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記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評智庫基金會、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思想者論壇“中美戰略競爭期的中韓關係與東北亞安全”於2021年12月17日在線上舉行,來自中韓兩國的專家學者圍繞中韓關係、半島局勢、東北亞安全等議題發表了各自觀點並展開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評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鍵發表了題為“中韓建交三十年簡論”的文章,指出兩國有巨大共同利益,應深化戰略合作。發言全文如下:
1992年8月24日,中韓在北京簽署建交聯合公報,開啟了兩國關係的20世紀新紀元。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迅猛,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濟融合日益加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
中韓建交的內在動力是兩國長達數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共同價值觀,是兩國進一步實現各自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文化及人文交流不斷擴大的必然結果。回首往事、曆曆可數,1983年5月“中國民航機春川迫降”事件曾發揮非同一般的作用;1990年9月韓國體育代表團7百餘人參加北京亞運會(賽場首次使用韓國英文國名“Republic of Korea”);1991年初中國國際商會與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在對方首都互設貿易辦事處等。隨著兩國融合與互信的逐漸累積,最終促進正式建交。
近30年來,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和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中韓關係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近兩年是“中韓文化交流年”,2022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三十而立。中方願同韓方一道,以兩國建交30周年為契機,互利互惠、攜手前行,繼續打造中韓利益共同體,共同譜寫新時代中韓關係的新篇章。
中韓關係良好發展不僅給雙方帶來實際利益,更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雖然近年來曆經一些外交波折,但迄今的中韓兩國已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共同致力於成為實現共同發展、致力地區和平、攜手振興亞洲、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複雜深刻演變,不確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兩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應該加強戰略合作,顧後瞻前,維護和拓展共同利益,助力各自發展,並為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8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當前中韓關係表示,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互為重要合作夥伴。同日,為迎接中韓建交30周年,規劃中韓關係發展藍圖,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啟動。兩國政府政要、專家學者將就政治外交、經濟貿易、人文社會等領域合作進行深入交流,為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中韓經濟關係發展尤為顯著,2015年6月1日,中韓在首爾簽署中韓自貿協定(12月20日生效),極大地促進了兩國關係高品質發展。2021年7月2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第68屆貿易和發展理事會會議中通過了韓國的地位變更案,正式將韓國認定為發達國家。這是1964年聯合國貿發會議成立後,首次有國家從發展中國家變更為發達國家。我們對鄰國表示祝賀。
韓國作為一個人口5100萬、人均國民收入3萬美元的近鄰,理應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合作對象國之一。中國是韓國最大交易夥伴和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韓國也是中國重要經貿合作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3000億美元,人員往來開啟“1000萬+”模式,雙方互為最大留學人員來源國。韓國一直是與日本比肩的中國最重要交易夥伴之一。麵對突發疫情,中韓經貿合作逆勢而上,為促進雙方經濟複蘇與民眾互助注入能量。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疫情下的中韓政治溝通順暢,民間人文交流更以線上線下各種形式積極開展。兩國關係底盤堅韌、基礎紮實、利益廣泛,具有強大的韌性和甚為光明的前景。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加強兩國民心相通,夯實兩國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對加強兩國政治互信與經濟合作意義重大。中韓兩國在數千年的交往曆史中相互學習與借鑒,共同傳承和發展了儒家文化與東方文明。曆史文化紐帶必定成為未來促進中韓關係的強大動力。習近平主席指出:相信戰勝疫情之後,中韓兩國人民友好感情會加深,雙方各領域交往合作會更加活躍。
雖然中韓關係穩步發展,但兩國民間情緒仍趨徘徊之勢,由此,兩國須著眼東北亞大局、盤活兩國的優質資產,重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乃兩國麵臨的迫切問題。2021年12月13日,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目前不考慮外交抵製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將在韓美同盟的基礎上保持與中國的和諧關係。
新年已至,中韓要堅持建交初心、著眼長遠利益。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與繁榮發展方麵,中韓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互利共生、合作共贏,韓國是中國的重要鄰國,通過中韓戰略對接的深度合作可以將“一帶一路”拓展到東北亞方向,將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與縱深發展。由此,全麵提升與深化兩國戰略合作,是擺在兩國政府及兩國民眾麵前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