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豌豆

櫻桃豌豆分兒女,草草春風又一年
個人資料
正文

也談張磊捐款耶魯

(2010-01-13 14:51:20) 下一個
張磊捐款耶魯這是這些天熱門話題。支持張磊的人說自己的錢,愛捐誰捐誰,支持一切回報社會的行為。批評的人說中國有這麽多的貧困生,張磊至少應該拿出十分之一來幫助祖國教育事業。 雙方都講的有理,隻是張磊捐的數量太大,不敢妄加評論, 我僅僅想捐款的人,除非為了出名,首先其指導思想應是感恩,這應該是慈善事業的根本。

我和LG在這些年,雖然不多,也陸陸續續給我們的就讀的研究生母校捐了些錢。 當年美國的大學給我們獎學金,幫助一窮二白的留學生將求學夢想堅持到底確實是我們的捐款動機之一。 像鄧亞萍之類在央視等主流媒體表態”我的知識是祖國給的“我表不來, 但是祖國的小,中,大學教育打造了我們,成就我們集體文化烙印是不爭的事實。 我對祖國的教育體製當然也是心存感恩的。 我記得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每一位班主任的名字。他們的音容笑貌清晰的在我的腦海裏。我也想給我就讀的學校捐點兒錢來著。但是我不是名人,不是有權人,不是富人, 也沒有成什麽才,我就想捐幾個小錢以示心意,但我也不想讓我的錢落入某人的私人腰包,於是就不知道去哪裏捐才合適。

我上我就讀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和中學網站上一看,都是校長致辭,黨建文化,師生交流,虛擬課堂之類的鏈接。根本就沒有一個鏈接給校友的。 我想找我以前的老師,教職員工名單網頁上都不全,何況校長,黨總支等辦公室的電子郵件信箱根本就不在網站上公布。 而聯係我們的那個鍵就是一個電話和地址,要不就是網管的信箱。 你要是想給校長信箱留言,你就得首先登記注冊成為用戶。 煩不勝煩。

反觀美國的捐款機製,我們都畢業這麽多年了,校友會還能準確找到我們,電話一年一通,郵件和電子郵件常常發給我們。 還時不時送我們一個存儲U盤, 一盤學院剛錄製的CD,一份精美書簽,一份來自校長和院長對校友支持的誠摯問候,都讓我們覺得母校還想著我們哪。幾乎美國所有的大中小學,無論公立,私立, 網頁上很容易就有支持我們等等的捐助計劃,你可以選擇各種捐助組合,親和,透明,放心。 我們每次捐款,無論數目大小,學院辦公室,校級辦公室立即就會發感謝信來。 讓每一分錢的捐助都顯得重要。 相比之下,往哪裏捐錢更溫馨方便呢。

當然如果我是大款,一捐幾十萬,我的中學母校當然也會重視我,說不定還能搞個儀式,為我成立個獎學金什麽的,但我也得一開始就能找的到能為我捐助之心傳話的人和渠道,難道我還能兩眼一抹黑,隨便寫封郵件給網管說本人要捐錢?然後網管寫封郵件來說好,寄這個賬戶吧, 謝謝你 --- 我敢接這茬嗎?

Background按:據耶魯大學公共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美元。 據說,張磊之所以選擇捐贈這個數額,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張磊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張磊出國留學,他選擇了耶魯大學的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關係和工商管理碩士。回到中國後,他以耶魯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以3000萬美元開創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如今,他的運營資產已達到25億美元。 消息傳開後,引起了廣大網民的討論。不少網友對“中國辛辛苦苦培養的高材生幫著人家發展”表示不滿甚至氣憤,還有網友直接稱此事疑為炒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ressup9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大中學的網站同中國其他任何一項硬軟件設施一樣,不太完善方便,但是想要做,總是該費點心的,不想做,這的確也是很好的理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