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出國門的尷尬:我到美國“受洋罪”

(2009-11-06 05:12:31) 下一個

初出國門的尷尬 (一) 東京機場出大“洋相”

有人形容來美國的感受:出國前“豪言壯語”,想去美國幹一番大事業,掙一筆大錢;下了飛機“啞口無語”,聽和說英語都有困難;過了半年 “自言自語”,我這是怎麽了,何苦來受洋罪?

除了“豪言壯語”,其它感受我都有了。我不是很愛出國的人,如果不是先生在這裏,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有定居美國的念頭。在中國,有我非常熱愛的職業,從事新聞工作是我從小的夢想。在福州這個我很喜愛的城市,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外國對我沒有吸引力。

但我還是打算來美國看看,畢竟家庭很重要,我對美國也充滿好奇。出國前,我報名參加一個英語口語培訓班,可因工作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常缺課。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人對我說,英語不用在國內學,到美國自然就都會了,那些偷渡的農民都行,何況你讀過書?我居然信以為真,不知自己當時怎會輕信這種荒唐的說法。就是母語中文,在學校學了十幾年,還從事過教師和記者職業,每天聽說讀寫30多年,也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何況外語呢?

反正是輕信促進懶惰,沒學好幾句口語,就起身來美國了。

為了省幾十美元,老公給我寄來了日本航空公司的機票。好幾頁的機票,密密麻麻全是英文,搞清起飛時間地點等重要事項後,我懶得再細讀眾多條文。乘日航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因為一點小誤差,讓我出了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大“洋相”。

在上海機場,我登上了日本的飛機。當飛機將要在東京降落時,乘務員通知我們準備轉機。我突然想起托運的行李,就找空姐問。還好機上有一位中國空姐,她告訴我,要在東京機場提出我的行李,重新托運到往洛杉磯的飛機上。這位小姐也許是新手吧,她可把我害慘了。

到了東京機場,我就一心思要提我的行李。我沿著“Baggage”箭頭指向,徑直往前。走了好一段路,沒見行李。我就問機場服務員,那些人看去像中國人的麵孔,卻是日本人,聽不懂中文。“English Please”一位服務員禮貌地說,可我說的英語人家聽不懂,我寫了“Where to get my baggage?”他給我指了方向。

因為在東京隻有兩個小時的停留時間,很緊。我已發現沒有其他乘客和我同行,但人到了陌生地方好像腦子不好用了,沒有多加思考,還是繼續走。人越來越稀少,我穿過一個個候機廳,還坐了地鐵,我估計自己花了30多分鍾了。

最後,我居然來到日本的入關口!

天哪,我要去的是美國,不是日本啊。

這下我是真的急了,一急,說的話就全是中文了。那工作人員不斷搖頭,說“English Please!”可這時焦急的我連一個英文字都寫不出來了。

那種驚慌無助的感覺從來沒有過,我忍不住,哭了,很丟臉啊。

我還得去美國呀,什麽也顧不得了。於是我大聲問周圍的人: “誰會說中文?請幫我翻譯。”

終於有一位先生幫了忙,我才得知,行李根本不用提出,航空公司會轉機的。

我的飛機要飛了!往來的方向,我狂奔回去。幸好找對路。我是最後一批登機!

後來,老公笑話我,國際航空,行李隨你轉機都不曉得,我的確不知,這是我頭一回出國。我怪空姐誤導,他怪我不好好學習,機票也不讀,出“洋相”,活該!

到洛杉磯的當天晚上,我就去語言學校報名了。

初出國門的尷尬 (二)人到異國,錢都不識

東京機場出了大“洋相”,上機後,好不容易定了神。到了洛杉磯機場,又出小“洋相”。

下了飛機,來到入關口,那官員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後,在我的護照上簽字蓋章,我便正式進入美國了。整個過程,大概花了20多分鍾。

我提了行李,就到乘客廳等待老公來接我。

出國前,老公和我約好,讓我在這裏等他。我看手表,20分鍾,30 分鍾,一個小時,還不見他的人影。

我又急了,怎麽回事?各種猜想冒出來。幸好,他留了電話號碼,我決定試試。

機場的電話是投幣式的,好像要35Cents。我帶了零鈔,見旁邊有換零錢的機器,我便塞入2張一美元的鈔票,嘩嘩蹦出好幾個硬幣。

我抓著硬幣準備打電話,一看這錢,就傻了。我還以為會像人民幣那樣標著5分,1角。翻來覆去,找了半天也不見硬幣上有任何數字。

我隻好往電話機裏隨便投幾個,可不管用。我也聽不懂機器指示什麽,把硬幣全投完了,也沒打通電話。

我想過要問周圍的人,但這些看似中國人的乘客都是日本人。我也不能再大聲呼救啊。而且,我已確定自己講的英語別人是聽不懂的。剛才在飛機上,我向那金發碧眼的空姐要一杯水,“Can I have a cup of water?”她一臉迷惑,我重複兩遍,她還是不明白。我隻好指著一個水杯,她才恍然大悟,用美式發音強調:“Oh,Water!”

