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從莎士比亞開始
(2009-07-11 07:42:31)
下一個
英語學習從莎士比亞開始
事實證明,傳統的那種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的學習英語的模式,已經漸漸難以適應中國人英語水平提高的需要。原因在於以下三個方麵:第一,文化的汲取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根本要求,而傳統模式則是以生澀的句式為起點,在其諸多的英語教材中,很難感受到活潑的生活氣息和精彩的科學文化氣息,因此我們的英語學習缺乏文化內涵,體現到表達上當然會空泛無味;第二,生動活潑的語言應該是有聲的思想,是人類生命的組成部分,語言作為一個有機的係統,是不可分割的。而傳統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語言不可分割的原則,讓我們失去了從係統語言學起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從發音、記憶單詞、簡單句型及語法開始。這種對語言肢解的學習方法,結果隻能導致表達呆板、語言、語調中國化的英語;第三,人類天生就有係統學習語言的能力,從來沒有難易之分,無論簡單和複雜,隻要不斷模仿、練習就可以掌握,學習母語如此,學習英語也是如此。而傳統模式則讓我們從易到難、從初級到高級來學習英語,這種方式背離了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所以收效甚微。隻有一開始就係統地學習英語,才能完整地掌握英語。(詳見《英語學習的科學觀》)
背文章是學英語的最佳途徑
係統的掌握在於對係統構成要素以及各構成要素之間有機聯係的熟練把握,而語言係統是由語音、語義、語法構成的有機整體,各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隻有在整體語言環境中學習和把握語音、語義、語法以及它們之間的有機聯係,才能係統、完整地掌握語言。
一個在母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有大量聽和說的機會,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把握語言的構成要素及構成要素之間的有機聯係,因此,他在三歲之前就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自己的母語。
英語作為第二種語言,客觀上不可能像母語那樣有大量的學習時間。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要係統把握英語,就要求學習內容中含有豐富的詞匯,而且這些詞匯之間要具有高度的關聯,以便在有限的篇幅內最大限度地體現語言係統的完整性,使我們能在短時期內把握英語的構成要素及構成要素之間的有機聯係。
要達到這一目的,隻有從學習英文文章入手,因為文章是語音、語義、語法的有機組合,在學習過程中可逐漸體會和掌握語言的構成要素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
從《莎士比亞》開始
背文章要背經典文章,因為經典不僅具有恒久的文化價值,而且含有高度凝煉的語言,值得終身背誦學習。在眾多的西方經典名著中,我們為什麽選擇莎翁作品作為英文經典學習之基礎,有以下幾方麵的理由:
首先,莎士比亞作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和思想家,其不朽的人文思想作為西方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為世人所推崇,價值曆久而彌新,無疑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以此為引領讓孩子深入到西方文化中去也是輕鬆自然的事。
第二,莎翁的語言精煉優美,形式中詩歌、散文、民謠無所不有;人物及事理俱全,場景豐富,因此,其語言的全麵性、整體性優於其它形式的英文經典,這對孩子學習英語是極為有幫助的。
再次,學習語言,“語”和“文”均不可偏廢,莎翁劇作以人物對白為主,是“語”和“文”的高度融合,從莎翁劇作入手學英語,“語”和“文”可同時進步,這一點是其它以“文”為主的英文經典所不具備的。此外,莎翁作品,每一場均可做為獨立的文章,場與場、幕與幕之間又上下成文,這也符合我們選擇長篇文章的初衷。
編輯及學習方法
我們可以選擇《仲夏夜之夢》進行編輯,在保持經典原貌的基礎上,按每15句一個章節進行分段,可分為137個章節,約2055句。
《莎士比亞》係列經典教材均配有“領讀、跟讀”和“全文朗讀”的教學錄音。學習的方法是:不需要英語老師,不需要翻譯,不需要糾正發音。隻要讓孩子跟著“領讀、跟讀”的錄音帶反複聽,反複讀(讓孩子看著書,並手指著單詞,這樣可增加識字效果)。開始時,孩子會語音含糊,但隻要跟讀五十遍到一百遍,孩子就能背誦。在幾個月後,孩子的語音、語調會越來越清晰流暢,背誦速度也越來越快。學習進度:兩天五句,加上複習,一星期約可背十五句,隻要一兩年,孩子就能背下整本書,一生的英文基礎即已奠定。
十三歲以前是人生記憶和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若錯過這個時期,學習和背誦長篇經典就很難了。當然,成年人若能拋開固有的英文學習觀念而埋首經典,相信“書讀百遍”之後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同時也可彌補西方文化修養之不足。
經典語言與現代語言
或許有人會問,莎士比亞的語言是古代的語言,這個時代能用得上嗎?其實,現代語言是由古代語言演變而來,很多古代語言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並沒有發生變化,經典中精妙的語言在現代仍具有無限活力,幾個世紀以來莎翁的作品為全世界文學愛好者所喜愛,其戲劇更是在舞台和銀幕上盛演不衰,其筆下的人物和語言早已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相融合,豈有今古之分?熟練地掌握這些精妙的語言可以極大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另一方麵,要使現代語言更豐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也隻有立足於對古代語言的消化及吸收的基礎上。
第三,語言是人類創造的、為人類自身所使用的工具,人類一代一代沿襲語言、傳承文化,而且語言的變遷也是人類隨時代的不同而自行改變的。因此,心智自由活潑、熟背經典的孩子對語言形式變化的適應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最後,文化內涵豐富的經典同樣有助於對語言深刻的理解與學習,同時可以保持孩子學習和背誦的長久興趣。
我們希望通過英文經典導讀活動的推廣,以期在未來幾十年內能培養出如辜鴻銘、錢鍾書、林語堂等中西兼通的大家,不辜負中華曆代碩學通儒輩出之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