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談美國的小學教育(2)

(2007-08-03 14:13:50) 下一個
我女兒上小學時,有一次學校來通知說有一個講座,題目是“你的孩子不願意做家庭作業時,該怎麽辦?”請家長們出席。

與中國比起來,美國中小學的家庭作業少之又少,每天用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做完,有時還不留作業,我從來沒為此操過心。想不出來怎麽會有問題?不知美國的學校如何給家長排憂解難,出於好奇,便欣然去聽了。

學校會議大廳裏坐的滿滿的。一開頭,講的是做家庭作業的必要性。
在中國,老師留家庭作業,天經地義,無須解釋,可在這裏就有可置疑。不少家長認為在學校已經學了大半天了,回到家還要再花時間,是否符合少年兒童的生活特點?是否會影響他們參與其它活動?是否對他們來說學習負擔會太重?這方麵需有科學的論證。對這個問題,家長們聽的很認真,有的人還做筆記,講的也有一定的說服力。

接著,講到了小學生們不願意做作業的種種理由,比如說“我今天累了,想睡覺”“今天有個好電視節目,我很想看”,或者找借口說“我肚子疼,不想做”等等。那講演者說,隻要孩子不是真的生病了,當家長的應堅持讓他先做完作業再幹別的事。家長的態度要十分明確,口氣十分堅定,如果家長自己不堅定,家庭作業這事就很難完成啦。

關鍵的部分,是對於種種不想做作業的理由,家長應當如何應答。
答案是,第一,態度明確,第二,用理解的口氣與孩子對話。
對話的格式應當是這樣的:“是的,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 (Yes, I understand, but )……”。特別要注意的是說話的態度,比如要看著孩子的眼睛,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使他們真正感覺到你是認真而善意的,然後再說上麵那句話。

我斜著眼睛瞄了一下坐在旁邊的一位白人母親,和右前方那個白人父親,他們的筆記本上記著同樣的字句:
1, Yes, I understand, but……
2, Eye contact (眼神相對),
3, Hand on shoulder(手放在肩膀上),

講到這裏,老師說咱們排練一下。家長們呼啦一下都站了起來,我也跟著站起來。老師扮作小學生,先說了一個理由“我今天很累,想睡覺了”,家長中有不少人抬起了手,放到鄰座人的肩膀上,相互看著對方的眼睛,齊聲說道:“是的,我理解你,但是(你還是要先做完作業再)……”,講演者又說出另一個理由,家長們齊聲重複了上述的格式用語。他一個接一個講出了所有能想到的理由,家長們一遍一遍重複那個對話,直到熟練。

後麵還講了一些,比如小學生有時會說極端的話,說我恨你。有的家長聽了會上火,有的會傷心,還有的會哭,覺得為這點作業傷了父(母)子間感情不值得。請家長一定要透過表麵看清實質,無論孩子說什麽難聽的,他們實際上隻是不想做作業,並不是真的恨你,要心中有數,別被他們的話語所困惑。等等。

原來,美國的初級教育是這麽手把著手教的。

這對中國人來說,有點天方夜譚。後來我與一些朋友談到此事,他們都說美國人“弱智”,我一開始也有類似念頭。

後來和學校打交道多了,又陸續聽了其他一些講座,我漸漸地開始承認如下的一些道理:如何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並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會(像動物那樣哺育後代的本能不在此列),或天生就能做好的;僅靠從自己長輩那裏的模仿也是遠遠不夠的(當然這是一種傳承,家教好的人,教育自己子女的方式也相對比較好);如何與子女相處,這對每個新生父母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即便他們懂得如何與成人相處,也未必懂得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特殊問題;如果不學習,當父母的很容易把自己的局限性和弱點統統傳授給子女。實際上,社會在不斷進步,家長更需要學習,這樣才能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回憶起來,涉及到家長應當如何處理問題,比較典型的原則有這樣一些:

1, 自己來做決定吧。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和他們的小夥伴在家裏打鬧,你可以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裏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麵去?”幾分鍾後,如果他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你們是決定到外麵去了。”簡單兩句話,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後果的關係,也讓他們明白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也不會被他們看作是蠻橫不講道理的人。

2, 我愛你,但不喜歡你這樣做。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的同時告訴他“我們愛你”,因為批評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

3, 你其實是想說什麽?有時候,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烈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隻是不停地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那個瞬間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這些詞。這時候要幫助他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麽?”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或提示,幫他們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麽,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 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有時候孩子做的事情並沒什麽錯,隻是做的時間不合適,這時你可以換個角度說,好像是你碰到了問題,請他幫你想解決的辦法。這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是被尊重的,不把你看做他的對立麵。通過你們一起想辦法,讓他們記得什麽事情在什麽時間不能做。

5,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小學生們之間愛有攀比“他有什麽,所以我也要一個”“她可以,所以我也可以”這是他們最常用來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每個人隻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小林配了眼鏡,並不意味著全班所有的人都需要眼鏡;姐姐的鞋子小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美國的初級教育看起來有點笨,有點可笑,它實際上是講究欲教人先正己,讓家長從自己做起,靠言傳身教引導兒童學會理解和尊重,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建立起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做人的準則。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回到中國,每看到那些對獨生子女溺愛或期望值過高的家長,那些在青少年麵前無所措手足的家長,就不由得想,也許這種笨辦法也不錯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ummer_rose 回複 悄悄話 老美的教育虛偽的很. I really love to ...But...熟的不再熟的TOFEL聽力句式了。I LOVE SOMETHING 後麵,從來就沒有不BUT過。HAHHA...too funny. Good luck.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