫純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中醫大家,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創建的很多藥方常常被現代醫家用於臨床,取得了卓越的療效。

腦充血這種病症不小心就會在你或周圍的人中發生。去年我一個朋友的父親就是突然腦溢血死亡的,在那之前一個月我們還一起包過一次餃子,當時他已八十多歲,看起來很精神。另一個案例是發生在我家的親戚中。我的幺舅娘是農村人,六十多歲,有一段時間嚴重頭痛,臉上發紅,病重的時候需要臥床休息,去醫院檢查是高血壓,就開了降壓的藥,吃了好些時間的藥對症狀改善不大,她就不想吃藥了。我母親說你應該吃點中藥。我母親一摸她的脈覺得很玄硬,就想起《醫學衷中參西錄》裏麵的腦充血這個病症。我母親其實並不會診脈,隻是自己經常按照這本書裏講解的藥方給自己配藥吃,不時會摸下自己的脈而已。隻是幺舅娘這個脈太明顯地顯得玄硬,摸起來真就象按到一根琴弦一樣,所以一摸就摸出來了。我母親就給她開了治腦充血的建瓴湯,她一喝這個要覺得太難喝了就不想繼續吃。我母親對她說,你不喝就會死,到底選哪個?她就隻好繼續喝,喝了好幾副之後,病情大為好轉,臉上發紅就沒有了。大約兩年過去了,至今身體基本健康,整天忙碌操持家務也沒什麽大問題。

下麵把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關於腦充血的論述及其防治方法和一些醫案收集在一起,作為父親節的獻禮,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長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392頁)

腦充血病之說倡自西人,而淺見者流恒譏中醫不知此病,其人蓋生平未見《內經》者也。嚐讀《內經》至調經論,有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不反則死”雲雲,非即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乎?所有異者,西人但言充血,《內經》則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蓋血必隨氣上升,此為一定之理。而西人論病皆得之剖解之餘,是以但見血充腦中,而不知輔以理想以深究病源,故但名為腦充血也。至《內經》所謂“氣反則生,不反則死”者,蓋謂此證幸有轉機,其氣上行之極,複反而下行,腦中所充之血應亦隨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氣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亦隨之充而愈充,腦中血管可至破裂,所以其人死也。又《內經》厥論篇謂“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不能行,發為(眩也)仆”、“陽明之厥,麵赤而熱,妄言妄見”、“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諸現象皆腦充血證也。推之秦越人治虢太子屍厥,謂“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者,亦腦充血證也。特是古人立言簡括,恒但詳究病源,而不細論治法。然既洞悉致病之由,即自擬治法不難也。愚生平所治此證甚多,其治愈者,大抵皆腦充血之輕者,不至血管破裂也。今略舉數案於下,以備治斯證者之參考。在奉天曾治一人,年近五旬,因處境不順,兼勞碌,漸覺頭疼,日浸加劇,服藥無效,遂入西人醫院。治旬日,頭疼不減,轉添目疼。又越數日,兩目生翳,視物不明。來院求為延醫。其脈左部洪長有力,自言腦疼徹目,目疼徹腦,且時覺眩暈,難堪之情莫可名狀。脈證合參,知係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腦部,腦中血管因受衝激而膨脹,故作疼;目係連腦,腦中血管膨脹不已,故目疼,生翳且眩暈也。因曉之曰∶“此腦充血證也。深考此證之原因,腦疼為目疼之根;而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又為腦疼之根。欲治此證,當清火、平肝、引血下行,頭疼愈而目疼、生翳及眩暈自不難調治矣。”遂為疏方,用懷牛膝一兩,生杭芍、生尤骨、生牡蠣、生赭石各六錢,玄參、川楝子各四錢,龍膽草三錢,甘草二錢,磨取鐵鏽濃水煎藥。服一劑,覺頭目之疼頓減,眩暈已無。即方略為加減,又服兩劑,頭疼目疼全愈,視物亦較真。其目翳原係外障,須兼外治之法,為製磨翳藥水一瓶,日點眼上五六次,徐徐將翳盡消。在滄州治一人,六十四歲,因事心甚懊,於旬日前即覺頭疼,不以為意。一日晨起,忽仆於地,狀若昏厥,移時蘇醒,左手足遂不能動,且覺頭疼甚劇。醫者投以清火通絡之劑,兼法王勳臣補陽還五湯之義,加生黃數錢,服後更覺腦中疼如錐刺,難忍須臾。求為診視,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皆重按甚實。詢其心中,恒覺發熱。其家人謂其素性嗜酒,近因心中懊,益以燒酒澆愁,饑時恒以酒代飯。愚曰,此證乃腦充血之劇者,其左脈之弦長,懊所生之熱也。右脈之洪長,積酒所生之熱也。二熱相並,挾髒腑氣血上衝腦部。腦部中之血管若因其衝激過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複醒,今幸昏厥片時蘇醒,其腦中血管當不至破裂。或其管中之血隔血管滲出,或其血管少有罅隙,出血少許而複自止。其所出之血著於司知覺之神經,則神昏;著於司運動之神經,則痿廢。此證左半身偏枯,當係腦中血管所出之血傷其司右邊運動之神經也。醫者不知致病之由,竟投以治氣虛偏枯之藥,而此證此脈豈能受黃之升補乎?此所以服藥後而頭疼益劇也。遂為疏方,亦約略如前。為其右脈亦洪實,因於方中加生石膏一兩,亦用鐵鏽水煎藥。服兩劑,頭疼全愈,脈已和平,左手足已能自動。遂改用當歸、赭石、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服數劑,即扶杖能行矣。方中用紅花者,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也。為此時脈已和平,頭已不疼,可受黃之溫補,故方中少用三錢,以補助其正氣,即借以助歸、芍、乳、沒以流通血脈,更可調玄參、天冬之寒涼,俾藥性涼熱適均,而可多服也。上所錄二案,用藥大略相同,而皆以牛膝為主藥者,誠以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為治腦充血證無上之妙品,此愚屢經試驗而知,故敢貢諸醫界。而用治此證,尤以懷牛膝為最佳。

