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林虎烈:現任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經濟戰略中心主任,前韓國銀行美國代表處代表,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
中評社首爾8月30日電(作者 黃載皓)現在是韓中兩國回顧過去、麵對現在重新討論未來的時候了。在過去30年的短暫時間裏,韓中關係發展得如此之快,在各個領域都可以說是爆發性的。韓中建交是東北亞加速進入繁榮新時代的重要轉折點,而現在,韓國和中國都已經成長為國際社會的核心國家,中國和美國一樣,成長為國際社會的主要力量國家,韓國已成長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國家。
由於關係的快速增長和壓縮,存在一些摩擦和衝突也是事實,但是,兩國應該努力克服當前的成長陣痛,成為更加成熟的夥伴。兩國是地緣上搬不走的鄰居,推進兩國關係符合兩國國家利益,我們應該望遠而近,深呼吸,以今年韓中建交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夯實兩國關係基礎設施,建立可以戰略溝通的新型韓中關係。
因此,我想請來韓國的三位代表專家,分別就外交安保,經濟通商,社會文化三個方麵對過去30年的成就進行評價,並提出發展建議。
首先,我與林虎烈就第一個經濟領域進行交談。他是現任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經濟戰略中心主任,前韓國銀行美國代表處代表,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曆任京畿大學教授。
韓中經貿合作30年評價與建議
在經濟層麵,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二投資對象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2015年,兩國簽訂實施自貿協定,雙方啟動了自貿協定的第二階段談判。
黃載皓:首先,如何回顧韓中經貿合作30年?
林虎烈: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段時間裏,經過趕超戰略,通過技術創新的動態過程確保國際競爭力,現已崛起成為強大國家。中國在2015年發布中國2025戰略前後,擺脫了改革開放初期模仿發達國家技術的趕超戰略(catch up),采用了像青蛙一樣跳在發達國家背上的所謂跨越式戰略(leapfrogging)。例如,在中國,智能手機在固定電話普及之前就已經大眾化,二維碼越過信用卡這一西方的主要支付方式主導了支付和結算市場。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斷,中國的GDP接近美國的80%,人均收入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說,西方200多年完成的工業化,中國隻用了40年便完成了。從數量上看,中國現在占世界製造業產出的30%。令我們震驚的是,中國供應了美國70%的生活必需品,而在曾經是電子強國的日本,80%的家電都是中國製造的。
黃載皓:中國經濟質量上提高的證據層出不窮。
林虎烈:中國標準2035戰略在AI、5G等技術標準尚未建立的新技術領域搶占國際標準,正在逐步滲透到亞洲和非洲。此外,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22.8)最近公布的數據, 在決定未來技術競爭力的科技論文中,中國不僅具有絕對規模(407,000 例,美國 293,000 例),而且作為質量指標的引文前1%中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一帶一路”參與國已增至140個,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正步入增長軌道,這表明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也正在取得成效。
黃載皓:如何考察韓中兩國的經貿合作?
林虎烈:總的來說,從1992年建交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第一個十年,是兩國產業間分工互補的時代。這期間,兩國貿易依托中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加工貿易是主流。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製造能力迅速擴張,在習近平主席上任前的10年裏,IT、鋼鐵等行業內的分工十分活躍。這也是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大幅擴大的時期。在習近平主席時代,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進步,韓中兩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愈演愈烈。可以評價說,它已經轉化為產品內的分工和為占據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合作關係。可以說在中國經濟擴張期間,韓國通過向中國出口中間產品,是國民財富創出的最大受益者。
黃載皓:韓國對中國的競爭力如何?
林虎烈:2021年韓國對中國(包括香港)的出口比重為31%,超過美國、日本、歐洲(15個國家)等三個發達經濟體(30%)。2021年上半年,韓國對中國(包括香港)的出口占比暫時降至28%,隨著中國的技術躍進成果,兩國貿易不平衡明顯緩解。與此同時,韓國在服裝和鞋類等輕工業產品以及鋼鐵、電腦和電動汽車電池方麵滯後於中國。另一方麵,在高精度半導體、LNG運輸船、生物製藥及下一代船舶的生產中,我們保持著超間隙技術。
黃載皓:請您對韓中經貿合作提出一些建議
林虎烈: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技術爭端愈演愈烈,韓中關係也麵臨新局麵。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包括半導體支援法(CHIPS Act, 2022.7)在內的七項法律所構成的The CHIPS and Sciences Act。韓國企業在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擴張和新投資可能會受到限製。同時,隨著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 Act 2022.8)的通過,美國有效地將中國製造的電池和配備核心礦物的電動汽車排除在稅收減免之外,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韓中之間的電池合作。韓國為了確保源頭技術,共同開發下一代半導體,不得不加入CHIP4聯盟,北美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也不能放棄。
黃載皓:因此,韓中兩國麵對新的經濟環境,如何通過開放包容引領多邊秩序?
林虎烈:首先,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監管透明度和開放度。其次,我們需要跳出二選一的框架。因此,與其強迫與美國或中國站在一起,韓國和中國應該共同培育創新的土壤,並利用合作產生的協同效應。三是通過相互股權投資加強產業聯係。隨著中國經濟的驚人快速增長,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和下一代通信領域正在發生技術脫鉤。四是加強金融服務合作。兩國亟需盡快消除限製投資和服務領域市場準入的監管壁壘,擴大文化產品、物流、醫療服務等領域的交流。此外,中國有必要像亞投行成立時那樣,在國際金融秩序中將韓國作為友軍來製定戰略。
(黃載皓: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學部教授,韓國全球戰略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評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