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中評社台北4月9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引來全球震蕩,對中美競爭會產生何種影響?台灣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陳秉逵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特訪普此次無差別攻擊的關稅策略,有可能引發美國盟友不滿,當他們發現美國不再是一個好的霸權,不再無條件配合美國後,就有可能出現機會,讓中國展現更多在國際上的拳腳空間。
陳秉逵是美國馬裏蘭大學政府與政治係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兼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合作、衝突理論、全球治理。
針對特朗普啟動對等關稅政策是否會讓更多國家樂於與中國合作?陳秉逵表示,現在還很難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跟美國貿易往來越深國家,受到衝擊就越大。不過反過來說,這些國家也越有籌碼能與美國談判。
陳秉逵指出,這次中美雙方互相加征關稅的舉動並不令人意外,中方堅持反擊,表示中國有足夠的經濟體量支撐這場貿易戰美國收我多少關稅,我就收你多少,這種強硬表態,來自於一方麵中國的內需市場夠大,另一方麵也代表政府有錢、手段也多,可以確保經濟不致於垮台。
他強調,中國的經濟體製讓它可以動用政策工具維穩,包括補貼企業、擴大內需或推動對外貿易轉向。
陳秉逵接著分析,中方目前的策略重點在於撐過這段時間,等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真正影響到美國民眾的生活時,可能就會牽動美國國內政治變化,進而出現政策轉機,所以也可說是在賭,賭特朗普這樣的政策會造成美國內部壓力,進而逼特朗普進行調整。
此外,他也指出,這次的貿易衝擊,對中方來說並不意外,早有心理準備,因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做過類似的事,中方應該有評估過,在什麽條件下能撐多久,不讓國內經濟出現係統性風險。
更重要的是,陳秉逵說,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其實點燃了許多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次等於是關稅無差別攻擊,不隻是針對中國,也包括美國的盟國。這讓很多國家的政府麵對民意時,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對特朗普屈服,如果有能力抵擋,不會在這個時刻對美國下跪。
陳秉逵認為,這可能會打擊美國在全球的聲望與領導地位,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霸權,是因為大家認為美國是個值得信任、是個好的霸權,所以過去即便不願意,也會配合美國的要求,譬如美國要求日本、荷蘭不出口光刻機給中國。但如果今天美國不再提供實質好處,那其他國家為什麽還要配合?這些國家就會開始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非美國的利益。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可能會讓中國看見戰略契機,陳秉逵說,中方會樂見美國全球領導力的下降,進而補上領導真空,因美國如果不再是大家信服的對象,中國就可以扮演那個角色。
陳秉逵指出,中國已開始積極展開相關布局,例如日前就與日本、韓國討論貿易議題,也在深化與金磚國家的合作,如果接下來歐盟也因美國高關稅政策,轉與中國的關係進一步改善,對美國將更不利,因為這會削弱美國拉攏盟邦共同抗中的策略。
不過他也提及,這樣的戰略發展仍有不確定性。理論上,若其他國家願意與中國采取更緩和關係,那麽當美國推動反中政策時,他們就比較不會配合。這種變化代表的是,美國冷戰以後享有的全球權力與影響力正在鬆動。
陳秉逵強調,美國若不再是其他國家信任的領導者,這些國家就會思考我現在要做什麽才對我最好,而不再自動站在美國那一邊。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相信現在中方應該已備好一整套策略,包括外交、經貿與技術合作等方式,來強化自身優勢。
他認為,這對中美競爭格局將有長遠影響。中美競爭本來就是不可逆的趨勢,這樣的貿易衝突與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某些區域獲得更大的空間。尤其當美國對內政治不穩、對外政策出現多邊脫鉤時,可能會讓中國更有施展拳腳的機會。
陳秉逵表示,這場關稅戰不僅是貿易對抗,更是美中全球領導權競逐的一部分,特朗普將焦點放在短期的貿易衝突上,卻忽略了美中真正競爭的核心,是科技與人才的流動。他指出,國家競爭在於科技與軍事競爭,也要有足夠的夥伴與吸引力,吸引力就是指一流人才選擇留在哪裏。美國一直以來的優勢就是它能吸引人才,一旦美國變得不再歡迎移民、不再吸引人才,長遠來看會大幅削弱其全球競爭力。
陳秉逵說,但特朗普目前看來似乎完全不在意這點,反倒讓中國有機會反向操作,營造更開放的國際形象來吸引人才與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