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閱讀狄更斯

(2010-01-07 15:48:47) 下一個
 
閱讀狄更斯
 
薛鴻時

 
 
  狄更斯生前每一部小說都引起轟動效應,在英語詞典中,他的人物名字已經成為幾種類型人的代名詞,如同莫裏哀的達爾杜弗成為偽君子代名才一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巴樂善好施、愛憎分明的人稱為“匹克威克”(Pickwick Papers)、把兒童教唆犯喚作“非勤”、把吝嗇鬼叫“斯克魯吉”、騙子手叫做“金格爾”、偽君子是“裴斯尼弗”(Martin Chuzzlewit)、妄自尊大的小官僚是“班布爾”,盤根錯節拖拉推諉的官僚機構是“巴納克爾家族‘、野心家則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惡心的“希普”……在下層人民心目中,他就像聖誕老人。他編的 AChristmas Carol 經久不衰,後來他逝世時,倫敦一個賣水果的小販的女兒問:“狄更斯先生死了?那麽聖誕老人也要死嗎?”

  查爾斯·狄更斯的母親詼諧、善於模仿,常使朋友哈哈大笑,她的朋友曾說,狄更斯的天才來自母親。(雨果、司湯達似乎也是如此,就連和母親關係緊張的巴爾紮克好像也不能擺脫幹係。西方學者曾做調查說,有穩定經濟收入的單身母親所養大的兒子通常比常人優秀。)

  父親帶他去羅切斯特玩,路過一幢漂亮的別墅叫蓋茨山莊,對他說,隻要你不懈努力,說不定將來有一天你會成為它的主人。結果,狄更斯在1855年四十四歲的時候真的買下了那座房子。查爾斯原是仆役的孫子,靠著自己的努力終於獲得成功,躋身上流社會。別忘了在十二歲生日剛過的兩天的時候,他就被債台高築的父親送去當了童工!狄更斯一輩子也忘不了那段痛苦的日子,多年後他還餘悸猶存:差點就要在下層社會終老。

  特別是,他的姐姐範妮卻在皇家音樂學院就讀,後來還獲得奧古斯塔公主親自頒發的銀質獎章,當時狄更斯出席了,卻為自己的處境黯然神傷。幸好不久之後他也永遠離開了黑鞋油作坊,原因不是因為要讓他讀書,而是父親和介紹他去做工的表格吵架了──狄更斯母親急於調停好他盡快回去做工。當她把調停成功的好消息帶回家時,查爾斯滿心怨憤,一輩子也不會原諒她!最後父親意誌占上風,童工生活結束了。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好的老師。查爾斯八歲的時候遇到的賈爾斯牧師啟蒙了他,使他終生感激不盡。當他出版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時,老師送給他一個銀質鼻煙壺,上刻:“送給舉世無雙的博茲(狄更斯筆名)”。

  在著名漫畫家 Robert Seymor(1798?~1836)自殺後,自告奮勇要給Pickwick Papers 畫插畫的人中,有一位叫W.H.Thackeray,在給狄更斯看了他的作品後,被拒絕了,但他日後卻成為與之齊名的作家( 代表作《名利場》)。最後,當時隻有二十一歲的 Hablot Knight Browne(1815~1882)被狄更斯選中,他為了與“博茲”(Boz)相配給自己起了筆名“Phiz”,日後成為狄更斯親密朋友之一。

  《Pickwick Papers》還沒有出齊,市場上就出現多種以之命名的商品(匹克威克帽,匹克威克雪茄等等),一名垂死病人的願望是活多十天看到新出的一期小說。等到全書問世,二十四歲的狄更斯成為全英國每個家庭熱愛的名作家,受到各界理解和欣賞!英國大法官坎貝爾勳爵說,如果他寫得出這樣的書,寧可不當大法官兼上議員。由於該書雅俗共賞,有人貶低他是 public entertainer。

  此後,圍繞狄更斯形成了一個社交圈子:《觀察家》雜誌的文學、戲劇評論家 John Fostter、leigh Hunt,表演藝術家 William Macready、畫家 Daniel Maclise,小說家 Edward Bulwer-Lytton,哲學家兼曆史學家 Thomas Carlyle,以及詩人 Walter Savage Landor 等。

