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盧衍良分析:華航吞不下24架美波音787

(2022-05-01 03:00:24) 下一個


盧衍良。


華航對美國推銷波音787采購案有所顧慮。

  中評社台中4月30日電(記者 方敬為)媒體揭露,美國跨黨派參眾議員今年4月中旬訪台時,建議台灣采購24架波音787飛機,金額高達80億美元,傳出華航公司對該采購案排斥。朝陽科技大學飛航係主任盧衍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華航的現行機隊以空中巴士為主,若對美照單全收,將麵臨人員銜接訓練、運量、航線等營運規劃重大調整,成本可能大幅攀升,也是華航抗拒的主因。

  盧衍良,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博士,曾任“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飛安組工程師、真理大學航空運輸管理學係與觀光旅運培訓暨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現任朝陽科技大學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係主任。研究專長包括,飛航安全管理與事故調查、民航法規、航務操作與簽派業務、飛航管理業務、航空氣象學、航空生心理學。

  美國跨黨派參眾議員今年4月中旬訪台,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直接呼籲台灣采購24架波音787,日前遭媒體揭露,引發議論,並傳出華航對該采購案不願埋單。

  分析華航的顧慮,盧衍良表示,從航空公司營運的角度來看,並非是波音787本身的優劣與否,因為實際上波音787在長榮航空公司中已有服役,所以華航抗拒主要的問題症結點不是政治層麵,而是在於專業技術麵。

  他說明,航空公司要買一架新飛機,都要考慮到目前既有的公司能量,可能過去使用的機型已累積熟悉度,也有程度上的獲利,所以在考慮下一階段機型的時候,通常會以可輕易銜接對應的機型為優先考量,而華航目前主要機隊以空中巴士為主體,要更換波音自然會需要審慎考慮,況且數量高達24架。

  盧衍良提到,航空公司機隊更新需要考慮到人員轉訓、後勤維護能量的衝擊、現有航網結構和市場特性對於機隊性能的匹配性等,涉及許多專業性的考量,並非三言兩語可以歸納,因此,往往公司要引進新機前,都會經過非常繁複的分析階段,最終才會定案。

  在維修能量方麵,盧衍良說,如果華航跨越現有的空巴轉換成波音,可能因為機隊轉換,本來的維修能量要砍掉重練,這對公司來講衝擊性就會比較高,因為飛機使用周期約10、20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全部都是用新的係統,整個維修建製費用、衍生成本追加起來,是很可觀的數字。

  再來談營運麵的問題,盧衍良指出,華航雖然有航發會、“國發會”的股份,公部門持股占四成左右,但整體而言,華航在法規上仍是民營公司,有其他的投資股東,站在華航的立場,公司的盈虧狀況仍然必須對這些投資人負責。

  他說,所以華航不能單憑所謂美方建議采購,或者公部門的意向,而沒有經過通盤考慮,就行采購新機型的決定,這畢竟牽涉到對投資人的負責。再加上每個航空公司都有包括既有航線布局,每條航線適用的機型都不一樣。

  例如,盧衍良指出,每座機場的海拔不一,長年溫度、濕度條件不一,所需要對應的機型不一,都會影響到飛機的性能。因此對公司來講,就要去考慮在哪一個航點,有多少貨物要運?有多少載客量?新的飛機能否負擔?都要經過通盤的資料去計算。

  也因此,盧衍良說,如果24架波音787華航照單全收,而沒有完整的營運評估,對華航盈虧而言當然會有程度上的影響,以一個機隊完整規劃的角度來看,絕對不容冒進,一旦新采購飛機的性能跟當初預期不一樣,或者比現行量能低,後續可能變成載貨、載客量下滑,最終影響公司獲利。

  此外,他提到,波音787本身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航空公司維修的能量上也是另外要去建製,對公司來講,轉換機隊的整體成本可能是墊高的,如此情況下,就必須審慎評估檢討,究竟是否選擇該機型。

  盧衍良說,華航現有空中巴士A330-300機隊,在空中巴士的人員轉訓上,由於駕駛艙的配置相近,因此可以用差異訓練來銜接,機務維修部分,也會因為既有建置能量可以銜接而較有優勢,後勤航材管理上的變動性影響也會較低,這些因素都會被納入考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