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你走近這條道路, 也許你會覺得它象是容格學派的, 自體心理學的,佛教的,客體關係的, 但是你又知道它不是容格的, 自體心理學的, 佛教的, 客體關係的。。是的, 它是新的一條修心之道, 但它的麵目和內涵又是如此的古老。。
我是誰
當我們想到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看到什麽? 體驗到什麽?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斷的對快樂的追求和對痛苦的排斥之中。許多時候, 我們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夠好:錢不夠多, 愛人不夠“對”,房子不夠大,玩樂不夠多,孩子不夠用功, 或者自己不夠聰明,不夠成功, 不夠勤奮。。。
偶爾, 我們感到一種和平的感覺, 但這種感覺時常瞬間即逝,通常這時我們開始想改進些什麽,或顧慮他人如何如何,或擔心未來如何如何。 也許我們會告訴自己應該知足常樂, 但是通常想歸想,感覺歸感覺,真的要是較真起來,這下可能更麻煩:“我怎麽就不能做到知足常樂呢?”急!!!
我們就是這樣生活的,不斷試圖操縱我們的外在環境和內在事件以求達到一種內心的平衡。然而這裏的問題是,這些操縱行動起動的時候, 都意味著一種對自己當下狀態的否定:當我們眼睛盯著未來時,我們犧牲了現在;當我們搜尋外部世界試圖找到自己缺乏的東西,我們就將自己置於了被外部世界拋棄排斥的可能的痛苦中。
如果我們對這一切足夠敏感, 有時我們會一下子看到生命內在的似乎沒有出路的困境。怪不得心理治療的始祖弗羅依德不是那麽樂觀, 他將心理的健康狀態定義為“一般普通的不幸狀態”, 區別於心理病態的“誇大的戲劇化的不幸狀態”。他發明了兩個概念:本能和超我, 說我們的自我是受這兩麵夾擊的:一麵(本能)是我們的欲望, 一麵(超我)是我們的原始於父母,代表社會的,但被內化的嚴苛控製和要求。
然而說到這裏,且讓我們把硬幣嘩拉翻到另一麵去:
我們可知道:其實,我們什麽也不缺!!!我們真實的本性須臾不曾離開我們遠去。我們的真實本性 --- 在這裏, 我們給它一個名字: 存在 --- 蘊涵著一切。所有一切都是由它構成:石頭, 雲彩, 樹木, 人, 一切的一切。 一切事物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獨立地存在。我們所看到的其實是存在的不同形式。 要想理解存在,我們必須穿透生命存在的本質。以上這一切說來可能顯的極為抽象難於理解, 遠不向前麵敘述我們的困境時候那麽親切,那麽接近我們大多數人的經驗。
這奇怪嗎? 如果那一切是那麽容易理解,我們這個世界不就成了烏托邦了嗎? 因為人人都生活在和存在和諧的狀態中,我們還要去尋求天堂嗎?
要想穿透生命存在的本質,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開始詢問那個根本的問題:我是誰?
我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嗎?我不過就是我的房子, 股票,生意?我不過就是我兒女的成功?我不過就是我工作的公司裏的那個經理, 那些“抬頭”(TITLE),那些架子, 那些麵子?我不過就是我的聰明? 我的成功? 或者我的愚笨,我的憂鬱症?我的假期,我的旅遊。。。
我僅僅是這一切嗎?
如果我不是這一切,那麽我是誰?
我們象是河流, 但不知道我們由水而構成, 它害怕擴展因為它相信那樣它就不再是河流。 但是一旦你知道你是水, 那麽你是河還是湖, 那有什麽不同呢?
