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30641-1-1.html
說真的,我本是一名西醫,因誤打誤撞才自學了中醫,遂沉迷於此間,不可自拔也。有同事叫我不中不西,也有叫我亦中亦西,經過了十餘年演化,我這個不倫不類的中醫,自認為還是中西摻雜,有時還中多西少。曾有一個同行對我說:“現今中醫院校中醫類畢業生,參加工作後都紛紛改行而從西醫,抱怨中醫見效慢,出名時間長,而你為何偏偏又學中醫?”我隨之一笑:因為一個字,信也!
記得1996年,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遇到一個患痢疾的女孩子,當時才16歲,病已二月餘,轉輾數家醫院,抗生素該用的都用了,膿血粘液便仍未止,後來反倒血多便少,消瘦低熱,時時腹痛,裏急後重苦不堪言,家長因與我較熟,讓我想想還有何辦法。我想:之前抗生素已用之又用,再用西藥大都也重蹈履轍,不如試試中藥吧?那時我不懂中醫,也無謂辨證論治,找來讀中專時的《中醫學概要〉,在痢疾篇照搬原方原量開一張芍藥湯,總以為應付而已,沒想三天家長來告之,服後膿血便已去,低熱也退,胃納也開,病從此而愈。這歪打正著對我當時來說,是很大的驚喜與震憾,此後間或有痢疾病人找我索要中藥方,有效者有不效者,然有效者吾不知其所因,無效者也不知其所果,苦苦瞑思,實乃不懂中醫之理,遂立誌自學中醫。
我先讀《中醫學概要》,後來又自購高等中醫學教材,學習當代中醫臨床家的醫集醫案,邊自學邊臨床實踐,從不放棄一個值得中藥來嚐試的病人,當然有失敗也有成功,也漸漸有了自已的心得,漸漸的進入辨證論治,漸漸享受著中藥效果給我帶來的喜悅與成就感。
2002年我有幸進入浙江中醫學院係統的函授學習,函授空餘時間,在院圖書館翻閱了大量的明清醫案及當代中醫學家的學習經驗集,並摘錄許多學習筆記,名老中醫走過的路告訴我:學好中醫,必須從四大經典入手。其間我才開始接觸《內經》《傷寒論》,對北京中醫泰鬥劉渡舟教授運用傷寒經方佩服致之,方始悟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所在。
04年我開始鑽研《傷寒論》,並對〈傷寒論〉的宋,金版本,〈金匱玉涵經〉〈醫宗金鑒,傷寒篇〉及各家注釋認真閱讀反複核對細模,有理則存之,爭議則擱之,但從不輕易棄之,對傷寒條文能背的背之,背不下的也熟悉,加深記憶與理解,一般每過兩個星期,就再從頭看一遍傷寒論,我非常推崇郝萬山教授所說的:傷寒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現在我每臨床一位病人,問得證侯切得脈證,分析病機時傷寒論對應的方證條自然越於腦中,隻要方證合拍,方藥加減得當,真的效如桴鼓。臨床上我常運用桂枝湯,麻黃湯,小柴胡湯,小青湯,小陷胸湯,瀉心湯類,苓桂劑類等治療各種外感或內傷雜病,特別是西醫所謂的心係肺係消化係疾病,常能應手取效,外感病一般一二劑,多不過伍劑,內傷病也常在三劑後有顯效。
出入自在按:
作者今年的很多醫案都在這裏 http://www.shanghan.com/bbs/forum-207-1.html .在這個文學城健康養生論壇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一些不是很嚴重但令病人痛苦不堪的病,西醫卻沒有很有效的治法,比如有些婦科病、胃病、腹痛、咽部有梗阻感等。在他的醫案中,可以看到一些這類病的醫案,通常幾副藥就解決了。舉幾個例子:
胃病:
1,葉某,女42歲,07年2月12日就診,素有慢性胃炎史,近二月來胃部脹滿隱痛,進服西藥二周無顯效,近二天,脹痛加重,食後更甚,饑而不能多食,腸鳴漉漉,大便質溏,舌淡苔膩,脈關部顯滑,餘部沉滑,此濕阻中焦,致升降不利,氣機阻滯而作痛也,生薑瀉心湯: 生薑10幹薑4清半夏12黃連5黃芩4炒黨參8炙甘草4紅棗3厚樸9麥穀芽15 三劑後脹痛即去,便質轉稠食納也開。
婦科腹痛:
18,熊某,女45歲,07年3月19日,右下腹針刺樣疼痛三天,熱之則舒,畏寒,白帶量多,以前每逢經期此部也痛,舌尚淨,右脈沉澀,左脈關浮弦,寸尺沉澀,此寒邪入胞絡,寒凝血瘀,不通則痛之故也,法取溫經湯之意:炮幹薑12炙甘草8桂枝10炒白芍10川芎9清半夏12當歸9紅花9柴胡12艾葉12雞內金12元胡10三劑,訴服後二小時汗出寒去,疼痛即愈。三劑服完白帶也淨。
咽部有梗阻感:
28,邵某女64歲,1月12日初診,時覺 咽部如有物梗阻已半年,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有灼熱感,夜寐不佳,畏寒,口苦咽喉幹燥,舌紅苔白膩欠潤,左手細弦,右手弦滑,辨為少陽氣鬱化火,上幹於心神則不寐,上鬱於咽則不快,法以疏少陽發鬱火,潛心神,小柴胡湯加減: 柴胡15黃芩5生甘草4清半夏5天花粉15山梔3川連3生白芍9生龍牡各15上三劑後複診,諸證減,唯咽部仍有少許梗感,去梔粉芍龍牡,加竹茹生薑夏枯草全瓜蔞五劑遂平。
更多醫案可以去論壇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