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貌原則淺析及其對英語學習的幫助

(2009-09-15 09:51:21) 下一個
禮貌原則淺析及其對英語學習的幫助

作者名:宋宜春

摘要:本文旨在對Leech的禮貌原則理論進行簡單的理解,並對其與Grice的會話含義推導理論之間的關係進行比較分析,然後結合我們的日常英語學習,了解英語中的禮貌原則的表達方式,以及中英語文化在禮貌原則上表現的共性與差異。

關鍵字:禮貌原則,會話含義推導,合作原則,英語禮貌用語

正文:

禮貌原則淺析及其對英語學習的幫助


禮貌原則的提出

Grice的會話含義理論,主要精髓是人與人對話時所遵循的“合作原則”。而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則可謂Grice理論的完善和補充。Grice在解釋會話含義時也提到了禮貌是分析中省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麵,禮貌是人類較集中的普遍現象,是人與人交往時言語和動作謙虛恭敬地變現,也是在不同文化裏,由風俗和習慣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正因為如此,人們在進行言語交際行為時,除了根據Grice的會話含義理論要遵循合作原則之外,也需要遵循禮貌原則。


禮貌原則的內容

Leech的“禮貌準則”包括:

得體準則:少讓別人吃虧,多使別人得益;
慷慨準則:少使自己得益,多讓自己吃虧;
讚譽準則:少貶低別人,多讚譽別人;
謙遜準則:少讚譽自己,多貶低自己;
一致準則:減少雙方的分歧,增加雙方的一致;
同情準則:減少雙方的反感,增加雙方的同情。
從而產生了能對特殊含義的推導做出進一步理性解釋的禮貌原則推導模式:

委婉說 + 語境 = 禮貌

理論研究表明,禮貌作為人們交際活動的基本準則之一,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潤滑劑及人與人之間成功交際的基本條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禮貌被認為是社會各群體共有的普遍現象。人們如何才能在交際中取得最佳的效果,取決於人們對於語用禮貌原則的正確使用。禮貌原則,也是我們在會話含義研究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語言交際中,交際雙方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雙方必須要有良好的交際願望,才能彼此默契,才能順利進行言語交際。但是,在很多場合,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往往不能完全兼顧,常常會放聲維護了禮貌原則卻違背了合作原則,或者維護了合作原則而違背了禮貌原則的情況。這往往是由於交際雙方的目的不同造成的。合作原則中的真實原則,常常會和禮貌原則相衝突。

對於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Leech認為兩者是平行的,同等重要的。而在這兩個原則出現衝突的時候,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文化差異特征,而傾向其中的一個原則。

中國國內的很多理論認為,禮貌原則往往會比合作原則具有更大的約束力量,這也是中國的東方內斂文化所決定的。說話的人違背了合作原則,或許不是為了說謊,也可能是出於禮貌或場合的需要。當聽話的人覺察到這種情況後,也會有意識的聯係語境,從對方話語的表麵意義中尋找更深的含義,從而領會說話人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

例如:李老師家訪的片段

坐了三小時的車,又過了晚飯時間,李老師餓了。

“老師,不介意的話先吃個便飯吧。”

“不,不,不客氣。我吃過飯來的。”

李老師為了維護禮貌原則中的得體原則,不在學生家裏吃飯而給學生家庭添麻煩,違背了真實原則。

綜上所述,我認為,Leech的禮貌原則理論是對於Grice的會話含義理論的補充和完善。


禮貌原則與英語學習

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曆史,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文化差異勢必會影響人們日常的語言交際過程中,對於會話含義理解,以及語言表達原則取舍的差異。因此,了解英語文化,了解英語文化的禮貌原則,對我們在英語學習中,以及英語對話過程中的語言理解與正確運用是非常有幫助的。

英語禮貌原則一般可以細分為如下幾類:

得體原則
在表示請求時,不直接比直接要禮貌一些。所以根據禮貌由淺至深的程度,直接的祈使句不如普通的疑問句禮貌,普通的疑問句又不如首先提出是否可以做出請求的 疑問句禮貌。例如:

Set the table.

Can you set the table?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set the table?

這三句話的禮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請求越來越不明顯,從而給聽者更大的拒絕的自由。

慷慨原則
當發出提供性的動作時,直接比不直接禮貌,如:

Let me set the tabl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set the table.

當發出請求時,不直接比直接禮貌。如:

I want to use your car.

Could I possibly borrow your car?

