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平台 |
|
剛來美國時,從東岸回中國沒有直航,路上要花二十多小時。現在直飛,在飛機上看場電影打個大盹也就到了;剛來美國時,傳真和電腦尚未流行,打電話一分鍾要3-4美元,和親友聯係隻靠寫信,一來一往要一個月。現在網絡郵件(免費的)不算,電話僅2分錢一分鍾,可以海聊;剛來美國時,回國大包小箱瞄著限重,什麽都想帶,記得帶過盒裝的鮮橘汁和日本的方便麵,現在沒什麽可帶的了,隻需打理點個人用品...... 所有的變化中,最值得一提的算是“長城平台”了,它是非物質層麵的。2004年美國主流傳媒DISH NETWORK 推出了長城平台,標誌著華語族裔文化地位的提升。包含17個中文台(每月40元)的長城平台,改變我的生活,帶來頗多的文化享受,也讓我隨時感受到中國的脈搏。搬家的時候,電話還沒安,第一要事是先把DISH 接通。
香港鳳凰台每周日上午的“世紀大講堂”是一定要看的。親聆著名學者、教授的講課,頗受教益。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曆程得知,暴力並非必然的革命手段,和平過渡因其破壞最小而需力爭,英國就是這樣實現的;從法國大革命的曆程得知,雖然提出最徹底的目標(如巴黎公社),但實現不了則會反複甚至大倒退,可謂欲速則不達。這些史實與從小被灌輸的毛澤東理論都是相餑的。涉及的講題,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努力,到對當前體製改革的透析,中國兩千年來風水學說的形成和理論,到日本文化思維的特點等等,無所不講。現場聽課者多是在校大學生,他們的提問十分了得。從年輕一代著手樹立科學的文化理念,,這是百年大計。 還喜歡看鳳凰台的“口述曆史”。那些鮮為人知,或被忽略,或被刻意掩蓋的重要曆史,在當事人口中複活。被采訪者多已屆古稀、耋耄之年。這些記錄是寶貴的。希望鳳凰台分秒必爭,抓住更多的曆史。 許戈輝的“戈輝夢工場”,介紹和采訪的都是有夢想的年輕人,他們在網絡世界中闖蕩,宏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使夢成真。這個節目使我對網絡的運做和潛力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李敖有話說”終於在06年底結束了。不喜歡李敖的張揚和到處打棍子,就像不喜歡魯迅的偏激(他也打棍子,而且“一個都不原諒”)。就連馬英九就“二二八”事件代表國民黨致歉,也遭到他的奚落(中國領導人何時能對幾十年前的錯誤道歉啊),真是無聊。 原來喜看的“鏘鏘三人行”,覺得竇文濤說話越來越謹慎了,大概身不由己吧。
中央四台的“國寶檔案”是好節目。這是一件件珍貴曆史文物的有趣故事。它們是真正的國寶,無價之寶。因為它們或能破解一種文化的密碼,或標誌一個時代性的突破,或證實一種社會體製或史實......它們曾傳奇地被發現、轉手、浮沉,一一道來,扣人心弦。實際上,目前不少這類的“國寶”是珍存在西方(特別是英美)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個人收藏家手裏的,不知這是中國人的幸運還是悲哀。國人不重視曆史,從上個世紀初軍閥混戰算起,哪個草頭王重視曆史?他們蔑視過去,以為隻有自己才具有存在的意義。被稱為文化巨匠的魯迅也是主張“統統掃光”的。所示的國寶若不被西方人“掠奪”走,留到了破四舊,文革,恐怕也會是凶多吉少了。 北京台的“非常接觸”,阿憶主持介紹好書和作者,也屬好節目。讀者和作者心靈上的交流,每每碰出火花。 北京台的”同樂五洲“和轉播的”外國人中華才藝大賽“十分有趣。各種膚色的人目前對漢語和中華才藝的掌握程度,讓我大出意外。他們說相聲,演小品,唱地方戲,演奏少數民族樂器,對春聯,說繞口令,武術...,無所不能,口音標準,動作準確,歎為觀止。這不能不說是當今一道新的風景線。 跟隨湖南台,一路看著超女、PK、玉米、涼粉、盒飯,粉絲的形成,感受青春和熱情。大眾創造的詞語,演變為熱門的流行。看過節目,就不再因聽不懂詞、看不懂文章而陷入困惑了。 今後電視發展據說是IP TV,即電視台隻管製作節目,出節目單,至於看什麽,何時看,由觀眾自己選擇。把主動權轉換到觀眾手中,自由度大了,不會錯過什麽想看的節目了,大概也能省去咬牙看那些萬遍重複的討厭廣告。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至於再一步,製作與觀眾互動...,嶄不去設想吧。 長城平台的存在,構築了文化流通的渠道,不同居住國間的距離感大大減弱了,萬裏之外猶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