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91)
2008 (75)
2011 (59)
2013 (41)
2014 (87)
2015 (41)
2017 (48)
2018 (51)
2019 (89)
2020 (142)
2021 (126)
2022 (148)
2023 (119)
幾年前,Kusadasi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 由於位處進入Ephesus和Ionian海岸的港口,今天已經變成繁華的旅遊城市。
公元前十世紀,Ionian希臘人就已經來到這片亞洲土地。 他們沿地中海建立良港和城市,發展成重要貿易區。
這些Ionian希臘人對愛琴海地區的商業和文化有重大貢獻。 其實很多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和思想家住在Ionian海岸,而不是希臘本土。
希臘和波斯戰爭是在這裏拉開的。 希臘人拒絕波斯皇帝Darius和兒子Xerxes的吞並要求。 當雅典和希臘本土支持他們的同胞,戰爭全麵展開,最終以波斯人的失敗而告終。
Smyrna可能是盲詩人荷馬的出生地。 荷馬的《伊利亞特》講到特洛伊的淪陷,而Smyrna離特洛伊城隻有200多英裏。 他對當地的傳說和故事的情節非常熟悉,由此作為長詩的基礎。
耶穌在上十字架前,指著門徒聖約翰對母親說“這是您兒子。” 然後把聖母瑪利亞托付給門徒:“這是你母親。 照顧好母親!” 耶穌受難後,聖約翰從耶路撒冷來到Ephesus傳教,因為這裏是世界上最大並且最安全的非基督城市。 為躲避異教徒的騷擾,聖約翰在附近的Solmissos山上搭了一座簡易小屋,把聖母安頓下來。 聖約翰後來葬在Ephesus的聖約翰大教堂。 世界上第一座聖瑪利大教堂也建在Ephesus。
十九世紀初,德國修女Anne Catherine Emmerich幻覺到聖母在人間的最後棲息地。 1881年10月18日,巴黎神父Abbe Julien Gouyet在山上發現一座徒有四壁,但無遮掩的的小石屋,臥視愛琴海和Ephesus;他認為這就是修女Emmerich詳細描述的地方。 十年後 ,兩位Smyrna傳教士也來到這裏,同樣認為這就是聖母的最後棲息地。 遠處山民自稱是Ephesus基督徒的後代,說這裏是“最神聖的廟堂”,聖母在此過世。
考古證明石屋是公元6-7世紀的建築,部分地基和煤炭來自公元一世紀。 1950年 ,這裏成為天主教聖地,遺址經過修複後對外開放。
由於缺少科學依據,羅馬天主教官方從未證實石屋的真實性。 但是從1896年開始,多位教皇都來過這裏,使得故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教皇約翰十三世更是宣布這裏為聖地。
很多穆斯林和基督徒取石屋旁邊的溪水喝;他們認為這裏的泉水能治病。 每年8月15日,這裏都舉行宗教儀式,紀念聖母瑪利亞和她的歸天。
基督教的浸禮池。
聖母瑪利亞像。
修複過的小石屋,據說是聖母的最後棲息地。
室內禁止拍照,這是掛在院子裏照片。
許願牆。
基督教神父,也許是聖約翰。
Ephesus位於Anatolia西岸,公元前6-4世紀曾經是古希臘Ionian聯盟的12座城市之一。 在羅馬時代,它長期占據帝國第二大城市的位子,規模僅次於首都羅馬。 公元前一世紀,Ephesus人口達到25萬,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城市。
Ephesus以祭祀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廟Temple of Artemis聞名於世。 Temple of Artemis建於公元前550年,是古代世界7大奇跡之一。 公元401年,神父St. John Chrysostom帶領暴民摧毀了這座神殿。 皇帝康斯坦丁一世重建了大部分城市,並且開設公共浴室。 公元614年,地震毀壞了部分城市。 隨著附近Cayster River改變河道,港口遷移,商業活動減少,Ephesus也日趨衰落。
Ephesus是《聖經啟示錄(Book of Revelation)》中提到的7座亞洲城市之一。 《約翰福音(Gospel of John)》很可能是在這裏寫成的。 這裏也有大片角鬥士(Gladiator)墳場。
Varius Bath(羅馬公共浴室)。
Odeion是議會廳,同時也兼職音樂廳。 它建於公元前2世紀,是當地富商Publius Vedius Antonius和妻子Flavia Paiana出資興建的。
Odeion能容納1千5百人,有5個入口,以前曾經有木頭頂蓋。
Ephesus有上下兩議會。 下議會在山上的大劇場舉行,向公眾開放;上議會由貴族組成,在這裏舉行。 這裏主要討論重要議題和城市管理。
