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評編譯:到底誰在挑撥台海開戰?

(2021-11-11 19:41:24) 下一個


國台辦於11月10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回答中評社記者關於台海氣氛的提問。(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近期一段時間以來,關於“台海戰事”的傳聞甚囂塵上,媒體人Mu Chunshan在《外交學人》網站上撰文表示,戰爭並不如想象中如此輕易,人們不應該盲目樂觀,也不應該輕易被好戰分子的言論影響,反而,各方都應該扭轉當前的態勢,找到談判的窗口。全文編譯如下:

  我不禁想問,到底在這個地球上誰希望看到海峽兩岸生戰?中國大陸?美國?還是台灣民進黨?我不認為這三方真的想卷入戰爭,最明顯的原因就是,他們都對打仗憂慮很多並且不願意很輕易地挑起衝突。

  盡管美國政府一再強調其完全有能力保衛台灣,但在阿富汗戰爭災難性結束後,普通美國人可能並不渴望另一場海外戰爭。他們還願意在中美關係中冒險嗎?顯然,維持戰略平衡,而不是戰爭,才能使美國的利益最大化。同樣,雖然民進黨政府強調台灣的“國防”力量不應被中國共產黨低估,但不可能指望他們在海峽戰爭中獲得比目前更大的利益,因此,維持現狀也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專家認為中國共產黨想對台灣發動戰爭,甚至有美國官員預測台灣海峽將在6到8年內爆發戰爭。在我看來,每一任中國領導人都希望實現中國統一,這也是中國大陸絕大多數人們的期望,但戰爭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否則,中國為什麽要讓現狀持續70多年呢?現實地說,實際情況不允許軍事力量解決這個問題,這不僅是因為美國可能會介入任何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而且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也沒有準備好戰爭。

  11月初,中國商務部發布通知,建議人們儲備一些生活必需品。最初,該通知指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一些地方可能會突然封鎖,但許多中國人實際上將其解讀為對台戰爭即將到來的信號。結果,中國各地的超市出現了搶購潮。甚至北京也有許多人衝到超市搶購大米和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用品。最後,商務部不得不通過國有媒體澄清,中國公眾不應誤解這一通知。商務部敦促說,中國有足夠的日常必需品,沒有必要恐慌性購買。

  這一值得關注的事件表明,中國人民對戰爭的認識根本不成熟,畢竟中國已經40多年沒有打過仗了。因此,外國分析人士不能簡單地通過比較兩方的軍事力量從而認為大陸肯定會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如果隻看中國的軍事發展水平,現在打一場戰爭也不是什麽難事,但軍事問題隻是了解台灣海峽局勢的一個方麵,中國人民的心態和社會穩定是中國在決定重大軍事政策之前必須考慮的更重要的問題。

  當美國政府和美國軍隊對中國做出判斷和預測時,他們必須注意更多的因素和方麵。普通中國人是怎麽想的?中國的精英是怎麽看的?中國公眾輿論對現狀的改變有什麽影響?不要像對待朝鮮那樣對待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政府的決策更類似於西方國家,這意味著它將越來越多地考慮普通民眾的態度和耐力,而不僅僅是執政者本人。這是理解中國問題的基礎,也是看待未來台海局勢的視角。

  如果大陸不想開戰,那為什麽現在采取的許多政策看起來似乎是在準備與台灣開戰?在我看來,這是大陸對台灣的“最大壓力”戰略,類似於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壓力。近年來,美國和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施加巨大壓力,其目的不一定是攻擊伊朗,而是為了防止德黑蘭的政策因繼續其核發展而突破國際底線。大陸對台灣的政策也是類似的,其目標是使用強大的威懾和明確的警告來阻止台灣可能獨立和西方支持台灣的風險,並不允許它們突破北京的底線。

  說了這麽多,我想我可以回答原來的問題:到底誰想看到台海爆發戰爭?有三種人會這樣做:一些想用戰爭作為工具來阻止中國發展的西方人;一些對未來過於理想化的台獨人士;以及一些過於天真的中國愛國者。