讚譽原則
這一原則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否定式稱讚,就是說,不直接的批評別人反爾說好話。如:

-Do you like my dress?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說 no)

另外是誇大式稱讚,一般出現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如:

Thank you so much for inviting us. We had a absolutely wonderful time.

謙遜原則
同稱讚原則一樣,謙虛原則也是分為否定式和誇大式。如:

-You did brilliantly!

-Yes, did I? 或well, I thought I did not do too badly.(不直接說自己做的好)

一致原則
通常即使雙方的觀點有分歧,也會出於禮貌先迎合對方,例如剛才提到過的例子:

-Do you like my dress?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

同情原則
這一原則主要適用於祝賀,哀悔等場合。

從上麵的論述中可以看到,禮貌原則是通過損益尺度、選擇性、權威性和社會距離尺度發揮作用的。這些尺度有的涉及與禮貌相關的語境、場合(積極或消極、表揚或批評,肯定或否定等),有的則涉及到了語言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具體和模糊、疑問句與非疑問句等)。

另一方麵,英語文化中的禮貌原則,相對來說是比較輕視一致原則和同情原則的。

在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中,人們往往通過結合語境的語義來表達禮貌原則,而英語和英語文化則不同,往往通過一些小詞,或是單詞的一些用法來表達禮貌原則。這是不同文化的不同語義表示方法。在英語中,禮貌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情態動詞
should 和say ,think 搭配表示委婉。如:I should think ___.

Would可以用於委婉的陳述,客氣的請求和委婉的建議。如:

Would you like to ___?

動詞的時態
對於hope,wander,want等動詞,用過去時或過去進行時表示有禮貌的請求。而且用過去進行時比一般過去時更加禮貌。如:I was hoping /hoped you ___.在這裏其實表示的是現在的事情,但用過去時就顯得委婉一些。

表示猶疑語氣的詞。
maybe,perhaps在提出建議、忠告、要求、或批評時可以增加語言的委婉程度。

possibly主要用於請求,與can,could連用表示禮貌.如:Could you possibly ___?

wonder在提出邀請、建議、要求、批評時可以適當使用,增加語言的委婉程度.

quite在否定形式中可以表現禮貌.如:That\'s not quite what I said. You know.


語言的禮貌問題涉及到深刻的文化和語言背景.離開一定的文化或社會背景,很難說這種語言禮貌與否.大體上說,由於英國傳統的紳士文化,彬彬有禮,我們在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表達的時候也要迎合這種文化。這對於我們進行英語學習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邢福義 吳振國 《語言學概論》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戚雨村 《語言學引論》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馬學良 等 《普通語言學》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淺析“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
作者:呂文麗  時間:2009-2-25 13:11:00  來源:論文天下論文網



 
  【論文摘要】 在格萊斯提出“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利奇提出了有影響力的“禮貌原則”,並把“得體”作為一個準則視為其下位範疇。然而,我國的語用學者們卻提出了言語交際的一個重要策略——“得體原則”,並把“禮貌”作為一個準則視為其下位範疇。究竟誰的覆蓋麵更廣一些?作者的觀點是:“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是處在同一平麵上的,沒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得體原則”是言語交際的終極目標,“禮貌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有效手段,而且“得體原則”和“禮貌原則”的這種關係具有普遍適應性。
 
  一、“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的提出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於1967年提出著名的言語交際中的“合作原則”及其四準則,從而大大推動了“會話含義”理論的向前發展,也為語用學這門新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格萊斯提出的“合作原則”是言語交際中一條重要的指導原則,如果在交談時人人都能嚴格遵循這四條準則,那麽他們便可以進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交際。但事實上,人們並不總是遵循“合作原則”及其四準則、以直截了當的方式說話,這也就使以解釋話語字麵意思為主的“合作原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於是,英國語言學家利奇於1983年效法格萊斯的“合作原則”,提出了另一條語用原則——“禮貌原則”。作為“合作原則”的一條補救策略,他認為“禮貌原則”可以和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結合起來,從而解釋人們的某些交際行為。因為出於禮貌,說話人在很多時候並不明言,而是有話曲說,故意讓聽話人推導其會話含義。“禮貌原則”似乎可以解釋人們在言語交際中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原因,以援救“合作原則”。另一方麵,我國的語用學者錢冠連、索振羽等在承認利奇的“禮貌原則”的重要性的同時,又質疑了他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從而提出了一個最高的語用策略——“得體原則”,並進一步解釋到“合作原則”和“得體原則”是分工合作的,相互補益的。這兩條原則結合起來協調運作,就完全能保證人們的言語交際正常的、順利的、效果最佳的進行。
  
