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化終結全球低利率遊戲
(2009-08-19 20:17:37)
下一個
中國老齡化終結全球低利率遊戲——作者:陶冬(2009-08-16 13:40:03)標簽:雜談
作者:陶冬
當前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支持了美國以至全球的低利率。十年之後,由於老齡化導致的勞動人口比例下降,中國沒有了就業壓力,便沒有幹預人民幣匯率的動力,外匯儲備增速將會回落,由此可能在2015-2020前後引發美國的債市暴跌,並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老齡化還可能使金本位在2030年重臨。中國老齡化也將改變全球製造業格局,十年後,廉價中國製造品將開始退出世界市場。
歐洲用了100年的時間才實現工業化,同樣的過程,在中國僅經過一代人便實現了。歐洲經過了100年的變遷,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同樣的進程,在中國也僅經過一代人便完成了。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全球化,在世界範圍內帶來衝擊。從製造業到資金流向,中國在製造著世界的革命。從原材料需求到匯率變更,中國的變化牽動著世界的心。當全世界都在驚呼中國世紀的到來,當國人興高采烈地計算何時經濟可以超越美國時,人口老化的陰影已悄悄籠罩在中國社會的一角。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的人口老化來得更突然、更猛烈。對於一個強烈依賴製造業、人均收入每年不足1000美元的人口大國,老齡化可能是一個比工業化更難應付的挑戰。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將對製造業的分布、資金的趨勢、世界儲蓄率的變化以及各國移民政策,帶來重大且目前尚且難以量化的影響。而且,中國的老齡化時間基本上與以歐洲、日本為首的發達地區的老齡化進程相重合,更加大了這一難題的複雜性。
“人口紅利”最多維持15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人口已劇增7.5億。急降的新生兒死亡率和大幅上揚的平均壽命,將中國人口拉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峰。由於營養、衛生和醫療保健上的改善,中國人平均壽命預期由1949年的41歲上升至2000年的70歲,名列低收入國家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圖1)。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達5.8%的出生率,製造了共和國自己的嬰兒潮。人們談及中國今天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果時,多與改革和開放相聯係,其實,“人口紅利”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嬰兒潮下,大量廉價、有紀律的勞工投入社會,投入建設。這批人進入生育期、儲蓄期,拉動了國內需求,同時製造出43%的高儲蓄率。高儲蓄率帶動高投資,中國的工業化從輕工業蔓延到電子業,近年更進入重化工業。相對年輕的社會下,每一個老人的背後,有6名多勞動人口支持供養著,社會負擔不重,資金更多地投入生產性支出。
然而,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維持10年,最多15年。人口出生高峰已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之後的人口增長基本上靠慣性和延長壽命來取得。根據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測算,中國的勞動人口大約在2015年達到高峰,而總人口高峰在2029年前後出現。國內學者在預測高峰的時間上,與此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人口紅利”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是社會老齡化。
上世紀70年代,中國老年人占社會總人口的7%,是美國當時的一半,今天則上升至12%,是美國的2/3(圖2)。到2040年,老齡人口預計占中國總人口的28%,大大超過美國。中國每一個60歲以上老人的撫養,上世紀70年代有8個勞動人口在支持,今天有6個勞動人口支持,到2040年隻有2個勞動人口支持(圖3)。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率由1970年代的5.8,跌至今天的1.7左右(個別大城市更低至1.2)。
“中國製造”模式十年後難以為繼
中國人口老化對自身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影響,是多層麵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製造業的衝擊。中國製造業在過去十幾年的崛起,對整個行業進行了重新定義,製造業版圖出現了再分割,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因此改變。毫無疑問,拉動中國製造業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資源。源源不斷、廉價高效的民工,是“中國製造”的法寶。中國製造業工人工資是馬來西亞工人的1/4,而馬來西亞工人工資是日本工人的1/10。中國工人工資是墨西哥工人的1/4,而墨西哥工人工資是美國工人的1/10。印度尼西亞、印度的工人工資低過中國,但是當地嚴苛的勞工法以及落後的基礎設施拖累了製造業的發展。
