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91)
2008 (75)
2011 (59)
2013 (41)
2014 (87)
2015 (41)
2017 (48)
2018 (51)
2019 (89)
2020 (142)
2021 (126)
2022 (148)
2023 (119)
羅馬城的起源富有神話色彩。 雙胞胎兄弟Romulus和Remus是神仙Mars的兒子。 出生後即被放在籃子裏,帶到Palatine Hill的沼澤地。 一隻狼照顧他們起居,直到成年後被牧羊人發現。 眾神要求建立一座偉大的城市,於是兩兄弟為爭奪城市的名字和統治權而打起來。 Romulus殺了兄弟,成為以其命名的城市,羅馬(Rome)的第一任國王。
無法考證羅馬的真正起源。 但是Tiber河上有一個小島,方便行人過河。 旁邊的7座小山包適合人類居住。 河水衝刷出來的平原和明智的排水係統使得城市建設成為可能。
盡管起源於排水係統聽起來不浪漫,但事實確是這樣。 最早出土的陶瓷來自公元前12世紀。 到了前9世紀,所有7座山頭應該都已經出現村莊。 也許Etruscans人統治當地人,從經商和控製交通要道獲得巨額財富。 到了前509年,羅馬人推翻Etruscans國王,成立了共和國。
古羅馬人相信出色的設計和施工能解決任何問題。 他們虛心向鄰國學習,廣泛接納不同種族的人。 全盛時期,羅馬帝國包括整個地中海,和當時所知道的大部分地區。
看過電影《羅馬假日》,知道這裏有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 停留一天,隻能走馬看花,參觀鬥獸場和梵蒂岡聖城。 其它的以後再回來慢慢品味。
羅馬鬥獸場是位於市中心的橢圓形露天劇院,是古羅馬時期規模最大,最傑出的建築,被譽為中世紀的七大奇觀之一。
鬥獸場始建於羅馬帝國Vaspasian皇帝統治時間,公元70到72年,完工於Titus皇帝統治時間,公元80年。 在Domitian皇帝統治時間,公元81到96年,進行過完善和加工。
總容量5萬餘人,羅馬鬥獸場適合大規模集會。除了著名的鬥獸比賽,還有模擬海戰,狩獵,處決犯人,模擬著名戰役,和表演以古代神話為題材的劇作。 到了中世紀早期,鬥獸場漸漸失去娛樂功能。 後來變成住所,商店,宗教場所,城堡,和基督教聖地。 鬥獸場內2/3的石料被移為他用。
羅馬鬥獸場具有防震功能,盡管部分結構已經被地震摧毀,石料被盜竊販賣。 它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是觀光客首選的旅遊聖地。
鬥獸場表麵的部分裝飾脫落了,看起來遜色很多。 據說有些建築材料含有貴重金屬,牆上的洞穴是賊人打洞探寶。 相信大部分洞穴是打樁固定外表裝飾時留下的。
非常喜歡這張照片,可惜中間有些反光。
這張光線太強,可惜。。。
稀疏的白色部分是現代搶救性加固工程。
好萊塢電影Gladiator裏的角鬥士是奴隸和戰俘。 其實當時有很多自由人,甚至包括女人,選擇這門職業。 角鬥士有很多種,要經過專業培訓,才能上場。
鬥獸場內按社會地位劃分座位區。 左邊,一樓中間,有十字架的地方是凱撒的專位。 由於到處有出口,龐大的人流瞬息間就能疏散開來。
地底下布滿密密麻麻的機關。 有些是化妝室,有些是倉庫,有些囚禁進貢或者收羅來的凶猛野獸。 各種吊梯可以把人或者野獸送到地麵不同的位置,以此來增加戲劇性和刺激性。
角鬥士來到場上,不知道對手會是人還是野獸,隻來一個還是一群,也不知道對手從何方登場。 被打倒後,群情激昂的觀眾高喊著讓勇者活下去;豎起大姆指朝向各自的喉嚨,示意刺死懦夫。 這時角鬥士要很有風度地跪下,等待對手行刑。 死在角鬥場上是榮譽,就像日本人剖腹一樣。 曆史上大部分角鬥士都能活下來。
鬥獸場周圍有十幾條水渠。 如果全場封閉,大約6小時左右就能注滿水。 這裏場內帆船點點,進行海戰表演。 不會水的角鬥士也會被淹死。
鬥獸場的設計令人歎為觀止,古羅馬的娛樂血腥刺激。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鬥獸運動也走向衰亡。
維娜斯和羅馬神廟(Temple of Venus and of Rome)是古羅馬最大的神廟。 位於鬥獸場附近,它是幸運女神維娜斯(Venus Felix)和永恒女神羅馬(Roma Aterna)的神廟。 羅馬皇帝Hadrian是建築師。 公元121年開始興建。 公元135年正式奠基。 公元141年在Antoninus Pius的統治下完工。 公元307年被燒毀,Maxentius皇帝進行過翻修和改進。
前任天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喜歡來這裏主持複活節彌撒。