59.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附∶建瓴湯)

腦充血證即《內經》之所謂厥證,亦即後世之誤稱中風證,前論已詳辯之矣。而論此證者謂其猝發於一旦,似難為之預防。不知凡病之來皆預有朕兆,至腦充血證,其朕兆之發現實較他證為尤顯著。且有在數月之前,或數年之前,而其朕兆即發露者。今試將其發現之朕兆詳列於下∶
(一)其脈必弦硬而長,或寸盛尺虛,或大於常脈數倍,而毫無緩和之意。
(二)其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憒,多健忘,或常覺疼,或耳聾目脹。
(三)胃中時覺有氣上衝,阻塞飲食不能下行,或有氣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四)心中常覺煩躁不寧,或心中時發熱,或睡夢中神魂飄蕩。
(五)或舌脹、言語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動腳踏不穩、時欲眩仆,或自覺頭重足輕,腳底如棉絮。

上所列之證,偶有一二發現,再參以脈象之呈露,即可斷為腦充血之朕兆也。愚十餘年來治愈此證頗多,曾酌定建瓴湯一方,服後能使腦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腦充血之證自愈。爰將其方詳列於下,以備醫界采用。

【建瓴湯】
生懷山藥(一兩)懷牛膝(一兩)生赭石(八錢軋細)生龍骨(六錢搗細)生牡蠣(六錢搗細)生懷地黃(六錢)生杭芍(四錢)柏子仁(四錢)磨取鐵鏽濃水以之煎藥。

方中赭石必一麵點點有凸,一麵點點有凹,生軋細用之方效。若大便不實者去赭石,加建蓮子(去心)三錢。若畏涼者,以熟地易生地。

在津曾治遲××之母,年七旬有四,時覺頭目眩暈,腦中作疼,心中煩躁,恒覺發熱,兩臂覺撐脹不舒,脈象弦硬而大,知係為腦充血之朕兆,治以建瓴湯。連服數劑,諸病皆愈,惟脈象雖不若從前之大,而仍然弦硬。因苦於吃藥,遂停服。後月餘,病驟反複。又用建瓴湯加減,連服數劑,諸病又愈。脈象仍未和平,又將藥停服。後月餘,病又反複,亦仍用建瓴湯加減,連服三十餘劑,脈象和平如常,遂停藥勿服,病亦不再反複矣。

