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評深度:韓國專家李昌衡展望中韓關係未來

(2022-07-13 09:41:49) 下一個


韓國陸軍士官學校教授,韓國國防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李昌衡(中評社 崔銀珍攝)

  中評社首爾7月14日電(記者 郭至君 崔銀珍)今年8月,中韓兩國將建交滿三十周年,中國古話常說“三十而立”,那麽,已進入發展成熟階段的中韓關係,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大變局下將如何繼續前行?日前,中評社記者采訪了韓國陸軍士官學校教授李昌衡,請他談論分析了包括韓美日關係、半島核問題、薩德問題、台灣問題等圍繞在中韓兩國之間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素會對雙邊關係造成的影響。總體來講,李昌衡對未來的中韓關係表示了樂觀以及期待,希望中韓雙方各層級人士能盡快克服新冠疫情的影響,恢複聯係的紐帶。

  李昌衡,韓國陸軍士官學校教授,韓國國防研究院名譽研究員,大陸戰略研究所所長,GDC MEDIA出版社代表。李昌衡作為中國軍事專家,前任國防研究院安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和國際戰略室室長,現在在韓國陸軍士官學校講授“中國軍事論”。其著作有《中國的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還在進行戰爭》(譯)等。

  中美戰略競爭大背景無法排除 中韓應該更多合作 

  李昌衡表示,今年三月的韓國總統大選,保守派的尹錫悅贏得了進步派的李在明,這是韓國人民的選擇,反映了在韓國國內議題以及國際關係議題上,老百姓並不滿意文在寅前總統的做法。國內議題中最突出的就是房地產問題,而國際議題就是對朝鮮與對美國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文在寅政府重視和朝鮮的對話,並且在2018年至2019年連續進行了幾次溝通,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也與金正恩進行了會麵,卻沒有獲得老百姓希望看到的結果,還弱化了韓美軍事方麵的合作,讓民眾感到不安,所以這不僅是更換總統的問題,而是老百姓的選擇。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韓國的變化可能很大,但這與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和人民的選擇都息息相關。現在,朝鮮在頻繁試射導彈甚至在準備第七次核試驗,如果韓國在安全方麵沒有美軍的支持,那麽則沒有辦法對抗朝鮮,所以韓國的保守派更重視韓美軍事方麵的合作,但,這並不是說要與中國交惡。尹錫悅總統在當選之後與習近平主席進行了通話,他那時就表示,韓中加強合作有利於兩國實現各自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也將為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做出貢獻。韓國願與中國密切高層交往,增進互信,推動兩國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

  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李昌衡認為,不是所謂的“親美派”,也不是所謂的“親中派”,而是韓國要考慮本國的國家利益。韓美共同軍事訓練更多地可以看做是恢複性質的一種活動,並不能說這一行動就是“親美的”。韓國需要與美國一起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作戰能力以應對、遏製朝鮮,這與韓國和中國持續進行經貿交流並不矛盾。

  李昌衡說,事實上,世界上約70%的國家在中美戰略競爭中陷入了尋找均衡的兩難境地。韓國在安保方麵進行韓美日間的合作,實現以價值為中心的民主主義也很重要,而且也不能忽視與占全體貿易規模25%的中國之間的關係。隻是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和中國更加活躍和強化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渠道,需要不斷努力尋求理解與合作。韓中乃至韓中日之間,在經濟、安保領域都有可以激活已經建立的交流合作體的良好機製。這裏雖然需要各國的努力,但是中國的主導努力尤為重要。激活這種交流合作體,持續進行政府很難做的部分的溝通,不讓感情的裂痕進一步加深甚至折斷,大家都應該做出努力避免走向極端的情況。

  韓美日關係會提升 但韓國不會被“編入北約”

  韓國總統尹錫悅首次出席了今年的北約峰會,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和眾多猜想。對此,李昌衡表示,此次北約首腦會談是受邀參加的,韓國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經濟實益和韓半島安保方麵的合作基礎,因此不應該擴大解釋為韓國在“新冷戰”中被編入北約。 