這水就是我們的存在。
當我們失去和我們存在接觸的時候,我們就體會到一種空洞。我們缺乏一種完滿性, 缺乏價值感,缺乏能力感,缺乏意義感。我們可以不斷追逐快樂和滿足, 但如果缺乏對存在的尊重和探詢,我們將失去我們生命中可能的大多數的快樂。我們以為我們的幸福取決於能否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 更好的伴侶, 更多的金錢,更多或者更好的性,。。。但是缺乏對存在的尊重, 探詢, 以至理解,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種生命的表層上,永遠嚐到的隻是存在的甘泉神酒的仿造品的味道。
靈
存在通過我們個體 — 作為人類的形式 — 現身。那就是這裏要說的: 靈。在這裏,我們首先要將靈的意義與中國人民間傳統意義中的靈魂的意思區分開來。 靈, 並不是指的如出體鬼魂一類的東西。靈,在這裏,指的是我們心,身之體驗感受的整體,它的全部, 它的一切可觸可感可思的具體。
靈, 是我們的經驗,它包含著存在的無盡潛能。我們每個個體都是靈,它是動態變化的意識。也許這點不難理解: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變動之中, 一個經驗打開另一個經驗, 一個行動引發另一個行動,一個感知化成許多不同感知, 感知長成知識,知識引出行動,行動引出更多體驗。。。 不過經常我們隻是將自己認同於非常有限的一些潛能, 逐漸形成一種結構。 然而靈, 是不斷的,動態的流動,充滿了能量的流動。這也就是:生命。
靈和自體心理學的自體, 客體關係理論的客體關係結構究竟是個怎樣的關係?這需要另外學術風格的一篇文字的說明。在這裏, 隻能強調一點:靈不是一個有限的結構,如果科胡特的關於自體的概念局限於那個“原子兩極弧”,那麽靈將大大區別於自體。相對於客體關係理論,需要說明的是: 靈恰恰不限於自我的表征係統。
經驗的動態雙重性
生命的美麗,正是在於這種對於作為人的可能的豐富體驗的不斷開放之中。這就是本文中關於實現人性潛能的定義。因此, 它應該和將人性潛能定義於更多的世俗社會的成功或者特異功能開發這樣一些理解區分開來。
生命可以是對我們的存在的神密性的慶祝! 我們可以生活在愛中,欣賞我們自己, 欣賞我們的同胞,享受我們星球家園的豐富。我們的生活可以是充滿了對周圍一切的感激,享受,讚歎和敏感。這樣的時候,生命充滿了令人振奮的探險,學習,成熟和擴大。
但是生命也可以是充滿掙紮, 不幸, 和抑鬱的。那時, 我們心中充滿挫折,嫉妒,和攻擊欲。我們不難看到我們有時過著一種自私,敵對, 壓迫的生活。 一旦如此,生活就變得無聊,灰暗和膚淺。 這樣的生活中暗含著一種虐待和冷酷的調子。
但即令這樣的時刻, 生命也沒有失去它動態的,充滿轉化力的性格。隻不過,這個時候, 存在所展開的是他黑暗的,破壞性的潛能, 負麵的, 抑鬱麵的經驗。此時此刻,精神的創造色澤不再,快樂之光黯然,清明被混屯取代;我們生活於無知之中,被我們原始需要和欲望所驅策。 我們忘掉了我們的價值,我們的溫柔,我們的善良,我們的敏感。
當我們的動態存在流動出它黑暗負麵的這一麵時,我們發現自己陷入重複循環封閉的模式。盡管這種封閉環的行動和感知也是動態的,但是它們具有強迫, 重複的特點,它使我們的經驗失去光澤, 新鮮,創造性,不再有擴大, 探險之感。 廣大的人性可能性被削減為有限的習慣的模式。
我們的生活很少是這兩麵潛能的任何一麵的純粹表達。我們大多數人生活在這兩麵的混合之中, 不同時候是不同的比例的混合。當然,我們總是希望努力地擴大自由和快樂,但無數苦澀的經驗, 讓我們明白,這是件多麽困難的事。 我們試試這個,試試那個, 我們傾聽這個老師,跟從那個權威,我們失去信心, 又重下決心,但是我們很少確信什麽將為我們帶來我們所需要的狀態。 很少,我們體驗到我們所向往的那種人性境界。然而, 有時, 當那些正麵經驗來臨,我們卻居然對此產生恐懼, 竭盡努力阻擋它。 我們憧憬著實現我們圓滿的人性, 並努力這樣做, 但結果卻時常感到挫折, 失敗。我們的成功時常是微弱的, 並且常常好景不長。
但是,情形並非那麽無望! 在我們的心底,我們知道, 也許隻是模模糊糊地知道, 人類精神蘊涵著豐盛的可能性。我們有許多力量可以依靠:
我們的敏感, 智力, 分辨力, 最要緊的是:
我們有學習的能力。
通向自由之路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向存在可能的豐盛經驗,它的創造性動力不斷開放?我們怎樣才能將我們的生命變成一個探險, 發現,成長的振奮旅程?我們怎樣才能應對存在動力中那陰暗,破壞, 限製的那一麵?無論這一麵是存在於我們自身中, 或者存在於我們周遭的他人之中?我們怎樣才能解放我們的精神, 令存在的豐富和神聖現身於我們的個體生命之中?
一句話, 通向自由之路在哪裏?