天津王姓叟,年過五旬,因頭疼、口眼歪斜,求治於西人醫院,西人以表測其脈,言其脈搏之力已達百六十毫米汞柱,斷為腦充血證,服其藥多日無效,繼求治於愚。其脈象弦硬而大,知其果係腦部充血,治以建瓴湯,將赭石改用一兩,連服十餘劑,覺頭部清爽,口眼之歪斜亦愈,惟脈象仍未複常。複至西人醫院以表測脈,西醫謂較前低二十餘毫米汞柱,然仍非無病之脈也。後晤麵向愚述之,勸其仍須多多服藥,必服至脈象平和,方可停服。彼覺病愈,不以介意。後四月未嚐服藥。繼因有事出門,勞碌數旬,甫歸後又連次勞累,一旦忽眩仆於地而亡。

觀此二案,知用此方以治腦充血者,必服至脈象平和,毫無弦硬之意,而後始可停止也。友人朱缽文,未嚐業醫而實精於醫。嚐告愚曰∶“腦充血證,宜於引血下行藥中加破血之藥以治之。”愚聞斯言,恍有悟會。如目疾其疼連腦者,多係腦部充血所致,至眼科家恒用大黃以瀉其熱,其腦與目即不疼,此無他,服大黃後腦充血之病即愈故也。夫大黃非降血兼能破血最有力之藥乎?由斯知凡腦充血證其身體脈象壯實者,初服建瓴湯一兩劑時,可酌加大黃數錢。其身形脈象不甚壯實者,若桃仁、丹參諸藥,亦可酌加於建瓴湯中也。天津於氏少婦,頭疼過劇,且心下發悶作疼,兼有行經過多症,以建瓴湯加減治愈。至唐宋以來名此證為中風者,亦非無因。嚐征以平素臨症實驗,知腦充血證恒因病根已伏於內,繼又風束外表,內生燥熱,遂以激動其病根,而猝發於一旦。是以愚臨此證,見有夾雜外感之熱者,恒於建瓴湯中加生石膏一兩;或兩三日後見有陽明大熱、脈象洪實者,又恒治以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以清外感之熱,而後治其腦充血證。此愚生平之閱曆所得,而非為唐宋以來之醫家諱過也。然究之此等證,謂其為中風兼腦充血則可,若但名為中風仍不可也。迨至劉河間出,謂此證非外襲之風,乃內生之風,實因五誌過極,動火而猝中。大法以白虎湯、三黃湯沃之,所以治實火也;以逍遙散疏之,所以治鬱火也;以通聖散、涼膈散雙解之,所以治表裏之邪火也,以六味湯滋之,所以壯水之源以製陽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謂從治之法,引火歸原也;又用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等議論,似高於從前誤認腦充血為中風者一籌。蓋腦充血證之起點,多由於肝氣肝火妄動。肝屬木能生風,名之為內中風,亦頗近理。然因未悟《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旨,是以所用之方,未能絲絲入扣,與病證吻合也。至其所載方中有防風、柴胡、桂、附諸品,尤為此證之禁藥。《金匱》有風引湯除熱癱癇。夫癱既以熱名,明其病因熱而得也。其證原似腦充血也。方用石藥六味,多係寒涼之品,雖有幹薑、桂枝之辛熱,而與大黃、石膏、寒水石、滑石並用,藥性混合,仍以涼論(細按之桂枝幹薑究不宜用)。且諸石性皆下沉,大黃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龍骨、牡蠣與紫石英同用,善斂衝氣,與桂枝同用,善平肝氣。肝衝之氣不上幹,則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且其方雖名風引,而未嚐用祛風之藥,其不以熱癱癇為中風明矣。特後世不明方中之意,多將其方誤解耳。拙擬之建瓴湯,重用赭石、龍骨、牡蠣,且有加石膏之時,實竊師風引湯之義也(風引湯方下之文甚簡,似非仲景筆墨,故方書多有疑此係後世加入者,故方中之藥品不純)。

