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美國不過是一個傀儡

(2008-04-10 09:13:34) 下一個
美國所發動的每一場戰爭,包括他們的內戰,都是由一個家族控製的,你相信嗎?

林肯是怎麽死的?英美戰爭是怎麽爆發的?他們背後的手是什麽?

看看這個,你將明白當今世界上的風雲變幻背後的事實。

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

林肯:“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麵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在我後麵的金融機構。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我看見未來的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在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的國家的安危顫栗不已。金錢的力量將繼續統治並傷害著人民,直到財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裏,我們的共和國將會被摧毀。我現在對這個國家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是在戰爭之中也是如此。”

本章導讀

如果說中國的曆史是圍繞著政治權力鬥爭而展開,不理解帝王心術就無法洞察中國曆史的精髓。那麽西方曆史則是沿著金錢角逐而進化的,不明了金錢的機謀就不能把握西方曆史的脈絡。

美國是曆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顛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民主製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是全神貫注地防範封建專製勢力的威脅,並在這方麵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民主製度本身對金錢權力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卻沒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製度對於國際銀行家通過控製貨幣發行權,來控製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出現了重大漏洞。“金錢超級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選政府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在美國私有中央銀行係統的建立這一金融製高點上進行了反複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美國曆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麵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1.刺殺林肯總統

1865 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在艱難困苦和重重危機中度過了四年殘酷內戰的林肯總統,終於在5天前迎來了南軍將領羅勃特·李將軍向北方格蘭特將軍投降的勝利消息,總統高度緊張的神經一下子鬆弛下來,興致頗高地來到華盛頓的福特劇院看表演。10點15分,凶手潛入沒有守衛的總統包廂,在距離林肯不到兩英尺的後麵,用一把大口徑手槍向總統的頭部開槍,林肯總統中彈後倒向前方。第二天淩晨,林肯總統去世。

凶手是一個名叫布斯(John Wilkes Booth)的在當時頗有名氣的演員。 他在刺殺林肯之後倉皇出逃,4月26日凶手在逃亡途中被擊斃。在凶手的馬車裏, 發現了很多用密碼寫成的信件和一些猶大·本傑明的私人物品,這個猶大是當時南方政府的戰爭部長和後來的國務卿,他也是南方金融方麵的實權人物,因為他和歐洲的大銀行家們過從甚密。他後來逃到了英國。林肯刺殺事件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大規模的陰謀。參與陰謀的可能有林肯的內閣成員、紐約和費城的銀行家、南方的政府高官、紐約的報紙出版商和北方的激進分子。

凶手的孫女伊左拉在她的回憶錄中提到,林肯的被刺和歐洲的神秘人物有關,布斯在行刺之前,至少去過歐洲一次。凶手和猶大·本傑明關係很近,而猶大被廣泛地認為是羅斯切爾德銀行的代理人。

要理解林肯被刺殺的真正動機和圖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曆史縱深來審視美國立國以來,民選政府和金錢權力在控製貨幣發行權這一國家戰略製高點上的反複與殊死搏鬥。

2. 貨幣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爭

在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源分析的曆史課本中,比較多地采取了全麵地和抽象地論述大的原則和意義。在這裏我們將從另一個視角,去闡述這場革命的金融背景和其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最早到美洲大陸謀生的人大多是非常窮困的貧民,他們除了隨身的簡單行李,幾乎沒有什麽財產和金錢。當時的北美還沒有發現大型的金礦和銀礦,所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極為短缺。加之與母國英國的貿易嚴重逆差使得大量金銀貨幣流向英國,更加劇了流通貨幣的稀缺[注 2.1]。

北美的新移民通過辛勤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大量產品和服務由於流通貨幣短缺而無法進行充分和有效的交換,從而嚴重地製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應對這個難題,人們不得不使用各種替代貨幣進行商品交易。諸如動物的皮毛、貝殼、煙草、大米、小麥、玉米等接受程度較高的物品被各地用來當錢使。僅在北卡羅萊納州, 1715年時就有多達17種不同的物品被當作法定貨幣(Legal Tender),政府和民間可用這些物品進行稅務繳納、公私債務償還和商品服務買賣。當時所有這一切替代貨幣都以英鎊、先令作為會計結算標準。在實際運作中,由於這些物品的成色、規格、接受度和可保存性都相差很大,難以進行標準計量,所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沒有貨幣的燃眉之急,但仍然構成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

長期的金屬貨幣奇缺和替代實物貨幣應用的不便促使當地政府跳出傳統思維,開始了一種嶄新的嚐試,那就是由政府印刷和發行紙幣(Colonial *)來作為統一和標準的法幣。這種紙幣和歐洲流行的銀行券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沒有任何金銀實物作抵押,是一種完全的政府信用貨幣。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向政府交稅,而隻要政府接受這種紙幣作為繳稅的憑證,它便具備了市場流通的基本要素。

新的貨幣果然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商品貿易日趨繁榮。

同時代的英國的亞當.斯密也注意到了北美殖民地政府的這一新的貨幣嚐試,他相當清楚這種紙幣所帶來的對商業的巨大刺激作用,特別是對於缺少金屬貨幣的北美地區,“基於信用的買和賣,使得商家可以每月或每年定期結算相互之間的信用餘額,這將減少(交易的)不便。一個管理良好的紙幣係統,不僅不會產生任何不便,甚至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擁有更多的優勢。”[注 2.2]

但是,一種沒有抵押的貨幣是銀行家的天敵,因為沒有政府債務作抵押,政府就不需要向銀行借當時最為稀缺的金屬貨幣,銀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碼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

