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多倫多

西 風: 多倫多華人作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 約 之 行

(2011-01-22 09:20:21) 下一個
紐 約 之 行

西 風

2002 年,移民楓葉之國已經 3 年。剛來的時候,春節願回國與父母團圓,以盡孝道。孔夫子有言:“父母在不遠遊。”可社會變遷,人流動,難有遵夫子教導而不逾矩的。我寬喻自己,能常回家看看已屬不易。算命的說我命星帶驛馬,難以固守田園。我所有的故土情節就隻有春節回家鄉過年。

但 2001 年秋天,美國發生了 911 事件,高聳入雲的世貿雙塔頃刻之間灰飛湮滅,幾千無辜平民遇難。我無法想象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如何承載這人間悲哀。網絡上還一直有人質疑這場災難不明不白。為了獲得點一手資料。我放棄了 2002 年春節回國的打算,聯係居住在紐約的朋友,表示春節想去紐約看看。他說,歡迎得很。我就在除夕之夜租了輛新車奔赴紐約。紐約與多倫多 900 多公裏,那些年,北美雪多天寒冷,我沒敢開我的老爺車上路。

大年三十,漫天飄雪,北風呼嘯;早晨 5 點從多倫多出發,途中隻在三、兩處打尖片刻;雖然謹小慎微,我還是錯開到新澤西州的費城;和朋友聯係後,說是快進紐約時走錯了道。原計劃 10 個小時的行程,等到達紐約已經晚上十一點了,沒有地圖,沒有 GPS 導航,我在紐約市繞上了圈圈。我記得以前收音機裏夜半鍾聲總講“鬼打牆”的故事;此時,我仿佛就是在上演一幕真實的“鬼打牆”遊戲;下車詢問了幾次路徑,得到的指點居然是兩個不同方向。實在無奈和著急,眼看商鋪打烊,行人銳減,心裏茫然懷疑——這是 911 亡靈的塵願未了。我自言自語對空氣說,等明天到曼哈頓一定替你們祈禱。剛念叨完,就遇著一個行夜路的漢子攔住我的車子,表示要搭便車。我問他知不知道我要找的法拉盛的地址,他說離他所去不遠,他願意在車上指路。當時,我高興但又有些恐懼地載上他。事後回想起來,事情還真有些蹊蹺。漢子坐在我車上並不說話,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車開出一個橋口,搭車者忽然說他到了,要下車。我放下他後,他連個謝字也沒說,就拐進住宅小區沒了蹤影。事實上,此處和朋友住址確也不遠。 10 分鍾之後見到朋友時,已經敲了新年鍾聲。朋友一拍大腿說:“守夜的火鍋早已備下,就等下頭鍋的餃子。”

朋友租住在法拉盛一座公寓裏,門上貼著“福”字和“新年跨駿馬 家宅沐春風”的對聯。我們一起焚香禳願,我想起在曼哈頓一帶迷路的蹊蹺,就特意為 911 不安的靈魂又上了一炷香。朋友則祈禱與國內妻兒早日團聚。

過完除夕夜,迎來了水馬年。法拉盛一帶靜悄悄,雪還在下,地下已鋪了半尺銀白,鏟雪車在大街上往返忙碌。紐約比多倫多暖和,很多人隻穿著皮夾克行走。法拉盛華人最多,因為下雪的緣故,不十分熱鬧,但細心品味,還是能感受到異國他鄉傳統春節的氣息。華人餐館和商鋪紅燈高掛,對聯比肩連袂,鱗次櫛比;年節旅遊者已在等候大巴,在外吃團圓飯的華裔家庭在餐館外聚成了堆。雖然 911 帶來了稍許蕭條,紐約也沒有鞭炮鑼鼓和煙花助興,但日子還要照過,傳統也在堅持。多年沒見麵的朋友,已對紐約地道的熟悉,他敘述著移民後的坎坷經曆:居美 8 年,苦等身份,揣著希望偏安於美國文化氛圍之一偶,無悲無喜,入鄉隨俗地學習新東西,也保持著東方傳統。

我按照朋友的建議,跟華人導遊在紐約度過了三日行程。曼哈頓世貿坍塌的廢墟,已經在清理;華爾街街道窄而樓高;布魯克林大橋高聳於東河上空;地下隧道燈火通明;鋼鐵大橋星羅棋布,不愧是一個鋼鐵堆砌的城市。紐約——這一個囊括了現代文明進程的大熔爐。趨之若鶩湧來的華人移民,離開自己文化的伊甸園,在這個年輕的城市紮根和生活,他們維係著過中國春節的傳統,也適應著西方的觀念,這讓我覺出,出國確像移植。古人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異也。”我在紐約能度過這樣一個旅行中的春節,已然遠離了在家鄉過年的原汁原味。總之,這趟紐約之行,收獲大焉。

寫於 2011 年 1 月 03 日 作者係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會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