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
(2012-07-11 19:24:51)
下一個
(1)
送孩子去補習班之前,我們蹉跎了幾年。幾年中,孩子們被送去學各種文藝體育項目。隱約間,我們碼農一家改朝換代的夢想,都寄托在這些家族世代不曾參加過的各種活動中了。
或許,孩子們就在哪個領域裏一頭紮進去,從此走上新生活呢。我們如此盤算過。
後來,我們醒悟了。看上去,他們往哪個領域也不會一頭紮進去。退一步說,就算他們想紮,我們也說服不了自己,陪著他們去義無反顧。
那亂哄哄的後台,稍微有點兒邏輯癖好的人,待十分鍾就得發瘋。那拉拉扯扯的比賽,孩子嘴上不說,心裏的厭惡也偶爾掛上眉梢。
(2)
我們覺得醒悟得不晚。也不早。孩子13歲了,玩兒啊鬧啊的,也都過了一水。或許還是應該看看功課是不是已經拉下了些許。
(3)
去理發的時候,居然要等。等的時候,隻好拿起一本父母必讀之類的雜誌看。看了一下,居然有一家補習學校離家不遠。
就帶孩子們去了。
哦,不對,是我先去了。
我去跟負責的老師聊了聊。談話間,我跑出去給停車表加過四次錢。每次加錢的時候都覺得再聊幾分鍾就該完了,結果一聊就又得去加錢。
也怪我和老師都善聊。
(4)
老師的中心思想是說:你已經來晚了。
我咬咬牙,心裏說:才13歲,就晚了,他說不定得活到113呢。
老師說:這裏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表現出色的,都是父母有要求的。
我說:啊,這個,我們還真沒什麽要求,他們也還天真。我們是想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快樂。
老師說:家長還是要世俗一點兒,功利一點兒。
(5)
我感覺還是有收獲的。老師很有經驗,看得多了,知道孩子如何與社會接軌。給出的答案雖然略顯豔俗,卻也還算是直接、可靠、經濟。
我們養孩子的方式,有著許多浪漫的情懷,不自覺地裝小資。當然這也是一種奢侈的生活,真有經濟壓力襲來時,還是會回頭懷疑、更正的。
(6)
帶孩子們去。他們好奇地聽老師講帶中國口音的英文。關鍵詞,我琢磨出來就翻譯給他們聽。他們問老師問題,包括“既然AP課程是大學課程,為什麽大學招生的時候要求學生已經學過大學課程呢?”
老師拿來大學規定的AP換學分的換算表,向孩子們解釋,也表達誠意。
孩子們完全不知道還有學分這回事。
(7)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來老師說,他們學校開有舊金山部和南灣部,而南灣的學生,普遍比舊金山的學生成績好20%。
我跟孩子們解釋,南灣吧,有很多讀書很優秀的家長,比方說,當初在中國的大學裏,有專門給年少、聰明的孩子上大學的“少年班”。那些小大學生13、4歲左右,就都上大學了。他們是人群中的聰明人。如今他們也把這種基因傳給了孩子,所以南灣的孩子平均水平高一些。
兒子,還小,還不知道跟自己妥協。他回答說: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你說的這些不能證明他們遺傳到了更好的基因,但是能夠證明他們都有比較極端的祖父、祖母。
(8)
他莫不是在暗示我,現在就開始注意自己作為祖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