當本傑明.福蘭克林在1763年訪問英國時,英格蘭銀行的主管問他新大陸的殖民地如此興旺發達的原因時,福蘭克林回答:“這很簡單。在殖民地,我們發行自己的貨幣,名叫‘殖民券’。我們按照商業和工業的需要來發行等比例的貨幣,這樣,產品就很容易地從生產者那裏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用這種方式,創造我們自己的紙貨幣,並保證它的購買力,我們的政府不需要向任何人支付利息。”

這種新的紙貨幣必然會導致美洲殖民地脫離英格蘭銀行的控製。

憤怒的英國銀行家們立刻行動起來,在他們控製之下的英國議會在1764年通過“貨幣法案”(Currency Act),嚴厲禁止美洲殖民地各州印發自己的紙幣,並強迫當地政府必須使用黃金和白銀來支付全部向英國政府的稅收。

福蘭克林痛苦地描述這個法案給殖民地各州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隻一年的時間,(殖民地的)情況就完全逆轉了,繁榮時代結束了,經濟嚴重衰退到大街小巷都站滿了失業的人群。”

“如果英格蘭不剝奪殖民地的發幣權,殖民地人民是樂意支付茶葉和其它商品額外的少量稅賦的。這個法案造成了失業和不滿。殖民地不能發行自己的貨幣從而將無法永久地擺脫國王喬治三世和國際銀行家的控製,是美國獨立戰爭最主要的原因。”[注 2.3]

美國的開國奠基者們對於英格蘭銀行對於英國政治的控製和對人民的不公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年僅33歲就完成了萬古流芳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也是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警世名言:

“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製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麽這些銀行將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大陸。”

當200多年後我們再來聆聽1791年傑弗遜的這一段話時,我們不禁驚歎他預見驚人的準確。今天,美國私有銀行果然發行了國家貨幣流通量的97%,美國人民也果然欠著銀行44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他們也許真的有一天一覺醒來就會失去家園和財產,就像1929年發生過的一樣。

當美利堅的偉大先驅們用他們智慧和深邃的目光審視著曆史和未來時,他們在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開宗明義地寫下:“國會擁有貨幣的製造和價值規定的權利。”[注 2.4]

3. 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 美國第一銀行 (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791-1811)

“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的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 1809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是一個與羅斯切爾德家族有著密切聯係的重量級人物。他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在隱瞞了他的年齡、真名和出生地的情況下來到美國並與紐約望族的女兒成親,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付款收據顯示,漢密爾頓接受過羅斯切爾德家族的資助。[注 2.5]

1789 年,漢密爾頓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他始終是美國中央銀行製度的主要推手。1790年,麵對獨立戰爭之後嚴重的經濟困境和債務危機,他強烈建議國會成立類似於英格蘭銀行的私有的中央銀行來完全負責發行貨幣的職責。他的主要思路是:私人擁有的中央銀行,總部設在費城,各地設立分支銀行,政府的貨幣和稅收必須放在這個銀行係統中,該銀行負責發行國家貨幣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向美國政府貸款並收取利息。該銀行總股本為1000萬美元,私人擁有 80%的股份,美國政府擁有剩餘的20%。25人所組成的董事會中的20人由股東推舉,5人由政府任命。

漢密爾頓代表著精英階級的利益,他曾經指出“所有的社會都分成極少數和大多數。前者出身良好而富有,後者則是普羅大眾。大眾是動蕩和改變的,他們很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而傑弗遜則代表著人民大眾的利益,對於漢密爾頓的觀點,他的回應是,“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1791 年12月,當漢密爾頓的方案被提交國會討論時,立即引起了空前激烈的爭論。最終,參議院以微弱多數通過了這項提案,而在眾議院也以39對20票過關。此時,被嚴重的債務危機壓得喘不過氣的總統華盛頓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他征詢了當時的國務卿傑弗遜和麥迪遜的意見,他們明確的表示這個提案明顯與憲法衝突。憲法授權國會發行貨幣,但決沒有授權國會轉讓發幣權給任何私人銀行。華盛頓顯然被深深地觸動了,他甚至已決心要否決該法案。得知這個消息後,漢密爾頓立刻跑來遊說華盛頓,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賬本似乎更有說服力,那就是如果不成立中央銀行以得到外國資金入股,政府將很快垮台。最終,迫在眉睫的危機壓倒了未來長遠的顧慮,華盛頓總統於1792年2月25日簽署了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的授權,有效期20年。

國際銀行家終於取得了第一個重大勝利。到1811年,外國資本占到了1000萬股本中的700萬 [注 2.6],英格蘭銀行和內森.羅斯切爾德成為美國中央銀行的主要股東 。&<60; &<60;

美國政府的債務在1781年僅有5.6萬美元,包括1.2萬美元的國際債務和4.4萬美元的國內債務,而從中央銀行成立的1791年到1796年短短的五年時間裏,美國政府的債務就增加了820萬美元。

漢密爾頓最終成為巨富。他後來與亞倫.波成立的紐約曼哈頓公司成為了華爾街的第一家銀行,它在1955年與洛克菲勒的大通銀行合並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

傑弗遜在1798年懊惱地說:“我真希望我們能增加哪怕一條憲法修正案,取消聯邦政府借錢的權力。”

當傑弗遜當選第三屆美國總統(1801-1809)之後,他不遺餘力地試圖廢除美國第一銀行,到1811年銀行有效期滿的時候,雙方的角力達到了白熱化程度,眾議院以65對64僅一票否決了銀行授權延期的提案,而參議院是17對17打平。這次由副總統克林頓打破僵局投下關鍵的否決票,美國第一銀行於 1811年3月3日關門大吉了。

這時坐鎮倫敦的內森.羅斯切爾德聞訊大發雷霆,他威脅道:“要麽給(第一美國)銀行授權延期,要麽美國將會麵對一場最具災難性的戰爭” 。結果美國政府不為所動,內森立刻回應:“給這些放肆無理的美國人一場教訓,把他們打回到殖民地時代。”