  二、“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的內容分歧
  
  可以看出不論是利奇的“禮貌原則”,還是我國學者所提出的“得體原則”,它們都是在承認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所提出的一個有效的補救策略。但究竟誰的覆蓋麵更大一些,即在誰包含誰這個問題上,這兩種觀點發生了分歧。
  利奇提出的“禮貌原則”概括地說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信念的表達減弱到最低限度。具體包括六條準則:得體準則、寬宏準則、讚譽準則、謙虛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利奇的“禮貌原則”涵蓋了“得體原則”,是一個上位範疇的原則。另外利奇還提出了禮貌的層級:損惠層級、選擇層級、間接層級。損惠層級涉及言語行為的命題內容,間接層級和選擇層級涉及語言的形式,在命題內容損及受話者時,說話越間接,供受話者選擇的餘地越大,話語就越有禮貌。當惠及受話者時,直接的話語也是有禮貌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國學者索振羽等人所提出的“得體原則”。他們認為利奇的“禮貌原則”涵蓋力較弱、覆蓋麵欠廣,因為在“禮貌原則”之外還必定有其他一些原則,如反話原則、玩笑原則等,從不同的方麵來援救“合作原則”。他們進一步指出,從言語交際的根本目的來看,話語得體不是為了禮貌,而是它能取得最佳交際效果。並且得體比禮貌的覆蓋麵大。最後他們認為利奇的得體準則應該重新定義、定位,把得體提升為高於並包容“禮貌原則”的一個名副其實的能與“合作原則”相補益的高層次的原則,即“得體原則”。它們的“得體原則”包含有三個準則:禮貌準則、幽默準則、克製準則。其中依據漢語運用的實際禮貌準則,還包含有一些次準則:寬宏次準則、讚譽次準則、謙虛次準則、一致次準則、同情次準則、恰當的稱呼次準則。關於禮貌準則的一些次準則,我國學者顧曰國結合漢文化的實際,研究得更深入。他提出了貶己尊人準則,稱呼準則,文雅準則,求同準則和德、言、行準則五個方麵,從而更好地反映了漢文化禮貌的特點。
  
  三、“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之我見
  
  基於上述的分歧,作者的看法是“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之間不存在誰包含誰的問題,因為從根本上說這兩個原則就是處於同一平麵上的,言語交際的最終目標是要使所說的話得體,以便求得最佳的交際效果。“得體原則”是衡量言語行為的終極標準,而在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就必須借助其他一些原則作為手段,“禮貌原則”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則手段,同樣可以使話語達到終極得體的效果,如反話原則、玩笑原則等。總之,禮貌的言語不一定是得體的,而得體的言語也不一定是禮貌的。“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完全是處在同一平麵上的兩個問題,而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1、禮貌和“禮貌原則”
  關於禮貌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一般所說的禮貌有兩種情況:字麵禮貌和實際禮貌。字麵禮貌指一個言語社團所認可的禮貌話語的語言形式;實際禮貌指字麵禮貌運用於一定的語境而產生的禮貌效果。字麵禮貌可能與實際禮貌相吻合,即發話者通過字麵禮貌這一手段所要取得的實際效果是禮貌的,這種禮貌姑且稱之為“真實禮貌”,這也正是我們這裏所說的“禮貌原則”所包含的內容。然而,“字麵禮貌”和“實際禮貌”並不總是相對應的。發話者故意借助字麵禮貌這一手段,意欲達到的實際效果可能是不禮貌的,這種表麵的禮貌和實際上的不禮貌不妨稱之為“虛假禮貌”,可屬於反語原則的內容。另外就是雖然發話者的言語字麵上是不禮貌的,但表達出的實際效果卻是禮貌的,它也屬於一種形式上不禮貌的真實禮貌,可屬於玩笑原則的內容。
  禮貌具有相對性,即因受社會文化、語境因素的約束,在一定的語境中顯得禮貌的話語,在另一語境中可能顯得不夠禮貌,也可能顯得過於禮貌。不夠禮貌或過於禮貌的行為都不能算為禮貌行為。語用上的“禮貌原則”尤為突出地表現在具有較大的文化差異,它是同具體的民族文化內涵密切聯係在一起的。各民族並不都是用一套完全一致的表達方式來體現禮貌,這種差異性是與不同的文化中禮貌的不同起源,以及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的社會、曆史、地理、心理、語言等一係列文化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文化價值密不可分的。因此,可能在這個民族文化中是禮貌的行為,到另一個民族就屬於不禮貌的行為。如利奇等人的“禮貌原則”本質上是以駕馭西歐文化的交際原則為基礎的,即認為直接是言語交際活動最基本的準則,間接是西方人禮貌的表達方式。實際上這一原則不具有普遍性。在中國文化中,間接往往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間接表達方式成了人們交際的習慣,但在有些特定場合反而用直接表達方式達到禮貌的目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了解禮貌用語的約定俗成性及使用這些用語的製約因素在不同語言中差異,那就會引起誤言或誤用,這種誤言或誤用隻能用得體與否來衡量,而不能用是否禮貌來定論。 [

