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台北2月7日電(記者 黃筱筠)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團隊都希望兩岸能促成對話,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要促成兩岸對話,首先要做是雙方如何有效控製內部民粹或者相互仇視的輿論氛圍,先有效管控分歧。兩岸都會各自麵臨雙方內部的壓力,這個壓力不是來自拜登,或是美方敦促兩岸對話就能夠解決的。他強調,兩岸若要對話,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中提及“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應該是蔡英文的極限了”。
拜登上台後,是否感覺兩岸有對話的氛圍?張百達表示,自從之前拜登“亞洲沙皇”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談話,以及最近一些美國官員明確發言來看,美方鼓勵兩岸進行有益的對話,確實可能是拜登政府,接下來對台政策重要事情。但目前來講,兩岸應該是還沒有這樣的氛圍。
他表示,一方麵從蔡英文2016年就任以來,北京要求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官方交流中斷至今。蔡其實在她第一次參選“總統”2012年,就提出10年政綱裏麵就呼籲兩岸進行多層次、多麵向的對話。蔡英文呼籲兩岸對話,不隻是最近才開始講,更不是拜登當選才開始講,也就是說蔡並非外界所說認為拜登團隊提出了兩岸呼籲,蔡基於這樣的壓力才拋出不少前提兩岸對話。其實蔡希望兩岸對話是長期一貫的立場,隻是目前沒有氣氛跟條件,從最近疫苗議題,原本可以當成兩岸合作的議題或者對話,但最後卻變成兩岸口語上的交鋒,這當然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張百達認為,兩岸如果要重啟對話,雙方如何突破目前的政治障礙,可能需要新的替代的方案、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經過特朗普任內引起比較緊張的氣氛下,現在拜登上台,兩岸關係也可能脫離過去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情況。但拜登上來的台海形勢究竟更趨穩定?還是會陷入另一輪的對抗?基本上還是需要觀察。
不過,他認為,就外界的普遍看法是,拜登政府台海政策會比較穩健,包括他的一些團隊所釋出的訊息來說,他們不會和過去特朗普操作台灣牌的做法一樣,拜登團隊會有所保留。簡單講就是比較不傾向於,“把台灣當成對付中國的武器”。但是對於台灣所麵臨的安全途徑,以及爭取國際參與部分,還是會持續表示高度關切與支持。
張百達對中評社說,拜登對中政策基本上的政治框架,大致上應該是清晰化了,隻是有些執行細節上,可能還要進一步關注。拜登政府所謂政策清晰化,他們重申中美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以及對台六項保證,作為對台政策主要基礎。至於特朗普任期最後,前美國務卿蓬佩爾取消有關台美外交互動的政策指引,事實上《台灣關係法》隻是預定台美之間的交往,是基於與非官方關係,但是沒有規定得那麽細,說什麽東西可以做?什麽不能做?這完全是美國行政部門的行政裁量空間。
他認為,事實上台美交往有些規定確實是過於嚴格,比如說台美駐第三地外交人員不能互動,這部分可能會打破,拜登政府也許會持續進行、會鬆綁。但有關大家關注、敏感的部分,像是蔡英文能不能過境華府,這個還是有相當的指標性,還是需要觀察。
他強調,台灣當然會有這樣的期待,但是拜登團隊特別是他的國安高層,對於涉台部分,還是會有他們自己的考量,這部分究竟會怎麽樣變化,還是要持續觀察。
兩岸如果現在沒有對話氛圍,距離選舉越近就更不可能會有對話?
張百達表示,現在是2021年初,就像趙春山等一些學者提出說,今年不是選舉年,兩岸應該要把握今年的時間,但今年其實也還有相當一段時間,目前來說是因為疫情跟疫苗的關係,兩岸在交流上目前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困難情況。但隨著疫苗接踵普及,兩岸的交流也許至少在明年,交流會逐步放寬。
他也提到,還有一個重要所謂“氛圍”,雙方如何有效控製內部民粹,或者相互仇視的輿論氛圍,應該有效的管控分歧。假設兩岸確實有心要突破目前僵局,甚至重啟進行有益的對話,包括,海基會、海協會是否有可能逐步重新接觸,現在需要去營造那樣的氛圍跟條件,否則目前雙方持續敵意的情況下,要重啟對話是很困難的。加上兩岸雙方各自都麵臨內部的壓力,這個壓力不是拜登,或美方敦促兩岸對話就能夠解決的。
兩岸如果要對話,中國大陸一再表明“九二共識”這個底線,蔡英文可能接受嗎?
