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藏之外的馬未都:我曾經很厭惡說教

(2010-01-16 12:51:57) 下一個
收藏之外的馬未都:我曾經很厭惡說教




我從小是在說教環境中長大的,因而曾經很厭惡說教。小時候聽慣了翻來覆去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沒有大人真正把人生道理、社會道理講述給你,所以開始活得很空泛。曾經在CCTV做一檔教育節目時,家長說現在孩子不現實,理想太大,我就樂了。我告訴他們,與他們同齡時,我理想是“解放全人類,讓紅旗插遍地球的每一角落”。

本來應該說些輕鬆的話題,但不知哪根筋被撥動了,竟成了“說教”。回過頭看看,第一感受是自己老了,急於傳授人生經驗,也不管別人愛聽不愛聽。其實,我的人生信條“自信、堅強、認真、寬容”曾多次跟朋友聊過,也好為人師地給後輩人講過,有時還真是苦口婆心。說教的本義就是宗教不厭其煩地宣傳教義。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兒子一人在外讀書情緒低落時,我常用這句話開導他,希望他能正確認知這個世界,正確了解人生。

多數的時候,他是不理解我這個爹的苦口婆心。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是平麵的,不是立體的,他所看到的紛雜的世界不過是舞台上的一塊幕布,而且還是第一道幕布。

這就是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心智差距。這個差距通過學習,通過曆練,尤其跌了跟頭之後,會逐漸縮小,甚至超越。因此,我們為什麽要學習就有了答案。

年輕不聽年長者的話屬正常。我小時候就特有主意,不算聽話,凡事愛懷疑。因為懷疑,才走上收藏之路,才用一個又一個曆史的證物來證明曆史的真實。

我們無論年長年幼,都應該相信曆史的真實,相信前人的經驗。我們今天之所以活得比古人有質量,是經驗傳授的結果。人類擺脫野蠻之日,就一直在不懈地摸索一條文明之路,至今仍不知終點。

社會的複雜程度遠遠高於書本。自有文字以來,人類對人類的總結,一直保持在初級階段,無法僭越。我們了解自身的優點太多,了解缺點太少,經常熟視無睹。

我們民族之所以有精英,比如孔子,孟子,莊子,老子等等,隻是因為他們凡事都比我們多想了一層,但僅這一層,就使他們看見了舞台最後一道天幕,絢麗而多彩。我們在古人睿智的思想下,時時感到自己的渺小,手足無措。我們為什麽總是狹隘,而且心中難過?

兒子後來說,你應該告訴我,人生如意事十之僅一二。這樣比較好理解。

他說的也有理。但殘酷的現實裏,人生如意事頂多有一二。別說凡人,過去就連皇帝都沒奢望超過這一比例。

一個人的成熟在於當他的個人意願不能表達,或能夠表達但不可能如願時,他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而不怨天尤人。(馬未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