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紐約某電視台播出不負責任的誣陷中餐館的新聞已經夠令人氣憤的了,近期的美國新聞評論界有對中餐的營養問題大做文章,說中餐不僅熱量高,鈉鹽含量也比大多數食物高出很多倍,如此斷章取義,實在是對國人眼中的中國食文化的侮辱。
不過,不得不承認,中餐館裏的美式中國菜的確不健康。營養專家對來中國餐館的菜與美國快餐比較,說一盤炒素菜的鈉鹽含量相當於兩個麥當勞漢堡加一包薯片的鈉含量。然後又說一盤左宗堂雞的熱量是多少多少。說到這個左宗堂雞(General Tso’s chicken),我真的覺得可笑,從來沒聽說過的一道菜竟然是美國中餐館最受歡迎,盡人皆知的一道中國菜。做法就是雞肉裹上麵什麽的放在油裏使勁炸,然後在澆上一層酸酸甜甜的汁,非常難吃。一係列聳人聽聞的對比數字使中餐成為了一種可怕的食品,還危害健康!作為非常為本族文化而自豪的中國人,聽了中國食文化遭此踐踏,實在不爽!
仔細想想,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了種族文化的差異上。
首先,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對待食物和一日三餐的態度都不盡相同,再加上種族歧視無法根除,導致不同種族之間無法積極有效的溝通,造成不理解,然後隻好曲解,然後不得不動怒於某一方,最後隔閡越來越深。
扯遠了,還說中餐吧。首先,此中餐非彼中餐也。為什麽中餐館的菜都是中不中、西不西,要不大油大炸,要不酸酸甜甜,多肉少菜,很少能吃出家鄉的味道,那是因為要迎合美國人的胃口。老板們知道,菜隻有做成這樣才會有生意,所以也就有了那些高脂肪高熱量的菜。要知道,那些隻能叫做美式中國菜。其實,中國人比較多的大城市也不乏有地道的中餐館,那真是放眼望去,黃皮膚黑眼睛,高朋滿座,而這些地道的中餐西方人卻不去研究,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麽八大菜係,理解不了中國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不知道我們吃的是什麽東西。
再有,吃飯的方式的不同,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要是這個不統一,就根本沒有討論的平台。我們東方人吃飯必然是大家圍坐一桌,點幾個菜一起吃,也就是他們講的share. 而西方人都各點各的,互不分享。一大桌子人每個人點一個菜,放在自己麵前,然後就著一碗米飯吃,令人哭笑不得。哎。。。要是點一個葷菜,一盤子下去,熱量能不高才怪呢。還是我們share著吃最科學,葷素搭配,有助於均衡營養,客人們還可以對菜肴各抒己見,成為閑聊的話題。
由於吃的形式不同,菜的吃法也就不同了。比如吃一份牛排,往往湯汁(sauce)是重要的部分,吃到最後,可以做到盤子幹淨,一點不剩。中國菜可就別這麽吃了,紅燒肉,盛起來有很多油,但其實肉並不油膩,因為油脂早就在長達數小時的烹製過程中給析出去了,況且葷菜也是作為配餐來吃的,中餐講究葷素搭配,穀物類才是主食。一道清炒素菜有時候也需要用一些油,但是那隻是為了用油編出蔥蒜的香味,菜才會更好吃,如果連油的熱量也算進去,卡路裏自然會很高。如果再看看我們中國人普遍苗條的身材,事實勝於雄辯嘛。
說到卡路裏,美國有不少垃圾食品。漢堡,比薩,薯條,甜碳酸飲料,還有那些所謂creamy的意大利麵,不要算卡路裏,你會嚇著的。相比之下快餐中的Subway賽百味還是有一些健康的選擇的。不過,冷三明治~我的晚餐是決不會有它的。當然了,我也承認西方也有不少健康的食品,比如大量的乳製品,我認為小孩子尤其應該多吃。現在美國提倡3-A-Day,就是每天食用三分脫脂乳製品,比如牛奶、奶酪、酸奶。乳製品中含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營養成分,是最天然的健康食品,多吃無妨。再比如清淡而健康的沙拉,橄欖油和穀物早餐等。還有,建議每天吃5-7份的水果或蔬菜,這些都是好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欣然接受。
我想到了去年的一部電影
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怎樣的飲食習慣,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有些中餐館的老板更聰明,幹脆變出兩份菜單,一份英文,一份中文,菜式各不相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家都吃的不亦樂乎。
一位美國老人曾經跟我說,他的醫生不讓他吃蔬菜,具體什麽原因我忘了,反正是為他的健康著想。我開始以為我聽錯了,很不理解,但也沒再問下去。還有的時候,超市收銀的小孩拿著黃瓜問我這是什麽,無語。事實上,一些閉塞傳統的美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蔬菜的含義還是僅僅局限於土豆的。我不敢想要是不吃蔬菜水果我回變成什麽樣子,哈哈,一定是皮膚粗糙,張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