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

觀身不潔,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
正文

張藝謀的臉與鞏俐的乳

(2007-03-28 03:54:08) 下一個




        盤點 2006 年中國文化事件,張藝謀導演的電影《 滿城 盡 帶 黃金甲》票房直逼三億,實現中國電影票房的神話,無疑是歲末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麵對第四代電影的代表謝晉和第六代的賈樟柯對商業電影的詰問,張藝謀為當代中國電影開處方:

        隻有票房能救中國電影。不管認不認同,張藝謀的臉是中國電影在好萊塢的注冊商標似乎是不爭的事實,而國產電影的商業走向也已不可逆轉。

        依托經濟霸權的西方強勢文化在後現代主義語境下東進,弱勢民族除了同化 , 出賣資源,廉價勞力,女色,境遇不多。謝晉和賈樟柯們再孜孜於人文,藝術,普羅米修斯,無從挽回人文精神頹廢,民族文化萎靡的大勢,在文化墮落、生活糜爛、肉欲放縱的肉身狂歡舉世大派對裏,他們要麽與商業同流合汙,以商業的名義綁架藝術,要麽放跡山澗鬆林,恬淡虛無,洗心滌慮,或在當代儒家悲劇英雄的桂冠下鬱鬱寡歡,勞慮成疾,憂鬱而死。在 500 強經濟體名單裏缺席,人均 GDP 隻有別人幾十分之一的國度裏,整合資源,與東進的外來文化抗衡,在電影的民族工業裏,張藝謀們憑借綜合元素,以巨資打造的巨片成就了民族電影業裏的“麥當勞”、“肯得基”。這個層麵看,億萬資金製作《英雄》的張藝謀們無疑是真正的時代英雄。

        文化國門洞開之後,後現代主義唐皇入室,電影的好萊塢主義是商業文化時代有識之士的共識,削解、反諷崇高和秩序,疏離責任和使命,營造庸俗的現世夢幻,變電影的視覺元素為世俗的文化遊戲元素,已是浩浩蕩蕩的潮流。讓張藝謀們再去拍《紅高梁》、《黃土地》,在先鋒文學土壤流失的背景裏,時代失卻了提供文學敘事文本的功能,在精神休克,肉體休閑的年代裏已喪失了述說的載體。

        於是張藝謀等電影大師們組合了隻有他們這樣的文化精英才有能量動用的社會資源、政府資源、資本資源、人氣資源、美學資源、明星資源、情欲資源,在這塊精神比物質更貧乏的作著大國夢的土地上,製作了他的《黃金甲》。倘若我們以電影投入質疑一個人人做著大國夢的民族的資本能力,太多的聲音將會為我們呈上外匯儲備和 GDP 的增長幅度數據,而隻有默然享受電影一個鏡頭裏一朵菊花成本數百人民幣那鋪天蓋地的黃菊花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效果。倘若我們審視皇城根天子腳下在文藝圈外圍遊蕩,夢寐以求於出名成腕,不惜象張玨“潛規則”身體的無數“京漂”,即便象賈樟柯這樣的才子,也隻能在默默無聞十數年後僥幸出頭,就不難揣度張藝謀們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何等巨大。倘若我們審視中國現行的電影製度,會發現低成本的小電影根本不能進入影院放映,隻有昂貴膠片製作的大片才可登堂入室,就會感覺文化精英們所擁有的無限的政府資源、資本資源,這又給弱勢社會群體帶來怎樣的身心震顫。

        一反早期電影的質樸美學,張藝謀在電影的商業實踐裏鋪張資本、資源和情欲,在畫麵元素裏堆積奢侈。在淺薄的傳統文化的敘事框架裏,編造一個《雷雨》式的亂倫的庸俗故事,借助明星的票房陣容,通過為觀眾提供一種消遣性的“原始魔術”,調用觀眾無意識欲望,製造精神娛樂。由鞏俐、周潤發、周傑倫組合的陣容是所有元素裏最具商業感召力的明星資源,華語電影的好萊塢票房和東南亞市場得以自然兼顧。此片僅是發哥演藝生涯裏的一張支票,周傑倫由歌星到影星的轉折點,卻是張藝謀由藝術電影教父到商業電影教父的裏程碑,更是鞏俐遊刃於華語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間演技和性感的巔峰。片中,通過對鞏俐成熟、性感、好萊塢主義的乳房的成功擠壓,張藝謀有效完成了對這一陰物隆重的視覺推介儀式,從坊間對鞏俐性感的讚美,網上對鞏俐乳房的點擊率,中外載有明星性感度民意測驗的八卦雜誌看,鞏俐的性感升級指數無疑又將使更多如花似玉美女患上焦慮症、憂鬱症,跌入“潛規則”的泥淖。誰之罪?乳房乎?鞏俐乎?張藝謀乎?《黃金甲》乎?

        一組無深度無景深但卻庸俗輕鬆的故事、情節和場景,若幹維令人興奮而又暈眩的視聽時空,一堆擠壓的亂倫情欲,闡述著這個時代的精神消費主義。資本成為藝術的修辭手法之後的文化產品,隻能是利奧塔德對後現代主義的解構——用價值顛倒、視點位移消解一切衡定的常規、秩序,對此,張藝謀為娛樂消費時代的愚昧粉絲們提供了一部經典文本。商業時代大眾的文化焦慮,身份遺失,心理失重,情緒震蕩,是文化消費主義的注腳,商業藝術大師們的職責就是為大眾製造娛樂狂歡 , 同時,也為自己營造躋身福布斯亞洲榜甚至《時代周刊》封麵的機率,盡管他的視覺語言豐富絢麗,而文化內涵卻一無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梁山泊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一槍見血, 酣暢淋漓!

文化國門洞開之後,後現代主義唐皇入室,電影的好萊塢主義是商業文化時代有識之士的共識,削解、反諷崇高和秩序,疏離責任和使命,營造庸俗的現世夢幻,變電影的視覺元素為世俗的文化遊戲元素,已是浩浩蕩蕩的潮流。讓張藝謀們再去拍《紅高梁》、《黃土地》,在先鋒文學土壤流失的背景裏,時代失卻了提供文學敘事文本的功能,在精神休克,肉體休閑的年代裏已喪失了述說的載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