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張爽)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對中評社表示,在當前中美關係困難局麵下,中美兩國元首加強溝通,通過視頻對話達成一些共識,避免戰略誤判。美國不太可能通過一次元首會麵就能夠放棄打壓中國的做法,但希望這次對話是中美關係邁向良性循環的一個起點,能夠慢慢打開局麵,使得中美合作的大門越打越開。
袁征對中評社說,習主席和拜登總統之前有過兩次通話,這一次拜登政府希望習主席能夠在參加G20或格拉斯哥峰會期間有機會會麵,但是沒能成行,最後美方提出要與中方進行線上的視頻對話。這次兩國元首麵對麵進行交流有特殊的意義:
一方麵,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對於中美關係甚至美國的總體外交政策進行了重新評估之後,做出的決定。
另一方麵,拜登上台以後,盡管中美關係的緊張有所緩和,但還是處在低穀。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對抗激烈,尤其是香港、新疆、台灣、人權問題,拜登政府並沒有從根本上修正特朗普極端反華的對華政策。因此這時雙方能夠進行三個多小時的對話遠遠超出預期。
袁征認為,從溝通上來講,麵對麵對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避免戰略誤判。雙方達成的一些共識也為未來中美關係指明了方向,比如在哪些領域雙方可以合作,如何來管控分歧等等,雙方談得很直率,也很坦誠。在一些重大的熱點問題上,包括經貿、伊核、朝鮮、軍控不擴散等議題,雙方將來還會有進一步的對話和討論。
袁征也指出,不能對本次峰會期望值太高,因為中美關係畢竟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美國的霸權心態沒有任何變化,打壓中國的想法還是強烈存在的。再加上兩國政治體製有很大差異,存在者意識形態的深層分歧。
“美國不太可能通過一次會麵就能夠放棄打壓中國的做法,但是希望這是中美關係邁向良性循環的一個起點,能夠慢慢打開局麵。這一次雙方更多的是達成一些方向性的原則性共識。中方把中方的話說到位,美方也有美方的說法,雙方在能夠進行合作的問題上還是有共識的。”
至於元首外交對中美關係的作用,袁征對中評社說,習主席和拜登總統是故人,當年習主席作為國家副主席訪問美國,拜登作為副總統也回訪過中國,兩人是彼此出訪的主要陪同人,打交道比較多,建立了工作關係。這對於雙邊的關係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不能過於誇大。
袁征對中評社說,這次元首會晤談到了幾個重要的問題,第一是台灣問題,拜登表態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有三點:第一,不支持“台獨”。在現在美台關係越來越密切的情況下,拜登總統表態美國不支持“台獨”,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中方是比較看重的。中方也說得很明確:“台獨”這條路,如果有些人要鋌而走險,中方立場非常堅定。“我們發出的信號非常清晰,希望美國人能夠言行一致,而不是說一做一套。尤其是美方的很多做法,打著發展所謂美台非官方關係的旗號,把一個中國政策掏的空空的,已經危及到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非常嚴重,希望美方能夠言行一致。”中方發出的信號是清晰的,拜登政府明了,台灣方麵也會清楚的。
第二,美方明確講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製。這意味著拜登政府在意識形態層麵,並不再去追求推翻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政權,而是淡化意識形態,務實合作,這一說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拜登表態不想和中國發生衝突,建立一個所謂防護欄。雙方競爭歸競爭,但是競爭不能演變成衝突。
袁征指出,中方還提出了處理雙邊關係的三個原則:一是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自發展權利,平等相待,管控分歧,求同存異。二是和平共處。不衝突不對抗是雙方必須堅守的底線,美方提出中美可“共存”,還可加上兩個字,即和平共處。三是合作共贏。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要堅持互利互惠,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輸我贏。這三個原則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袁征表示,這三點當中,美國最難做到的就是第一點:相互尊重,其中涉及到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能做到嗎?“我們不要過度誇大中美會晤的重要性,但是在當前中美關係困難局麵下,中美兩國元首加強溝通,達成一些共識,避免戰略誤判。希望中美以此對華為起點,推動兩國合作的大門越打越開。關鍵是中美兩國要相向而行,把中美關係朝著比較健康的軌道上推進。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次會議就相當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