公元前29年,愷撒大帝Julius Caeser的養子,Octavius(後來的Augustus皇帝),來這裏巡察,下令修建羅馬女神和神聖愷撒廟(Temples of the Goddess Rome and of Divine Caesar)。這一舉止無疑提升了Ephesus在羅馬帝國政治和行政方麵的地位。
Prytaneion建於公元前3世紀,直到Augustus皇帝統治期間才定型。 它的功能相當於市政府, 此外也舉行各種活動,歡迎儀式,和宴會。
在市政府對麵,是長著翅膀的勝利女神 Nike,左手拿著花環。 世界著名運動鞋生產商耐克(Nike),大概是從這幅石雕得到靈感;這也正是耐克的標誌。
The Gate of Heracles大門在Curetes Street街的入口。 這個兩層樓建築,底層是橫跨街道的拱門,頂層有6根石柱,支撐著勝利女神Nike的雕像。 中間兩根支撐拱門的石柱刻有裹著獅皮的大力士Heracles圖像,是典型的公元二世紀作品。
羅馬皇帝Domitian(公元81-96年在位)準許Ephesus設立神廟。 Temple of Domitian,以他命名的神廟,建在Domitian廣場南邊,麵積50x100米。
Trajan Fountain噴泉建於公元前102到104年,是專門獻給Trajan皇帝的禮物。 拱門原高12米,柱子上有奢華的裝飾。 中央立有巨大的Trajan皇帝雕像,可惜現在隻剩下底座,腳掌,和地球。 旁邊皇室成員的雕像,Dionysus,Aphrodite,和Satry,都保存在博物館裏。
古羅馬藝術的代表作,鑲圖瓷磚(Mosaic)。
Temple of Hadrian是Curetes Street的著名風景點,最晚建於公元138年。
Curetes Street。 Curetes在神話裏是半神半人的怪物,後來專指某種Ephesus憎侶。
古希臘神話說天父宙斯使Leto懷孕,產下月神/狩獵女神Artemis和太陽神Apollo。 Curetes用手中的武器發出很多雜音,吸引注意力,使妒火中燒的天母Hera看不見龍鳳胎的降生。
開始Curetes隻是跟月神/狩獵女神Artemis連在一起。 到羅馬時代,他們可以通過選舉進入議會。
Curetes Street連接Heracles Gate和Celcus Library。 由於經過市中心,街邊有很多紀念性建築。
公元92年,Tiberius Julius Celsus Polemaeanus是羅馬行政長官,管理所有公共建築。 公元105-106年或者公元106-107年,擔任亞洲省省長,省會就是Ephesus。 他於70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4年,去世。 兒子Tiberius Julius Aquila為紀念父親建了圖書館Ephesus Library,完成於公元117年。
圖書館采用高質量大理石,鑲有愛神丘比特,勝利女神Nike,還有其它花草圖案裝飾。建築風格屬於Hadrian皇帝時代。
這裏曾經是集市。
Ephesus Theatre劇院建在Mount Panayir的斜坡上。 初步完成於Lysimachos統治時期,後來又經曆多次翻修。 它包括3部分:舞台建築,表演舞台,和聽眾席。 劇院可容納2萬4千人。 劇院還在繼續使用,主要是開音樂會。
耶穌門徒聖保羅曾經在這裏傳教。
Harbour Street海濱大道500米長,11米寬。 街道兩邊有遮蓋的棚子,可以抵禦壞天氣,裏麵也有商店。 道路鋪滿大理石,兩旁晚上點路燈。 中央有四根豪華裝飾的柱子,上有四尊天使雕像。這些柱子上的裝飾帶有明顯的基督教特征,也許是在公元6世紀,城市衰落前才加上去的。
以前的港口在大道的盡頭。
聖約翰是耶穌門徒,《約翰福音(Gospel of John)》和《聖經啟示錄(Book of Revelation)》的作者。
公元四世紀,在聖約翰的墳墓上有座小教堂。 公元六世紀,Justinian皇帝認為一座公元300年的墳墓屬於聖約翰,於是下令在上麵修建一座宏偉的教堂。
聖約翰大教堂有6個圓頂。 隻用石頭和瓦塊,它的建築風格在當時非常罕見。 中央的圓頂比其餘的高2台階,鋪滿大理石,用4根柱子支撐,底下是聖約翰的墳墓。 這裏是中世紀最神聖的朝聖地。
隨著Ephesus日趨衰落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聖約翰大教堂慢慢失去維修。 1330年,Seljuk Aydinoglu部落把它變成清真寺。 1402年,蒙古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建築,其建築材料也被移作他用。
據說以前海邊到達山腳下紅屋頂那裏。
聖約翰的墳墓。
這是供教徒懺悔使用的場所;牧師躲在後麵的小屋裏聽懺悔。
三座拱門連在一起。
基督教的浸禮池。
回到船上。 Kusadasi的碼頭相當繁榮,不亞於其它旅遊勝地。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