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法媒:北約如何輸掉阿富汗戰爭?

(2021-05-02 22:40:33) 下一個


圖片:北約聯軍位於阿富汗坎大哈省達曼地區的軍事基地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據參考消息報道,法國《世界報》網站5月1日發表題為《阿富汗戰爭對於北約來說是曆史上的第一次失敗》的文章,作者是亞當·巴奇科、吉勒·多龍索羅。全文摘編如下:

  雖然塔利班在今後數月內的勝利隻是可能,但我們的失敗已因喬·拜登宣布美軍全部撤離的講話而得到確認。盡管講話認定了美國“勝利”,但20年前所確定的目標沒有一個得以實現,因為成百上千名“基地”組織成員目前依然在阿富汗,“伊斯蘭國”組織2014年在那裏安家落戶,選舉活動長期以來因大規模舞弊而信譽掃地,阿富汗精英階層的腐敗程度令人難以啟齒,經濟的主要來源是毒品等。

  罕見的進步(婦女權利、新聞自由)近年來受到威脅,並且因西方軍隊的最終撤離而將快速消失殆盡。投入了2萬多億美元、付出3000多名士兵被殺及數萬人受傷的代價,作為全球第一大軍事聯盟的北約怎麽就會輸掉了這場戰爭呢?很少有相關的公開辯論,因為這一失敗絲毫無法引起輿論的興趣,盡管我們在今後數月和數年裏將承受其後果。

  將我們的失敗歸因為阿富汗是個特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難道阿富汗不是“帝國之墓”嗎?與這些老一套說法相反,我們認為,這場失敗和在敘利亞、伊拉克及利比亞的潰敗一樣,是一種錯誤戰略、一種帶有偏見的世界觀和無效幹預機製的結果。這裏有多個因素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北約的打算就是將阿富汗變成一個遵從其地方主義利益的部族國家。從一個經曆了革命潮流、順應一場快速社會變革(國內流離失所者和難民不斷增多、快速城市化、城市中產階級誕生)的國家那裏,西方人隻記住了“傳統的”阿富汗形象,並且對任何國家權威都持保留態度。與此相反,讓我們感到震驚的是阿富汗所表達出的國家需求,特別是在司法和警察方麵。不幸的是,北約從未將此看成是頭等大事。

  其次,北約從未努力搞清楚叛亂。大多數專家和軍人對其所運用的“部族的”“種族的”等形容詞意味著對這一運動的現實嚴重缺乏了解。更主要的是,籌建一種可替代的司法係統、各個地區間的官員輪換、以阿富汗百姓為目標的有效宣傳或許原本可從2003年起讓有可能叛亂的軍事和政治領導人警醒。

  這種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某些災難性的戰略決策,尤其是沒能預測到塔利班在東部和南部普什圖族人區域之外的推進,和對烏茲別克斯坦人及塔吉克斯坦人的招募。此外,有關塔利班內部分歧的討論如果能夠為谘詢公司行業提供充分的資訊,就絕不會出現相關的作戰行動。另外,美國沒能提出一種協調戰略。自從美國開始出兵以來,巴基斯坦政策就是阿富汗問題的核心。自從1994年塔利班組織崛起以來,巴基斯坦一直支持它,原因主要是其與印度的對抗關係。

  盡管北約在阿富汗本土的各種行動產生了瓦解塔利班的作用,但塔利班領導人因免遭美國打擊而受到了保護。因此,所有反暴動的行動因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漏洞而注定失敗。然而,美國的政策從未對伊斯蘭堡施加必要的壓力。

  此外,在整個司法範圍以外的特別軍事行動不斷增多是阿富汗百姓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暗箱操作確定的名單進行有針對性的清除,肆意逮捕,時而還實施酷刑,舉止粗暴地培訓民兵(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在東部的培訓),冒險與一些部族集團結盟,所有這些做法導致西方軍隊越來越不被接納。西方軍隊沒有幫助鞏固公正且保障權利的當局,反而參與到當地的鬥爭中,促使戰敗者重新參與暴動。

  最後,指導種種“國家建設”政策的是一種新自由主義觀點,它使得西方大企業,主要是美國的,得以截取援助資金。一連串的外包做法使得獲取合同缺乏真正的競爭。

  除了上述情況,北約內部的種種困難或許也可為這一曆史性失敗添上一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