【附錄】
湖北天門崔××來函∶張港一人患腦充血證,忽然仆地,上氣喘急,身如角弓,兩目直視。全家惶恐,眾醫束手,殮服已備,迎為延醫。遵建瓴湯原方治之,一劑病愈強半。後略有加減,服數劑,脫然全愈。

按∶鎮肝熄風湯,實由建瓴湯加減而成。

醫案(四)腦充血門 (585頁)

1.腦充血頭疼

京都談××,年五十二歲,得腦充血頭疼證。

病因
因勞心過度,遂得腦充血頭疼證。

證候
髒腑之間恒覺有氣上衝,頭即作疼,甚或至於眩暈,其夜間頭疼益甚,恒至疼不能寐。醫治二年無效,浸至言語謇澀,肢體漸覺不利,飲食停滯胃口不下行,心中時常發熱,大便幹燥。其脈左右皆弦硬,關前有力,兩尺重按不實。

診斷
弦為肝脈,至弦硬有力無論見於何部,皆係有肝火過升之弊。因肝火過升,恒引動衝氣胃氣相並上升,是以其髒腑之間恒覺有氣上衝也。人之血隨氣行,氣上升不已,血即隨之上升不已,以致腦中血管充血過甚,是以作疼。其夜間疼益劇者,因其脈上盛下虛,陰分原不充足,是以夜則加劇,其偶作眩暈亦職此也。至其心常發熱,肝火熾其心火亦熾也。其飲食不下行,大便多幹燥者,又皆因其衝氣挾胃氣上升,胃即不能傳送飲食以速達於大腸也。其言語肢體蹇澀不利者,因腦中血管充血過甚,有妨礙於司運動之神經也。此宜治以鎮肝、降胃、安衝之劑,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熱滋陰之藥輔之。又須知肝為將軍之官,中藏相火,強鎮之恒起其反動力,又宜兼用舒肝之藥,將順其性之作引也。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懷牛膝(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淨萸肉(五錢)生杭芍(五錢)茵陳(二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
將藥連服四劑,頭疼已愈強半,夜間可睡四五點鍾,諸病亦皆見愈,脈象之弦硬已減,兩尺重診有根,擬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懷牛膝(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淨萸肉(五錢)生杭芍(五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茵陳(錢半)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
將藥連服五劑,頭已不疼,能徹夜安睡,諸病皆愈。惟辦事,略覺操勞過度,頭仍作疼,脈象猶微有弦硬之意,其心中仍間有覺熱之時,擬再治以滋陰清熱之劑。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八錢)玄參(四錢)北沙參(四錢)生杭芍(四錢)淨萸肉(四錢)生珍珠母(四錢搗碎)生石決明(四錢搗碎)生赭石(四錢軋細)懷牛膝(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飲下。

效果
將藥連服六劑,至經理事務時,頭亦不疼,脈象已和平如常。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山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生赭石細末錢許,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後。

2.腦充血頭疼

天津李氏婦,年過三旬,得腦充血頭疼證。

病因
稟性褊急,家務勞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證。

證候
其頭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劇時至作呻吟。心中常常發熱,時或煩躁,間有眩暈之時,其大便燥結非服通下藥不行。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診甚實,經中西醫延醫二年,毫無功效。

診斷
其左脈弦硬而長者,肝膽之火上升也;其右脈弦硬而長者,胃氣不降而逆行,又兼衝氣上衝也。究之,左右脈皆弦硬,實亦陰分有虧損也。因其髒腑之氣化有升無降,則血隨氣升者過多,遂至充塞於腦部,排擠其腦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厥證也。亦即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也。其大便燥結不行者,因胃氣不降,失其傳送之職也。其心中發煩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頭部間或眩暈者,因腦部充血過甚,有礙於神經也。此宜清其髒腑之熱,滋其髒腑之陰,更降其髒腑之氣,以引腦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愈。