結果幾個月之後,爆發了英美之間的1812年戰爭。戰爭持續了三年,羅斯切爾德的目的非常明確,要打到美國政府債台高築,最後不得不屈膝投降,讓他們掌握的中央銀行繼續運作為止。結果,美國政府的債務從4500萬美元增加到1億2千7百萬美元,美國政府最終在1815年屈服了,麥迪遜總統在1815年12 月 5日提出成立第二家中央銀行,結果是1816年誕生的美國第二銀行(1816-1832)。

4. 國際銀行家卷土重來:美國第二銀行(The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816-1832)

“銀行機構所擁有的對人民意識的支配必須被打破,否則這種支配將打破我們(的國家)。”傑弗遜 1815年 寫給門羅(美國第五屆總統)的信

美國第二銀行得到了20年的營業授權,這次總股本提高到3500萬美元,仍然是80%由私人占有,剩下的20%屬於政府。和第一銀行一樣,羅斯切爾德牢牢地把握了第二銀行的權力。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參加了總統競選,在一次麵對銀行家發表演講時他不假顏色地說道:“你們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們連根拔掉,以上帝的名義,我一定會將你們連根拔掉。如果人民哪怕是知道我們的貨幣和銀行係統是何等的不公正,在明天天亮之前就會發生革命。”

當安德魯.傑克遜在1828年當選總統後,他決心廢除第二銀行。他指出“如果憲法授權國會發行貨幣,那是讓國會自己行使這個權力的,而不是讓國會授權給任何個人或公司的。”在11000人的聯邦政府工作人員中,他解雇了2000多與銀行相關的人員。

1832 年是傑克遜總統競選連任的年頭,如果他連任,第二銀行的有效期將於1836年他的下一屆任期內結束,大家都知道總統對第二銀行的觀感,為了避免夜長夢多,銀行想在大選年趁亂提前再延續20年的經營特許權。與此同時,銀行家以300萬美元的重金不惜血本地資助傑克遜的競爭對手亨利.克雷(Henry Clay),而傑克遜 的競選口號是“要傑克遜,不要銀行。” 最後傑克遜以壓倒優勢獲勝。

銀行經營權延期的提案在參議院以28對20獲得通過,在眾議院以107對85也成功過關,第二銀行主席彼托(Biddle)自恃有歐洲強大的羅斯切爾德金融帝國作為後援,並沒有將總統放在眼裏。當人們議論傑克遜可能會否決提案時,彼托毫不退讓地表示“如果傑克遜否決提案,我將否決他。”

傑克遜總統當然毫無疑問地否決了第二銀行延期的提案,他還下令財政部長將所有政府儲蓄從第二銀行賬戶上立即取走,轉存進各州銀行。1835年1月8日,傑克遜總統還清了最後一筆國債,這是曆史上美國政府唯一的一次將國債降到了0,並且產生了3500萬美元的盈餘。曆史學家評論這一偉大成就為“這是總統最為燦爛的榮譽,也是他為這個國家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波士頓郵報把這一成就和耶穌將放貸者(Money Changers)趕出神廟相提並論。

5. “銀行想要殺了我,但我將殺死銀行” - 美國第七屆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1835 年1月30日,當美國第七屆總統安德魯.傑克遜來到國會山參加一位國會議員的葬禮。一位來自英國的失業油漆匠理查德.勞倫斯悄悄地跟隨著傑克遜總統,在他的口袋裏裝著兩把上好子彈的手槍。當總統進入葬禮儀式的房間時,勞倫斯距離總統距離較遠,他耐心地等待著更好的時機。儀式結束後,勞倫斯守候在兩根柱子之間,那裏是總統的必經之地。就在總統經過的一刹那,勞倫斯衝了出來,在距離總統不到兩米的地方開了槍,但是手槍炸了膛,子彈沒有射出。這時,周圍所有人都驚呆了。此時,戎馬一生的67歲的傑克遜總統並沒有驚慌失措,麵對窮凶極惡的殺手,他本能地舉起手杖自衛。這時,凶手已掏出第二把手槍開了火,結果仍然是個臭彈。命大福大的傑克遜險些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刺殺的總統,兩把手槍都是臭彈的幾率據說僅為125000:1。

這位32歲的刺殺者號稱自己是英國國王的合法繼承人,美國總統殺死了他的父親,還拒絕讓他得到一大筆錢。後來在法庭上經過僅僅五分鍾的審理就斷定此人有精神病, 沒有追究其法律責任。

從此以後,精神病就成為各種謀殺凶手最合適的借口了。

1835 年1月8日,傑克遜總統還清了最後一筆國債,1月30日就發生了刺殺事件。關於凶手理查德.勞倫斯,格裏芬在他的書中寫道:“那個刺客要麽是真的瘋了,要麽是假裝瘋了來逃避嚴厲地懲罰。後來,他向別人誇口說他和歐洲有權勢的人有聯係,他得到許諾如果被抓住將會得到保護。”[注 2.7]

1845年6月8日,傑克遜總統去世。他的墓誌銘上隻有一句話,“我殺死了銀行。”

美國中央銀行的再度被廢,招致英國方麵的嚴厲報複,英國立刻停止了對美國的各種貸款,尤其厲害的殺招是收緊美國的黃金貨幣供應量。當時的英國金融在羅斯切爾德的運作下,擁有最大規模的黃金貨幣流通量,通過貸款和美國中央銀行的運作,完全控製了美國的貨幣供應。當美國第二銀行的延期申請遭到總統否決之後,第二銀行主席彼托的對總統的“否決”啟動了。第二銀行宣布立即召回所有貸款,停止一切新貸款的發行。羅斯切爾德家族所把持的歐洲主要銀行也同時收緊了美國銀根,美國陷入了嚴重的“人為”貨幣流通量巨減的境地,最終引發了“1837年恐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長達5年之久,其破壞力之大前所未見,直追1929 年美國大蕭條時期。