  第一類是美國、歐洲、甚至日本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人,他們尖銳地、挑釁地幫助台灣。這不是一個陰謀論,而是一個可以從邏輯判斷得出的結論:對於一些在台海戰爭方麵沒有利害關係的外國政黨來說,圍繞台灣的戰爭是一個讓中國力量削弱的借口。戰爭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並沒有計算在內,可悲的是,如果能改善美國的地位,一些美國人甚至非常願意在“那裏”犧牲生命。

  一旦中國打響第一槍,西方將對其實施製裁。屆時,中國將被國際社會孤立,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破壞,內部可能發生變化,在軍事、技術、經濟等領域難以趕上歐美。因此,中國政府將美國和西方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軍事力量視為挑釁,他們是在故意挑釁中國,一旦中國大陸真的打擊台灣,他們就會從中獲利。我在中國媒體上發表了幾篇文章,主張中國不要輕易對台灣使用武力,否則中國會落入陷阱。盡管美國和歐洲在過去幾年加強了與台灣的聯係,但中國大陸並沒有像一些人預期的那樣直接訴諸軍事解決方案。

  第二種人與一些伊朗人類似,他們盲目樂觀,盲目追求核武器。在台灣也有一些理想主義者認為,即使台灣獨立,北京也不敢使用武力,因為代價太高。在美國的幫助下,台灣將會受到影響,但長期的利大於弊。這些聲音也忽視了中國的民意。他們必須知道,一旦台灣事實上獨立,中國人民將不惜一切代價推動中共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問題不再是中國政府是否想打仗,而是不打仗就會失去中國人民的心。

  如果我們繼續類比伊朗,第三類人——中國的極端愛國者——類似於以色列最強硬的群體,他們對伊朗充滿仇恨,相信軍事力量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在他們的心目中,所有愛國人士都必須支持對台戰爭。雖然戰爭的損失可能會比較大,但隻要台灣被征服了,對這個群體來說是值得的。他們相信,一旦中國統一,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所設的障礙就會神奇地消除。因此,他們在各種場合煽動和宣傳戰爭的好處,包括社交媒體。為什麽商務部的通知引發了全國多家超市的搶購狂潮?因為很多中國人已經受到了這第三類人的影響。

  這三種人非常熱衷於戰鬥,但國際社會和外國媒體不應被他們所誤導。台灣海峽的一場戰爭一定會影響幾十億人的安全,我們必須避免重複戰爭即將來臨的幻想,這種幻想隻滿足少數人的利益。不可否認,目前台灣海峽的局勢確實非常危險。上述三個群體正在努力推動一場戰爭。我們應該高度警惕。

  在過去的幾年裏,大陸加強了對台灣的軍事威懾。然而,這隻會讓西方人認為大陸正在加緊對台戰爭的準備,所以他們繼續表達對台灣的支持。我一直認為,大陸不想輕易使用武力,但它必須對台灣與西方日益增加的互動做出更多反應。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已經形成了相互因果的“惡性循環”。

  我們應該如何破局?

  我認為北京、華盛頓、台北和其他各方都需要冷靜下來。應該有一個調停人與各方協調立場,使局勢降溫,緩和嚴峻的氣氛。與伊朗核問題類似,各方需要一個交流平台,這甚至可能導致協議的達成。這需要找到一個與各方都有聯係並能獲得各方信任的調解人,也許新加坡是一個選擇。畢竟,上世紀90年代,北京和台北的代表在新加坡達成了“九二共識”,使海峽兩岸的安全得以穩定數十年。此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多次提醒世界台灣海峽的風險,這說明新加坡也有努力緩和局勢的動機。
 
  當然,這隻是一個建議。目前尚不清楚各方能否接受。但無論如何,我仍然相信大陸奉行的是最大限度施壓的政策,而不是準備戰爭。未來是否會爆發戰爭取決於台灣和西方對這種壓力的反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