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徐夢溪 李娜)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係分論壇7日下午在北京密雲開幕。分論壇邀請到8位中美專家展望中美關係的現在與未來,深入分析中美關係麵臨的挑戰和解決之道。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前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分析了當前中美關係的轉變,表示現在中美雙方力量的對比發生了大的變化,中美之間出現了新的戰略態勢,主要是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當中把中國確定為美國的主要對手,以及中美關係呈現出了一種既是夥伴關係也是對手關係的超複雜形態。這些變化讓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下行道。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崔立如指出,這是一個大問題,如果現在形成的這種氣氛、觀念和勢頭變成一種固定化的模式,改變就是非常困難的,但雙方現在似乎正在往這個方向走,實際上這已經完全顛覆了中美之間原來的政治互信。未來發展新的形勢下,要改變這個勢頭,實際上就是一個重建互信的過程,中美之間都有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找到新的共處方式。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Stephen Orlins強調中美雙方政府都有能力讓雙邊關係重回正軌,隻需要拿出勇氣,正如同卡特總統和鄧小平在40年前所拿出來的勇氣。貿易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是雙方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然而,擴大和誇大中美雙方的戰略對抗的關係,會讓資源用錯地方,這將對兩國造成危害。
Stephen Orlins指出,自己非常悲觀地看待短期的美中關係,但長期來說非常樂觀。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地、被動等待。如果兩國人民基於雙方對共同利益的理解對政府施壓,共同發聲,強調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有衝突的利益,最終這將使兩國合作。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Robert Daly指出現在我們正經曆著劃時代的變化。從戰略層麵看,一個曆史性的轉變,也是很成功的轉變就是中國的崛起,中美兩國關係現在都處於各個方麵的主導地位,北極方麵、南極方麵,網絡技術、南美、非洲全都有,我們都在爭取這個主導地位。可是這不是唯一的劃時代的變化,比如全球變暖的問題,中國和美國沒有對衝關係。另外,全球化影響到全世界的供應鏈,可是不隻是供應鏈,投資、金融方麵的全球化,還有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的全球變化的一些威脅,還有有組織的犯罪團的全球化,有媒體和先進的思想和假新聞的全球的流動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可是不隻是這些,全球的貧富懸殊問題是影響到移民、難民問題,所以即便沒有中美關係這些劃時代的變化,我們的劃時代的變化已經足夠了。
Robert Daly表示, 中國其實是美國最大的、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對手,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最重要的戰略地緣競爭對手,但是這樣的一個地緣政治對手可能或許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處階段的最大的危機,我們需要合作。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徐棄鬱在發言中就中美安全關係進行分析討論,他表示,中美之間的安全關係其實已經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倒退和挫折。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轉變,首先“貿易戰”是否會溢出到其他的領域,特別是安全領域是否會開展競爭?特朗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的施壓程度會達到什麽水平?以及美方是否會加強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以及美方是否會針對中國采取競爭戰略,就像在“冷戰”當中對蘇方采取的戰略?這都會是非常危險的。徐棄鬱表示,雖然軍方或者安全總體關係是保持穩定,但是他們並不能夠扮演像經濟關係在過去所扮演的這種穩定角色,安全關係還不足以提供足夠多的凝聚力和共同的利益。
徐棄鬱認為,現階段我們缺少一個理性、客觀的對於中美戰略關係的定位,2017年美國國防或者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視作一個修正主義和原則性的威脅,實際上這並不是對兩國戰略關係的一種準確定位,中美兩國很多人不認為兩國正走向新“冷戰”,但是他們也無法給出一個比較積極的說法來準確地描述中美戰略關係的本質。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沒有這樣一個現實而平衡的描述,兩國的安全關係有可能會經曆更多的波動。
麥克拉迪谘詢公司中國業務團隊高級主任John Holden提出當前世界麵臨的各項挑戰和威脅,現存的國際體製和機構是否能夠應對挑戰?他認為世界需要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基於共識的、有效的來自全球的領導力。就現階段的中美關係看,似乎雙方不能夠天真的認為可以針對未來更艱難的一些問題成功的合作,但是雙方沒有選擇必須要合作,兩國應該在全球問題上加強合作,防止漸行漸遠,必須要拓寬和深化對於影響全球問題的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對中美關係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他表示不要把中美關係僅僅聚焦在經貿摩擦上,這僅僅是中美關係的一部分,而且實際影響非常有限。
中美未來何去何從?王文認為中美雙方都要進行心理的調試,中國不是前蘇聯,也不是80年代的日本,除非中國自己犯錯誤,否則光靠美國的力量是不可能遏製住中國的發展,同樣中國也不要總覺得好像美國人天天都在“搞”中國,雙方都要增加對正常競爭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未來中美之間不太可能發生“冷戰”,中美經貿摩擦近兩年,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中美經貿摩擦這場所謂的貿易戰爭中選邊站,這不是曆史趨勢,世界上不會允許中美兩國之間發生一場“冷戰”。第三,中美兩國的學者應該更多地站出來講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讓合作的聲音壓製住那些壞的聲音。第四,中美之間還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比如中美可以合作搞基礎設施建設、反恐、反洗錢、5G技術等等,轉移經貿摩擦帶來的緊張感,中美之間的合作基礎仍然非常多。
21世紀看來會是中國的世紀,至少中國的人口會造成一個極大的單一市場,比美國在二戰後的市場還大。
至於什麽意識形態的,都是虛的東西。體製不過就是一種社會管理方式,好壞看結果,必須承認中國在過去三四十年什麽事情做對了,這是硬指標。