康斯坦丁大帝的凱旋門(Arch of Constantine),位於鬥獸場和Palatine Hill中間。 它是為慶祝公元312年10月28日,康斯坦丁在Milvian Bridge戰役中大敗Maxentius而修建的。 它是現存的,古羅馬最後一座凱旋門。
在Milvian Bridge戰役後,康斯坦丁結束共和體製,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統帥。 對手Maxentius 則被淹死在Tiber河裏。
這場戰鬥標誌著康斯坦丁開始接受基督教。 據說他和手下得到旨意,如果在盾牌上標出十字架,神就保證能打勝仗。 康斯坦丁建凱旋門來慶祝勝利,把功勞歸功於神的幫助。 但是凱旋門上並沒有明顯的基督教標誌。
古典建築群裏摻雜著現代因素,顯得不倫不類。
巴黎羅浮宮裏的玻璃金字塔如此,北京故宮博物院旁邊的巨蛋形國家大劇院如此,羅馬競技場旁邊的這尊女人雕像也如此。 是時尚嗎? 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不會欣賞。
坐車去梵蒂岡,經過國王紀念碑(Monument Victor Emmanuel II)。
Victor Emmanuel II 是意大利統一後的首任國王。 這座紀念碑破土於1911年,建成於1935年。
紀念碑由白色大理石組成,由氣勢磅礴的樓梯,高大的柱子,和噴泉組成。 中間的雕像是騎在馬上的國王Victor Emmanuel II,後麵兩端是乘戰車的勝利女神維多利亞。
紀念碑底下是意大利統一博物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Giulio Douhet將軍建議在意大利雕像下設立無名戰士墓和點長明燈。 1921年10月26日,Maria Bergamas,一個在戰爭中失去獨子的女人,從11具無名烈士屍體中選出一位,1921年11月4日在此舉行隆重的國葬。
在羅馬帝國衰亡前,羅馬城慢慢變成基督教的聖地。 耶穌門徒彼得和保羅都在此傳教,並在公元67年先後被Nero皇帝處死。 他們的墳上分別豎立著以其命名的教堂。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是天主教世界的精神和行政中心。 聖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心髒。 梵蒂岡宮是天主教皇,同時也是羅馬大主教,的官方住所,包括Sistine Chapel和梵蒂岡博物館。
幾年前,美國驚險小說《達芬奇密碼》風靡全球。 作者Dan Brown夫婦以及其嶽父均是密碼高手。 小說通過一係列緊張的破譯密碼,引伸出驚心動魄的謀殺,追逮,宗教狂熱,秘密組織,權錢交易,警匪勾結,古典名畫,和曆史疑雲,揭開天主教的一個駭世醜聞。
原來,耶穌基督曾經像凡人一樣戀愛結婚,並且留下遺腹女Sarah。 在被釘上十字架前,耶穌把管理教堂的重任交給其妻Mary Magdalene,不料引來眾門徒的忌恨。 雖然Mary有高貴的王室血統,人們誣蔑她是妓女,並且夥同官方追殺她和其未出生的嬰兒。 Mary在一群忠誠的聖殿騎士保護下逃往法國,並在那裏度過餘生。
公元三世紀,康斯坦丁大帝知道羅馬帝國搖搖欲墜,需要注入新鮮活力。 他下令停止迫害基督徒,全民改信基督教,並且對其教義進行改革。 為了統治需要,他聲稱耶穌是神而不是人,基督徒隻有通過教堂才能得到神的庇護。 他下令銷毀所有與此相抵觸的聖經章頁和福音,而Mary,作為耶穌妻子,其曆史地位也遭到抹殺。 幾千年來,神秘組織,Priory of Sion,擔負起照顧耶穌後代和看管Mary遺骨的重任。
小說是虛構的,發表後大受讀者歡迎,卻遭到天主教會的嚴厲抨擊。 同題材改編的電影把這一爭議推入高潮,劇中出現的地點更是掀起陣陣旅遊熱。
早期的基督徒像聖經故事描述的那樣謙卑,真摯,飽受迫害,勇於獻身。 這次地中海遊,目睹燦爛的古希臘文化被摧殘,美不勝收的羅馬古城遭到破壞,十字軍東征變成赤裸裸的財富掠奪,異教徒和科學受到殘酷打壓,再加上《達芬奇密碼》揭露的種種劣跡,使我對天主教以及聖城梵蒂岡的印象大打折扣。
聖城梵蒂岡的徽記。
從1377年開始,梵蒂岡成為教皇的官方住所。 公元15世紀,教皇Nicholas V建了梵蒂岡圖書館和梵蒂岡博物館,用來收集和陳列書籍古董。 後任教皇的收集在數量和種類都有很大改進。 今天,梵蒂岡博物館有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收藏品,涉及所有藝術,大約有1000多個畫廊。
進了博物館就不停地照相,真想把一切都帶回去。 可惜光線和角度都不理想,很多後來都刪掉了。
這尊雕像有動物跟隨在旁邊,也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Artemis,太陽神阿波羅的卵生姐妹。
