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徐夢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18日在推特上發布一則消息稱,在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會晤期間,後者再次承諾履行兩國之間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所有義務。伴隨推文,蓬佩奧附上了兩張兩人當天麵帶笑容的合影。
楊潔篪和蓬佩奧17日在夏威夷檀香山的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會麵,在進行了7個小時的會麵後,雙方各自返回北京和華盛頓。隨後,北京方麵發布了簡單的關於會麵的消息,中國外交部以問答形勢介紹了會談的內容;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發布了介紹會麵的聲明。
會麵後的24小時內,蓬佩奧涉華公開表態較為低調,僅發布了上述的這則推特。他隨後的另一個提到“中國”的公開表態是對中印邊境衝突中死亡的印度士兵表示哀悼,但未對有關衝突和對華做進一步表態。
盡管如此,與會的另一名美方官員,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沒有吝嗇對華批評。18日,他舉行記者會進一步介紹了會談情況,表態較為消極。史達偉稱,本周在夏威夷舉行的中美會晤中,中國的態度不能用積極來形容。史達偉評價中國外交部對此次會麵的聲明是“非常片麵、尖銳和不現實的”,並表示這次會麵的目的就是幫助中國人明白他們的行為對自身不利,他們需要重新評估前進的方向。但史達偉沒有接受記者要求透露更多對談細節的請求。
會麵前後,蓬佩奧涉華表態的差異明顯。此前,蓬佩奧幾乎每天都會公開批評或提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月8日稱蓬佩奧是“滿嘴謊言,整天誹謗,令人悲哀。”前外交部發言人耿爽6月10日說:“一段時間以來,蓬佩奧先生無論走到哪裏都言必稱中國,可惜他有關中國的表態充斥著謊言與謬論。”
從蓬佩奧態度的變化以及推特的內容可以看出,他對會麵整體上是滿意的。中方聲明中“建設性的對話”的評價能側麵予以證實。
疫情暴發後,中美競爭加劇,伴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中美矛盾進一步上升。雙方在香港事務、台灣問題、科技、經貿、安全等問題上不斷加碼,力量博弈開始在各領域出現。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美國在西太平洋出現了航母空窗期後,為維持在當地的存在,頻繁派軍機軍艦出現在台海,增大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中美的結構性矛盾是難以在一次會麵中得到解決的。會麵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還簽署生效了《維吾爾人權法案》,G7國家則發表了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我們也不能期待對話後,兩國的輿論戰能有實質性的緩解,史達偉18日替代蓬佩奧的消極發聲並沒有展示出美方對中方態度有所軟化。
正如史達偉提到的,美方會麵的目的就是幫助中國人明白他們的行為對自身不利,他們需要重新評估前進的方向。也正如中方聲明中提到的,雙方充分闡明了各自的立場。有觀察認為,會麵的意義就是在這個容易產生誤判的危險時刻,讓兩國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避免兩國關係“懸崖式”的下滑。
筆者認為,這一場進行了七個小時的美國鷹派的外交事務負責人和中國“最高”外交官的對話,展現了目前的緊張時刻,中美仍然有交流對話、和了解對方的強烈願望。這一場會麵中雙方達成的最大共識就是,中美誰都不願意將雙邊關係帶入泥潭。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上,我們或許可以給彼此多一些戰略選擇的時間,最重要的是,讓雙方都能夠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