“1837年恐慌”以及後來的“1857年恐慌” , “1907年恐慌” 再次印證了 羅斯切爾德的一句名言:“隻要我能控製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製定法律。”

6. 新的戰線:“獨立財政係統”(Independent Treasury System)

1837 年,當傑克遜總統大力支持的繼任者馬丁.馮.伯倫接手白宮時,他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由於國際銀行家緊縮貨幣供應所造成的嚴重危機,他針鋒相對的策略是建立“獨立財政係統”,將財政部所控製的貨幣從私人銀行係統中全部抽取出來,存放在財政部自己的係統中。史學家稱之為“財政與銀行的離婚。”

& <60;“獨立財政係統”的起因是傑克遜總統否決美國第二銀行經營權延期時,同時下令將政府的貨幣從該銀行全部取出,轉存到各州銀行之中。誰曾想,前麵剛躲過羅斯切爾德的魔掌,後麵的州級銀行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們用政府的錢作為儲備(Reserve),然後大量發放信貸用於投機,這是導致“1837年恐慌”的另一個原因。馬丁.馮.伯倫提出的政府財政的錢應當與金融係統脫鉤,固然是為了保護政府的資金,也考慮到了銀行用人民的稅收進行大量投機放貸造成了經濟上的不公正。

“獨立財政係統”的另一個特點是所有進入財政係統的錢必須是金銀貨幣,這樣政府對國家的金銀貨幣的供應量就有了一個調控的支點,以對衝歐洲銀行家對美國貨幣發行的控製。這個思路從長遠來看應該不失是一個妙計,但是就短期而言卻引爆了眾多銀行的信用危機,加上美國第二銀行的煽風點火,危機變得無法控製。

亨裏.克雷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是漢密爾頓私有中央銀行思想的重要衣缽繼承人,更是銀行家們的寵兒。他口才極佳,思路嚴密,頗具煽動力。他身邊聚集了一群支持銀行業並被銀行家所支持的議員,在他的組織下成立了輝格黨。輝格黨堅決反對傑克遜的銀行政策,並始終致力於重新恢複私有的中央銀行製度。

輝格黨1840年的總統大選中推出了戰爭英雄哈裏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由於經濟危機民心思變,哈裏森順利當選第九屆總統。

亨利.克雷以輝格黨領袖自居,多次“教導”哈裏森應該如何理政。在哈裏森當選總統之後,兩人矛盾日趨尖銳。亨利.克雷在列克星敦的家裏”召見“即將上任的總統,哈裏森為了顧全大局忍氣來到亨利.克雷的家,結果兩人因為國家銀行,獨立財政製度以及其它的問題鬧得不歡而散。原以為可以以太上皇身份發號施令的亨利.克雷,未經哈裏森同意就已經著人代筆總統的就職演說被哈裏森拒絕了,哈裏森還親自起草了長達8000多字的就職演說。他在這篇係統闡述治國思路的文件中, 與亨利.克雷主張的私有中央銀行和廢除獨立財政的政策思路大唱反調,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銀行家的利益 [注 2.8 ]。

1841年3月4日是個寒冷的日子,哈裏森總統在寒風中發表了就職演說,結果受了寒。對於戎馬生涯一輩子的哈裏森總統本不算什麽大事,誰知道他的病卻奇怪地日趨嚴重,到4月4日竟然不治而亡。剛剛上任的哈裏森總統正準備大展宏圖卻突然”受了涼“,一個月前還活蹦亂跳的總統突然就辭世了,無論如何是一件非常可疑的事。有曆史學者認為總統是被砒霜毒死的,可能下毒的時間是3月30日,6天以後,哈裏森總統去世。

圍繞私有中央銀行和獨立財政係統的鬥爭因為哈裏森總統的去世而更加激烈。亨利.克雷所主導的輝格黨於1841年兩次提出要恢複中央銀行和廢除獨立財政製度,結果兩次被哈裏森總統的接任者原副總統約翰.泰勒所否決。惱羞成怒的亨利.克雷下令將總統約翰.泰勒開除出輝格黨,結果泰勒總統有幸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開除出黨的”孤兒“總統。

到1849年,另一位輝格黨總統紮卡裏·泰勒當選後,恢複中央銀行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建立一個完全比照英格蘭銀行模式的私有中央銀行是所有銀行家最高的夢想,它意味著銀行家最終決定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鑒於哈裏森總統的前車之鑒,泰勒在重大的中央銀行問題上保持著相當大的模糊性,但他同時也不甘心成為亨利.克雷的傀儡。他曾私下裏明確表示:”建立中央銀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內是不會考慮它的。“ 結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銀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總統自己。

1850年7月4日,泰勒總統參加了在華盛頓紀念碑前舉行的國慶活動。當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泰勒喝了些冰鎮牛奶,又吃了幾個櫻桃,結果有些鬧肚子,到7月9日這位健康魁梧的總統又神秘的死去了。

如此區區小病害得兩位軍人出身的總統死得不明不白,當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史學界為此爭論達百年之久,1991年,在征得泰勒總統後人的同意後,他的遺體被挖掘出來,總統的指甲和頭發被化驗,結果果然發現了砒霜,但當局很快下了少量的砒霜不足以致命的結論,然後匆匆結案。沒有人知道為什麽總統的體內會有這些砒霜。

7. 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造成 “1857年恐慌”

由於1836年美國第二銀行的關閉而導致國際銀行家突然出手,猛抽美國流通的金屬貨幣,造成美國持續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雖然在1841年,國際銀行家的代理人曾兩次試圖恢複私有中央銀行體係,但都沒有成功,雙方陷入僵持,美國的貨幣緊縮的狀態直到1848年才開始出現緩解。