這尊雕像有葡萄和酒杯,可能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Dionysos。
這位像極刷牆的大爺。
這個絕對是酒神。
這個也應該是酒神。
精美的裝飾。
琳琅滿目的天花板。
古代意大利地圖。
染色玻璃是基督教堂的特色。
最後來到Systine Chapel。導遊說隻能停留15分鍾,不許照相,不許喧嘩。 我們足足呆了45分鍾。
公元14世紀末,教皇Sixtus IV建了精美的,以其命名的Sistine Chapel,牆上畫著摩西和耶穌的故事。 他的侄子Julius II娉請文藝複興大師Michelangelo裝飾天花板,描繪聖經故事--創世篇,以及各種聖經人物。 這項工程曆時3年完成。 20年後,又娉請Michelangelo在主牆壁上畫聖經故事--最後的審判。 這幅巨作主要表現耶穌擔任審判長,周圍有聖母瑪利亞和12門徒。 死者從墳墓裏起來,接受獎賞或者懲罰。 Michelangelo甚至自己入畫,變成吊死鬼模樣。
當時教皇的秘書認為裸體畫有傷風化,處處給Michelangelo小鞋穿。 教皇識趣地說人家是文藝大師,輪不到你我指手畫腳。 Michelangelo對此君深惡痛絕,把其劃入地獄的倒數第二名。 他把秘書畫成驢臉,雙耳豎起。 又令其被蛇五花大綁,方解心頭之恨。 秘書也不是省油的燈。 Michelangelo剛死,他就找人給畫中的裸體統統穿上衣服。 直到幾年前,梵蒂岡請專業人員清理累積了幾個世紀的油煙和塵土,才使得Michelangelo的原畫重見天日。
Systine Chapel是梵蒂岡最神聖的地方。 每當教皇去世,大主教們都聚集在此,選舉新教皇。 因為牽扯到各方麵的利益,選舉過程非常緩慢。 主教們直到確定下一任人選後才能離開。 曆史上曾經有過多次無法達成共識,外麵的人拒絕提供飲食,強迫與會者達成協議。
整座梵蒂岡城,Systine Chapel是唯一令我心動的地方。 看著周圍精美絕倫的文藝巨作,想像500年前,Michelangelo把自己吊在高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作畫,還要應付小人的糾纏。 今天我與他如此接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呼吸。。。
出了博物館。
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很有氣魄,但是比北京天安門廣場小一點。
康斯坦丁大帝在耶穌門徒彼得的墳上建了一座教堂。 到了15世紀,原來的教堂變得很殘舊。 教會決定拆除舊教堂,在原址上建一座嶄新的,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今天的教堂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建築師們的集體智慧,包括Michelangelo設計的大圓頂。 兩邊排柱支撐的走廊式建築是100年後,Gian Lorenzo Bernini添加的,象征寬闊的廣場展開雙臂,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
盡管拚命拍照,可惜裏麵人太多,光線又暗,很多照片都作廢了。
這扇聖門隻有在特殊時候才打開,比如天主教每50年一次的大赦期間。 門上的牌子紀錄著曆次開門的時間和理由。
文藝複興大師Michelangelo 25歲時的雕塑傑作,Pieta,表現耶穌基督受難後,聖母瑪利亞把他從十字架上抱下來的瞬間。
Bernini設計的,聖彼得的椅子(St Peter’s Chair),位於圓頂的正下方,是教皇主持彌撒的寶座。 牆上每個金色的字母都有6尺高。 旁邊有真人大小的天使,捧著盛滿聖水的壇子。
地底下埋著聖徒彼得和幾位現代教皇的遺骨。
如果能用寬鏡頭,把整個廣場都照下來,該有多好!
每逢基督教的傳統節日,像聖誕節,複活節,這裏一定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Bernini設計的圓柱支撐的走廊式建築,像張開的手臂,歡迎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圓頂是Michelangelo設計的。
左邊樓,最高層,右邊第三個窗戶是教皇的官方公寓。
前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堅持在宿舍裏度過人生的最後旅程。 當時廣場上聚集著焦慮的信徒,虛弱的教皇最後一次公開露麵,在窗前簡短地向善男信女們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