不同的宗教和精神傳統曾經提供了不同的道路。在這裏,我們要提出的是一條生發於心理治療傳統的道路。
心理治療雖然原本產生於治療病態心理的醫學係統,但是它的發展, 出現了許多流派,其中不乏用到人類潛能,存在,自性一類的思想。心理治療師們在與病態心理的搏鬥之中,時常不知不覺地要進入對生命更深層的思考; 心理治療在西方的大量發展和普及化, 令尋求心理治療的人群中,病態和常態之間的分明界限模糊起來。這樣心理治療就從簡單的醫學模式中解放出來。
但是, 與許多傳統的宗教道路非常不同的一點是, 本文論述的心理治療這條道路,基點不在啟示,就是說:一個事先已經被宗教創始人知道的並描述出來的存在,追隨者於是通過或聽從, 順從,模仿,或聽從加上實際驗證的方法等等來接近存在本質。
這條道路的基點起源於濃縮了心理治療傳統的核心而得出的概念: MENTALIZATION。
什麽是MENTALIZATION?
最早的定義是:
“一種心理過程,在其中,個體根據內在意向性的心理狀態(比如需要, 欲望, 信念,情感)這樣一些框架來感知解釋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了解心理治療的人都很熟悉心理治療中一個重要概念: 神入。 關於MENTALIZATION通俗的一種說法是:對他人的神入加上對自己的神入就包含了MENTALIZATION的全部。
而整個心理治療,最基本的就是通過心理治療師對客人的神入過程, 啟動客人自己對自己的神入過程。正因此, 心理治療對這條道路提供了豐厚的基礎。
也許你並不熟悉神入的概念, 那麽你可以暫時用“理解”這一說法來代替神入。
於是我們可以簡單地說: 區別於傳統的宗教途徑,這裏的道路是:理解你自己, 從而理解上帝,存在。。。。宗教的道路卻常常是:聽從上帝,從而拯救自己; 或者傾聽佛陀,從而驗證自己。。。
讓我們最後回到這條道路核心方法上,(這也是我們區別於傳統宗教的一個關鍵所在, 方法是最核心的),這個方法相關的是這樣一個問題: 那就是, 如何理解? 理解的過程是怎樣的?
這裏的方法就是:
詢問!
也許你會以為, 詢問, 這有何奇? 誰不知道詢問?
讓我們靠近些來看, 詢問意味著什麽。 在詢問的核心處, 意味著一種不知道。但是要詢問,並不意味著隻要不知道就會有問題, 因為我們很知道,經常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並不詢問。我們不想知道, 或者我們認為我們不可能知道, 種種原因都會讓我們不詢問。
讓我們再回到“不知道”, “不知道”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我們必須知道我們自己什麽地方不知道, 問題才會出現。如果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一切,那麽就不會有問題。
這樣的情形在心理治療師的治療室中累見不鮮。“我知道我的問題就在於他不愛我。我怎樣做都沒法使他愛我。醫生你幫幫我。”“我知道我的問題就在於我錢不夠。但我沒法掙到很多錢了。醫生你幫幫我。”“我知道我的問題就是睡不著覺。可我怎麽做都睡不著, 醫生你幫幫我。”
沿著這樣一些思路下去, 生命真的全變成了無解的答案, 於是生命隻有痛苦, 或者向這種痛苦掉過頭去:結果是麻木。
這些人通常性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最不知道的地方, 其實就是關於他們自己, 於是沒有詢問從那裏發出。
而當我們突然發現了一個不知道的地方, 我們又知道通過探詢可能知道,則詢問開始升起。
當不知道升騰進我們的意識,想知道悄然而至,詢問開始,此時此刻,生命存在正神奇地向我們顯示它的動力機製,展開,創造由此始。。。。
因此,通向自由之路始於詢問。什麽阻礙了自由之路的展開?是那些凝固僵硬了的關於自己, 關於現實的信念, 那些深藏於心根深蒂固的內在態度,帶著強迫性質的習慣反應,條件反射。而這一切,更深一層基於粘附於潛意識中的關於自己的形象和概念。
詢問並不僅僅引導我們深入對我們自己的理解和意識,而且在其過程中, 它還觸發存在展現它豐富的可能性,存在本質的光芒的不同麵相將不期而至,悄然滲透進我們僵硬的結構,融化之,這些不同麵相可能是:愛,和平, 幸福,清明,慈悲,價值,力量。。。
、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這裏的理解和詢問, 指的不是單一的智力的,文字的理解,而是直接滲透個人經驗的體認。
你所根本需要詢問理解的對象隻能是:
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