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社評:中國人才越來越多,人才紅利正在形成

(2023-03-13 19:54:10) 下一個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在回答有關中國人口問題時,總理強調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接近9億,每年新增勞動力1500萬人,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巨大優勢、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經超過2.4億,每年新增的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14年。我國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然強勁。

  這是對我國人口發展作出的精彩描述。2022年中國人口負增長,引起各國關注。一些新聞媒體認為中國正失去強勁的增長動力,人口減少意味著消費市場萎縮,意味著中國勞動力不足,中國企業將難以找到合格的工人,中國經濟增長缺乏後勁。現在看來,這樣的分析毫無疑問是“粗放式的”,或者說是帶有意識形態偏見的。

  中國人口增長,既要關注人口數量,同時也需要關注人口質量。近些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持續保持在1000萬人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必然會導致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發生變化。過去那種依靠體力勞動增加財富的做法,可能會被接受過高等教育大學畢業生唾棄,他們更願意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人生的價值。

  勞動力結構調整過程中,社會矛盾增加。由於大量製造企業缺乏熟練工人,而一些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流水線上工作,結果導致我國一些製造企業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這是客觀存在,毋庸諱言。

  但是,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就業結構的變化,客觀上促使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隻有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才能在就業結構發生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生存和發展。

  就業形勢的變化,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發展趨勢,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我國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那些沒有接受過係統教育特別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從事體力勞動的就業崗位。隨著數字產業的發展,人工智能設備廣泛使用,勞動者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就業崗位。

  政府在勞動力結構轉型過程中,必須扮演積極主動角色。首先,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政府必須提供更加優質的崗前培訓,幫助那些剛剛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盡快掌握職業技能。政府設立的高等院校,必須確保大學畢業生具有一技之長,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單位創造財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政府必須提供崗前培訓,確保適齡青年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勞動技能。

  其次,高等院校必須盡快實現結構轉型。一方麵綜合類的高等院校必須提高教育水平,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綜合性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麵,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必須麵向市場,為市場主體培養專門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法製保障。各級政府都應該按照法律規定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必須麵向市場,為我國數字經濟、太空經濟發展培養中堅力量。

  我們曾經提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考慮采取兼並重組的方式,鼓勵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院校設立分校,或者將地方各部門設立的職業技術院校變為綜合類高等院校的分支機構。這樣做一方麵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師資力量,為地方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優秀的畢業生,另一方麵也可以借助於地方職業技術院校,擴大招生規模,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門人才。

  第三,中國教育領域對外開放步伐應當加快。針對我國吸收海外留學生的做法,社會上頗多非議。實際上,對外開放既包括經濟市場對外開放,也包括教育領域對外開放。隻有吸引更多的留學生,才能確保中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被更多的國家所瞭解。

  當然,吸引留學生不能采取“賠本賺吆喝”,而應該“請進來走出去”。一方麵在發展中國家設立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工匠精神”,讓中國傳統技藝和現代技術被更多發展中國家的青年掌握;另一方麵,對於那些相對優秀的職業技術院校學生,中國政府可以提供獎學金名額,讓他們到職業技術院校從事專業技能學習,學成回國之後,傳播中國文化,報效自己的祖國。

  中國在醫療科學教育領域,已經積累了先進的經驗。中國許多高水平的醫學院多年來持之以恒為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醫務人員。這說明中國在留學生教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今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方麵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技術高等院校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必要的時候,為優秀留學生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安心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麵,應當鼓勵中國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在海外設立職業技術學院,為當地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中國優秀大學畢業生可以到發展中國家職業技術學院傳授知識、通過職業教育輸出的方式,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富裕。

  第四,中國在人才培養問題上,不能邯鄲學步,而應當有所創新。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經曆過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全盤接受蘇聯的教育模式,為計劃經濟發展培養專門人才。第二個階段是全盤接受美國的教育模式,按照市場化原則,將高等院校分為綜合類的高等院校和政府組建地方高等院校。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知名高等院校大多為私立大學,為了保證財政收入,這些高等院校製定了非常複雜的招生政策和教學規劃,結果導致高等院校分化嚴重。現在美國一些高等院校為了吸引海外留學生增加學校的財政收入,經常改變自己的招生政策,結果導致教育質量發生變化。中國教育主管部門充分意識到,教育改革既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蘇聯的模式,同時也不能東施效顰,照抄照搬美國的教育模式。中國教育改革必須麵向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中國式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

  中國當前高等院校改革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第一,充分借鑒工業化時代德國洪堡改革的有益經驗,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重要性,鼓勵興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為數字經濟、太空經濟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第二,隨著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網絡平台企業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培訓優秀員工,服務於企業,服務於社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職業技術院校辦學的質量,確保我國新經濟時代職業技術院校健康發展。

  貴州茅台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充分意識到,釀酒行業需要高端人才,因此,他們組建茅台學院,充分發揮公司微生物發酵技術專長,為企業培養骨幹力量。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第一時間支持貴州省設立茅台學院,為提高我國釀酒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培養優秀人才。

  第三,科學準確理解“通識教育”的精神內涵,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各方麵的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增強學生辨別能力,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采用各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增長才智積累智慧。

  總而言之,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人才紅利正在形成。中國勞動力市場正在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正在從單一化向多樣化方向邁進。中國人才將越來越多,中國新經濟將持續保持強勁的動力和活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