  李昌衡也說,在此次北約首腦會談中,雖然韓日首腦會談未能如期舉行,但韓日首腦在西班牙國王邀請晚宴上進行了3~4分鍾的短暫對話,這裏就今後麵向未來的方向交換了肯定性的意見,會有意義,可以期待比以前更好的前景。但是到目前為止,韓日兩國都是國內因素拖了後腿。日本政府一直將精力放在參議院選舉上,韓國尹錫悅政府上台也2個月了,支持率還沒有超過40%以上,對尹總統執行業務的否定評價也在提高。這種背景之下,在韓日兩國國內情況好轉之前,麵向未來發展韓日關係可能會有負擔。因此目前看來,在韓日之間很難進行超過目前水平的合作,李昌衡認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可以正式討論關係發展的問題。

  在美國主導下,韓美日三國首腦舉行了20多分鍾的會談。對此,李昌衡評價:"自2017年朝鮮第六次核試驗後,時隔4年9個月舉行的此次韓美日首腦會談雖然時間較短,但可以看作是韓美日三邊安保合作體恢複的信號。”他說:“特別是重點議題是對朝鮮核導彈的共同應對,因此可以預測,在朝鮮進行第七次核試驗或追加發射導彈時,韓美日將采取更強硬的應對措施。在2017年9月第六次核試驗後舉行的韓美日首腦會談上,美日要求對朝鮮第六次核試驗采取強硬措施,韓國則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美日和韓國之間的立場差異非常明顯。但是現在尹錫悅政府同美日立場一致,韓美日的合作程度與之前首腦會談以後相比,會表現出不同層次的速度和水平。”

  關於韓美日三國的整體關係,李昌衡分析稱,韓國與美國是盟友,日本與美國也是盟友,但韓日之間因為曆史原因、領土糾紛無法成為更密切的關係。現在美國正在積極搭建各種安全類、經濟類的框架組織,包括五眼聯盟、QUAD、印太經濟框架等等,我們都能從中看到韓國逐步加入的身影。但是,李昌衡認為,韓國不能把自己看成是這些美國主導框架的擴展延伸,而是應該真正商討合作的內容,“不是名義上的plus,而是切實地行動。”他表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奈良街頭演講時遭到槍殺,震驚全球。對此,李昌衡表示,與此次安倍暗遇刺身亡事件無關,韓日關係在現在的尹錫悅政府執政期間一定會比前政府得到改善,並圓滿發展。改善關係的水平在內容上也有可能會更加廣泛,速度也會更快。首先尹錫悅政府的方向和意誌分明在於改善關係,考慮到相互影響的層麵,韓日關係肯定會朝著更加積極、改善的方向發展。

  有聲音也認為,此次安倍前首相的事件成為了進一步鞏固日本右派團結的契機,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取得了完勝,以此為開端,日本的右傾化會進一步深化,韓日以及中日之間的矛盾有可能加深。對此,李昌衡判斷,因為安倍前首相遇襲的背景不是政治問題,而是個人的家庭,即宗教和經濟問題引發的。以該事件為契機,將對於發展到影響某種政治、政策部分的程度的可能性並不大。安倍晉三是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其背後影響力非常大。這樣的人物的死亡,從短期來看,雖然有可能成為造成右派勢力團結的因素,但另一方麵,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相反,能夠強力支持這種團結的核心人物消失了,在根本動力和推動力上,也許會更加失去力量。

  中國無需對薩德敏感 朝核問題必須建立合作機製

  關於中韓關係中的“刺頭兒”——薩德反導係統的部署問題,李昌衡認為,如果不是朝鮮在不斷將核武器變得小型化、輕量化,那麽韓國也無需薩德係統,但是因為朝鮮的威脅不斷增大,所以韓國也需要保護自己,但目前,韓國並沒有適當的防衛手段,因此才需要美國的薩德反導體係。如果朝鮮不追加導彈和核威脅,韓美也沒有追加部署薩德的名分。但他認為,隻是在已經部署的薩德的運用上,應該會努力改善正常運營困難之處。他認為中國對此無需擔心,中國已有足夠的實力來應對,不需要對這個問題太過敏感,各相關國家都應該意識到,最主要的是朝鮮本身的問題。