處方
生赭石(兩半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山藥(六錢)生懷地黃(六錢)天冬(六錢)玄參(五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碎)茵陳(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
赭石能降胃平肝鎮安衝氣。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結而毫無開破之弊。方中重用兩半者,因此證大便燥結過甚,非服藥不能通下也。蓋大便不通,是以胃氣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衝氣之上衝,又多因胃氣不降而增劇。是治此證者,當以通其大便為要務,迨服藥至大便自然通順時,則病愈過半矣。牛膝為治腿疾要藥,以其能引氣血下行也。而《名醫別錄》及《千金翼方》,皆謂其除腦中痛,蓋以其能引氣血下行,即可輕減腦中之充血也。愚生平治此等證必此二藥並用,而又皆重用之。用玄參、天冬、芍藥者,取其既善退熱兼能滋陰也。用龍齒、石決明者,以其皆為肝家之藥,其性皆能斂戢肝火,鎮熄肝風,以緩其上升之勢也。用山藥、甘草者,以二藥皆善和胃,能調和金石之藥與胃相宜,猶白虎湯用甘草粳米之義,而山藥且善滋陰,甘草亦善緩肝也。用茵陳者,因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藥平之鎮之,恒至起反動之力,茵陳最能將順肝木之性,且又善瀉肝熱,李氏《本草綱目》謂善治頭痛,是不但將順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動,且又為清涼腦部之要藥也。諸藥匯集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複診
將藥連服二十餘劑(其中隨時略有加減),頭已不疼,惟夜失眠時則仍疼,心中發熱、煩躁皆無,亦不複作眩暈,大便屆時自行,無須再服通藥,脈象較前和平而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陰以除病根。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八錢)生懷山藥(八錢)生懷地黃(八錢)玄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淨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柏子仁(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中用麥芽者,借以宣通諸藥之滯膩也。且麥芽生用原善調和肝氣,亦猶前方用茵陳之義也。

效果
將藥又連服二十餘劑(亦隨時略有加減),病遂全愈,脈象亦和平如常矣。

3.腦充血頭疼

天津於氏婦,年二十二歲,得腦充血頭疼證。

病因
其月信素日短少,不調,大便燥結,非服降藥不下行,浸至髒腑氣化有升無降,因成斯證。

證候
頭疼甚劇,恒至夜不能眠,心中常覺發熱,偶動肝火即發眩暈,胃中飲食恒停滯不消,大便六七日不行,必須服通下藥始行。其脈弦細有力而長,左右皆然,每分鍾八十至,延醫延醫曆久無效。

診斷
此因陰分虧損,下焦氣化不能固攝,衝氣遂挾胃氣上逆,而肝髒亦因陰分虧損水不滋木,致所寄之相火妄動,恒助肝氣上衝。由斯髒腑之氣化有升無降,而自心注腦之血為上升之氣化所迫,遂至充塞於腦中血管而作疼作暈也。其飲食不消大便不行者,因衝胃之氣皆逆也;其月信不調且短少者,因衝為血海,肝為衝任行氣,脾胃又為生血之源,諸經皆失其常司,是以月信不調且少也;《內經》謂∶“血菀(同鬱)於上,使人薄厥”,言為上升之氣血逼薄而厥也。此證不急治則薄厥將成,宜急治以降胃、鎮衝、平肝之劑,再以滋補真陰之藥輔之,庶可轉上升之氣血下行不成薄厥也。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山藥(六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碎)天冬(五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蘇子(二錢炒搗)茵陳(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
將藥連服四劑,諸病皆見輕,脈象亦稍見柔和。惟大便六日仍未通行,因思此證必先使其大便如常,則病始可愈,擬將赭石加重,再將餘藥略為加減以通其大便。

