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昆士蘭華人社區傑出人物選(17)-劉海納:澳華文化交流獨行俠-享有盛譽的“文化大使”薑文教授

(2007-05-02 05:40:27) 下一個

         
-享有盛譽的“文化大使”薑文教授
劉海納

    提起薑孝慈這個名字,布裏斯本華人社區或許並無多少人知曉,但是薑文老師的大名,在當地華人社區,卻是耳熟能詳。尤其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凡在格理菲思大學亞洲與國際研究學院就讀過的澳洲和其它地方來的學生,都難以忘懷她那清脆悅耳、抑揚頓挫的北京話以及生動形象的講課。

    薑文(Elizabeth Chiang),原名薑孝慈,祖籍山東蓬萊,1933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49年隨家遷往台灣。現居住在有“陽光之州”美稱的昆士蘭州首府布裏斯本市。在中學和大學讀書期間,薑文便投身電台播音和采編工作;大學畢業後,在台灣任教多年,而後在美國任客座教授。1975年來澳,從事中文教學達二十多年之久,桃李滿園。現雖已從大學退休,但較前更忙,仍擔任布裏斯本一所中學和一家學院的海外學生顧問,還在天主教下屬的一所中文學校擔任義務教學工作。

    薑文教授是第一位受聘於澳洲國立格理菲思大學擔任專職中文教學的中國人。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由於她教學方式多種多樣,聲譽遠播,故而吸引了許多澳洲青年學子前來格理菲思大學學習中文。這在一九七十年代的澳洲是絕無僅有的。格理菲思大學的亞洲研究,尤其是中國問題的研究,一直在澳洲享有盛譽,這其中也有薑文的貢獻。因為她工作出色,成績突出,聘期竟由原來的三年延至1996年,因積勞失聲而退休。時年,薑文已屆六十三歲。

    教學之餘,薑文以個人身份,多次奔走於澳洲與台灣兩地,為兩地的留學生爭取獎學金。在她的努力之下,前後共有六十位成績優秀的中文係學生獲得獎學金,赴台灣深造中文。與此同時,她還多方奔走呼號,促進澳洲與台灣的文化交流。在曆盡艱辛,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終於在一九七十年代中期至一九八十年代初期的八年間,先後在澳洲各地舉辦了三十次大型或特大型文化藝術展覽。這些展覽的特點是“隻展不銷”,目的在於大力宣傳和推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澳洲人了解並尊重外來文化,而並非商業性的展覽。這些展覽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規模之大,展期之久,人數之多,為前所未有。從這些活動中所展現出薑文的那顆拳拳赤子之心,真是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成長在動蕩年代    獻身於文化傳播

    薑文出身於一個富有的官宦家庭。父親早年曾與民國初年便任司法部長的王寵惠為同班同學,後在東北屢任要職;母親則畢業於湖南女子師範學校,是早期女子衝破封建意識接受新式教育的先驅。這一家庭文化背景對薑文日後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薑文兄妹三人,皆在各自的領域建樹不凡,成績卓著。大哥是外交官,曾任台灣駐挪威總領事;二哥則在東北師範大學任教授。

    高小時期,薑文曾就讀於長春、青島等地。因外婆家在北京,也常往來於北京和長春兩地,故而能講很地道的北京話。1945年,隨家由長春遷至青島,途中於皇姑屯被俄軍搶劫一空,以致家境漸貧,全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僅靠十一歲的薑文與湖南籍母親以繡花為生。當生活稍有轉機時,薑文遂考入天主教聖功女子中學讀初中一年級。因考試成績在前三名,故獲免費讀書。1949年,大陸政權易手,全家隨國民政府撤退,移居台灣。同年在高雄女子中學就讀,按程度直接跳入高一。

    讀書之餘,薑文除在電台主持播音外,還負責采編、製作等全套工作。薑文還是台灣第一位開創實況廣播的記者。1954年,她考入台北師範學院(後改名為台北師範大學)。學業雖繁忙,仍堅持在電台工作。大學四年期間,曾三次獲全國大專院校辯論與演講冠軍,並多次獲語文、音樂大獎。1958年,以優秀成績畢業後,受聘於台北師範學院,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等職。由於其教學成績突出,曾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文藝教育獎”和中國語文學會頒發的“語文獎”等大獎。

