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戲園

祖宗留下的精粹,不好好地品味一番,也真的說不過去哈 ……
正文

梨園奇葩 -- 遲小秋

(2009-08-07 23:13:29) 下一個

遲小秋,原名遲淑新,1965年生於遼寧省阜新市。國家一級演員,京劇研究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有“程派標準傳人”之美譽,當今程派藝術的領軍人物。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團長兼領銜主演,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

  Img245775990 by you.

       遲小秋1977年入阜新市戲校學戲,畢業後分配在阜新市京劇團。她文武兼備,藝術功底深厚。於1981年送她到上海向程(硯秋)派嫡傳弟子王吟秋進行歸派深造。學習了《鎖麟囊》、《六月雪》、《荒山淚》等程派代表劇目。1983年正式拜程硯秋嫡傳弟子王吟秋為師,宗法程派藝術,王吟秋贈之名曰遲小秋。1991年調入沈陽京劇院,首演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胡笳》等。2005年調入北京京劇院。1984年,年僅19歲的遲小秋榮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同年被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並於1997年榮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

Img259075069 by you.                                            

       遲小秋曾被譽為“程派藝術的標準傳人”,頗具程派寓剛於柔、幽吟委婉之特色,同時兼有雅麗清新、圓潤細膩之韻。她嗓音純正,圓潤甜美。對程派以氣催聲的發音方法領會嫻熟。演唱中十分注重聲、腔、意、氣的運用,以情代聲,聲情並茂。她宗法程派藝術不折不扣,又能結合自身條件使自己音質之長得以發揮,因此在演唱上既有程派濃重的寓剛於柔,幽咽委婉的特點,又有雅麗清馨、圓熟優美的明顯個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 遲小秋表演地道、純熟,感情細膩,身段和水袖頗見功力,巧妙地運用身段和水袖表現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富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她唱、念、作俱佳,在京劇界頗有影響,被梨園前輩譽為程派藝術的標準傳人。近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她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又有一些成功之作受到各界首肯和好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編大型曆史京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胡笳》等,以全新的麵貌和獨具特色的唱功和表演,贏得了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好評,並在全國青年新劇目調演中榮獲優秀表演獎和中國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

                                               Img259075070 by you.

        她作為沈陽京劇院頭牌領銜主演期間,多次率團在京、津、滬、魯、冀、豫、鄂及東北各地演出並多次參加全國和國際重大藝術活動。多年來曾參加中央電視台舉辦的1984年“七一”晚會、1987年元宵戲曲晚會、1989年春節文藝晚會的演出,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名家演唱會等。國內外各種有影響的報刊介紹遲小秋的文章千餘篇。她在1986、1992、1997、1999年先後赴香港、澳門、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和讚譽,在海內外戲劇界頗有影響。 是當今活躍在京劇舞台上的代表性程派傳人。1999年,《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主辦“評說五小程旦”活動。遲小秋與李海燕、張火丁李佩紅、劉桂娟均名列其中。

Img259075071 by you.



        代表劇目有《鎖麟囊》、《竇娥冤》、《荒山淚》、《孔雀東南飛》、《碧玉簪》、《春閨夢》、《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罵殿》、《梁山伯與祝英台》、《胡笳》等。

                                              

       在十餘年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吟秋先生學藝期間,她勤奮刻苦、好學上進,深深體會恩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良苦用心,認真體會程派表演藝術的獨特風格,唱腔特色。特別是,程派身段動作,水袖舞蹈的韻律之美,程派表演的嬌柔嫵媚,含蓄傳神之美,程派唱腔悠揚婉轉,如泣如訴的音韻之美,她都反複琢磨,用全部心靈去感受,因而,具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領會和體味。她主演程派名劇經典係列,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聲情並茂、表演細膩、光彩照人的古代女性藝術典型。她的唱、念、做、舞具有不可低於的藝術魅力,劇場中總是座無虛席、掌聲如雷、彩聲一片。她主演的程派經典名劇《鎖麟囊》、《碧玉簪》經中央電視台11頻道現場直播長生強烈反響,博得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戲迷朋友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賞。

                                           

  作為早年成名享譽海內的著名京劇演員,她虛懷若穀、謙虛謹慎、作風樸實、不驕不躁以獨具個性的精湛表演技藝,職業道德和平易近人,提攜後進,對青年演員進行傳、幫、帶的大藝術家風度,贏得劇院同仁的尊重和好評。青年團人才濟濟,老生馬、譚、楊、奚,旦角梅、尚、程、荀,各流派再傳弟子已然初露頭角。遲小秋深知這些青年尖子人才是劇院的未來。她肩負著把這些青年主演錘煉為未來名角,藝術中堅的曆史使命,為此,她召集老藝術家進行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對青年人才一個一個的進行認真的分析,根據他們的天賦條件,藝術潛能,未來發展空間和流派藝術風格,製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定老師、定劇目、定演出檔期、定宣傳方案,穩步推進人才戰略計劃。


   程硯秋、王吟秋、遲小秋,冥冥之中也許正是這名字中同一個“秋”字,才得以讓程派藝術的精髓代代相傳,這也是遲小秋不敢忘記的使命。


資料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