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申時行:中國語言文字之謎

(2007-03-13 09:28:46) 下一個
申時行:中國語言文字之謎


送交者: 萬蝶 2005年11月12日12:28:20 於 [茗香茶語]http://www.bbsland.com


比較世界其它主要語言文字﹐中國語言文字確還是個謎。它違背Indo-European和
Semitic語言文字的主要規律。有人嘆道﹕中國語言文字甚至沒有詞類(註一)。還有人為漢文字到底主要表音還是表意而激動(註二)。

討論語言文字,也有很多層次﹕
1.可以圍繞一些語言文字的表麵 (說﹐寫﹐聽﹐讀) 現像說笑。
2.可以討論詞,句的性,數,時間,空間,得出任何自己喜歡的結果。
3.可以討論詞的類,格及其意義。
4.可以討論長短句﹐逗﹐段﹐落及其意義。
5.可以討論語言文字的哲﹐諦。

今天大部份人﹐包括學者﹐還停留在1﹐2。談3﹐4的就了不起了。5很少有人談起。原因可能在於1﹐2很直接﹐誰都可以說笑。採用一種形式的人可以笑採用另一種形式的﹔採用形式多的笑採用形式少的“無事”﹔採用形式少的笑多的“多事”。談到3﹐4﹐開始涉及人怎麼(說﹐寫﹐聽﹐讀)﹐為什麼人能(說﹐寫﹐聽﹐讀)﹐討論很間接﹐可以供說笑的東西少。談到5,沒有多少人能夠談。

關於中國語言文字﹐早年有人褒﹐有人貶。三百年前﹐褒中國語言文字最甚的曾經
是歐洲人。崇拜漢字最甚的﹐甚至主張廢除歐洲文字﹐用類似漢字的文字代替(註三)。一百年前貶中國語言文字最厲害的也是他們(註四)。貶中國語言文字最厲害的﹐甚至懷疑中國人是否是人(註五)。由於歷史原因﹐他們褒的話我們沒有怎麼聽﹐貶的話聽了不少。

很多中國人﹐受歷史條件影響﹐當年也說了過份的話。說這些話的人包括持各種政
治觀點的人﹐左的有魯迅,右的有胡適。他們的話很多﹐很零散。今天分析﹐關於漢字﹐他們討論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漢字繁﹐學習難﹐因此中國會讀會寫的少。其餘討論有價值的不多。不管是胡適還是魯迅﹐關於漢字﹐都是一知半解。當然﹐兩人提倡說﹐寫白話﹐貢獻很大。

經驗已經證明﹐中國人學習漢字沒有什麼難的。讀寫都已經普及﹐而且﹐中國的教
育質量一般高於世界任何其它國家。因此﹐當年討論的所謂核心“問題”﹐很可能是一場夢,醒來就沒有了。 當然﹐有人還沒有從夢裡醒過來。

所以﹐今天的關鍵﹐應該是討論﹕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和缺點﹐為什麼 -
1.中國文字能夠取得如此成就﹖
2.它到底有什麼優點缺點﹖
3.今後如何“進步”﹖

1﹐2﹐3﹐每一點都難討論。幾乎每一條成就﹐都有反成就。每一個優缺點﹐都有反證明。每一所謂“進步”,都可以反駮。例如﹐關於成就﹐說東西南北的中國人
到處都認識漢字,馬上有那裡的西戎東夷北狄南蠻跳出來,談論我(或者吾﹐俺﹐咱)們家鄉。說科學技術馬上有人說硬件軟件。說硬件軟件馬上有人說 Nobel Prize
。再例如﹐關於“進步”﹐有人認為中國語言文字沒有格﹐應該想辦法弄出一點來。但是﹐按英語的進步過程﹐格是被拋棄的東西。那麼﹐怎樣才是“進步”﹖

當然﹐尋求“進步”永遠是好的﹐永遠是應該的。但是﹐預先設置什麼目標﹐例如
放棄漢文字的所謂象征象形﹐發展所謂拚聲拚音拚調﹐或者其它什麼克服中國語言
文字“問題”的方案﹐都是魯莽行為。 問題的問題還在於漢文字到底是不是象征象形﹕今天的研究已經基本否定了象征象形假說。而且﹐到目前為止﹐所有拚聲拚音拚調的努力都失敗了﹗

語言文字不是孤立的﹔它與社會政治經濟的很多方麵相聯繫。魯迅和胡適當年尋求
的﹐主要是中國的發展。現在﹐一統中國已經建立﹔繁榮已經在出現﹔昌盛已經可
以爭取﹔我們應該開始冷靜考慮了。

三百年關於中國文字的討論,可靠的結果很少。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語言文字有優點和缺點﹐但是它可能是世界最完,最美,最善的語言文字“之一”。或者乾脆可以去掉“之一”。試問那一種語言文字有過如此成就﹐招致過如此褒與貶﹐隨中國和中國人民一起盛而衰﹐衰而盛﹗我們的任務是使它更完,更美,更善!


註解:

1.例如Paul Demieville說:"Parts of speech do not exist in Chinese from a
semantic point of view. ... While it can be said that, in such-and-such
a syntactic context, such-and-such a Chinese word is used here as a noun,
there as a verb or an adjective, it is exlusively in this sense that it functions
as a subject, attribute, or object, as a predicated, or as a determinant.
"

2.例如John DeFrancis說:"It is simply intolerable that Chinese writing continues
to be misrepresented as pictographic, ... it is also intolerable that the
nature of writing - of all writing - continues to be misunderstood in large
part because of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3.歐洲語言文字可以用"林密澗深,禽獸爭鳴"來形容.所以有人企圖用當時他們認為
與聲音沒有關係的漢字來使歐洲文字"進步".

4.例如W.von Humboldt懷疑中國語言文字是兒童階段的語言文字.後來別人發展出一
係列理論和實踐,證明歐洲語言文字成熟,中國的不成熟.可惜沒有一個能夠說服人
- 甚至說服不了歐洲人自己.

5.歐洲人關於中國人的觀點發生過一係列有意思的"進步":所謂Renaissance階段,他
們認為中國人和他們自己一樣或者中國人好一些.所謂Enlightenment階段他們認為
中國人不一樣,但不一定比他們差.後來,鴉片戰爭一起,中國人就不行了 - 有詩為證
-
John Chinam@n a rogue is born,
The laws of truth he holds in scorn;
With their little-eyes and their large-tails,
And their diet of rats, dogs, slugs and snails,
All seems to be game in their frying pan
Of that nastry feeder John Chinam@n.
Sing lie-tea, my sly ,
No fightee, my coward John Chinam@n,
John Bull has a chance - let him, if he can,
Somewhat open the eyes of John Chinam@n.

當然,歐洲人的觀點還在繼續"進步".例如,Richard Nixon認為,中國或中國週邊的"黃
種人"要比"白種人"優越.類似"觀點"正在發展.大概歐洲人的確開始成熟起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