    1974年,薑文應聘為美國佛吉尼亞州立大學客座教授。期間,曾在教學之餘,就讀於該校的教育研究所,獲得心理輔導碩士學位。她還利用業餘時間,舉辦了多次大型中國文化展覽,如《中華民族曆代服裝展》、《當代名畫展》、《剪紙藝術展》和《台灣電影展》等,深受當地人士的好評。當地最大的報紙《Richmond News Leader》曾在1975425日發表評論,稱這些展覽為“有史以來最成功之中華曆史介紹”,並以整版作圖文介紹。

拓荒教學二十餘載  澳華學生共享其利

    1975年,應澳洲國立格理菲思大學亞洲與國際研究學院院長何炳鬱教授(曾任馬來西亞大學中文係主任)之邀,薑文遠涉重洋,從美國前來澳洲,擔任該校專職漢語講師。

    薑文不僅能講一口標準流利、清脆悅耳的國語,而且熟諳英語,會說日語。更重要的是,她為人正直,熱情爽快,性格活潑開朗,是個才思敏捷,精明強幹,說話幹脆,辦事利落的人。此外,她學識淵博,有很深的文學造詣,而且能歌善舞。她興趣廣泛,喜歡結交朋友,而且極具愛心,樂於助人。這些鮮明的個性與專長,都給她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並有助於她在漢語教學領域的開拓及取得巨大的成就。

    首先,薑文開創了格理菲思大學漢語教學的新篇章。製定教學大綱,規範教學內容,編寫中文教材,都是從零開始,需要不斷的探索。正因如此,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如今格理菲思大學的漢語教學已具規模,這其中浸透著薑文和她的同事們的多少心血,回想起來是多麽的不容易啊!

    其次,為了編寫一套適合澳洲當地需要的中文教材,薑文“因地製宜,就地取材,利用手頭幻燈、圖片等資料,用記錄影片的方式製作中文教材,別具創意。”對此,“我們感到欣慰與欽佩”。1981年,時任台灣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先生曾如此稱讚道。她編寫的《實用中英文會話》教材,於1981年由台北中正書局出版。該教材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易學易懂。學生們感到興趣盎然,學而不厭。當時,格理菲思大學就讀中文的學生人數之多,在澳洲各大學中名列前茅,由此可見薑文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之一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薑文在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之餘,更以私人身份自費往來於澳洲與台灣兩地,熱心為澳洲學生爭取獎學金赴台灣深造中文,為澳洲學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學習漢語通道。僅在1976-1981年的五年間,薑文就為格理菲思大學的四十五名學生和昆士蘭大學的十五名學生爭取到了台灣的獎學金,使他們得以順利地前往台北師範大學的國語中心及國語日報中心深造。澳洲的學生們亦可藉此機會,耳聞目睹並親身體驗台灣的生活。此舉的直接後果是,掀起了大批澳洲青年到格理菲思大學和昆士蘭大學選修中文課程的熱潮。

    薑文在幫助台灣學生爭取獎學金赴澳洲學習方麵亦不遺餘力,第一位得到幫助而榮獲獎學金者,為當時台灣曆史博物館秘書薑慧音。這一結果更是來之不易。當時,台灣學生欲赴澳留學,必須先到香港的澳洲總領事館麵試。而申請香港簽證的手續又十分繁雜。為減少台灣學生輾轉奔波之苦,薑文曾先後三次赴香港,與總領事館有關人員商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對方派員前去台北麵試學生。因該館的一位秘書曾是薑文的學生,亦積極協助推動,從而成功地促成了這件大事:總領事館同意每年九月派人去台北,就地為台灣學生進行英語測試。此舉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就應了“有誌者事竟成”這句老話。對於玉成此事,薑文功不可沒。但造福他人,為青年人默默開路是薑文一貫的宗旨,因此,她對此總是避口不談,難怪有人讚她“隻做不說”。

