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李大中:美國快要大選,對中缺乏示弱空間

(2023-02-20 21:48:06) 下一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2月21日電(記者 楊騰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18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會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向中評社分析,雙方發言都能感受出強硬,顯示氣球事件的效應還未能這麽快平息,尤其美國接近2024總統大選,對外強硬是安全牌,美對中沒有太多示弱空間。

  李大中為美國塔夫茲大學佛萊契爾法律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包括美中台關係、美國與亞太安全,曾任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李大中指出,氣球事件爆發之後,不僅美國總統拜登下令擊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推遲原本要訪問中國的行程,但是看起來當時的美國應該還是想做風險控管,隻是美國內部對中國的負麵觀感相當強大,氣球事件就很容易使美國國內民意同仇敵愾,令拜登必須要在這個事件上展現強硬,不過我們仍看得出來拜登那時候仍想管控風險,例如拜登有講到說,他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談這件事情,也把後來又發現的氣球,認定與中國無關。

  李大中表示,這次慕尼黑會議布林肯與王毅會晤,外界會認為存在著將美中關係扭轉回來的可能性,不過美國單方麵對外釋出的訊息和王毅的談話看來,感覺上還沒那麽快轉回來。包括布林肯的談話之中,還是傳遞美國想對外形塑的強硬形象,也沒有說到底還有沒有要訪問中國。至於王毅的發言,也同樣感覺出強硬,也沒有討論到布林肯是否還會訪華。

  李大中分析,目前觀察,氣球效應還沒完全平息,因為本來布林肯去中國是大事,承接了去年11月拜登與習近平在G20的峰會,當時是稍微緩和美中情勢的節點,布林肯原本的訪華行,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但竟然因為氣球事件就中斷、推遲,這後麵也反映出美中雙方的互信還是比較薄弱,而且雙方可能也都受製於國內政治,所以布林肯訪華成行短期機會並不大。

  李大中表示,而且這次王毅與布林肯在慕尼黑會議見麵,相比布林肯訪華,還是有重大的差別,布林肯本來是專門要到中國訪問,這次隻能藉由慕尼黑會議在場邊會晤,顯示氣球事件的餘波蕩漾,也反映出來即便美中雙方主觀上都想管控分歧,蓋防護欄避免擦槍走火,但很容易因為單一突發事件,造成出乎於兩方意料的後果。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如果再訪問台灣,美中關係是否又會進一步惡化?

  李大中表示,盡管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方證實此事,不過麥卡錫訪問台灣的機率還是很高,假如布林肯訪華能如期進行,維係著去年11月以來習拜會的氛圍,基本上還是較能夠緩解美中之間的波折或是角力、衝突。不過美中還是長期的戰略競爭,隻是很多地方需要溝通,彼此的共識就是要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並且在台海議題上避免擦槍走火,但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台後,美中被中斷的對話管道,尤其美國自己也講,現在雙方軍事上的對話管道並不通。

  李大中指出,如今布林肯可能短期之內去不了中國,也不知道麥卡錫什麽時間會到台灣,這些確實都是新的變數,至於會怎麽發展,將取決於美中之間接下來的互動,尤其是美國行政部門,以及美國內部的政治氛圍,畢竟現在美國兩黨對於台海議題是高度關心。還有一個因素則是看中國大陸的判斷,去年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規模很大,很多人說假如麥卡錫訪台,中國大陸反製的力道不會低於去年佩洛西那次,這些都是潛在的不確定性,但是否就會演變出戰爭與衝突呢?相信北京也會拿捏。

  李大中表示,但現在慢慢接近美國2024總統大選,在這個節骨眼上,對外強硬的政策基本上是安全牌,尤其是對中國,大概沒有太多示弱妥協的空間,這點很現實。

  李大中指出,雖然美國的目標還是要從競爭中勝出,確保美國的領導地位及全球影響力,但是對拜登來說,美中關係還是要繼續走下去,不能讓他完全破滅,競爭的同時也要控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