情況開始好轉的原因當然不是由於國際銀行家大發慈悲,而是由於1848年,美國加州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舊金山。

從1848年開始持續9年美國的黃金供應量空前增長,僅加州就生產出價值5億美元的金幣。1851年澳大利亞也發現了大量金礦,世界範圍內的黃金供應量由1851年的1.44億先令猛增到1861年的3.76億先令。而美國國內的金屬貨幣流量從1840年的8300萬美元猛增到1860年的2.53億美元[注 2.9]。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大發現打破了歐洲金融家對黃金供應量的絕對控製。被緊緊扼住貨幣供應量的美國政府長長地喘過一口氣。大量優質貨幣的供應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銀行重新開始大規模擴張信貸,許多美國重要的工業、礦山、交通、機械等國家財富的最重要的基礎都是在這一段黃金般的歲月裏完成的。

眼看金融遏製難以奏效,國際銀行家早已有了新的對策。那就是,金融上控製,政治上分化。

早在危機結束之前,他們已經開始著手低廉地吸納美國的優質資產,到1853年,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時,外國資本,尤其是英國資本已經擁有了美國聯邦國債的46%,各州債券的58%,美國鐵路債券的26% , 從而再度給美國經濟套上了 籠頭,就等中央銀行製度一旦就位,美國經濟就和歐洲其它國家一樣被銀行家們所控製了。

國際銀行家再度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它行業拚命創造財富,然後突然猛踩信貸刹車,使得大量企業和人民因失血而破產,銀行家們就又有了一個好收成。果然,當看到收獲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出乎他們意料之外,此時的美國國力已非20年前可比,1857年恐慌並沒有重創美國經濟,僅一年就恢複了元氣。

當看到美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金融越來越難以操控時,挑動內戰,分裂美國就成了國際銀行家的當務之急。

8. 美國內戰的起因源於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

“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
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德國首相俾斯麥

美國是曆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美國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顛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美國曆史上發生在其本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當屬南北戰爭。這場曆時四年的血腥戰爭,南北雙方參戰人數高達300萬人,占其總人口的10%,,其中60萬人戰死,無數人員受傷,大量財產毀於戰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到14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完全平複。

今天,關於南北戰爭起源的爭論大多圍繞著戰爭的道義問題,即廢除奴隸製的正當性,恰如希特尼所說“如果沒有奴隸製,就不會有戰爭。如果沒有對奴隸製的道德譴責,就不會有戰爭。”(注:2.10)

其實,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關於奴隸製的爭論是經濟利益第一,道德問題第二。當時的南方經濟支柱就是棉花種植產業和奴隸製,如果廢除奴隸製,農場主就不得不按白人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支付工資給原來的奴隸,那麽整個產業就會陷入虧損,社會經濟結構勢必崩潰。

如果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繼續,那麽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正是經濟利益的較量。這種經濟利益的較量表麵上體現為南北方的經濟利益差異,但其實質是國際金融勢力為分裂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而玩弄“分而製之”(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

德國首相俾斯麥說得透徹“毫無疑問,把美國分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High Financial Power of Europe)定好了的”。

其實“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

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家們進行了長期縝密而周詳的策劃。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階層逐漸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係,歐洲的金融家們瞧準了這一機會,乘勢秘密發展起一個可以將來挑起南北衝突的人脈網絡。在當時的南方,到處都是英國金融家的各類代理人(Agents),他們和當地的政治勢力共同策劃脫離聯邦的陰謀並炮製各種新聞和輿論。他們巧妙地利用南北雙方在奴隸製的問題上的經濟利益衝突,不斷地強化、突出和引爆這一原本並非熱門的話題,並最終成功地把奴隸製問題催化成南北雙方水火不容的尖銳矛盾。

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戰爭開打,然後大發戰爭橫財。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打法是兩麵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1859年秋,法國著名銀行家索羅門·羅斯切爾德(Salomon de Rothschild) (傑姆斯·羅斯切爾德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之子)作為一個旅遊者從巴黎來到美國,他是所有計劃的總協調人。他在美國南北奔走,廣泛接觸當地政界金融界要人,不斷地把收集到的情報反饋給坐鎮英國倫敦的表兄納薩尼爾·羅斯切爾德(Nathaniel de Rothschild)。他在與當地人士的會談中,公開表示將在金融方麵大力支持南方,並表示將盡全力幫助獨立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 [注2.11]

國際銀行家在北方的代理人,是號稱紐約“第五大道之王”(The King of Fifth Avenue) 的猶太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August Belmont)。他是法蘭克福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的代理人,也是該家族的姻親。1829年,年僅15歲的奧古斯特就開始了銀行家生涯,他開始為法蘭克福的羅斯切爾德銀行工作,很快便顯露出出類拔萃的金融天賦。1832年,他被提拔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銀行工作以便曆煉他國際金融業務的經驗。他精通德、英、法、意大利語。他在1837年被派往紐約,由於他大手筆吃進政府債券,很快便成為紐約金融界的領袖級人物,並被總統任命金融顧問。他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斯切爾德銀行表態願意從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

為了增大對北方的軍事壓力,1861年底英國增兵8000人到加拿大,隨時準備策應南軍的進攻,從北部邊界威脅林肯政府。 1862年,英國、法國和西班牙聯軍在墨西哥港口登陸,在美國南方邊境地區完成集結,必要時將進入美國南方直接與北方開戰。1863年10月3日,法軍將領耶列又增兵3萬,並占領了墨西哥城。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得手,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俟,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難。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總統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自1812與英國的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庫收入連年赤字,到林肯主政之前,美國政府預算的赤字都是以債券形式賣給銀行,再由銀行轉賣到英國的羅斯切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美國政府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多年積累下來的債務已使政府舉步維艱。

銀行家們向林肯總統提出了一攬子融資計劃並開出了條件,當聽到銀行家們開出的利息要求高達24%到36%的時候,驚得目瞪口呆的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的債務。

9. 林肯的貨幣新政

沒有錢就無法進行戰爭,而向國際銀行家借錢無疑是把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苦思冥想解決方案。這時,他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給林肯出了一個主意,政府自己發行貨幣!