舉辦各類展覽三十餘次    推廣中華文化不遺餘力

    一九七十年代中期,澳洲的“白澳政策”陰雲仍濃。身為大學講師的薑文,看到許多亞裔人士在公共場合經常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視,極為憤慨。她認為,這是因為人們缺乏對其它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由此產生出“唯我獨尊”之舉的結果。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以及澳洲多元文化的實行者,她感到有責任和義務把具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文明史,用各種視覺的形式,展現和介紹給澳洲,使人們盡可能地透過各類展覽等不同形式,增加對東方文化的了解,開拓視野,以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消除其對異族及其文化的抗拒感。於是,薑文懷著滿腔熱忱,走上了一條充滿艱辛而忘我奮鬥的路。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751983年間,薑文就成功地組織並主持了30次大型或特大型文化藝術展,以及不計其數的中小型文化展覽。大型以上的展覽,地點多選在布裏斯本首屈一指的市政府大廳或青年學生聚集的大學校園內;中小型展覽則設在地區圖書館、購物中心及中小學校。展覽內容極其豐富:從圖書圖片到名人字畫;從兒童書刊到精巧玩具;從幻燈錄像到影片欣賞;從傳統歌舞到民族服裝;從剪紙藝術到郵票精品;從手工藝術到陶瓷精品;從傳統美學到飲食文化。洋洋大觀,從古到今,真是包羅萬象,令人歎為觀止。

    1975年至1982年這八年間,薑文先後在澳大利亞主辦了大型書刊字畫展達九次;組辦各類歌舞同樂會達十次之多。換言之,平均每年舉辦一次書畫展和歌舞會。此外,還舉辦了四次圖片、幻燈展;兩次郵票、剪紙展;以及陶瓷、手工藝展各一次。1982年,薑文還成功地組織了“澳洲國際青年愛華訪問演出團”的赴台表演。僅從上述提及的這些展覽和活動,便可見其推廣中華文化、致力於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的魄力,亦可想象出在成功地組織這些活動的背後的艱辛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況且,當時的澳洲,華人甚少,在幾乎沒有社團支持的情況下,薑文僅憑借個人微薄的力量,不屈不撓,隻身闖蕩於澳洲和台灣之間,默默地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播種工作搭橋鋪路。這崇高的獻身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在各種展覽中,參展的展品以及參觀訪問人數之多,亦難以統計。上至州政府官員,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交口稱讚。難怪布裏斯本市政府在1982年給薑文的感謝信中稱:“奇特的中國文化展,引起了大眾廣泛濃厚的興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極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並且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稱:“活動之成功是罕見的。”

    1975年,剛剛就職於格理菲思大學講師的薑文,便首次成功地在布裏斯本市政大廳舉辦了《大台北展》。展覽以生動形象的畫麵,展現出台灣美麗的自然風光,奇妙的風土人情以及現代化的大都市風貌。參展圖片均係當年新近攝製的藝術圖片和幻燈片中的一時之選。這次展覽在當地獲得了普遍好評。

    1976年,在布裏斯本市政大廳舉辦的《當代名人書畫展》,曾轟動一時。當時,有報導說本地澳洲人從未見到過如此美觀別致的中國字畫。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讓人耳目一新。

    1977年,除在同一地點舉辦了《台灣郵票展》和《中國名人字畫展》外,薑文還在格理菲思大學和布裏斯本州立中學組織了“中國歌舞表演”。表演者均是由薑文挑選出來的越南華裔青年(因當時華人極少之故)。她和女兒手把手地教這些青年跳中國傳統民族舞,如蒙古舞和新疆舞等。為了突出宣傳效果,她還購置了多套華麗的藝術服裝,並自購衣料,請人製作旗袍以供表演之用。為了表演成功,她事必躬親,一絲不苟,不厭其煩,終於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而在1978年於布裏斯本屯寶商城 (Toombul Shopping Centre) 舉辦的“中華民國文化展”,更見其匠心獨具。這些展品皆來自薑文自家珍藏的字畫。她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台灣當代名畫呢?這還得從1967年說起。當年的台灣僅有一家電視公司,即台灣電視公司。原節目部主任何貽謀先生慕名三度親臨薑府,邀請薑文主持創辦該台的“藝文夜譚”節目。薑文這個名字就是這時啟用的藝名,並一直沿用至今。薑文除主持播音外,還負責采編、製作等全套工作。在采訪名家時,這些人多會贈字作畫留念。這就是這些字畫的來曆。在一周的展期中,人潮洶湧。後又應觀眾要求,八個月後再度展出。雖然後來發現丟失了一些珍貴的字畫,但薑文仍然高興地說:“人們喜愛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辦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愛中華文化,所以我的目的還是達到了”。僅僅從這番話裏,便透露出薑文為了推廣中華文化而不計個人損失的博大胸襟。

