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張爽 海涵)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19日在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台獨”絕對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對台灣而言,晚統一不如早統一,被統一不如主動統一。台灣問題已經延宕70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越往後拖,台灣方麵的籌碼會越少。希望台灣的有識之士,認清這一大勢,順應曆史潮流,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共同爭取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
以下是王在希的發言全文:
2016年民進黨上台執政至今近四年了,由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原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麵蕩然無存,兩岸關係正處於嚴峻複雜的冷對抗局麵。但從長遠來看,“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是暫時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2日重要講話中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複興而終結”。
當前兩岸關係麵臨的最大挑戰有哪些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麵:
(一)民進黨在台灣執政使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遭到破壞。因為民進黨是一個堅持“台獨”路線的政黨,上台執政後不僅掌握了台灣的行政、立法大權,而且控製了台灣的軍隊和情治部門,把握了台灣的主流媒體和教育機構,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的舉措。現在兩岸之間不僅官方半官方的聯係中斷,而且民間交流也受到限製,連中華文化在台灣也遭到排斥。現在兩岸關係實際上處於一種“冷對抗”的局麵,兩岸之間在漸行漸遠;實質是分裂和反分裂的鬥爭,盡管大陸方麵先後推出31條、26條惠台措施,一再表達誠意和善意,但無法改變台灣當局 “抗中保台”、仇視大陸的兩岸政策,也不能阻擋兩岸政治上分離的趨勢。“抗中保台”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是很荒謬的。台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抗中國不等於抗台灣自己嗎?所以蔡英文的所謂“抗中”,說穿了實際上是拒統的代名詞,是搞“台獨”的遮羞布。
(二)民進黨內激獨勢力欲加快“台獨”步伐,未來兩岸關係不排除走向激烈對抗。蔡英文上台後,為了穩住政權,謀求連任,在兩岸關係上打著“維持現狀”的幌子,在台灣島內一步一步推動“去中國化”。而“去中國化”實質上是慢慢地促使“中華民國台灣化”,是一種漸進式的“台獨”。所以蔡英文和陳水扁盡管策略不同,但目標都是“台獨”。問題是現在以李登輝、陳水扁為代表的“激進台獨”勢力,不滿意蔡英文的“漸進式台獨”策略。他們認為,越往後中國大陸越發展強大,“台獨”就越沒有機會,所以經常向蔡英文施加壓力,他們企圖支持賴清德取代蔡英文。這個自稱為“台獨政治工作者”的賴清德,最近拋棄個人恩怨,終於和蔡英文合作競選,目的是謀求下一屆成為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如果連任,就沒有後顧之憂,也不能排除加快“台獨”步伐。因此2020如果民進黨獲勝,兩岸關係隱藏著巨大風險。
(三)台灣的民情民意尤其是年輕一代仍在朝著不利於統一的方向發展。當前台灣社會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台灣同胞特別是中青年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偏離。由於過去長期以來國民黨當局推行的反共宣傳教育,台灣同胞本來對大陸就有一種恐懼、戒備和不信任感。近20年來,加上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不遺餘力地攻擊、汙蔑、醜化大陸“沒有民主自由”,通過修改教科書灌輸“台獨”意識,使得台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大陸、對統一、對“一國兩製”,始終有一種疑慮、害怕甚至對立的情緒,年輕一代的中華民族意識、大中國情結越來越淡薄。在民進黨蔡英文的誤導和打壓下,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未升反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台灣的民情民意在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八年也沒有出現積極變化,如果明年大選民進黨繼續執政,分離的趨勢有可能進一步加速。
(四)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和大打“台灣牌”使得改善兩岸關係難上加難。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開始對華推行強硬遏製戰略,在發動對華貿易戰、科技戰的同時,大打台灣牌,在國會接連通過嚴重幹涉台灣問題的相關法律,公然挑戰一個中國底線,企圖利用台灣問題、香港問題加大對華施壓的力度,來策應正麵戰場(如《國防授權法》規定包括助理國防部長在內的高級將領可以往來,《台灣旅行法》規定包括雙方最高領導人在內的高官可以互訪,《台灣保證法》規定美國售台武器將常態化,美台可舉行聯合軍演)。蔡英文當局對此喜出望外,積極配合美國,刻意製造兩岸緊張,在“立法院”修訂所謂的“中共代理人法”,打壓推動兩岸交流的黨派團體及人士,製造寒蟬效應。所以兩岸關係的背後,美國因素在起著重要作用。曆史證明,中美關係改善時,兩岸關係會趨向緩和;中美關係緊張時,兩岸關係也會隨之緊張。
由此可見,隻要民進黨在台灣執政,隻要中美關係惡化,兩岸關係就很難回到過去和平發展的祥和狀態。
但另一方麵,從長遠來看,從宏觀戰略層麵來分析,隨著祖國大陸的發展強大和民主法治的不斷完善,台海局勢的主導權在大陸一方,兩岸關係發展也依然麵臨著諸多機遇。
首先,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有著天然的互補性。大陸通過70年的和平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已經基本建成一個完善的、配套的工業體係,在科研領域已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具有較高的自主創新能力。加上大陸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盡管目前經濟出現一些困難,但發展前景依然看好。而台灣一直在資金和企業管理等方麵具有相對優勢,如果能以大陸為腹地,搭上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兩岸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弊。這也是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始終無法成功的一個客觀原因。
第二,在大陸的幾十萬台商已經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從1987年蔣經國開放老兵探親逾30多年來,先後來大陸投資創業的台商已達數十萬人,在大陸有一萬餘個投資項目,投資總額有1000多億美元。這些台商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在大陸購房長期定居,孩子在大陸上學,把台灣和大陸都看成自己的家,盡管這幾年蔡英文當局一直煽動他們撤資返台,大多數不為所動。這些台商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第三,大陸對台灣同胞展現的誠意、善意和耐心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留下了很大空間。盡管2016年以來台海局勢出現重大變化,民進黨當局不斷惡化兩岸關係,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多年來對台灣同胞一直秉持“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初心,以極大的耐心,排除各種幹擾,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以實際行動體現對台灣同胞的關心照顧。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最難得的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想台灣學者專家也一定能夠感受到大陸的各種民意,希望台灣方麵能夠倍加珍惜大陸這種來之不易的深厚情義和惠台政策。
第四,大陸追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合作的最佳契機。當前台灣同胞出現一種集體焦慮,感覺到台灣在日益沉淪和邊緣化。台灣到底路在何方?從根本上講,台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兩岸合作,台灣同胞的福祉在於中華民族複興,而民族複興需要兩岸同胞參與。大陸同胞現在萬眾一心,正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對兩岸關係發展而言,也是一個最好的合作機會。兩岸共同為民族複興打拚,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鬥爭,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係就可行穩致遠。
台海和平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盼,兩岸統一更是曆史的必然。中國發展強大了,祖國統一是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住的大趨勢。中國有句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在日前一個研討會上曾經說過:“台獨”絕對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對台灣而言,晚統一不如早統一,被統一不如主動統一。台灣問題已經延宕70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越往後拖,台灣方麵的籌碼會越少。希望台灣的有識之士,認清這一大勢,順應曆史潮流,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共同爭取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