“讓國會通過一個法案,授權財政部印發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貨幣,支付士兵工資,然後去贏得你的戰爭。” 林肯問美國人民是否會接受這種新貨幣,迪克說 “所有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將別無選擇,隻要你使這種新貨幣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政府賦予他們完全的支持,它們將會和真正的錢一樣通用,因為憲法授予國會發行和規定貨幣價值的權力。“

林肯聽了這個建議後,大喜過望,立即讓迪克籌劃此事。這個石破天驚的辦法打破了政府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並付高額利息的慣例。這種新貨幣使用綠色的圖案以區別與其它的銀行貨幣(Bank Note),史稱 “綠幣”(Greenback)。這種新貨幣的獨特新穎之處在於它完全沒有金銀等貨幣金屬做抵押,並在20年裏提供5%的利息。在內戰期間,由於這種貨幣的發行,克服了政府在戰爭初期嚴重缺乏貨幣的狀況,極大和高效地調動了美國北方的各種資源,為最終戰勝南方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由於這種低成本的貨幣依法成為北方銀行的儲備貨幣,北方的銀行信貸得以大幅擴張,軍事工業、鐵路建設、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支持。

1848年以來的黃金大發現,使美國的金融逐漸擺脫了完全被歐洲銀行家控製的極端不利的局麵,也正是由於大量的優質貨幣作為信心基礎,林肯的新幣才能夠廣為人民接受,為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礎。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林肯發行的新幣並沒有造成類似獨立戰爭時期的嚴重通貨膨脹,從1861年內戰爆發到1865年結束,整個北方的物價指數僅僅溫和地從100增長到216。考慮到戰爭的規模和破壞程度的嚴重,以及與世界上其它同等規模的戰爭相比,不能不說是一種金融奇跡。相反,南方也采用了紙幣流通方式,但效果真是天壤之別,南方物價指數在同期內從100飆升到2776。

在整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政府一共發行了4億5千萬美元的新貨幣。這種新的貨幣機製運行得如此之好,以至於林肯總統非常認真地考慮要把這種無債貨幣(Debt Free Money) 的發行長期化和法製化。而這一點則深深地刺痛了國際金融寡頭的根本利益。如果所有政府都不用向銀行借錢而“悍然”自己發行貨幣,那銀行家對貨幣發行的壟斷將不複存在,銀行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了嗎?

難怪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代表英國銀行家的倫敦時報立即發表聲明,
“如果源於美國的這種令人厭惡的新的財政政策得以永久化,那麽政府就可以沒有成本地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將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並且不再欠債,它將獲得所有必要的貨幣來發展商業,它將變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世界上的優秀人才和所有的財富將湧向北美。這個國家必須被摧毀,否則它將摧毀世界每一個君主製國家。”

英國政府和紐約銀行協會(New York Associations of Banks) 憤怒表示要實施報複。1861年12月28日,他們宣布停止向林肯政府支付金屬貨幣(Specie)。紐約的一些銀行還停止了黃金儲蓄者提取黃金,並宣布撤銷用黃金購買政府債券的承諾。美國各地銀行紛紛響應,他們跑到華盛頓向林肯總統提出變通方案,仍然采取過去的做法,把高利息的債券賣給歐洲銀行家們;把美國政府的黃金存到私人銀行作為信貸發放的儲備(Reserve),銀行家好大發其財;美國政府向工業部門和人民征稅去支持戰爭。(注2.12)

林肯總統理所當然地堅決拒絕了銀行家們這個完全不合常理的要求。他的政策深得民心,美國人民踴躍購買了全部債券,並根據法律把它們當作現金使用。

銀行家們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發現國會發行林肯新幣的法案中並沒有提到國債利息支付是否使用黃金。銀行家們於是和國會議員達成了一項妥協,即允許林肯新幣購買國債,但利息部分要用金幣支付。這是一個完整計劃的第一步,先把美國國內的林肯新幣和黃金的價值掛鉤,而作為當時擁有世界儲備貨幣的英鎊係統的歐洲銀行家們,擁有遠遠多於美國的黃金貨幣。美國銀行家和國會的妥協,使國際金融勢力利用對美國黃金進出口總量的控製,間接達到操縱美國貨幣價值的效果。

10. 林肯的俄國同盟者

當歐洲的國王們在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前後向美洲大量派兵準備分裂美國的最危險的時刻,林肯立刻想到了歐洲君主們的宿敵-俄國。林肯派出特使向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求救。當沙皇收到林肯的信,他並沒有立刻打開,隻是在手上掂了掂,然後說道:“在我們打開這封信或知道它的內容之前,我們將事先同意它所提出的任何要求。” (注:2.13)

沙皇準備軍事介入美國內戰有幾方麵的原因。一是唇亡齒寒的擔憂,在亞曆山大二世時期,橫掃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已經叩響了克裏姆林宮的大門。銀行家們強烈要求比照歐洲“先進”金融國家的經驗,成立私有的中央銀行,沙皇早已瞧破了其中的殺招,堅決拒絕了這個要求。當看到岌岌可危的另一個反對國際金融勢力的林肯總統陷入危險境地時,亞曆山大二世如不出手相助,隻怕下一個就輪到他了。另一個原因是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的1861年3月3日,亞曆山大二世宣布了解放農奴的法律,在廢除奴隸製這個方麵,雙方有些同氣連枝,惺惺相惜。還有一層就是俄國剛在1856年結束的克裏米亞戰爭(The Crimean War)中敗於英法之 手, 亞曆山大二世雪恥之心未泯。