處方
生赭石(兩半軋細)懷牛膝(一兩)天冬(一兩)黑芝麻(八錢炒搗)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五錢)生龍齒(五錢搗碎)生石決明(五錢搗碎)蘇子(三錢炒搗)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錢半)淨柿霜(五錢)藥共十二味,將前十一味煎湯一大盅,入柿霜融化溫服。
三診
將藥連服五劑,大便間日一行,諸證皆愈十之八九,月信適來,仍不甚多,脈象仍有弦硬之意,知其真陰猶未充足也。當即原方略為加減,再加滋陰生血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八錢)大甘枸杞(八錢)龍眼肉(六錢)生懷地黃(六錢)當歸(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懷山藥(四錢)生杭芍(四錢)生雞內金(一錢黃色的搗)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掰開)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四劑後,心中已分毫不覺熱,脈象亦大見和平,大便日行一次,遂去方中玄參、沙參,生赭石改用八錢,生懷山藥改用六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4.腦充血兼腿痿弱

天津崔××,年三十八歲,得腦充血兼兩腿痿弱證。

病因
出門采買木料,數日始歸,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斯證。

證候
其初常覺頭疼,時或眩暈,心中發熱,飲食停滯,大便燥結,延醫治療無效。一日早起下床,覺痿弱無力,痿坐於地,人扶起坐床沿休息移時,自扶杖起立,猶可徐步,然時恐顛仆。其脈左部弦而甚硬,右部弦硬且長。

診斷
其左脈弦硬者,肝氣挾火上升也。右脈弦硬且長者,胃氣上逆更兼衝氣上衝也。因其髒腑間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血隨氣升充塞於腦部作疼作眩暈。其腦部充血過甚,或自微細血管溢血於外,或隔血管之壁,些些滲血於外,其所出之血,若著於司運動之神經,其重者可使肢體痿廢,其輕者亦可使肢體軟弱無力。若此證之忽然痿坐於地者是也。至其心中之發熱,飲食之停滯,大便之燥結,亦皆其氣化有升無降之故,此宜平肝、清熱、降胃、安衝,不使髒腑之氣化過升,且導引其腦中過充之血使之下行,則諸證自愈矣。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珍珠母(六錢搗碎)生石決明(六錢搗碎)生杭芍(五錢)當歸(四錢)龍膽草(二錢)茵陳(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
將藥連服七劑,諸病皆大見愈,脈象亦大見緩和,惟其步履之間仍須用杖,未能複常,心中仍間有發熱之時。擬即原方略為加減,再佐以通活血脈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五錢)生珍珠母(四錢搗碎)生石決明(四錢搗碎)丹參(四錢)生麥芽(三錢)土鱉蟲(五個)甘草(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八劑,步履複常,病遂全愈。

5.腦充血兼痰厥

天津駱××,年四十九歲,得腦充血兼痰厥證。

病因
平素常患頭暈,間有疼時,久則精神漸似短少,言語漸形謇澀,一日外出會友,飲食過度,歸家因事有拂意,怒動肝火,陡然昏厥。

證候
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喉間痰涎杜塞,氣息微通。診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按有力,知其證不但痰厥實素有腦充血病也。

診斷
其平素頭暈作疼,即腦充血之現證也。其司知覺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精神短少。其司運動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言語謇澀。又凡腦充血之人,其髒腑之氣多上逆,胃氣逆則飲食停積不能下行,肝氣逆則痰火相並易於上幹,此所以因飽食動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險即在目前,取藥無及當先以手術治之。

手術
治痰厥之手術,當以手指點其天突穴處(詳見“治痰點天突穴法”),近八分鍾許,即咳嗽嘔吐。約吐出痰涎飲食三碗許,豁然頓醒,自言心中發熱,頭目脹疼,此當繼治其腦部充血以求全愈。擬用建瓴湯方治之,因病脈之所宜而略為加減。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天花粉(六錢)生杭芍(六錢)生龍骨(五錢搗碎)生牡蠣(五錢搗碎)生麥芽(三錢)茵陳(錢半)甘草(錢半)磨取生鐵鏽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盅,溫服下。

複診
將藥服三劑,心中已不發熱,頭疼目脹皆愈,惟步履之時覺頭重足輕,腳底如踏棉絮。其脈象較前和緩似有上盛下虛之象,爰即原方略為加減,再添滋補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生懷地黃(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六錢)生龍骨(五錢搗碎)生牡蠣(五錢搗碎)柏子仁(五錢炒搗)茵陳(錢半)甘草(錢半)磨取生鐵鏽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五劑,病遂脫然全愈。將赭石、牛膝、地黃皆改用八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6.腦充血兼偏枯