2、得體和“得體原則”
  關於“得體”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言語、行為等)得當、恰當;恰如其分。”語用上的“得體原則”就是指說話要看時間,看場合,注意說話對象,兼顧社會文化規範和製約,說出恰到好處的話語,以便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1)說話要看時間。比如,前些年人們彼此間稱呼習慣用“同誌”這個詞,但是近些年“同誌”一詞的具體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有“同性戀”的意思。如果注意時間的變化,現在仍用這個詞稱呼的話,就會顯得很不得體。
  (2)說話要看場合。特定的場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話語,如果不管場合胡亂套用一些公式化的話語,就會鬧笑話。如有一位新郎在舉行結婚儀式時,發表這樣一席講話:“鄙人由於初次結婚,缺乏經驗。……歡迎大家留下寶貴意見,以便下次改進。”誰聽了這番話都不免捧腹大笑,其原因就在於新郎隻顧生搬硬套時下流行的客套語,卻不管是否適合結婚典禮這一特定場合。
  (3)說話要看對象。要做到“看人說話”。說具體一些就是:要針對對象的年齡、性別和習好的差異,根據對象的文化水平、背景知識及相應的理解、接受能力考慮對象的思想狀態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貼切的話語。當然,說話時還要考慮到說話者自身,即說出來的話要能顯示出自身的身份、地位、文化教養、職業習慣等。再者,也要考慮到本人和說話對象間的關係。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的平等關係;領導和下屬之間的上下關係;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長幼關係。由血緣、感情交往等因素形成的親近關係與疏遠關係等,雙方關係不同,語言的使用也應有所不同。
  (4)說話要兼顧社會文化的規範和製約。如“謙遜”一直是漢民族強調的美德,如果別人讚揚你所取得的成就,你覺得理所當然,毫不猶豫的用言語欣然接受,那麽你的言論一定會使人感到你很狂妄自大。你的言論當然是失體而不是得體,因為你疏忽了“謙遜”這一重要的文化內涵。
  3、“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間的關係
  “禮貌原則”與“得體原則”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得體原則”是言語交際行為的終極目標,“禮貌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或手段。言語交際的效果好壞,成功與否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禮貌原則”的掌握和運用,但最根本的還是要考慮言語交際效果的得體性。人們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去實現適度得體的言語交際效果,如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反語原則、玩笑原則等等。因為合作原則要求“交際各方說話真實、切題、簡明而不單調”,做到了這些,交際通常就能順利地進行並取得滿意的效果,不可不謂之“得體”。利奇“禮貌原則”的諸準則,說到底是要求交際各方言行都要遵守“損人利己”(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的原則,交際各方如能這樣做,交際通常就不會出現障礙,相反會非常順利,從而取得最佳的交際效果,當然稱之為“得體”。另外,反語原則、玩笑原則等雖都明顯地違反禮貌原則,但卻不影響這些原則使交際獲得良好的效果,在特定的場合或語境中,利用這些原則同樣可以達到言語得體的要求。總之,“禮貌原則”可以帶來言語交際的得體,但不禮貌未必不得體,“禮貌原則”隻是實現言語得體的一種方式或手段。
  總之,“得體原則”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語用策略。一個完整的言語交際行為的完成,說話者的最終意圖都是要使言語行動恰當、恰如其分,“得體原則”是言語交際的終極目標。同時,不管具體文化背景中的具體禮貌是否相同,人們為了實現言語的得體,經常都會借助於“禮貌原則”的手段,“禮貌原則”是實現言語交際行為得體的一種有效手段。“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的這種關係具有普遍性。
  
  【參考文獻】
  [1]張燚.2004 《語用學基礎理論》.新疆科技出版社.
  [2]索振羽.2000 《語用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3]李守才. 1996 《語言得體淺說》.語文教學與研究.5.
  [4]王建華.1998 《禮貌的相對性》.外國語.3.
  [5]傑弗裏?利奇.1981《語義學》.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