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蟲係列(6)――法國葡萄酒

(2007-04-06 06:04:22) 下一個
酒蟲係列(6)――法國葡萄酒

即使從不喝葡萄酒的人,也知道法國葡萄酒。即使從沒去過法國的人,也知道法國葡萄酒.葡萄酒和香水一樣,是法國的名片。

法國人說:“打開一瓶葡萄酒,就像打開一本書。”他們酒的內容太豐富太深刻了。法國人說:“欣賞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賞一件工藝品。”他們酒的製作太精密太細膩了。

法國人喝酒,慢條斯理,溫文爾雅。他們淺酌慢飲,小口細品。酒慢慢地從唇邊滑到喉頭,緩緩地流過口腔的每一個部位,再輕輕地地咽下去。他們的理論是,酒一進食道,就什麽也感覺不到了。他們還要告訴你:如果在沒有欣賞到酒的色澤和芳香之前即把酒喝下去,那是放棄了對酒的基本享受,所以喝酒之前要拿著酒杯看啊,聞啊,晃啊。.一口酒下肚,他們要大發議論,口感如何,質感怎樣,深度幾許,重量哪般,這個酒柔軟了點,那個酒堅硬了些,這個堪稱複雜,那個可算輕盈。有的應在華氏45度喝,有的要配牡蠣才有味。還有什麽古典般的酒,音樂般的酒,夢幻般的酒…雲山霧罩,天昏地暗,讓人聽著是一頭霧水,兩眼發直,恨不得找個地道,逃之夭夭。

就連他們的酒瓶子,也有國家標準.波爾多的酒用直身酒瓶,勃艮第的略帶流線型,羅納河穀的矮粗,阿爾薩斯的細長,普魯旺斯的頸部多一個環.遠處一看瓶子,就知道酒是那裏出的.他們的酒杯,更有講究,精致悅目,光滑細膩,給嘴唇的觸覺舒適.紅酒用高腳鬱金香,白酒用小號窄而高酒杯,香檳用纖長直身,都有科學的說法.

這就是法國人,他們把喝酒這麽一件簡單的事弄得那麽複雜,那麽講究,那麽深奧,那麽莊重,使得有的人著迷上火,興致盎然,也有的人不知所措,敬而遠之。

葡萄酒能滋補強身,防癌益壽,美容養顏,減肥健體,功能大了去了。但法國人不把這個掛在嘴上.他們也從不比海量,爭豪飲,這個競賽那個記錄.酒令猜拳,一醉方休。法國人喝酒,把注意力集中在嘴,用它體會葡萄酒的博大精深,領略葡萄酒的豐富內涵,品嚐葡萄酒的千滋百味.對他們,葡萄酒是一種享受,一種學問,一種知識,一種文化。

法國是整個世界葡萄酒文化的開路先鋒,群龍之首.正像了解德國人要聽他們的古典音樂,要了解法國人就要喝他們的葡萄酒.

按葡萄的產量,法國不如西班牙。按葡萄酒的產量,法國不如意大利。按葡萄酒的曆史,法國不如希臘。但是法國當之無愧地坐在“葡萄酒王國”的寶座上,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頂尖的質量讓任何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當然高檔的法國瓊脂玉液價格不菲,令人乍舌。它們也成了葡萄酒鑒賞家,收藏家,投資者競相追逐的對象。可以說最有名的,最貴的葡萄酒都出產在法國。

位於波爾多的裴特魯(Petrus)莊園生產的紅酒以墨爾樂為主,售價至少一千美元一瓶。位於勃艮第的羅曼尼-孔蒂 (Romanee Conti) 的黑比諾酒價格更高,三千元,還隻賣給老顧客。新顧客,對不起,排隊去.它的一瓶1978年的產品拍賣出了兩萬四千元的高價。更新的紀錄是2006年9月28日,一個闊佬一口氣買了12瓶1945年波爾多的穆冬-豪特什爾 (Mouton-Rothdhild), 每瓶28,750元。

但是葡萄酒價格的曆史記錄屬於一瓶波爾多的法國五大一流酒荘之一的拉斐特 (Lafite)1784年產品。它在1985年賣出了十六萬元。這瓶酒已經不能喝了,所以這麽值錢,是因為它來自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的酒窖,瓶子上刻有Th.J的字樣。傑弗遜曾經在巴黎當過五年駐法大使,對法國葡萄酒鍾愛有加,癡迷忘我,不斷收藏,一生致力於向美國人介紹法國葡萄酒文化.。

法國葡萄酒裏還有一個記錄:位於魯瓦爾歇爾河區的一個葡萄園裏有一株最老的葡萄秧,高齡達150歲,還能釀出好葡萄酒。不僅生薑老的辣,葡萄也是老枝好,產量低質量高。

法國得天獨厚,上帝賞賜了它優良自然條件, 世界上最好的釀酒葡萄除了雷司令幾乎都起源於法國。

一提優良的自然條件,人們自然會想到一個詞:土地肥沃.其實恰恰相反,好葡萄酒一定要長在貧瘠的土地上,才不會糖分過高,適於釀酒.種植期間施肥越少,酒越能賣出大價錢,因為人工的痕跡越少.法國的最大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土地貧瘠得別的什麽莊稼都不長,在那裏看不到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隻有葡萄.法國南部的羅納河地區是寸草不生的鵝卵石地帶,鵝卵石白天吸收了陽光,夜晚再散發給葡萄樹,葡萄更加成熟,釀出的酒酒精度高,是世界最高的,16.2度(再高酵母就死了).