天津孫××,年四十六歲,得腦充血證遂至偏枯。

病因
稟性褊急,又兼處境不順,恒觸動肝火致得斯證。

證候
未病之先恒覺頭疼,時常眩暈。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時醒後,左手足皆不能動,並其半身皆麻木,言語謇澀。延醫服藥十個月,手略能動,其五指則握而不伸,足可任地而不能行步,言語仍然謇澀,又服藥數月病仍如故。診其脈左右皆弦硬,右部似尤甚,知雖服藥年餘,腦充血之病猶未除也。問其心中發熱乎?腦中有時覺疼乎?答曰∶心中有時覺有熱上衝胃口,其熱再上升則腦中可作疼,然不若病初得時腦疼之劇也。問其大便兩三日一行,證脈相參,其腦中猶病充血無疑。

診斷
按此證初得,不但腦充血實兼腦溢血也。其溢出之血,著於左邊司運動之神經,則右半身痿廢,著於右邊司運動之神經,則左半身痿廢,此乃交叉神經以互司其身之左右也。想其得病之初,脈象之弦硬,此時尤劇,是以頭疼眩暈由充血之極而至於溢血,因溢血而至於殘廢也。即現時之證脈詳參,其腦中溢血之病想早就愈,而腦充血之病根確未除也。宜注意治其腦充血,而以通活經絡之藥輔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赭石(八錢研細)懷牛膝(八錢)生杭芍(六錢)柏子仁(四錢炒搗)白術(三錢炒)滴乳香(三錢)明沒藥(三錢)土鱉蟲(四大個搗)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茵陳(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複診
將藥連服七劑,腦中已不作疼,心中間有微熱之時,其左半身自覺肌肉鬆活,不若從前之麻木,言語之謇澀稍愈,大便較前通順,脈之弦硬已愈十之七八,擬再注意治其左手足之痿廢。

處方
生箭(五錢)天花粉(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懷牛膝(五錢)滴乳香(四錢)明沒藥(四錢)當歸(三錢)絲瓜絡(三錢)土鱉蟲(四大個搗)地龍(二錢去土)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
將藥連服三十餘劑(隨時略有加喊),其左手之不伸者已能伸,左足之不能邁步者今已舉足能行矣。病患問從此再多多服藥可能撤消否?答曰∶此病若初得即治,服藥四十餘劑即能脫然,今已遲延年餘,雖服數百劑亦不能保全愈,因關節經絡之間瘀滯已久也。然再多服數十劑,仍可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再設法以動其神經補助其神經當更有效。

處方
生箭(六錢)天花粉(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懷牛膝(五錢)滴乳香(四錢)明沒藥(四錢)當歸(三錢)土鱉蟲(四大個搗)地龍(二錢去土)真鹿角膠(二錢軋細)廣三七(二錢軋細)製馬錢子末(三分)藥共十二味,先將前九味共煎湯一大盅,送服後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餘一半。

方解
方中用鹿角膠者,因其可為左半身引經,且其角為督脈所生,是以其性善補益腦髓以滋養腦髓神經也,用三七者,關節經絡間積久之瘀滯,三七能融化之也。用製馬錢子者,以其能動神經使靈活也。

效果
將藥又連服三十餘劑,手足之舉動皆較前便利,言語之謇澀亦大見愈,可勉強出門作事矣。遂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黃色生雞內金細末三分許。當點心用之以善其後。此欲用山藥以補益氣血,少加雞內金以化瘀滯也。

說明
按腦充血證,最忌用黃芪,因黃芪之性補而兼升,氣升則血必隨之上升,致腦中之血充而益充,排擠腦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藥者多矣。至將其腦充血之病治愈,而肢體之痿廢仍不愈者,皆因其經絡瘀塞血脈不能流通也。此時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脈,正不妨以黃輔之,特是其腦中素有充血之病,終嫌黃升補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監製黃也。又慮黃性溫,溫而且補即能生熱,故又重用花粉以調劑之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