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耶穌的家譜看上帝的普世拯救

(2008-03-13 19:19:32) 下一個
  《聖經·新約》的第一部書《馬太福音》,開篇便是耶穌的家譜。與《路加福音》3章中耶穌的家譜相比,《馬太福音》1章的家譜形象地表明了上帝藉其子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廣闊性及因信稱義這一拯救渠道的超道德性。這兩個特征是由耶穌的四位女祖先及她們的傳宗方式具體表現出來的。
  與《路加福音》3章中耶穌的家譜不同,《馬太福音》的家譜特別列出四位耶穌的女祖先。她們是猶大的大兒媳他瑪、耶利哥城妓女喇合、摩押人路得和大衛王強奪的他人之妻拔示巴。四人中喇合和路得顯然為外邦人(非猶太人);這一以色列入和外邦人女祖先的羅列說明,上帝不僅揀選以色列入也揀選外邦人為其子耶穌的家人,因而昭示上帝藉其子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廣闊性——不僅拯救男人,也拯救女人;不僅拯救猶太人,也拯救天下萬族。
  這四位女祖先中除了路得外,其他三人均有道德上明顯的瑕疵。作者馬太在此意欲表達上帝的救贖之道在於超越道德的因信稱義,而非中國儒家與佛教傳統文化的因善行或功德稱義。
  他瑪是猶大的長媳,出現在《舊約。創世記》38章。長手珥和二兒俄南相繼去世後,猶大出於私心,不願讓小兒子示拉娶其嫂他瑪為妻以便為長子珥留後。他瑪為盡妻子的責任,隻得化裝為妓女,騙得公公猶大與自己亂倫,因而為丈夫珥得雙胞胎後代。這種傳宗方式為上帝憎惡(參《舊約·利未記》18章15 節),但猶大明白真相後卻有悔改,公開擔當自己不讓小兒子示拉按猶太風俗娶嫂他瑪為其兄珥留後的失責之過,承認兒媳他瑪比自己更有義;因著上帝的恩典與憐憫和他們對上帝的相信,他們及其子為上帝所接納。

  耶利哥城女人喇合從妓為業,但她對耶和華神大有信心。聽到以色列人過紅海的神跡和他們以少勝多消滅了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王的戰跡後,她相信以色列入信奉的耶和華神主宰萬事萬物,因而庇護了前去耶利哥城偵察的以色列探子。耶利哥城坍塌後,她和她的全家獲救,加入以色列籍,她也嫁給撒門,生下後代波阿斯。喇合棄絕自己以前的妓女生涯、放棄以前的泛神偶像崇拜,接受以色列入的唯一神信仰是因信稱義的又一例。
  大衛王與烏利亞之妻拔示巴之事記載在《舊約·撒母耳記下》11、12兩章。因拔示巴貌美,大衛王心生邪念,施陰謀殺死了烏利亞,占有其妻。耶和華神差遣先知拿單指責大衛王犯了殺人和奸淫兩大罪。大衛痛悔,為耶和華所接納,因而賜他和拔示巴的兒子所羅門接替他的王位。大衛的痛悔詩《詩篇》51 篇也成為流傳後世的名篇,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共頌的懺悔詩歌。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新約·馬可福音》2章17節)他所傳的福音是悔改的福音:“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新約·馬可福音》2章15節)顯而易見,大衛和拔示巴成為耶穌的祖先是因信而稱義,而非善行或德行。
  四位女祖先中,路得是沒有惡行記載的。她的本族是與以色列人為敵的摩押人,嫁給以色列人基連後,她即改信了夫家的信仰。公公、丈夫及丈夫之兄去世後,婆婆聽說耶和華眷顧自己在以色列境內的百姓,因而要離摩押地返回以色列。出於慈愛,婆婆拿俄米執意勸她回娘家,免得路得跟著自己受苦。但路得堅信耶和華神的慈愛與大能,不惜舍棄自己的前程,背鄉離井往以色列境內,照看孤身一人的婆婆拿俄米。後來,路得順從婆婆嫁給善良而年長的波阿斯,不但為丈夫基連留下後人,也使婆婆得安享晚年。路得這個外邦女子的信心和順從成為基督徒信心的榜樣。

  上帝的救贖之道與儒家或佛教的救贖之道不同。無論儒家的獨善其身,內聖外王抑或佛教小乘的自我解脫,大乘的“以己之身承受一切眾生之苦”都是人自救,自我解脫甚至以己之身解救他人的救贖之道。然而,基督教的救贖之道卻是來自於上帝的預備——耶穌,不是靠人的自救。綜上所述,我們看到無論是道德的路得或是不道德的他瑪、喇合和拔示巴,得救成為耶穌的祖先都在於對上帝的信心而非善行或功德。這些耶穌的女祖先或是以色列入或是外邦人,都為上帝所接納,成為上帝普救萬族的象征。《馬太福音》耶穌的家譜是上帝普救的寫照,表現了基督教上帝普救的廣義性和超道德陸,異乎於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的中國人的宗教期待,值得細讀三思。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