未經宣戰,俄國的艦隊在裏維斯基(Liviski)將軍的率領下,在1863年9月24日開進了紐約港。波波夫將軍所統領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在10月12日到達舊金山。對於俄國的行為,基丁.威爾士評論道:“他們是在南方正處於高潮而北方處於低潮時來到的,他們的出現造成了英國和法國的猶豫不決,最終給林肯扭轉局麵贏得了時間。”

內戰結束以後,為了支付俄國艦隊總計720萬美元的費用,美國政府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總統沒有憲法授權去支付外國政府戰爭費用,當時的總統約翰遜與俄國達成了以購買俄國的阿拉斯加的土地來支付戰爭費用的協議。這件事在曆史上稱為“西華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西華德是當時的國務卿,人們強烈批評 他不應該花720萬美元去買當時看起來不值一文的荒地。

由於同樣的原因,亞曆山大二世在1867年被行刺,但沒有成功。1881年3月1日亞曆山大二世終於還是死於刺客之手。

11. 誰是刺殺林肯真正的凶手?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林肯)從國會那裏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複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過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注:2.14]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係統的建立這個金融製高點上進行反複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係統的成立,最終標誌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損失。美國可能沒人能夠沿著他偉大的足跡前行,而銀行家們將會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擔心外國銀行家以他們高超和殘酷的手腕會最終得到美國的富饒,然後用它來係統地腐蝕現代文明。” —— 德國首相俾斯麥

--------------------------------------------------------------------------------

12. 致命的妥協:1863年國家銀行法

“我在催生國家銀行法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我一生中最嚴重的財政錯誤。它(國家銀行法)所產生的(貨幣供應)壟斷將影響這個國家的每一個方麵。它應該被廢除,但是在此之前,國家將會分裂成兩邊,人民在一邊,而銀行家在另一邊,這種情況在這個國家的曆史上還從未出現過。”所羅門.切斯 美國財政部長(1861-1864)

南北戰爭爆發以後,林肯拒絕了羅斯切爾德及其美國代理人利息高達24%到36%的金融絞索,轉而授權財政部發行自己的“美國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s),又稱綠幣(Greenback)。1862年2月通過的法幣法案 (Legal Tender Act)授權財政部發行1.5億綠幣,隨後又於1862年7月和1863年 3月,再度被授權發 行1.5億綠幣,在內戰期間,綠幣總共發行了4.5億。

林肯綠幣的發行就像捅了國際銀行業的馬蜂窩,銀行家們對此深惡痛絕,正相反,普通人民和其它工業部門則對綠幣持非常歡迎的態度,林肯綠幣在美國貨幣係統中一直流通到1994年。

1863 年,當戰爭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林肯需要更多的綠幣去贏得戰爭,他為了獲得第三次綠幣發行的授權,不得不向國會的銀行家勢力低頭,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妥協,簽署了1863年《國家銀行法》。該法案授權政府批準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發行統一標準的銀行券(除了發行銀行名稱不同),這些銀行實際上將發行美國的國家貨幣。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銀行以美國政府債券(Government Bond) 作為發行銀行券的準備金(Reserve),實際上將美國的貨幣發行和政府債務死鎖在一起,政府將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斯.加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內戰結束以後的許多年裏,聯邦政府財政每年都獲得了大量盈餘。但是,它卻無法還清它的債務,清償發行出的政府債券,因為這樣做意味著沒有債券去做國家貨幣的抵押。還清債務就等於摧毀了貨幣流通。”

國際銀行家把英格蘭銀行模式複製到美國的陰謀終於得逞了。從此償還美國政府永久的和永遠增加的債務利息,就像一根絞索牢牢地套在美國人民的脖子上,越掙紮越緊。到2006年,美國聯邦政府共欠下8萬6千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的債務,平均每一個四口之家,要攤上11萬2千美元的國債,而且國債總額正以每秒2萬美元的速度增長!美國聯邦政府對國債利息的開支僅次於健康醫療和國防,2006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之巨。

從1864年開始,銀行家們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國債利息這一美餐。僅僅是由於政府直接發行貨幣還是政府發行債券而銀行發行貨幣這一點看似不起眼的差別,就造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銀行家間接繳稅,為了原本是他們血汗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和貨幣!

到目前為止,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由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為此而節省下來的巨額利息開支是中國能夠高速長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人民銀行必須用政府的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人民幣,中國人民就需要當心了。

林肯並非不知道這個永久的威脅,隻是迫於眼前的危機不得不做出的權宜之計。
林肯本來打算在1865年獲得連任之後廢除該法案,結果他大選獲勝之後僅41天就被刺殺。銀行家們在國會的勢力乘勝追擊,必除掉林肯的綠幣而後快, 1866 年4月12日,國會通過了《緊縮法案》(Contraction Act),試圖召回所有的流通中的綠幣,兌換成金幣,然後把綠幣踢出貨幣流通領域,恢複國際銀行家占絕對優勢的金本位體係。

在一個剛剛經過空前戰爭浩劫百廢待興的國家,沒有比實施緊縮貨幣更為荒謬的政策了。貨幣流通量從1866年的18億美元(每人50.46美元),降到 1867年的13億美元(每人44.00美元), 1876的6億美元(每人14.6美元),最後降到1886年的4億美元(每人6.67美元),在美國戰爭創傷亟待醫治,經濟急需恢複和發展,同時人口大量增加的時期,卻人為造成貨幣供應嚴重短缺。大多數人民總是覺得繁榮和衰退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但事實上操縱在國際銀行家手中的貨幣供應時緊時鬆才是問題的根源。