  《老古玩店》裏的可愛女子耐兒原型是狄更斯的妻妹、17歲就病逝的瑪麗,狄更斯最疼愛的人,她死的時候,狄更斯摘下她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直到逝世,而且還聲稱死後要和瑪麗葬在一起──沒有實現。耐兒的悲劇死亡是 Foster 建議的,其結局引起大西洋兩岸讀者熱切關注。據說一艘航船抵達紐約港還未停泊,就有美國讀者對船上乘客喊話:“小耐兒怎麽啦?”因為船上乘客比他們先看到新一期小說。據記載,英國傑弗裏勳爵看完這個章節把臉埋在雙掌中哭泣不止──當時英國男子不怕公開表露激情,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人有正確道德判斷的標誌。

  在美國,狄更斯引入注目的程度與今天的娛樂明星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所到之處必成為焦點,連喝口水都有人注視著他的喉嚨;理發師把剪下的他的頭發賣給崇拜者作紀念品;擁擠的人群中連莊重的小姐也會扯下他上衣毛皮珍藏。他出現之處水泄不通,歡迎的熱烈程度超過了對幫助美國打贏獨立戰爭的法國拉斐德將軍的歡迎!(巴爾紮克說拿破侖用劍建功立業,而他則用筆。十九世紀的作家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董貝父子》中的伊迪絲的反抗是女性開始覺醒、維護個人尊嚴的行動。恩格斯說:“這種權衡利害的婚姻,在兩種場合都往往變為最粗鄙的賣淫──有時是雙方的,而以妻子最為通常。妻子和普通的娼妓不同之處,隻在於她不是象雇用女工計件出賣勞動那樣出租自己的肉體,而是一次永遠出賣為奴隸。”(看來結果還不如賣淫的,但她們往往象魯迅先生說的那樣,還為坐穩了奴隸的地位而沾沾自喜。)

  1850年狄更斯如願以償創辦了以普通市民為對象的雜誌《家常話》(Household Words),團結培養了一批有才華見解的作家,包括蓋斯凱爾夫人(Mrs 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和菲茨傑拉德以及《白衣女人》的作者 Wilkie Collines(1824~1889)。據說狄更斯刪掉菲茨傑拉德一段文字的時候,後者急喊:“我的十五先令又沒了!”

  1855年狄更斯突然接到初戀情人瑪麗亞·彼得奈爾的信,見麵時果然發現如信中所說她又老又胖又平庸,於是成為新作《小杜麗》中克萊南二十年後與舊情人弗洛拉重逢的精彩場麵。據瑪麗亞女仆後來的回憶,她收集狄更斯作品多種版本,並逢人就談她和他年輕的故事,還深情地親吻狄更斯坐過的椅子。(如果這時真的,瑪麗亞也未免太那個!大概“悔不該當初,呀呀呀……”哈哈。)

  狄更斯在1857年和妻子分居鬧得醜聞沸沸揚揚,無非是為了名叫艾倫·特南的女子。人們把塑造了眾多道德楷模的狄更斯也當成時代榜樣,沒有人願意相信他的汙點,他身邊的人也刻意處理掉對他不利的曆史證據,甚至在1936年托馬斯·萊特在《狄更斯傳》中他與艾倫同居時,人們起而攻擊傳記作者造謠誣蔑。但是一兩年前我偶然看到明珠台播放的“作家與他們的情人”係列,的確說道老年狄更斯小心翼翼地掩蓋他和少女艾倫不道德關係,後來艾倫把自己的年齡改小十歲嫁給可尊敬的牧師,過了幸福安穩的一生。直到她去世多年,其後人才從她的書信中得到狄更斯與之通奸的真相。

  1868年到美國朗誦表演,總收入高達228,000美元!扣除一切費用純收入也由兩萬英鎊之多!當他返回蓋茨山莊時,附近居民準備為他舉行隆重歡迎儀式並用人力把他的車廂拉到家,他拒絕了。回家途中,各家各戶掛出英國國旗,他成為民族驕傲!到家後,醫生檢查身體的結論是:他年輕了七歲!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腦溢血去世,14日靈柩移出蓋茨山莊運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永久安放在南以“詩人角”──之讀過四年書的都是童工與其他最英國文化做出最大貢獻的少數傑出人物躺在一起。

    ──選自《浪漫的現實主義──狄更斯評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愛德華鮑爾李頓(Edward Bulwer Lytton, 1803—187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