老公終於來了。他解釋說,以為入關要花2個小時,他來美國時是這樣,沒想到我隻花20分鍾。

硬幣是怎麽回事?原來美金的硬幣常用的有:Quarter(25分),Dime(10分),Nickel(5分),和 Penny(1分)。硬幣表麵標的是: “Quarter Dollar”,“One Dime”,“Five Cents”,和“One Cent”, 那字小於半隻小螞蟻,字體也沒有特殊處理,要很仔細找才能發現。Quarter,One Dime和Five Cents,大小厚薄顏色差不多,來美國一段時間後,我才不會混用。

人到異國,連錢都不識啊。

老公還有更絕的故事呢,剛來時,有一次他乘公車,忙亂中誤將10美元當作1元投入錢箱。


美鈔1元,5元,10元和20元紙幣大小一樣,在初次接觸的人看來,顏色圖案也差不多。還是人民幣的設計比較好,容易分辨。

初出國門的尷尬 (三)考分最高的“啞巴”

未踏上美國國土就出盡“洋相”,我下決心好好學英語。

到Adult School 報名後,工作人員給我做個小測驗,是些初淺的語法和閱讀,我很快就完成了。成績出來後,工作人員恭喜我,說我在這批測驗學生中得分最高。她將我安排在該校最高級的班。

在教室呆了十幾分鍾,我就恨不得開溜。老師講什麽,我基本聽不懂。她很友好地問我一些問題,用很慢的速度,我還是需要中國同學幫忙翻譯,才搞懂。我的回答,要通過同學的翻譯,她才明白。

我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聽力和口語。在國內學校學英語,隻背書,背單詞,熟語法,從沒練過聽力和口語。況且,我們當年學的是英國大不列顛的發音,和美國發音有不少區別。看來,我在國內學了7年(中學5年,大學前2年)英語,還是個“啞巴”。

認真聽美國人講話,他們並不嚴格遵從語法,甚至“反”語法說話,如“I don’t know nothing”, “You and me”等。就如我們熟悉中文,隨心所欲表達,別人也明白,不用太認真追究講話中的語法。

三十多歲開始學講一門外語,對我來說,非常難。有些發音,怎麽學都不像,總要讓別人聽懂才行啊。開口前,要在腦子裏把中文翻譯為英文,話出口了,又發現語法有誤。

苦惱於我講的英語別人聽不懂,我出門,一定隨身帶著筆和紙,可以寫給人家看。還有電子字典,別人講的我不明白,就讓他直接輸入我的字典。

當然,在語言學校,我將自己降到二年級,從最基本的對話學起。

初出國門的尷尬 (四)打工遭遇

到美國,我就急著想找份工作。由於沒有工卡,剛加上我沒有什麽特長,雇主們一聽就不願意往下談。好不容易找了份老本行的活――在一家中國人開的小報社當記者,試用20天,老板隻給了我210美元,遠遠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後來有了工卡,要找份如意的工作也難。到服務行業麵試,老板首先問3句話:“有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嗎?”、“英語流利嗎?”、“會說廣東話嗎?”,我一聽就知道自己不夠格。朋友介紹我到一家倉庫去做清點、搬運物品的工作,這是用不著說英語的體力活,可3天下來,我腰酸背疼,隻好放棄。

我想去當車衣工,因為這個工種沒有語言要求,又適合女性。有位老板同意我去試工,之前我從未用過電動縫紉機,心想它的原理應該與腳踏的差不多吧。可當我坐下來操作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是一回事――機器似乎不聽我的指揮,手中的布匹沿著針道飛奔而去。老板讓我車一英寸,我卻車了10多英寸,老板見了叫我馬上下崗。我哀求道:“給我半個小時,我一定能學會”。他聽了大吼起來:“我這裏不培訓人,別浪費時間和布料了!”當我被“掃地出門”,頂著炎炎烈日走在馬路上時,心裏懊惱極了:我堂堂一個記者,在中國有地位也有名譽,何苦到這個陌生的國家來受罪?!

當天就想訂機票回國算了。先生好言相勸:“你應該先學好英文,學學電腦等技能,然後才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說實話,我也不甘心就這麽打道回府,我對美國還一無所知呢!轉念一想,那麽多人都能在美國立足,難道我就不行?

接下來的半年,我集中精力學英文、電腦,想將來從事文秘工作。由於擔心自己的英文不過關,一直都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找工作。有位麵試我的老板居然當麵損我:“你的英文差遠了,還想當文秘?!”

有一天,我和先生上街,見到一家老美開的職業介紹所,先生勸我進去看看。我連忙搖頭,他說“試試無妨嘛”。我還是不願意,結果他一個人進去,幫我填了張表格。一個星期後,中介打電話來說有家珠寶公司想麵試我。我聽說是老美的公司,直打退堂鼓,後來在中介的鼓勵下才勉強去了。

麵試我的是位美國人。他詢問了我受教育的情況,讓我當場製作了一份生產統計報表。最後他問我,“你是否介意經常加班?”,我爽快地回答:“不介意”。我覺得這回應該有戲了,但考慮到自己的英文水平,還是沒有十分的把握。於是,我忍不住問他:“我英語說得不流利,你們不介意吧?”老美笑著說:“你才來美國一年,英語能說到這個程度,說明你很聰明。如果我到中國一年,肯定學不了這麽多。”我想就算他們不錄用我,也會說這種鼓勵人的話。

由於這家公司正處於銷售旺季,我的前任突然辭職,他們急著要人,便“降格以求”,決定先試用我3個月。我珍惜這難得的工作機會,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周末加班也不計較,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結果我在這家公司一呆就是3年。

在這家公司工作期間,為了適應工作需要,我還在College選修電腦和英文課。每天早上6點多就得起床,晚6點多才到家,隨便填填肚子,就趕到學校上課,10點才下課。周末也得忙於作業。恨不得把時間1分鍾掰成2分鍾用。在美國,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十年了,真是彈指一揮間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長空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the nice story. Seeing your profile, you are a male, but "老公笑話我" tells you are a female. So what's your gender? Or you pasted somebody else's story?

Now, you are in Canada? Looks like we are in the same country. What city are you in?

Anyway, yes, English is not as easy as our Chinese. I have been thinking Chinese is the most reasonable and the most logical language in the world, although it has its own disadvantages such as hard to type. I'm wishing you another easy 10 years with your already good English.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