優良的自然條件也不等於雨水充足,實際法國大部分地區偏於幹旱.雨水太多往往會給葡萄帶來麻煩,汁太多,皮太薄,酒味淡,單寧不足.法國政府甚至規定,葡萄種植期間不準澆大水.木頭到葡萄園看過,每棵葡萄珠連著一根細細的自來水管,水非常緩慢地滴著,隻是保持著土地不太幹.雨水多的地區應該配以排水好的砂爍土壤.在這方麵,河流對土地的濕度比降雨重要得多.而法國重要的葡萄產區全在河流流域.

許多葡萄高產地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芽,加州,都比法國緯度靠南,陽光多,溫度高.不過,法國政府規定的葡萄從開花到摘菜的日照時數1300小時,在其所有產葡區都滿足了.近一二十年裏,法國氣候條件最好的是2000年,所謂葡萄大年.各大酒廠都把這一年的酒按住不發,等待時機賣出高價錢.你如果恰巧有這末一瓶,一定等個重要場合再拿出來呦.

法國的最大特點其實是它的氣候和土質的多樣性., 因而形成了它葡萄酒文化的多樣性.對法國釀酒人,沒有”眾口難調”這一說,他們什麽口味的酒都能造.從十元以下的到上千元的,從買來就喝的到需要存放幾十年的.三麵環水,南有高原,北緯45度線當中穿過.大的方麵,波爾多地區的海洋性氣候,勃艮第和阿爾薩斯地區的大陸性氣候,以及南羅納河流域的地中海氣候. 不同的小區又有不同的小氣候,海拔高的不同於海拔低的,山坡上有別於山腳下,一條河的兩岸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土質,石灰石土質適於白葡萄,而粘土土質適於紅葡萄.法國人把這所有自然條件歸為一個詞:土地(terroir).他們認為,在決定葡萄酒質量的所有因素中,土地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就象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兩個葡萄園具有完全相同的土地。

這個理念和美國人完全不同.在美國,葡萄的品種是最重要的,是命名葡萄酒的基礎.而在法國,酒以產地命名.

我們無意當葡萄酒專家,法國的十大葡萄酒產區的名字,知道三個就夠了:波爾多,勃艮第和香檳.

波爾多(Bordeaux)在法國西部,”葡萄酒的王後”,生產多種葡萄的調製酒,紅酒.勃艮第(Burgundy)位於法國東部,以單一的葡萄酒聞名,”葡萄酒的國王”.

地區命名係統很複雜.在一個地區(region)之下,又分為若幹區域(district),然後分為不同村莊(village),最後是葡萄園(vineyard).葡萄酒的命名在這個係列越靠下,也就是越細,酒的檔次越高,價錢越貴。比如一瓶隻標著Bordeaux的酒,肯定不如標有酒荘(Chateau)名的酒值錢。記住,所有這些命名酒廠無權決定,都是政府控製管理的。對於酒荘,很多地區還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級別,有點像教授副教授講師之類,這個級別是終身製,提拔晉升要等猴年馬月。一旦坐當老大,享用終生,財源滾滾來,等於中國的院士。

進入酒店或超市買美國酒,麵對琳琅滿目的商標品牌,一般隻能碰運氣,好價錢未必肯定買好酒。法國不同,把酒分為四大等級。一等叫“法定地區”(AOC)產酒,占總量35%,嚴格控製隻用原產地葡萄. 品種,種植數量,釀造過程,酒精含量都經專家論證。二等叫優良地區餐酒(VDQS),占2%,是向一等的過渡。三等是地區餐酒(Vins de pays),占15%,造酒時可以用標明的產區內不同葡萄勾兌。四等叫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占38%,最低檔,可以用不同產區的葡萄汁混合。等級不同,都寫在標簽上了,一目了然,要想做南郭先生濫竽充數根本沒門。

這是法國葡萄酒管理法規與美國的又一個不同。美國是自由競爭,法國是政府控製。美國是群雄混戰,法國是等級森嚴。法國的這一套比較靈,所以它是老大,別人服它。歐洲的“老世界”都學法國,地區命名,等級分類。美國也撐不住了,開始學,定出一個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 (AVA)的概念,即特殊產葡地域.比如在納帕,索諾瑪等地有175個。現在很多美國酒的商標上也出現地名,納帕,索諾瑪,甚至加州。但往往這隻告訴你酒廠的所在地,不代表葡萄的嚴格來源。中國的機製好像更落後一點,基本是三強鼎立,瓜分市場:張裕,王朝,長城,其他小廠在夾縫中生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