去年夏天開始在華南、華東一帶出現的“民工荒”,為中國似乎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敲響了警鍾。筆者認為,中國暫時還不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民工荒”更多的是將過去10年民工收入的零增長,進行一次過補償。隻要工資有所增加,民工還是請得到的。今後幾年,中國政府的憂慮,仍是為民工找工作,而不是為沒有人打工發愁。但是一個新趨勢已經形成。中國的勞動力年增長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2.2%,降到今天的1%。而5年之後則幾乎接近零增長。在上世紀80年代,全世界新增勞動力中每3人中便有一個來自中國,這是打造製造業王國的人力資源基礎。到下一個十年,全世界新增勞動力中每12人中才有一個來自中國(表1)。換言之,目前中國的製造業模式,十年以後便難以為繼。中國要想維持製造業的榮光,要麽加大資本投入,要麽提高科技含量,總之人均生產力必須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對於全世界的消費者來講,“中國製造”的價廉物美,可能還有十年保鮮期。之後,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可能加上自有品牌的誕生,中國產品的價格會逐步上升。這種趨勢在日本、韓國的發展周期中也曾出現過,不過它們的產品供應種類要遠少過今天的中國。
當中國越上一級世界產品鏈的台階後,會不會有國家可以接替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加工廠”?南亞次大陸(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不過當地的電力、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相當的差距。至於拉美、中東甚至非洲,那裏的工資並不便宜,而且工作態度很成問題。筆者傾向於相信,中國之後再無中國式(割喉減價式)價廉物美,而代之以較貴的替代品。這對全球消費者來說,絕對是一大損失。
未來中國外匯儲備增速回落可望結束全球低利率時代
中國的老齡化還可能導致全球性低利率時代的終結。全球共計100兆億美元的財富中,一半在美國,剩下的主要在歐洲和日本。歐洲的退休基金和日本的企業資金一直是全球資本流動的主力,也是過去填補美國財政、貿易赤字的主要來源。但是,近幾年歐洲資金流入美國的速度明顯放緩,而亞洲央行因幹預匯市、穩定本國匯率而積下大量外匯儲備。因此,亞洲外匯儲備成為國際資金中的新貴,其一舉一動尤其引人注目。
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近來成為亞洲貨幣的一項指標,也成為國際熱錢衝擊的對象。自2003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暴增4890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總儲備的4.6倍。預計中國會在明年初超過日本成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總外匯儲備預計超過1.1萬億美元。如果中國的人民幣不動或小動,出於出口競爭的考慮,亞洲其他貨幣中沒有哪家敢大幅升值,因此其外匯儲備也會跟著暴漲。估計亞洲總外匯儲備在2010年時超過4萬億美元。
央行手上控製如此多的外匯儲備,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與傳統意義上的投資者不同,央行的任務不在於投資賺錢,而是維持匯率穩定、製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雖然在投資組合上可以作些微調整,但是總體而言央行投資取決於外匯儲備增長速度,而不是對風險、投資回報的判斷。這就解釋了亞洲央行為什麽一窩蜂地投資美元資產。在過去兩年,美聯儲將短期政策利率由1%加至3.75%,可是長期國債利率幾乎沒有上升,其背後便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央行不停的購買。可以說,中國外匯儲備支持了美國以至全球的低利率。
亞洲外匯儲備的急漲,不可能是無限期的,要麽美國政府對目前的雙赤字政策作一個根本的糾正,要麽繼續拖下去,直至亞洲不再支持這場遊戲。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很可能是這場遊戲的終結者。今天中國為了就業和出口,不惜代價地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但是十年之後,中國勞動人口比例開始下降,國內服務業的發展還可能令勞動力短缺提前。沒有了就業壓力,中國便沒有幹預人民幣匯率的動力;如果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亞洲其他國家也不必像今天這樣幹預匯率。亞洲外匯儲備增速回落,支持美國債市的回流資金自然變少,屆時美國債市利率可能急漲,甚至出現金融危機。
老齡化還可能導致金本位重臨。縱觀世界各國,沒有一國為即將來臨的老齡社會作出充分的財政撥備,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普遍不足。1995年時,10.5%的美國人口為銀發族,2030年時17%為銀發族。1995年時日本有11.5%的人口為銀發族,2030年時23.1%為銀發族。1995年時意大利有19.7%的人為銀發族,此比例至2030年將升到33.3%。在發達國家,超高齡人口(80歲以上)更會較1995年上漲8倍。這部分人在醫療費用、人手看護上的需求肯定遠大過其他年齡段。1995年時,退休福利占發達國家GDP的7.9%,健康保險占GDP的6.3%,2030年時,兩項福利會分別占GDP的12.1%和11.6%(圖4)。換言之,發達國家GDP產出中的1/4,會被老齡社會消耗掉,產生不出任何再生產效益。今天退休年金消耗發達國家0.2%的總儲蓄,2030年時,它耗用7.4%的總儲蓄,2040年時更高達12.1%(圖5)。
如此沉重的老齡負擔,是任何一個社會也承受不起的。由於勞動人口驟減,通過加稅(目前稅負已經很高)來籌措資金也不是一個辦法。然而老年人屆時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利益團體。如果今天都無法推出削減社會福利法案,相信20年後在一個老齡選民勢力益強的社會中,通過的機會更小。筆者相信,到時各國政府惟有通過貨幣擴張,即印鈔票來應付日益膨脹的福利開支。這樣做勢必破壞政府信用,導致通貨膨脹和高利率。
基於上麵的分析,筆者大膽預言:十年後廉價中國製造品開始退出世界市場;2015-2020前後,美國債市暴跌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金本位在2030年重臨;十幾年後,各國放寬移民限製,年輕人成為爭奪的資源。這些並不意味著世界的末日,不過那個世界和今天的大不相同。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閱讀(3)|評論(0)|收藏(0)|打印|舉報
前一篇:把中國平安變成世界平安----劉建強 王春梅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