1872年冬,國際銀行家們派出歐內斯德。塞德(Ernest Seyd)帶著大筆金錢從英 國來到美國, 通過賄賂促成了《1873年硬幣法案》(Coinage Act),史稱“1873年 惡法”(Crime of 1873),歐內斯德本人起草了法案全文,該法案把銀幣從貨幣流通中踢了出去,金幣成為了貨幣中唯一的主宰。這一法案無疑對本已嚴重短缺的貨幣流通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應。事後,歐內斯德本人洋洋自得地說:“我1872 年冬去了一趟美國,我確保了廢除銀幣的硬幣法案的通過。我所代表的是英格蘭銀行董事們的利益。到1873年,金幣成為了唯一的金屬貨幣。”

事實上,廢除銀幣在國際貨幣流通領域的作用是為了確保國際的銀行家們對世界貨幣供應量的絕對控製力,相對於越來越多的銀礦發掘,金礦的勘探和產量要稀有得多,在完全掌握了世界金礦開采之後,國際銀行家當然不希望難以控製的銀幣流通量來幹擾他們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權地位。所以從1871年開始,白銀在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被普遍廢除,導致各個國家的貨幣流通量大幅緊縮,從而引發了歐洲長達20年的嚴重經濟大衰退(Long Depression 1873 - 1896)。

在美國,《緊縮法案》和《硬幣法案》直接觸發了1873到1879年的經濟大衰退。在三年時間裏,美國的失業率高達30%,美國人民強烈要求回到林肯綠幣和銀幣共同構成貨幣的時代。美國民眾自發成立了白銀委員會(US Silver Commission), 綠幣黨(Greenback Party)等組織,推動全國恢複銀幣和金幣雙軌製,重新發行受到人民歡迎的林肯綠幣。美國白銀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黑暗的中世紀時代正是由於貨幣短缺和價格下降所造成。沒有貨幣,文明就不可能發生,貨幣供應減少,文明必將消亡。在羅馬的基督徒時代,帝國共有相當於18億美元的金屬貨幣流通,到了15世紀末,(歐洲)的金屬貨幣流通量隻剩下了2億美元。曆史表明沒有任何災難性的變化能夠與從羅馬帝國變為黑暗的中世紀相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銀行家協會(The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的態度。該協會在發給所有會員的信中指出,“我們建議你們竭盡全力去支持著名的日報和周刊,特別是農業和宗教方麵的媒體,堅決反對政府發行綠幣,你們要停止資助那些不願表示反對政府綠幣發行的候選人。廢除銀行發行國家貨幣或恢複政府發行綠幣都將使(國家)能夠向人民提供貨幣,這將嚴重傷害我們作為銀行家和放貸者的利潤。立刻去約見你們地區的國會議員,要求他們保護我們的利益,這樣我們就能夠控製立法。”

1881年,在一片經濟蕭條之中上台的美國第二十屆總統傑姆斯.加菲爾德已經明確地把握住了問題的要害,他說道:“在任何一個國家裏,誰控製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係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製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這番話落地才幾個星期,加菲爾德總統就被另一個“精神病患者”查爾斯.吉托於1881年7月2日行刺,總統被打中了兩槍,最後在9月19日去世。

國際銀行家們在整個19世紀中,成功地在歐洲以“神聖的金權取代了神聖的王權”,在美國,“神聖的金權也逐步瓦解了神聖的民權”。當國際銀行家與美國民選政府經曆了長達百年的激烈較量之後,已經完全占了上風。美國曆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諾曼底登陸的第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當銀行家們躊躇滿誌地手握1863年國家銀行法時,他們距離最終的目標,在美國完全複製一個英格蘭銀行的計劃隻剩一步之遙。一個完全控製美國貨幣發行的私有的中央銀行,一個銀行家的銀行已經出現在美利堅的地平線上。

!其實洋奴也好,也罷他們根本就興不了多大風浪否則他們就去實幹了,而不是在網上自慰般的發泄我們隻要堅持獨立自主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談論改良國家就沒有不好的。

但是如果否定了獨立自主這條道路什麽也改良不了中國隻能被奴役,壓迫如果說日本對中國曾經的奴役我們捐獻一條命就可以把他們趕走那麽金融的奴役就要隱形的多也許你想要為祖國捐獻一條命,但卻沒有地方去捐因為你的敵人,也許遠在歐美,一個不為人知的山林裏麵談笑間,我們奮鬥的一生的成果,就被我們自己的金融機構給奪走了。像美國1929年一樣。

我們真正要防範的,正是這樣的金融巨鱷。然而沒有國家的獨立自主,要防範他們是不可能的美國當初之所以淪陷就是因為他們當時不夠強大,內憂外患使得他們無法堅持獨立自主的道路而我們雖然有著種種的不足但是至少共黨的前輩給我們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他們想像利用美國人一樣利用我們,去當炮灰,給他們賺錢,從理論上來講,目前是不可能的。

隻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以後可能性也不大。但關鍵一點,必須控製好通貨膨脹帶來的負效應。房價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如果這個時候國家不及時采取措施,打擊房地產腐敗、金融腐敗。我們最後很可能使我們國家的資產瞬間貶值

為了防止國家經濟崩潰,我們還是要去借錢而借錢的結果,就會導致國家金融受製於外人最後的結果,還是和當今的美國一樣,政客被收買,人民當炮灰美國有三權分立,使得事情還不至於過於嚴重而我們沒有這樣的監督機製,恐怕到時候就要重回國民黨軍閥混戰的時代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所有這一切,在其他國家都發生過。在中國近代,也發生過。如果當初不是美國有著一群理想主義者的頑強抗爭,現在的美國將會像當今的南美一樣。被貪婪的金融家,折磨著。

好像節選自《貨幣戰爭》?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馬蟻 回複 悄悄話 ZT的
落地窗 回複 悄悄話 從未接觸過的視角,很感興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