    19787月在布裏斯本市政府開幕的“亞洲周”活動期間,應昆士蘭州澳亞協會主席柯美濃女士之邀,薑文又主辦了《中華現代繪畫展》,展出了包括黃君璧、劉延濤、胡克敏在內的六十位當代著名畫家的六十幅國畫精品。台灣《中央日報》於1978616日以“名家國畫六十幅今運澳洲展覽”為題,對此做了詳細報道。並稱此舉“為增進澳洲民間對台灣的認識與了解,譜寫了又一曲新篇章”。

    1979年於布裏斯本市政大廳舉辦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展出的上萬件傳統和現代的工藝精品,使觀眾大飽眼福,加深了當地人士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1980年於布裏斯本市政廳舉辦的《中國新年同樂會》,薑文別出心裁,邀請眾多澳洲人士,以品嚐中國食品的方式,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一時傳為佳話。在品嚐完薑文及其朋友們製作的精致可口的包子、餃子、炒麵、炒飯及各種鹵味和點心等二十多種中國食品之後,舉行了大型的中外人士祭祖儀式。首先,由組織並主持這次活動的薑文教授鄭重地在大堂中央擺放華人祖先牌位,講述祖先功德,然後帶領眾人祭拜祖先。應邀出席聚會的議會議長亦不例外,愉快地參加了這神聖的祭祖儀式。短短的儀式,不僅使身臨其境的中國人增添了民族自尊感,也使澳洲各界人士對中國的曆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有了切身的體會。此舉對減輕和消除白澳政策的陰影,增進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81年是薑文舉辦大型活動的巔峰年。元月30日和31日,為慶祝中國新年,舉辦了《中國民俗欣賞會》。在節日裏,人們可以觀賞到中國傳統婚禮儀式,英姿颯爽的劍舞,剛健英武的山地功夫表演以及構思絕妙、活靈活現的民俗風情展示。同期還舉辦有《中國手工藝展》,為節日的布裏斯本平添了幾分色彩。澳洲《信使報》198124日曾對此予以專文報道。在接受采訪時,薑文表示:“我們想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也使在當地出生和居住的炎黃子孫能更好地慶祝中國新年這一節日”。

    鑒於人們對中文圖書的偏愛,在舉辦前幾次書展的基礎上,薑文又大膽嚐試了巡回圖書展。先後在布裏斯本、墨爾本和悉尼數次成功展出,盛況空前。此外,在格理菲思大學的校慶特展上,中國圖書、幻燈、影片、郵票、服裝等,匯集一堂,充分顯示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麵,使人們為之傾倒。198110月在格理菲思大學舉辦的《中國剪紙藝術展》,特邀台灣當代剪紙大師陳輝教授現場講授中國剪紙曆史並當場獻藝,其精彩表演博得了來自各國的師生交口稱讚。

    1982年是薑文舉辦中華文化係列展最具特殊意義的一年。是年1月,轟動台灣和澳洲兩地的特別節目是“澳洲國際青年愛華訪問演出團”。台灣《中央日報》、《民生報》、《新聞報》都相繼報道了這一盛事。《民生報》198216日的報導稱,“由旅澳僑胞薑文教授率領的‘澳華訪問團’在為期兩周的演出中,為台灣民眾帶來了具有濃鬱特色的澳洲、紐西蘭、新幾內亞以及意大利等地的、充滿鄉土氣息的歌舞節目”。18日的《中華日報》載文說:“訪問團成員由七國十五位青年組成,其中笛手科士達,曾被列入《澳洲名人錄》,另一位手風琴演奏者喬治,曾在法國音樂團任指揮”。《新聞報》110日評論說:“訪問團雖不是澳洲水平最高的藝術團體,但由於團員們對中華文化的喜愛,因此演出特別賣力。優美的呼啦草裙舞,博得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當演出進入尾聲時,演員們以《高山青》及中文合唱《梅花》為精彩的結束,以表孺慕中華文化之情。”而“訪問團除在台大等校演出外,還赴前線作勞軍表演,被稱之為‘曆年來最成功的訪問團’,使台灣軍民異常感動”。因而獲台灣國防部特種獎。