  “過去五年來,文在寅前政府積極和朝方溝通,但沒有成效,反而是朝鮮繼續大力開發導彈和核武的新技術,這就使得韓美日三國不得不加緊遏製、威懾朝鮮,因為這事關國家安全。如果沒有這種軍事壓力,朝鮮的行動將達到無法控製的水平。對話、製裁和軍事施壓適合並行,在目前的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朝鮮想通過發展核武來迫使國際社會進行談判,取消對其的經濟製裁和極限施壓,但是越是這樣越會起到反效果。他們最好的方式是放棄核武器,並且真正進行改革開放。但現在看起來,金正恩並不願意這樣做,因此目前看來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李昌衡表示。

  另外,李昌衡也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朝鮮試射核武器,不僅給韓國帶來危險,也給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帶來了挑戰。如果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在核事故等情況下,可能會對中國造成更嚴重的威脅。關於朝核問題,他建議,應盡早建立與不僅是美國和中國,就連日本也合作的機製。中國也應該超越中美競爭的水平,為了本國的安全,應該啟動現有的六方會談對話機製。韓國也應該在維持國際社會對朝製裁的同時,摸索對話解決方案,作為其中一環,也可以考慮韓、朝、中三方對話,因為有必要吸取文在寅前政府時期韓朝美對話局限性的教訓。

  李昌衡說,按照中國的“勸和促談”主張,中國隻需要付諸行動。首先,以韓中、朝中之間的對話為基礎,可以主導推進韓朝中三方對話,從而找到頭緒。但從實際操作的層麵來看這並不容易,因此還可以考慮通過一軌半對話打下基礎,並將其發展為正式渠道的方案。

  對韓中關係有信心 未來應重新連接各種紐帶

  近幾年來,韓國在官方聲明中開始提及台海穩定,這讓中國方麵相當在意,對此,李昌衡表示,韓美首腦首次提及台灣問題是從文在寅總統和拜登總統的會談開始的。雖然也有美國的要求,但從韓國的立場上可以看做是在強調為了東亞地區的穩定需要這一點。韓國和日本在台灣海峽發生緊急情況時,可能會受到海上運輸線路安全等相當大的影響。在這個層麵上,比起站在美國和中國一邊,可以說是在重視地區安全的層麵上提及的。

  近期,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在其社交平台上推薦了一本涉華的書籍,叫《掌櫃主義的誕生》,引起了韓國國內的廣泛議論。該書的作者——韓國光雲大學教授金希教在接受韓國一家廣播電台的專訪中介紹了近現代韓國社會所存在的“嫌中情緒”的起源和發展,他認為文在寅前總統推薦該書是在向韓國國內的“嫌中情緒”發出警告,他說道,“沒有比‘嫌中’更損害韓國國家利益的事了”。對此,李昌衡分析,近幾年來兩國國民感情鴻溝的加深始於薩德糾紛發生以後,中國將安全問題擴大到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這明顯對兩國關係造成了負麵影響。

  但李昌衡認為,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中韓兩國的情誼根深蒂固,隻要對這份情誼加以澆灌一定可以恢複兩國關係。正如過去30年的韓中情誼,我們對未來30年的韓中關係也不必太過擔心。依山傍水的鄰國之間本來就總是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摩擦,但中國要時常考慮到“大象效應”,不管大象興奮跳躍還是憤怒衝撞,生活在大象周圍的小動物們都會提心吊膽。既然大象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就充分要考慮對方的立場。

  “習近平主席就任初期,中韓兩國間的智庫團在各領域的國家政策研究院之間的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自薩德紛爭以後所有的交流中止,但我希望再次續接當時的紐帶,重新活躍與各界學者的交流。”李昌衡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