張百達表示,蔡英文提及兩岸對話不應該設任何政治前提。但是不要忽略蔡也曾經講過,她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就是兩岸交流的基礎,這是整套的論述。至於大陸怎麽解讀目前台灣現行相關法律,特別是依照“憲法”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涉及兩岸之間的特殊關係上怎麽去解讀,這是一個重點。“就是說大陸是否認為,蔡英文所說的不存在兩岸法理“台獨”的意涵”。
他指出,兩岸能不能解套,其實重點應該不在於論述,最重要還是中國大陸想不想要度過目前這樣的局麵,如果北京認為不急,也認為兩岸僵局繼續下去無所謂,“那任何論述其實都沒有用”,蔡政府提出任何論述也都沒有用。但如果北京認為兩岸目前僵局再下去,對於雙方更長遠關係發展是相當不利,或者認為沒必要再繼續這樣下去,也希望兩岸能夠進行對話,那才能促使去探討新的論述,才有價值跟意義,“政治意願高於政治論述”。
他表示,蔡英文提到兩岸要有意義對話,外界可能對什麽是有意義的對話有疑問,其實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當然兩岸政治關係可能免不了會成為對話的其中議題,但是可能也不僅隻限於兩岸的政治對話,也包括其他麵向比如安全、國際空間,和一些民生經濟議題的討論。應該說兩岸關係是不是以統一為前提,要看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台灣人民能不能接受,以及台灣人民的意願。
他強調,兩岸政治對話基本上不隻是關於兩岸官方之間的關係,還涉及各自內部民意的支持與否。如果兩岸進入政治對話,但缺乏民意支持,特別是台灣方麵民意支持,這樣政治對話就會麵臨困難。台灣民意又跟兩岸氣氛有關,如果大陸持續對台灣采取,包括:政治上、軍事上、國際空間上有敵意行動的話,要去營造兩岸和緩氛圍或條件,相對來說不容易。
張百達也說,但不以統一為前提,北京會要跟你談嗎?應該要保留各種可能性,但重點在於和平原則、民主原則。任何一個政治對話或政治方案,不是要逼迫台灣政府接受就可以解決,如果台灣民意不認同或不支持,這個方案也是無法落實。所以關鍵在於,中國大陸如何說服台灣人民,而不隻是台灣當局。現階段在於讓兩岸關係能夠重新交流,短期內要處理所謂的終局關係或整體關係,其實條件都還不夠。如何先穩定下來,啟動兩岸交流對話,進行全方位交流,特別是兩岸官方的交流對話,讓兩岸海基會、海協會以及國台辦、陸委會,在既有的官方製度去交流互動。
張百達表示,基本上民進黨、蔡英文沒有否認九二會談的曆史事實,也把這個當成既有的政治基礎之一,特別是在蔡英文2016年勝選後,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提到九二曆史事實,來推動兩岸關係,除此之外,還有就職典禮提到“中華民國憲法”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其中對兩岸關係的特殊定位,有一定的政治意涵在裏麵。
最近獨派或是“正國會”陸續推動“修憲”等議題,深綠團體在這個時間點做這些事情,是想限製蔡英文在兩岸路線走向比較和緩的方向?
張百達表示。今年不是選舉年,也還沒有什麽初選活動進行,跟選舉可能沒有必然關係。獨派大老辜寬敏成立“台灣新憲聯合陣線”,本身組織目標就是要推動新“憲法”。但是基本上辜屬於民間團體,有這樣的聲音在台灣來講很正常的事。而“憲改”議題來說,對民進黨是一個重要議題,也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政治意義。過去民進黨“立委”也會個別提出一些相關的方案,但是黨團總召柯建銘也曾經講過,類似的“憲改”議題,一方麵尊重黨團成員的提案權,但是最終必須要匯整成黨版,形成一致的黨版來提出。
他表示,民進黨應該會很嚴肅來處理“憲改”相關的議題,至於改“國徽”,對照一些國家的“國徽”跟“國旗”來看,改“國徽”跟改“國旗”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雖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但並不涉及到“修憲”。之前時代力量提案建請“內政部”對於“國徽”進行評估,這個可行性評估,也還沒有定案。另外還是要看台灣民意,以這個議題來看,並不涉及法理“台獨”的問題,也跟“憲改”不必然關係。
他認為,這部分蔡英文應該會有個人的想法、意誌,但最重要還看大陸方麵怎麽回應的問題。大陸是否對目前的僵局有想突破,是否有這樣的政治意願?至於怎麽營造這樣的氛圍和條件,這個也很關鍵。假設兩岸氣氛一直向下螺旋,一直不斷的相互叫陣、對罵,不論是否有內部這些民間團體的政治動作,兩岸關係都還是一樣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