    同年8月,原成功舉辦的《中華民國郵票展》經擴充後,又假布裏斯本城重新展出。據展出之英文說明,計有展品146框,內容計分:(一)、中國的文化傳統;(二)、中華民國的誕生;(三)、今日的中華民國等三大部分。此次展覽應台灣郵政總局之請,還代售郵票,以應集郵人士之需(據台灣郵政總局局長簡而康函)。展前,有海報、折頁及其它途徑配合宣傳。由於組織周密,準備充分,宣傳有方,故而觀眾踴躍,展出效果極佳,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一位來自北京的青年集郵愛好者曾在感謝信中寫道:“此次郵展中的郵票精品,其構思之獨特,造型之完美,設計之獨創,印刷之精美,頗具風格,堪稱上乘佳品。因而使我從客觀上加深了對台灣的了解和認識”。郵展僅僅展出四天,可幕後策劃人薑文為此所付出的心血又何止這些!誠如台灣郵政總局局長簡而康先生在函中評價的那樣:“薑教授在多方阻撓下,排除萬難,使展品順利展出。愛國熱忱,令人欽敬。”

    薑文之所以能夠連續多年舉辦這些展覽,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台灣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台灣曆史博物館、交通部郵政總局、手工藝品推廣中心、中央圖書館、新聞局、國內出版界及文化工作委員會、新聞出版處等,從各方麵為之提供了方便。

    除成功舉辦三十次大型文化藝術展覽外,薑文還多次促成了台灣和澳洲兩地的民間互訪。比如在教育領域,19791981年間,先後促成了布裏斯本格理菲思大學校長魏約翰、墨爾本莫乃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校長的赴台訪問。在文化領域,1980年促成了台灣曆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藝術學院院長李奇茂、陳丹誠及古玩鑒賞專家姚夢賈等5人訪問團,文化大學高炎教授等 27人舞蹈團和藝專樂團赴澳演出。在其它領域,亦頗有建樹。例如,1981年陪同澳亞協會主席柯美濃女士訪台,1986年陪同黃金海岸市長訪台,並促成其與台南、台北等市締結友好姐妹城市,1988年陪同捷克畫家赴台作畫並舉辦個人畫展等等。這些活動增進了台灣民眾對外來優秀文化的了解。

    1985年,薑文重返中國大陸訪問。在新疆大學和新疆師範大學,她所作的題為“澳洲與中國問題研究”的講座,深受師生歡迎,促進了當地學術界對澳洲的認識和研究。同年,她在廣西師範學院作身心輔導等課題的研究,給該校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業有成鵲譽四起  “文化大使”實至名歸

    薑文教授自1975年來到澳洲,二十多年來辛勤開墾,默默耕耘於澳華文化交流這片沃土之上。無論是教中文、搞交流,還是舉辦展覽、促進雙邊友誼,她都竭其所能,盡職盡責。她為澳洲和台灣文化交流方麵所作的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肯定,被譽為“文化大使”。可是,她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之大,身心所受的痛苦之深,有時所受的誤解之大,卻鮮為人知。在最困難的時候,她依然咬緊牙關,義無反顧。她認為沉默是金,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因此,她懷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忍辱負重,不屈不撓,將個人名利榮辱置之度外,忘我地工作。後來雖病魔纏身,仍一如既往,以堅韌不拔的意誌,頑強奮進,衝破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礙,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終於取得了可喜的局麵。如今,華人社區已兵多將廣,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如火如荼。薑文花費大量心血,在澳華文化交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二十多年,所期望的不正是今天這樣一種局麵嗎?!

    薑文嘔心瀝血為之奮鬥的事業,也得到了澳洲和台灣政府的高度評價。誠如原台灣外交部長蔣彥士給薑文的致謝函中所言:“女士關心國事,致力海外中華文化播種工作,備極辛勞,不勝佩慰”。一句“致力海外中華文化播種工作”,道出了薑文生命的真諦。台灣國民大會議會議長郭驥先生也在信中寫道:“女士精明能幹,為國民外交勞怨不辭,尤為佩慰。”台灣《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先生亦稱:“女士對中澳國民外交之促進,貢獻良多,至感佩慰。”台灣煙酒公賣局局長顧斌的信中,簡明扼要地概括薑文為“頻年海外,以私人身份,犧牲個人休假而大力宣揚中華文化。愛國情操令人肅然起敬。”“女士對促進中澳文化交流,貢獻顯著。”“多年辛勞播種,欣見開花結果。”可見,薑文被譽之為“文化大使”,確是實至名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